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研究

2025-03-15 00:00:00張德鋼唐瑜梳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5年1期
關鍵詞:舒適度效應

環境保護費改稅是中國綠色稅制的重要改革,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以環境保護稅開征為準自然實驗,基于中國2013—2020年289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運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系統評估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環境保護稅顯著提升了城市創業活躍度。機制分析表明,環境保護稅通過提高環境舒適度和促進創新兩條路徑來提升城市創業活躍度。異質性分析顯示,環境保護稅在地理區位更優越、行政級別更高、市場潛能更大的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生的創業促進效應更強。從創業視角評估環境保護稅的政策效應,不僅能為其實施效果及后續改進提供經驗證據,也可以為政府有效利用環境規制促進創業活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啟示。

環境保護稅; 城市創業活躍度; 多時點雙重差分; 環境規制

F812.42; F279.2 A 0066 14

一、 引 言

創業是就業之源,能有效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推動經濟增長1。然而,近年來,創業活動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雙重影響,城市創業活躍度增速有所放緩2。此外,創業本身的高風險屬性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進一步降低了公眾的創業意愿3。因此,迫切需要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探索提升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有效路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業活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內嵌于經濟社會環境之中,受到包括環境規制在內的公共政策的影響。作為中國綠色稅制的起點,環境保護稅的實施會改變創業活動所處的經濟社會環境,從而對城市創業活躍度造成影響。理論上,環境保護稅對創業既可能產生抑制效應,也可能產生促進效應。一方面,環境保護稅提高了創業成本,可能會抑制創業;另一方面,環境保護稅提高了環境舒適度并且倒逼綠色技術創新,進而可能促進創業。總效應取決于促進效應和抑制效應的對比。那么,環境保護稅究竟是促進創業還是抑制創業?作用機制又是怎樣的?在環境污染治理和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的背景下,客觀評估環境保護稅對創業的影響效應,對于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稅和促進創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的環境保護稅是在排污費制度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雖然傳統的排污收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污染的作用,但囿于其本身制度設計存在的缺陷以及執法過程的不規范性,制度效果有限。相比于排污費制度,環境保護稅將污染物排放征收納入法律范疇,并通過靈活的稅制設計和稅收優惠等激勵機制設置,能夠更好地推動企業節能減排與綠色轉型,并充分釋放其環境與經濟雙重紅利4。事實上,環境保護稅自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就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回顧已有文獻,學者們分別評估了環境保護稅對污染物排放58、環保投資911、經濟增長12、創新1315、全要素生產率1617等的影響效應。近年來,對環境保護稅評估的相關研究開始向就業和創業領域拓展,如:劉毛桃等的研究發現環境保護稅的實施有助于吸引企業綠色投資者進入18,朱金生和李蝶探討了環境保護稅對就業增長的影響19,楊齊和白鈺琦的研究發現環境保護稅的征收提升了城市綠色創業水平20。上述研究為本文提供了有益參考,但仍有可拓展之處:一是既有研究較多地關注環境保護稅的直接影響效應,對間接影響機制的探討不夠充分。本文梳理了環境保護稅通過提高環境舒適度和促進創新這兩條影響城市創業活躍度的間接路徑,對學術理論有一定啟示。二是既有文獻的異質性分析較為單調。本文從城市區位、城市規模、城市類型、市場潛能等多維度刻畫環境保護稅對創業活躍度的異質性影響,為地方政府精準地優化環境保護稅并促進創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啟示。

二、 環境保護稅影響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機制分析

(一)環境保護稅影響城市創業活躍度的直接路徑

制度對微觀經濟行為具有制約、規制和調節作用。對于創業而言,制度不僅影響創業機會的獲取,還對新創企業的比例、規模和質量產生影響。環境保護稅作為一種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是創業外部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會對創業活動產生影響21

根據集聚經濟理論,各類生產要素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的集聚,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加速釋放知識溢出效應,從而激發地區市場主體的創業活力22。首先,環境保護稅通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反向約束和稅收優惠的正向激勵機制設置,引導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向環保產業,降低了創業的難度與搜尋成本,從而提高城市創業活躍度。其次,環境保護稅的實施能夠有效壓縮企業基于環保標準的逐底競爭空間,優化市場中的資源分配,從而營造出有利于創業的公平競爭環境23。最后,環境保護稅的實施還能夠培育微觀經濟主體的環保意識,隨著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環保產業和相關領域的需求日益增長,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的商機與廣闊的市場前景24

