2013年
這(指農村產權交易)是有益探索。如何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性質的前提下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既保障基本農田和糧食安全,又通過合乎規范的流轉增加農民收入?一系列問題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好好研究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者之間的關系,土地流轉要尊重農民意愿、保障基本農田和糧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
2013年7月22日在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考察時的講話
解決建設用地粗放利用問題,關鍵還是要靠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土地公有制性質不能變,耕地紅線不能動,農民利益不能損,在此基礎上可以有序進行探索。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目前,各地區都在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這有利于改變一些地方農村土地過于分散的狀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這個過程中,要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權益,防止土地過度集中到少數人手里,防止土地用途發生根本性變化,造成農村貧富差距過大。也不要以土地改革、城鄉一體化之名,行增加城鎮建設用地之實,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事不能干。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現在,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農民家庭越來越多,土地承包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發生分離,這是我國農業生產關系變化的新趨勢。這個變化對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改革前,農村集體土地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統一經營。搞家庭聯產承包制,把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開,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現在,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這將有利于更好堅持集體對土地的所有權,更好保障農戶對土地的承包權,更好用活土地經營權,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個大事,涉及的主體、包含的利益關系十分復雜,必須審慎穩妥推進。不管怎么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產量改下去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要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推動土地經營權等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領導,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工作方案或試點方案,加強指導引導和監督檢查。
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要研究開辟新的投融資渠道,建立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農村金融仍然是個老大難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在體制機制頂層設計上下功夫,鼓勵開展農民合作金融試點,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體系。
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4年
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推進新型城鎮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打破城鄉分割的規劃格局,建立城鄉一體化、縣域一盤棋的規劃管理和實施體制。要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鎮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推動人才下鄉、資金下鄉、技術下鄉,推動農村人口有序流動、產業有序集聚,形成城鄉互動、良性循環的發展機制。
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慮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也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我們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2014年9月29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時的講話
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的目標方向,是要探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搞好這項改革,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是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要探索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2014年9月29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時的講話
2015年
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也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我們一定要抓緊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統籌城鄉關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2015年4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著力點是通過建立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目標是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
2015年4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我國現有一千三百九十二個5A和4A級旅游風景名勝區,百分之六十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景區周邊集中分布著大量貧困村。不少地方通過發展旅游扶貧、搞綠色種養,找到一條建設生態文明和發展經濟相得益彰的脫貧致富路子,正所謂思路一變天地寬。
2015年11月27至28日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6年
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這是我國農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創新,有利于更好堅持集體對土地的所有權,更好保障農戶對土地的承包權,更好用活土地經營權,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放活土地經營權,推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把握好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度,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
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多次研究深化農村改革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當前要抓好以下重點工作。一是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發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權能,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二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六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動城鄉生產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7年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清產核資,進行身份確認、股份量化,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民受益,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8年
長江經濟帶應該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二是要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三是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脫貧攻堅戰,發揮農村生態資源豐富的優勢,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鄉村流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就是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我們一直強調,對“三農”要多予少取放活,但實際工作中“三農”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我們要扭轉這種傾向,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干部配備等方面采取有力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我們一開始就沒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鎮化,目的就是促進城鄉融合。要向改革要動力,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要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
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從農業農村發展深層次矛盾出發,聚焦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農民和集體的關系、農民和市民的關系,推進農村產權明晰化、農村要素市場化、農業支持高效化、鄉村治理現代化,提高組織化程度,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優化農村創新創業環境,放開搞活農村經濟,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要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市場監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2019年
要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支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建立健全集體資產各項管理制度,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
2019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2020年
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定了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鞏固和完善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新時代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堅持把依法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制不動搖,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不動搖。要運用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工作,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
新華社北京2020年11月2日電" 習近平對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根據實踐發展要求,豐富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有效實現形式,促進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廣大小農戶走同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不斷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
新華社北京2020年11月2日電" 習近平對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1年
三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義,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力爭實現新的突破。
2021年3月23日在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2022年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點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充分利用農村集體自身資源條件、經營能力,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必須尊重群眾意愿、遵循市場規律,不能走“歸大堆”的老路子。要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體系,嚴格控制集體經營風險,堅決遏止新增債務,充分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決不能讓集體經濟變成少數人的“小金庫”。
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23年
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只有實現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才能更廣闊、成色才能更足。鄉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系,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2023年1月31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政策體系,促進城市資源要素有序向鄉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2023年5月17日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七是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2023年12月11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注:
本文原標題為“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收錄內容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3月31日前的講話、演講、賀信、報告等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