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民間故事作為幼兒戲劇課程的重要素材,可以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調動幼兒在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幼兒的文化涵養和感知能力,促進幼兒全面、可持續發展。幼兒戲劇課程主張遵循幼兒成長規律,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順從幼兒的天性。在教學的時候,應當在綜合考量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充分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有效滲透到幼兒戲劇課程當中,一方面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喚醒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分析了開展幼兒戲劇課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指出了基于民間故事開設戲劇課程的意義,探究了民間故事與幼兒戲劇課程的融合路徑,以完善幼兒園課程體系。
關鍵詞:民間故事;幼兒;戲劇課程;融合路徑
作者簡介:祁愛耘(1979—),女,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友誼幼兒園。
如今,戲劇課程已經逐漸成為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幼兒園開始在教學實踐中應用和推廣戲劇課程,利用戲劇的基本元素和表演技巧來指導幼兒成長和發展。在戲劇課程中,幼兒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各種角色扮演和即興表演,不斷地展示和表現自己,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開發自身的表演天賦。事實上,熱衷于模仿和表現是幼兒的天性,教師不應該抑制他們的表演欲望,而應解放幼兒的雙手和大腦,組織和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戲劇活動,讓幼兒在廣闊的空間里茁壯成長和發展,通過參與戲劇創作和表演,有效提升自己的表現力、想象力和語用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
一、開展幼兒戲劇課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創設良好的環境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幼兒平時學習和開展活動的主陣地,幼兒園必須提供健康、豐富的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展需求。幼兒正處于身體發育和心智發展的關鍵時期,健康、舒適的環境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幼兒在良好的學習和活動氛圍下也能更加積極主動,產生強烈的參與熱情。如今,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日益豐富,多姿多彩的活動課程早已成為滲透智育和德育的重要載體。戲劇是幼兒表演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幼兒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渠道之一。在開展戲劇課程的時候,必須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打造良好的活動條件,確保戲劇課程的順利開展和有序推進。
(二)以幼兒為中心
在幼兒階段開設戲劇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在這一階段,幼兒的思想、意識、語言、情感等都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而戲劇表演恰好是幼兒展示自己的觀點、態度的有效途徑。幼兒在表演的時候,通常會理清思路,組織語言,將內心的想法通過具有張力的戲劇沖突表現出來,讓故事情節更加生動,讓線索更加清晰,進而帶給觀眾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在幼兒表演的過程中,教師應認真地觀察和引導幼兒,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同時,采用科學的方式提升幼兒的專注度,并引導其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進一步發展其認知能力。此外,還應利用戲劇沖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逐漸享受了解新事物的過程。
(三)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幼兒戲劇課程的設計應當嚴格遵循全員參與和自主選擇這兩個基本原則,因為戲劇表演不僅是一種藝術表達的形式,更是幼兒藝術素養提升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教師需要讓他們在多樣化的審美體驗中不斷成長。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體驗和實踐,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勇于創造。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幼兒通常會通過各種方式來表現不同角色的情感,比如,他們可能會通過肢體動作、聲音、造型等手段來表達情感。教師應當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邀請幼兒參與到集體活動中,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盡情地在想象的天地中馳騁。通過這種方式,幼兒不僅可以與其他伙伴進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動,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藝術表達。這樣的互動和表達不僅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角色和情感[1]。
二、基于民間故事開展幼兒戲劇課程的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文化傳承意識
戲劇是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戲劇作為一種獨特的傳統藝術,將傳統文化中的詩、樂、舞結合在一起,劇種豐富,表演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特征。在幼兒階段,以民間故事為背景開展戲劇課程,有利于從不同的角度滲透傳統文化,使幼兒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認識傳統文化,并逐漸形成文化傳承意識。這不僅會豐富幼兒的文化涵養,為其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還會使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地傳承下去,推動文明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二)有助于調動幼兒的表演熱情
要想發揮幼兒戲劇課程的教育功能,教師必須精心挑選適合幼兒的戲劇課程主題,并積極探索科學、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戲劇課程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校園生活,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民間故事作為一種深受廣大兒童和青少年喜愛的文學形式,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重要的教育意義。民間故事往往情節夸張、充滿幻想色彩,能夠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民間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豐富多彩,能夠幫助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學習到許多重要的道德和文化知識。總的來說,將民間故事作為戲劇課程的重要素材,可以有效調動幼兒參與戲劇表演的興趣和熱情。