正如硬幣具有兩面性,環境保護稅也可能通過提高創業成本抑制城市創業活躍度。一方面,自環境保護稅實施以來,河北、貴州、海南等19個省份相繼提高了污染物排放的征收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稅負。由于環境保護稅并未附加有關初創企業的減免措施,政府給予初創企業的減稅降費優勢可能會被環境保護稅抵消,從而抬高企業的創業成本25。另一方面,環境保護稅以法律作為支撐,擁有更強的環保成本約束力和執法剛性。環境保護稅所釋放的政策信號迫使企業重新審視企業經營模式,履行自身的環境責任,如采取引進清潔生產設備、購置污染處理設備、增加環保投資等舉措。上述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企業的經濟負擔,導致創業成本上升,從而抑制城市創業活躍度10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既可能產生促進效應,也可能產生抑制效應,促進效應與抑制效應孰強孰弱尚無明確定論。因此,本文提出對立性假設1a和1b:

假設1a:環境保護稅有助于提升城市創業活躍度。

假設1b:環境保護稅可能會抑制城市創業活躍度。

(二)環境保護稅影響城市創業活躍度的間接路徑

環境保護稅提高了環境舒適度。一方面,環境保護稅將污染排放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內化于企業的應納稅款中,企業為了降低稅負,會積極采取環保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而改善環境質量26。另一方面,環境保護稅收入通常會用于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如植樹造林、湖泊河流治理和濕地保護等,這些舉措有助于維護和保持生態系統健康,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持續推動城市環境舒適度不斷提升。進一步地,環境舒適度的改善又會影響到創業活動27。首先,城市環境舒適度與創業者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息息相關。舒適的城市環境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優質的居住與工作條件,減少生活壓力和煩惱,提升創業者的幸福感與滿意度,使創業者能夠更專注于創業活動,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創業文化與氛圍,促進創業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其次,環境舒適度可以作為一個城市的競爭優勢,吸引外部勞動力和人才流入28。而高技能人才也是創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人才集聚有利于提高區域勞動力存量,為創業者尋找員工創造有利條件,并為之提供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潛在客戶。此外,新企業能否創立也取決于創業資金的獲取,環境舒適度的提升也有助于改善投資環境,以此作為招商引資的籌碼。最后,環境舒適度的提升能夠激發創業者的靈感和創造力,促進創新思維和創意的迸發,幫助創業者發掘新商機、創新商業模式,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2:環境保護稅通過提高環境舒適度從而提升創業活躍度。

環境保護稅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環境保護稅憑借其獨特的稅制設計和政策導向,能夠有效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和城市創新能力提升,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支持。“波特假說”指出,適當的環境規制可以激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并推動技術進步,通過“創新補償效應”抵消創新所增加的成本,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力,推動經濟增長29。創新作為創業的手段和基礎,會產生創業機會創造效應和創業環境優化效應,進而提升城市創業活躍度。首先,創新能為城市創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新技術、理念和商業模式等創新元素的不斷涌現可以幫助創業者快速感知市場中的新需求并把握新機會30。同時,創新還能推動產業鏈的升級與延伸,為創業提供更多機會和可能性。其次,創新也能優化城市創業環境。一方面,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支持創新的政策和措施,如稅收優惠、知識產權保護等,可以降低創業者的創業成本、風險與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創新也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完善,使創業者創業變得更加便捷。最后,創新可以激發城市的創業氛圍與文化。在創新氛圍濃厚的城市中,人們更容易接受新技術、新觀念,更愿意嘗試新的創業模式與道路。創業文化與氛圍的形成,不僅可以吸引更多創業者集聚于此,還可以激發城市中潛在創業者的創業熱情。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設3:環境保護稅通過促進創新進而提升創業活躍度。

① 稅負平移省份: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陜西省、吉林省、江西省、浙江省、安徽省、黑龍江省、湖北省、西藏自治區。2018年稅負提標省份:河北省、貴州省、海南省、河南省、四川省、重慶市、天津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江蘇省、湖南省、北京市、廣東省、福建省、山西省。2019年稅負提標省份:云南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上海市。2020年稅負提標省份:遼寧省。

