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無止境,業務新突破
吉林:跨境交易開啟新篇章。2月,吉林省某單位一宗大型進口設備轉讓項目以1億元人民幣價格成交。本次轉讓項目的受讓方為注冊在中國臺灣地區新北市企業。該筆交易的成功,標志著吉林長春產權交易集團在探索跨境業務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新疆:首戰盤活境外國有閑置資產告捷。4月22日新疆產權交易所掛牌處置一批駐塔吉克斯坦辦事處的老舊設備,掛牌期間瀏覽量1000余次,經過37輪次報價,最終從82萬元競價至100.45萬元順利成交,溢價率達22.5%。
天津農交所:推出全國首個“農村土地流轉信用評價模型”。8月,天津農村產權交易所打造的數據服務產品“農村土地流轉信用評價模型”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是天津市首個農村普惠金融領域區級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項目數據產品,也是全國首個農村土地流轉信用評價類型的數據產品。截至2024年12月底,金融機構運用該模型發放普惠貸款24筆,貸款金額1671.2萬元。
安徽長江:文化有創意,生態為資源。8月,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開展公開征集蕪湖市博物館館藏資源的著作權、商標權和品牌授權合作方項目,成為省內首個將博物館館藏資源引入公開交易市場的實踐。12月,黃山風景區溫泉游覽區部分資產出租及地下熱水(溫泉)資源有償使用項目以人民幣2.09億元成交,有效地助推景區旅游轉型升級。
上海: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平臺建設成效顯著。上海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平臺實現首發認股權業務工作標準、首發上線認股權估值服務的國內“兩個首發”。截至2024年底,開發7種認股權業務模式,累計落地項目45單。12月30日,成功完成了首筆認股權轉讓業務。
深圳:高效處置資產;挖掘自然資源價值。深圳聯交所創新“資產拆賣一體”模式和“延長保證金關閘”機制,服務多家央企溢價處置其存放于全國各地的設備資產;全年為四批共計3300余件“罰沒物資”拍賣提供全流程平臺服務。6月,助力6棵古樹荔枝采摘權拍賣以50.7萬元溢價成交;10月,為恩平市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招選合作方。
山東:持續推進數據資產價值化。2024年,山東產權集團在全國首創“先登記,后交易”數據交易模式率先啟動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服務。目前已累計受理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申請550件,發放證書366張,完成數據存證1024件;服務入表數據資產超過5000萬元,數據資產評估價值超過2億元,助力企業完成基于數據資產的授信貸款總金額超過1億元。
研精覃思,案例顯特色
珠海:助力央地合作共贏;促進資本要素跨境流通。6月,珠海產權交易中心通過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掛牌“珠海大橫琴創新發展有限公司51%股權”,成功引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珠海市粵信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以約29.4億元成交。8月,珠海產權交易中心通過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掛牌“珠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增資項目”,共募集資金超43億元,并為珠海機場集團成功引入香港機場管理局這一戰略投資者。
貴州:助力企業增資3.3億元。8月,貴州省首宗投資人增資擴股+EPC項目通過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圓滿完成。貴州水投花灘子工程有限公司實現增資3.3億元。
安徽長江:化學需氧量排污權、氨氮排污權出讓項目。10月21日,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出讓池州市2024年第一批化學需氧量排污權及年第一批氨氮排污權項目年。最終,化學需氧量排污權和氨氮排污權出讓價實現3倍增值。
沈陽農交中心:收割權交易解決糧食定價難題。10月23日,沈陽農交中心順利成交省內首宗村集體玉米“毛糧”收割權交易項目。依托“線上交易+線下交割”的模式,改變了糧食定價權被各級收購商把控,出讓方處于價格談判弱勢地位的情況。
江西:全國首單“采礦權+集體建設用地”資產組合項目順利成交。11月4日,贛州市贛縣區夏潭村礦泉水采礦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資產組合包出讓項目在江西省公共資源交易集團的組織下以420.1萬元順利成交,溢價24萬元。
山東:創造國內線上單艘船舶交易價格歷史最高紀錄。11月29日,山東產權交易中心聯合廣州航運交易平臺,實現“慧海壹號”海上風電安裝船轉讓項目以62860萬元,溢價6500余萬元成交。刷新國內線上單艘船舶交易價格歷史紀錄,開創了產權交易機構和專業平臺跨地區合作的先河。
上海:高鐵大項目異地招標圓滿完成。12月,鹽宜高速鐵路(鹽城經泰州無錫常州至宜興鐵路)站前工程施工總承包和監理項目22個標段的招標工作在上海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成交金額370.04億元,成為2024年該中心成交規模最大的鐵路招標項目。
山西:助力提高礦產資源高效利用。2024年,山西產權市場共處置氧化煤19余萬噸,石英巖6000余噸,河床石70000多立方米,白云巖2萬余噸,成交金額高達1745萬元,有效地解決省內礦產資源豐富,但受開采權限受限、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導致資源浪費的情況。
安徽:完成香港H股IPO中介服務國際招標項目。安徽省陽光采購服務平臺完成“某國有企業香港H股IPO上市中介機構選聘項目”招標工作。該項目吸引超50家境內外企業參與競標,節資率60%。
新疆:全力打造罰沒資產處置的“新疆樣本”。截至2024年12月,新疆產權交易所受委托處置了罰沒資產5000余件。在新疆產權交易所交易平臺上,“罰沒資產處置專區”瀏覽量高達220余萬次,千余人進行咨詢,300余人次參與報名,關注度創歷史新高。其中,單品和田玉原料經過49輪競價,增值率達36.41%。
