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稻種植體驗蘊含深厚的教育意義。青少年通過一系列實踐操作,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水稻生產的核心知識與技能,更能夠磨煉出勤奮、堅韌的意志品質,并深刻領悟到合作與責任的真諦。青少年通過親身觀察水稻的生長周期,將學會如何在變幻莫測的農業環境中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在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中,青少年的耐心和責任感都將得到極大提升,同時也將更加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在團隊合作方面,通過明確的分工與緊密的協作,青少年的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水稻種植體驗不僅能傳授農業知識,更能對青少年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塑造,為青少年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水稻種植;種植體驗;青少年;勞動教育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大思政背景下陜西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改革實施路徑研究”(SGH22Y1635);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時代‘四史’融入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及路徑探賾”(23XHJG07)。
收稿日期:2024-06-11
作者簡介:李東(1993—),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6737(2025)01-0130-03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的價值愈發凸顯,而水稻種植體驗作為其中的重要實踐形式,正散發出獨特的教育魅力。通過親身參與水稻的種植和管理,青少年不僅能夠直觀地學習農業知識及相關技能,還能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寶貴的品德,為自身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水稻種植的教育內涵
水稻種植體驗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教育意義,其教育內涵不僅限于農業生產技術層面。青少年在掌握水稻種植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能夠系統了解并實踐水稻生長的全周期管理,從而提升對農業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科技的普及[1]。另外,田間勞動中的艱辛與樂趣,可以使青少年深刻體會到農民的勤勞與智慧,進而培育出勤奮、堅韌、團隊協作及責任心等優秀品質。同時,水稻種植體驗也能顯著增強青少年對自然生態的感知。通過親身觀察水稻的生長周期,青少年能直觀感受到自然界的律動與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有更深的理解,從而牢固樹立保護環境和珍惜資源的意識。總之,水稻種植體驗集農業知識傳授、品德修養與自然認知于一體,能夠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長為具備現代農業知識與生態環保意識的新時代人才。
2" 水稻種植體驗在青少年勞動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2.1" 整合教育資源,創建實踐平臺
水稻種植體驗是青少年勞動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施策略關鍵在于整合多方資源,構建高效的實踐平臺。學校應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將水稻種植融入課程體系之中,這不僅要求在理論課程中融入相關內容,更需結合實際,讓青少年親身體驗田間勞作,深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學校應積極與農業院校、科研機構及地方農業部門攜手合作,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借鑒豐富的種植經驗,以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在打造實踐平臺時,建立專屬的水稻種植試驗田至關重要,這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穩定的實踐基地,更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場所[2]。此外,學校還應與專家、農技人員緊密合作,及時引入并試驗新技術與新品種,確保教學內容始終走在行業前沿,具有高度的實用性。同時,學校還應配置齊全的農具與設備,以確保青少年在實踐中能夠獲得全面而深入的操作體驗,進而提升其動手與實踐能力。在打造實踐平臺時,學校應設計并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如舉辦農業文化節、組織種植競賽、設立田間觀察日等,旨在增強青少年的參與感和收獲感。同時,還應鼓勵青少年詳細記錄種植過程,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此培養其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另外,學校還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數字化管理系統,使青少年能夠隨時隨地了解水稻的生長狀況及種植進度,從而提升管理效能和學習效率。總之,要讓水稻種植體驗成為青少年勞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以此為青少年提供一種全面、系統且實用的教育體驗,助力青少年在勞動中實現知識、技能和品德的全方位提升。