三、 研究設計

(一)模型

自環境保護稅實施以來,各省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差異化的征收標準①,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等在內的12個省份采取稅負平移的標準征收;另一類是包括河北省、貴州省在內的19個省份采取稅負提標的方式征收。考慮到其稅負提標的時間并不一致,因此,本文采取多時點雙重差分法進行估計。本文將環境保護稅開征視為準自然實驗,以環境保護稅相對于排污費征收標準顯著提高作為政策干預時點,并將研究對象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政策實施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創業活躍度。為檢驗假設1是否成立,本文借鑒Wang等的研究31,構建如下模型:

Entre_activity it=α+βDID it+γControl it+

μ i+λ t+ε it (1)

其中, 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Entre_activity為被解釋變量,表示城市創業活躍度。DID為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若城市i在t年環境保護稅相對于排污費征收標準顯著提高,那么將該城市在t年及以后的DID設定為1,反之DID設定為0;Control為本文的一系列控制變量,μ i為城市固定效應,λ t為年份固定效應,ε it為隨機擾動項。估計系數β 代表環境保護稅開征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凈效應。

(二)變量

1. 被解釋變量

創業活躍度( Entre_activity )。本文采用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創業指數”(IRIEC)中的新建企業數量得分作為城市創業活躍度的代理變量。

2. 核心解釋變量

環境保護稅開征( DID )。本文將稅負提標作為環境保護稅開征的標志,考慮到各省份稅負提標存在時間先后差異,便采用城市虛擬變量與年份虛擬變量的交互項( treat×post )衡量環境保護稅的政策處理效應( DID )。其中,實驗組為進行稅負提標的城市,即 treat =1,對照組為進行稅負平移的城市,即 treat =0;稅負提標當年及以后年份的 post 為1,反之為0。

3. 中介變量

環境舒適度( environment )和創新( lnpatent )。環境舒適度參考趙康杰等的研究27,分別從氣候舒適度、生態舒適度和污染舒適度三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見表 1),并運用熵值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從而測算出各城市的環境舒適度。創新使用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獲得量的對數衡量。

4. 控制變量

考慮到創業活躍度可能還受到其他城市特征變量的影響,為了盡量降低遺漏變量的影響,本文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控制了以下變量:經濟發展水平( lnpgdp ),采用各城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對數衡量。產業結構( industry ),選取各城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衡量。金融發展水平( finance ),使用城市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占GDP比重衡量。財政自由度( finadp ),采用財政預算內收入與財政預算內支出的比值衡量。人力資本水平( lnhum ),選用各城市地方財政教育支出的對數衡量。科研能力( lnscil ),采用各城市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的對數衡量。信息化水平( ptel_h ),使用人均電信業務總量衡量。職工工資水平( lnwage ),采用各城市職工平均工資的對數度量。

(三)數據

基于數據可得性和可比性的考量,本文選取2013—2020年中國28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數據為樣本。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和EPS數據庫,創業活躍度數據取自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氣候舒適度數據來源于中國氣象數據網和中國地面氣候資料日值數據集V3.0,空氣質量AQI數據源于中國空氣質量在線檢測分析平臺,專利數據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缺失值采取線性插值法進行填補。本文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 2。

四、 結果與討論

(一)平行趨勢檢驗

運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進行無偏估計的重要先決條件是滿足平行趨勢檢驗假設,即在政策實施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創業活躍度應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不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而言,環境保護稅開征前5年用虛擬變量 pre_1 pre_5 表征,環境保護稅開征當年用虛擬變量 current表示,虛擬變量post_1 post_2代表環境保護稅開征后兩年。為避免共線性問題,本文選擇pre_1 作為基期,同時在基準回歸模型中放入以上虛擬變量,平行趨勢檢驗結果如圖1所示。結合圖1可

以看出,在環境保護稅開征前, pre_2 pre_5 在95%的置信區間上不顯著,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城市的創業活躍度不存在顯著差異,即通過了平行趨勢假設檢驗。而在環境保護稅開征后,相比于稅負平移城市,稅負提標城市的創業活躍度得到顯著提升,環境保護稅的政策效應逐漸顯現,但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二)基準回歸

表 3報告了環境保護稅影響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基準回歸結果。其中,列(1)為未放入控制變量且未控制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列(2)是在列(1)的基礎上控制了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列(3)和列(4)則是在列(1)和列(2)的基礎上引入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