舍我其誰,機構獲殊榮
1月10日,“江西公共資源數智化交易服務標準化試點”獲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為2024年度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也是全國首個公共資源交易行業以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為方向的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
7月10日,“皖e云”平臺被評定為安徽省首版次軟件。12月,平臺順利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和ISO20000信息技術服務管理體系認證。
7月15日,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獲貴州省首張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頒發的合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7月25日,河南省產權交易中心省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順利通過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驗收。
8月6日,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功獲得GB/T 35770-2022/ISO 37301:2021合規管理體系國內國際雙標準認證資質證書。
9月,北京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戈榮獲北京市國資委系統2024年度“國企楷模·北京榜樣”的“領軍楷?!狈Q號。
2024年西南聯交所成功獲評四川省國資委2023年度A級(標桿)天府綜改企業,榮獲“2021—2024年度成都市群眾體育工作突出單位”“2023年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領域改革典型案例”“2023年四川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服務之星’”“產權行業AAA信用評級”等榮譽。
2024年,沈陽聯合產權交易所集團構建國有企業產權交易、陽光采購數智化監管平臺和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系統在沈陽市國資委舉辦的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應用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穩若磐石,機構固基礎
北京:助力企業發展,盤活存量資產。北京產權交易所及所屬的北京綠色交易所、中國技術交易所、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所三家專業平臺推出11項服務,涵蓋國資交易及顧問、信創產品采購、綠色交易與ESG評價、科技成果評價與轉化咨詢等方面。9月,“中央企業存量資產盤活專場推介會”上精選出超百項中央企業資產盤活項目。
山東: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高地。自山東科技大市場2024年5月投入運營以來,掛牌科技成果1091項,掛牌金額超13億元,成交金額超11億元,助力520家企業獲得實際授信48億元。
重慶:積極服務國有資產盤活增效。2024年,重慶聯交所累計服務1389家行政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盤活國有存量資產項目6527宗、交易額401億元,同口徑增長11%;參與編制全國物流協會《國企陽光采購標準》重慶市《企業物資采購進場交易合規管理指引》;制定7套企業采購進場交易制度體系及6套企業采購標準示范文本;電子化線上交易可在線參與交易全過程,最快3天即可完成采購;服務國有企業509家,累計完成采購項目2679宗、交易金額220億元,年交易規模超200億元;通過公開競價項目平均節資率達13.6%。
西南:多平臺受政策支持。2024年度,西南聯交所自主爭取一系列支持:《四川省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行動方案》鼓勵各地依托天府體育資源交易平臺將場館運營權等體育要素資源面向社會公開交易;“鼓勵企業通過產權交易機構公開處置廢舊設備產品和采購更新設備,搭建供需對接平臺”被納入《四川省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行動方案》等文件;《四川省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支持天府文旅資源授權交易平臺建設。
e交易:逆勢增長,再結碩果。截至2024年11月,e交易平臺總交易額跨越7000億。其中產權交易規模5595億元,招標采購規模1406億元。
武漢光谷:深度服務湖北“三資清理”工作。2024年,光谷聯交所聚焦湖北省的大財政體系建設,累計完成 “三資清理” (國有資金、資產和資源)項目 222 宗,成交金額突破 65 億元,為湖北省大財政體系建設貢獻了堅實的產權力量。
有容乃大,建立新平臺
北京: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活動。生態環境部《關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關工作事項安排的通告》明確由北京綠色交易所提供核證自愿減排量的集中統一交易與結算服務,負責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的運行和管理。
西南:持續推廣小額資產交易平臺正式發布。3月5日,西南聯交所舉辦小額資產交易平臺上線發布暨入駐簽約儀式。7月16日成功舉辦 “在川央企小額資產交易平臺推介會暨詢價系統上線發布儀式”。
上海:聚焦專精特新,服務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3月25日,上?!皩>匦隆睂0彘_板儀式舉行,首批162家企業集體登陸專板。3月29日,上海融資租賃資產流轉中心正式揭牌并完成首批融資租賃資產流轉項目集中簽約。12月2日,上海交易集團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論壇”上與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武漢光谷:實踐數據知識產權,激活新要素金融潛能。8月,武漢知識產權交易所成立全國首個數據知識產權工作站,搭建了覆蓋全省的數據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并與湖北省再擔保集團共同開發了總規模超40萬條的“湖北省新型政銀擔體系下的融資再擔保數據集”,已成功輔導16家企業完成數據知識產權登記26項,幫助企業通過數據知識產權獲得質押融資共7000萬元。