2.2" 設計教育活動,滿足教育特點
在設計水稻種植體驗的教育活動時,需深入考慮青少年的學習特性及成長需求,以確保活動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活動應融入趣味元素與互動環節,利用模擬農田場景,讓青少年在仿真的環境中親手體驗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能夠更有效地激發青少年的學習熱情,并幫助青少年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復雜的農業知識。同時,活動的設計還需保持系統性和連貫性,從傳授理論知識到實際動手操作,再到最后的總結與反思,每個環節都應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明確的種植任務與分階段的教學目標的設定,可以確保青少年在參與過程中逐步構建起對水稻種植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活動設計者還需結合青少年的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使水稻種植體驗與學科知識相互滲透,從而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養。在活動的規劃與實施過程中,應始終關注青少年的身心特點,確保所有活動既安全又適宜。例如,田間勞作的內容與強度應根據青少年的體能和技能進行合理安排,避免讓青少年承擔過重的體力勞動或參與危險的操作。同時,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培養青少年的團隊協作精神,使青少年在共同完成種植任務的過程中學會相互配合,進而增強集體榮譽感[3]。在設計水稻種植體驗的教育活動時,應著重考慮活動的多樣性與創新性,以豐富其形式和內容,例如,可以策劃與水稻相關的各類活動,如主題講座、科技成果展示以及手工制作等,讓青少年從多元的視角領略水稻種植的知識與文化魅力。同時,可通過組織農業科技創新競賽、創意種植設計挑戰等活動,點燃青少年的創造激情,培育其創新思維,鼓勵青少年在實踐中勇于探索、不斷進步。此外,學校還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活動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升級,如建立數字化種植日志及智能監控系統,使青少年能夠實時追蹤水稻的生長狀況,并利用數據分析進行科學化的管理。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則能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的體驗,讓青少年在不同環境下模擬水稻的種植過程,從而拓寬其知識視野與實踐認知。多樣化、創新性活動的設計,旨在讓青少年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實現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的全面提升。
2.3" 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育效果
加強師資培訓對于提升水稻種植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為此,需要構建全面而系統的師資培訓體系,應全面覆蓋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以及創新性教學方法。教師必須掌握深厚的農業科學理論基礎,同時需要了解并實踐最新的水稻種植技術與管理策略。學校可以與一流的農業研究機構及專業院校進行緊密合作,定期安排教師參與高級培訓并進行技術交流研討,這樣不僅能確保教學團隊始終站在行業前沿,還能使教師的知識與技能持續更新。在培訓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提升實踐能力上,如通過組織田間實操及現場教學活動,幫助教師親身體驗并深入了解水稻種植的每一個細節。同時,學校還可邀請農業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幫助教師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堅實的橋梁。另外,培訓體系還應包括最新的教育心理學方法,以確保教師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青少年,為青少年量身打造更加高效、有趣的學習方案[4]。在加強師資培訓的同時,還應構建有效的教師激勵機制,以確保教學品質的穩步提升。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定期評選優秀教師、設立針對教學與科研成果的獎勵等方式,全面點燃教師的工作激情,并進一步激發教師的創新精神,積極倡導并鼓勵教師主動參與到與水稻種植緊密相關的科研項目以及教學改革實踐中去,不斷探索并試驗全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除此之外,建立專為教師設計的交流平臺將有助于推動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師進行經驗分享與深度合作,從而共同推動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
2.4" 完善評價機制,激發參與熱情
完善評價機制對于激勵青少年積極參與水稻種植至關重要。學校需要構建科學且全面的評價體系,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指標來全面衡量青少年在水稻種植各環節中的綜合表現。這一評價體系必須涵蓋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思維展現以及團隊協作精神等多個維度,從而確保對青少年的表現進行全面且客觀的評估。為實現這一目標,可將量化指標與質性評價有機結合,以全方位地反映青少年在各學習階段的表現與成長。在實施評價時,應注重評價的階段性和過程性,確保評價能夠貫穿青少年的整個學習過程。通過分階段進行的具體考核與評估,教師可以及時向青少年反饋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進而幫助青少年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評價形式應多樣化,不應僅局限于期末考核,還應包括課堂互動、田間實地觀察、實驗報告撰寫等各環節,以便讓青少年在每個學習階段都能體會到自身的進步與收獲,從而持續保持學習熱情。