結果表明,列(1)至列(4)的核心解釋變量 DID 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說明環境保護稅開征有助于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提升,假設1a得到驗證。正如前文所述,環境保護稅開征后,不僅通過執法剛性的增強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城市空氣質量,進而促進了人才集聚和創業機會的增加,而且加大了稅收減免力度,激勵企業主動創新生產技術,提高創業平均收益率,吸引新建企業的進入,從而提升城市創業活躍度。

控制變量方面,經濟發展水平( lnpgdp )、產業結構( industry )和財政自由度( finadp )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為正并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這說明經濟越發達的城市,其所提供的優質公共服務能夠吸引生產要素集聚,為創業活動奠定基礎。產業結構向著增加第三產業占比的方向調整能夠為潛在的創業者提供更多元的創業選擇。城市的財政自由度越高,地方政府的自有資金越充裕,用于支持創業活動的投入也越多。金融發展水平( finance )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可能的原因是金融發展豐富了企業融資渠道,并為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從而降低創業風險。人力資本水平( lnhum )、信息化水平( ptel_h )和職工工資水平( lnwage )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為負,但并不顯著,科研能力( lnscil )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其原因在于,在財政支出總量的約束下,地方財政對教育和科技支出的增加可能會擠占支持創業的資金空間。個體選擇創業還是就業的關鍵在于,創業所帶來的收益能否超過原本的工資水平,因此,職工工資水平會制約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水平對創業活躍度影響的結果可能是由于信息化水平代理指標的選取過于單一。

(三)穩健性檢驗

1. 合成雙重差分估計

雙重差分法在實際應用中控制組的選擇往往帶有主觀性和隨機性,可能導致政策評估的偏誤,因此,本文計劃使用合成雙重差分法(SDID)進行更深入的檢驗。合成雙重差分法不僅融合了雙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的優點,還在政策評估的穩健性和精確度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該方法通過優化處理前、后時期處理組的權重,能夠構造出與處理組具有相同事前趨勢的控制組,進而減少對平行趨勢假設的依賴,從而得出更加可靠的政策評估效應。表4第(4)列展示了合成DID的估計結果,其中平均處理效應的估計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這進一步強化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2. PSM DID

以稅負是否提標作為分組依據并不能保證分組的隨機性,可能導致樣本選擇性偏誤問題,而且實驗組和對照組城市的初始條件存在系統性差異,可能導致估計結果出現偏差。為緩解以上問題,本文使用PSM DID法進行進一步的穩健性檢驗,以控制變量作為匹配協變量,運用Logit模型計算出傾向性得分,采用1∶2近鄰匹配、半徑匹配、核匹配的方法,得到匹配后的樣本數據。經檢驗,匹配后的樣本數據通過了平衡性檢驗和共同支撐假設。最后,根據雙重差分法對匹配后的樣本重新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結果表明,不論何種情形,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始終顯著為正,驗證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3. 安慰劑檢驗

雖然前文對影響創業活躍度的其他因素進行了控制并固定了城市和年份效應,但仍無法避免隨時間空間變化的不可觀測因素對實證結果的干擾。為進一步提高基準回歸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虛構政策時間的方法進行安慰劑檢驗。具體做法為:為每個樣本對象隨機抽取樣本期內的年份作為其政策發生時間,據此反事實樣本對式(1)進行重新估計,此過程重復進行500次,從而獲得 DID 系數的回歸結果。其概率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估計系數的波峰出現在0附近且呈正態分布, P 值大部分位于0.1的上方,基準回歸結果1.062 4右側區域只有少量估計系數分布。這表明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提升并非由不可觀測因素所引起,從而再次驗證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4. 雙重機器學習

本文進一步采用雙重機器學習模型進行估計,以檢驗基礎回歸結論的穩健性。在機器學習模型中,分別采用了隨機森林、套索回歸、梯度提升、神經網絡和支持向量機模型對基礎回歸進行預測求解,并且將樣本分割比例改為1∶2、1∶4和1∶7( Kfolds=3、Kfolds=5和Kfolds =8),控制了控制變量、城市固定效應、年份固定效應。回歸結果見表5。由回歸結果可以發現,所有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該結論支撐了本文的主要理論假設。