江西:公共資源交易邁入“數智化”新時代。11月20日,“贛易通”江西省公共資源數智交易平臺交易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為省內各類交易主體提供全要素全過程“數智化”服務。在資源保障方面,全國首創打造專屬“數智交易云”,提升平臺穩定性、數據安全性。
通功易事,攜手無邊界
福建:積極服務海峽兩岸融合發展。2024年,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加大對平潭綜合試驗區屬國有資產轉讓、增資及租賃業務的拓展服務。共完成項目120宗,成交金額8.95億元,增值1.19億元。其中,臺灣小鎮免稅區內商鋪招租項目成為對臺創新融合重要窗口。
安徽:安徽省知識產權交易所成立。9月21日,安徽省內唯一省級知識產權交易機構安徽省知識產權交易所揭牌成立。揭牌儀式后,滬蘇浙皖4家省級知識產權交易機構聯合簽署《長三角知識產權交易一體化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長三角知識產權交易市場高質量發展。
e交易:產權行業標準化建設再結碩果。9月29日,由江蘇易交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第一起草人,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等機構起草的國家標準GB/T 44291-2024《農村產權流轉交易 網絡交易平臺服務規范》正式獲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實施。
甘肅:數據要素交易平臺正式揭牌運營。12月12日,甘交所集團“數據要素交易平臺”揭牌,年內順利完成數據產品交易、數據服務及數據采購等業務,實現多個領域突破,交易規模達1893萬元。目前,甘交所集團已與深圳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廣州數據交易所、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等機構達成合作意向,發起成立了“西北數據要素交易聯盟”,形成與全國市場互聯互通機制。
山東:攜手共建黃河流域要素市場,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2024年,山東產權集團牽頭制定并聯合沿黃九?。▍^)產權交易機構共同簽署《業務常態化推介合作方案》,推動黃河流域產權交易信息發布系統直連。全年舉辦黃河流域各類業務推介、研討、路演等活動80余場次,累計完成230余宗產股權類項目、4200余宗知識產權及科技金融項目在黃河流域交易流轉,交易規模超500億元,成交金額近40億元。
優化提質,實現新跨越
重慶: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取得積極成效。6月以來,重慶聯交所集團改變行政方式推動改革的路徑依賴,通過市場化方式創新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市區(縣)共建合作,合作設立區縣交易分中心13家,累計突破16家,全市平臺整合率達40%。
天津:獲批辦理實物資產跨境交易外匯收支結算業務。12月2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天津市分局印發《關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辦理實物資產跨境交易外匯收支有關問題的批復》。天津產權成為全國第二家獲批開展實物資產跨境結算的產權交易機構。
上海:要素資源國際化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12月31日,上海聯交所獲得開展實物資產、無形資產跨境交易場內結算業務資質,成為全國首家同時具備產股權、實物資產、無形資產三大跨境交易場內結算業務資質的產權交易機構。
山清水秀,業務出成果
廈門:工作成效獲央媒關注。2月,廈門產權交易中心生態要素市場工作成效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新聞聯播》頭條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的組成部分進行了集中報道;6月,中央黨校研究員撰文指出,廈門探索開展藍碳交易,成為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鮮活示范。10月,新華社《政務智庫報告》刊發文章指出廈門產權交易中心領航全國海洋碳匯交易。目前該中心海洋碳匯交易平臺累計完成海洋碳匯交易19萬噸,占全國海洋碳匯交易的一半以上。
貴州:碳票交易顯成果。4月16日,貴州省首批省級林業碳票簽約活動中簽約金額50余萬元,成交碳匯量約6250噸。10月31日,貴州生態產品交易系統正式上線。通過交易系統交易西南地區首單水土保持碳票34000噸。
廈門:打造兩岸融合碳交易新模式。12月6日,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推動的全國首張“碳中和船票”發布,中心出具的廈金航線碳中和證書,是全國首張兩岸海上航線碳中和證書。12月9日完成全國首單土壤改良農業碳匯交易5643噸。
福建:拓展降碳新業務。12月,福建產權為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提供零碳會議策劃、碳排放核算、購買CCER抵消碳排放及碳中和認證等零碳解決方案。
甘肅:首創開發區域茶園碳匯項目。甘交所集團首創開發的區域茶園碳匯項目,預計計入期內減排量4萬噸,茶園碳匯價值達400萬元。同時,甘交所集團圍繞碳市場建設主題參與編制《林業碳票碳減排量計量方法》《林業碳票管理導則》團體標準并制定全省碳票交易規則。
吉林:培育區域節能低碳產業生態。2024年,吉林長春產權交易集團多次走訪多家低碳、零碳園區及強排企業。草擬《長春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形成《碳普惠帶動碳金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長春市碳金融運行情況的調研報告》,為長春市碳普惠工作開展提供智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