此外,完善的評價機制還需充分體現個性化和差異化原則。為確保評價機制更為精細與貼合青少年實際,必須著重考慮每位青少年的獨特性及成長需求,對于不同能力與興趣的青少年,應當制定差異化的評價標準與目標,鼓勵青少年在自身基礎上不斷取得進步。通過提供定制化的評價反饋,幫助青少年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從而引導青少年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自我提升。為點燃青少年的參與激情,評價機制內應巧妙地融入激勵措施與榮譽系統,進而激勵青少年積極參與。同時,還可通過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嘉獎,如頒發獎品、榮譽證書以及進行校內外的公開贊譽,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榮譽感與成就感。評價機制的完善同樣離不開家校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努力。借助定期的家長會與校園開放日等活動,邀請家長親身參與到孩子的評價過程中來,讓家長親眼見證并感受青少年在水稻種植體驗中所取得的每一步成長與進步,既可以為評價過程注入更為全面的信息源,也可以為青少年在家庭環境中持續學習與成長提供堅實的支持與鼓勵。在持續優化評價機制的路途上,應珍視每一次的反饋與反思機會,通過不斷地調整與優化評價方法與標準,確保每一次評價的公正性與科學性。同時,還應通過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更多元的角度獲取全面且客觀的評價結果。最終,學校通過這一系列細致入微的努力與調整,可以有效地激發青少年在水稻種植體驗中的熱情與創新精神,進而推動勞動教育走向更為深入與長遠的發展之路。
3" 水稻種植體驗在青少年勞動教育中的價值
水稻種植體驗在青少年勞動教育中凸顯了獨特的價值。
在水稻的種植旅程中,青少年將接觸到種子挑選、秧苗培育、插秧、田間照料、病蟲害防治以及收割等核心環節,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掌握專業技能,這使得青少年可以深入探索農業生產的每個細節,真正吸收并掌握農業技術,豐富學習體驗,并加深對農業知識的理解。
水稻生長的特性決定其需要長期的細心呵護,而水稻從播種到金黃收獲的漫長周期,正是對青少年耐心與毅力的嚴峻考驗。親身投入這片田野之中,青少年能深切地領悟到等待與付出的深遠意義,進而磨礪出堅韌不拔的個性。
在種植過程中,任何疏忽都可能影響最終的收成。青少年能夠在這一實踐活動中錘煉職業素養,逐漸養成細心觀察和精準操作的習慣,塑造嚴謹的工作態度及強烈的責任感。這不僅在農業生產中至關重要,也是未來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產。
同時,通過水稻種植,青少年還能學會如何在多變的環境中做出科學管理決策:必須綜合考慮土壤條件、水分狀況、氣候因素等,以做出最合理的選擇。這不僅適用于農業生產,更將助力青少年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取得成功[5]。
值得一提的是,水稻種植活動還可以促進青少年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在共同努力下,青少年可以學會如何在團隊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過協作實現共同目標。這不僅可以提升青少年的社交技能,還可以培養其合作共贏的意識。
在這一實踐活動中,青少年不僅可以學會如何對具體工作負責,更可以在無形中培育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在與水稻共同成長的日子里,青少年將學會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形成生態保護的意識。
水稻種植體驗在青少年勞動教育中遠比單純的理論學習更為生動,不僅傳授了農業知識,更在無形中塑造了青少年的心靈與品格。在漫長的種植旅程中,青少年學會了堅持與等待,找到了勞動的樂趣與成就,更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收獲了自信與力量。因此,水稻種植體驗無疑是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一環,對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4" 結語
水稻種植體驗在青少年勞動教育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青少年能在農業知識與技能、品德培養、環保意識及團隊協作等方面獲得全面提升。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傳承了農業文化,深化了對自然與生態的理解,更在青少年的心中播撒下尊重生命、珍惜資源的種子。未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和實踐平臺的不斷完善,水稻種植體驗將繼續為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成為現代勞動教育的重要基石。
參考文獻:
[1] 齊旭旺,何云峰.勞動教育如何促進青少年自由而全面發展[J].廣東青年研究,2024,38(2):26-39.
[2] 池殿雄.勞動教育促成長,生態文明共創建: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第二中學生態勞動教育紀實[J].環境教育,2024(4):133.
[3] 吳韋春.以勞動為媒,潤澤真善學子:浙江省慶元縣城東小學生態勞動教育紀實[J].環境教育,2024(4):137.
[4] 陳美芳.鄉村振興背景下水稻種植產業人才培養與引進策略研究[J].北方水稻,2024,54(2):85-87.
[5] 許萌.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模式構建與實踐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23(7):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