5. 其他穩健性檢驗

第一,替換被解釋變量。本文從天眼查數據庫中收集整理各城市2013—2020年每年的新注冊企業數量數據,并用當年新注冊企業數量的對數來表征城市創業活躍度,基于多時點 DID 模型對式(1)重新進行評估。其回歸結果見表 6第(1)列,可以發現環境保護稅仍然顯著提升了城市創業活躍度。此外,本文還利用新建企業數量與地區人口數的比值來表征創業活躍度進行穩健性檢驗。具體結果如表 6第(2)列所示,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依然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與前文的基準回歸結果一致。

第二,剔除省會、副省級城市及直轄市。考慮到省會、副省級城市及直轄市與一般的地級市相比有著更為健全的創業支持體系和良好的創業環境,其創業活動始終維持在較高水準,本文將省會、副省級城市及直轄市從樣本中刪除后重新進行回歸。據表 6第(3)列結果顯示, DID 的估計系數仍舊顯著為正,再一次驗證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第三,排除其他政策的影響。在樣本期內,國家頒布的其他影響創業活躍度和改善環境的政策都有可能使基準回歸結果出現偏誤。梳理相關政策并結合現有研究發現,兩項政策可能會對結果產生干擾。其一是2003年發布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該條例發布后,各省份于2003—2015年陸續上調排污費收費標準。其二是2014年9月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為排除上述兩項政策的影響,本文借鑒黃紀強等的方法32,將樣本期縮短為2016—2020年,并重新檢驗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產生的凈效應。其結果如表 6第(4)列所示,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增強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第四,縮尾處理。為盡可能減少數據中極端異常值對估計結果的影響,本文對所有數據采取上下1%的縮尾處理,并基于縮尾后的樣本重新估計。表 6第(5)列為縮尾處理后的回歸結果,可以發現, DID 的系數為1.196 3,并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再次證明了基準回歸結果的可靠性。

第五,考慮創業精神的代際傳遞。創業具有代際傳遞的特性,主要體現在創業精神、資源和能力等方面的傳承與延續,前代形成的企業家特質深刻影響著后代的創業行為選擇。作為一種區域性的、持續性的現象,創業活動在中國呈現出顯著的區域差異,其中,蘇南、浙北、閩北和珠三角等地是創業活動高度活躍地區。為避免創業精神地區差異對本文估計結果的干擾,本文借鑒曾婧婧等的研究33,將創業活躍度較高的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四省從樣本中剔除,其回歸結果見表6第(6)列。結果顯示, DID 的估計系數依然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驗證了前文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四)異質性分析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環境保護稅顯著提升了城市創業活躍度,然而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各城市在經濟發展水平、資源要素稟賦條件等方面呈現出不平衡和差異化的特點。受此影響,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在不同地區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在全局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將從城市區位、城市規模、城市類型及市場潛能等維度來深入探討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異質性影響。

1. 城市區位異質性分析

考慮到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長期存在,各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政策環境及自然環境條件仍存在較大差距,為進一步驗證不同區域間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是否有差異,本文從以下三個角度對樣本進行劃分:第一,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劃分標準,將樣本劃分為東、中、西部三個子樣本。第二,以秦嶺—淮河線為界將樣本劃分為南方和北方。第三,以胡煥庸線為界將樣本分隔為胡煥庸線西北側和胡煥庸線東南側兩個樣本。基于上述子樣本重新進行回歸,其結果如表7所示。

結果表明,就東中西部地區來說,環境保護稅對東中西部地區城市創業活躍度均能產生正向影響。其中,中部地區的政策效果優于東部地區,而環境保護稅對西部地區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并不顯著。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東中部地區憑借其區位優勢為創業者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公共服務和制度保障,從而有利于創業要素的流動和創業者獲取信息。另一方面,東中部地區的創業支持體系較為完善,具有較好的創業基礎條件。就南北方地區來說,環境保護稅顯著促進了南方城市的創業活躍度,但對北方城市的創業活躍度影響并不顯著。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在于,北方城市多以重工業作為其支柱產業,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環境保護稅作為環境規制工具會抑制污染相關產業的創業。就胡煥庸線西北側和東南側地區來說,環境保護稅對胡煥庸線東南側城市創業活躍度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而對胡煥庸線西北側城市創業活躍度影響并不顯著。究其原因,胡煥庸線東南側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與居民的收入、消費水平正向相關,隨著居民收入積累與消費水平的提高,其日益增長的需求推動了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提升,并為創業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創業氛圍。