(三)有助于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民間故事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素材,而德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基于民間故事開展戲劇課程能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教師可以精心選取一些民間故事,深入分析和研究故事背后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借助戲劇表演引導幼兒去體悟,以此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助力幼兒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2]。
三、民間故事與幼兒戲劇課程的融合路徑
(一)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精選故事題材
在開展戲劇課程時,教師要重視開發和利用民間資源,將民間故事作為開展戲劇課程的重要素材。并非所有民間故事都適合幼兒戲劇課程,教師要從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多方面因素,精心選取恰當的民間故事,讓民間故事更好地服務于戲劇課程。大班幼兒多為5—6歲,雖然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是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民間故事,因此,教師要提前對民間故事進行篩選,教授幼兒淺顯易懂的人生道理,讓他們全身心投入戲劇表演中,通過表演獲得深刻的感悟。考慮到幼兒善于觀察和模仿,求知欲強,且想象力豐富,教師在選取素材的時候要盡量從有趣、想象空間較大的民間故事入手,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教師需要解讀這些民間故事,從故事中提煉富有教育意義的語言文字內容,引導幼兒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哪吒為什么鬧海?”“盤古如何開天地?”等。這樣一方面可以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發散思維,沉浸在戲劇創作之中。
(二)以故事為載體,呈現戲劇內容
在戲劇課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將民間故事作為戲劇表演的重要載體,巧妙地運用民間故事進行戲劇創作,使民間資源與戲劇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效銜接,充分發揮民間故事的育人價值,讓幼兒可以通過戲劇創作和戲劇表演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幼兒比較好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表演民間故事,從根本上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充實。主觀能動性是人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作用,它能使人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主動實現預期目標。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主觀能動性往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年齡小,對世界的了解和認識不夠深入,認知和思維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想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戲劇活動與游戲相結合,搭配音樂、韻律動作等,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體驗,同時為幼兒提供較大的自主選擇空間。創意戲劇游戲還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特征,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進行思考和實踐探究,進而發揮主體作用[3]。以《女媧傳說》這則民間故事為例,在活動開始之前,幼兒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分別扮演女媧、泥人,并為他們設計臺詞和肢體動作,思考女媧與泥人之間可能出現的對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體會戲劇表演的獨特魅力。
(三)制作表演道具,優化表演效果
戲劇是一種表演藝術,因此,在表演的時候,不僅要關注表演者的表演方式,還要關注表演者的造型、道具。為使戲劇表演更加完美、更加吸引人的眼球,教師需要創造良好的活動環境,讓幼兒盡情地展示和表現。此外,還必須制作和靈活運用表演道具,增添藝術氣息,呈現最佳的表演效果。《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幼兒認知和思維的發展,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提升,考慮到幼兒的認知和思維處于發展初期,將戲劇表演作為幼兒獲取知識和經驗的途徑,幫助他們逐步提升知識水平和各項技能。以《嫦娥奔月》這則民間故事為例。在表演之前,要先帶領幼兒了解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引導幼兒提前制作表演道具,在表演的時候更好地呈現嫦娥奔月的舞臺效果,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制作道具環節,每個幼兒都全身心投入,主動思考應使用什么樣的材料,怎樣才能讓表演更真實,大腦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這樣一來,不管是認知還是思維水平都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顯著提升。
(四)倡導合作,促進情感交流
《指南》指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戲劇表演是集體活動,幼兒無法獨立完成。因此,在戲劇表演中,可以通過分組合作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教師平時要多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一方面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促使他們完美配合,呈現出最佳的表演效果;另一方面拉近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強化他們的溝通能力,幫助他們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之間展開合作與交流,教師可以將幼兒進行科學的分組,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戲劇表演。由于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成員都有著明確的分工,彼此之間的交流會變得更加深入。大家在這個過程中會互相幫助,努力配合,與同伴一起完成戲劇表演,呈現出最好的狀態。表演結束之后,教師要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評價,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幫助他們從多個角度認識自己,客觀地看待彼此,進一步發展自我認知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民間故事深受幼兒喜愛,將民間故事與戲劇表演相結合,可以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促使幼兒更加準確地理解民間故事,更加深刻地領悟民間故事中蘊含的深刻寓意,更重要的是通過創作和表演實現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思維的發展。廣大幼兒園教師必須肩負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職責,在深入了解戲劇特點之后,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其身心發展特點精心選取合適的民間故事素材,并深度挖掘民間故事中的教育內容,以多樣化的表演方式促使全體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戲劇課程中不斷提高幼兒各方面能力。當前幼兒戲劇課程的開展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業務能力,將民間故事與戲劇課程深度融合起來,使戲劇課程成為幼兒發展的重要平臺。
[參考文獻]
成書慧.民間故事的大班幼兒戲劇課程內容的建構[J].華人時刊(校長),2022(12):58-59.
周冬冬.構建多彩平臺,增強親子互動:以民間故事為背景的幼兒園親子戲劇[J].智力,2022(24):191-194.
王翠萍.聚焦課程中的幼兒:以沉浸式幼兒園戲劇課程教研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2(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