2. 城市規模異質性分析

為驗證環境保護稅對不同規模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本文按照國務院2014年印發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根據城市常住人口數將樣本劃分為中小型城市(常住人口lt;100萬)、Ⅱ型大城市(100萬≤常住人口lt;300萬)、Ⅰ型大城市(300萬≤常住人口lt;500萬)、特大型及以上城市(常住人口≥500萬)四類,并把上述樣本重新納入基準回歸模型中,其結果見表 8第(1)至第(4)列。結果顯示,環境保護稅顯著提升了Ⅰ型大城市和特大型及以上城市的創業活躍度,而環境保護稅對中小型城市和Ⅱ型大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也為正,但并不顯著。這是因為,Ⅰ型大城市和特大型及以上城市人口集聚所帶來的規模經濟使得創業成本降低,增加了創業者的平均收益,從而催生新企業的出現。所以,就中小型城市和Ⅱ型大城市而言,應完善城市配套設施,優化公共服務供給,促進人才有序流動與資源有效配置,以緩解人才缺乏所引致的低創業活躍度問題。

3. 城市類型異質性分析

資源型城市與非資源型城市在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以上差異可能會對環境保護稅的實施效果產生不同影響。為考察城市類型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異質性影響,本文根據《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將城市類型劃分為資源型城市和非資源型城市兩類。基于以上兩個樣本組進行分組回歸,具體結果見表 8第(5)至第(6)列。可以看到,不論何種城市類型,環境保護稅都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產生了正向的顯著影響,但就其政策效果來說,環境保護稅對于資源型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提升更為明顯。造成此結果的原因可能在于,相較非資源型城市,資源型城市中資本密集型產業占有較大比重,環境保護稅更好地推動了其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城市創業活動的財富基礎。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所激發的新需求也將成為創業新契機,從而培育出更多創業機會。

4. 市場潛能異質性分析

基于新發展經濟學理論,在存在規模報酬遞增效應及交通成本的情況下,市場間的相互作用將吸引企業向具有更高市場潛能的城市集聚。本文按照Harris的方法來計算城市的市場潛能34,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

MP i=∑j≠iGDP jDIS ij+DGP iDIS ii(2)

其中, GDP j 表示2013—2017年城市j的GDP均值, DIS ij表示城市i與城市j之間的地理距離,DIS ii表示城市內部的地理距離,計算公式為DIS ii=0.66×area i/π,area i 為城市內部占地面積。

進一步地,本文以2013—2017年各城市市場潛能中值作為劃分標準,將城市劃分為高市場潛能組和低市場潛能組,重新估計環境保護稅對高市場潛能組和低市場潛能組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分組回歸結果如表8第(7)至第(8)列所示。結果顯示,環境保護稅在10%的水平上顯著促進了高市場潛能城市的創業活躍度,對于低市場潛能城市創業活躍度的促進作用不顯著。出現此類現象的原因可能在于:首先是勞動力市場的“蓄水池”效應。即高市場潛能城市能吸引大量企業和產業集聚,相關勞動力也會隨之集聚,蓄水池不斷擴大,可以幫助企業克服經營中的不確定性問題,從而激發大眾創業熱情。其次是中間品投入效應。即企業為減少中間品的購買,一般會選擇在高市場潛能城市集聚,集聚規模的擴大又會吸引更多提供特定投入和專業化服務的企業進入,形成正向循環,為新企業的創辦提供了便利。最后是技術的“外溢”效應。即高市場潛能城市所引起的集聚使得新技術、產品、工藝的信息更容易獲取和流通,能夠為想要在此創建的新企業帶來正的外部效應。

(五)機制分析

在前文理論分析部分,本文提出環境保護稅通過提高環境舒適度和促進創新兩條間接路徑影響城市創業活躍度的研究假設。為檢驗環境保護稅對創業活躍度可能存在的作用機理,本文嘗試構建以下中介效應模型:

M it=α 1+β 1DID it+γ 1Control it+μ i+λ t+ε it (3)

Entre_activity it=α 2+β 2DID it+σM it+γ 2Control it+μ i+λ t+ε it (4)

其中, M it為中介變量,包括環境舒適度(environment )和創新( lnpatent ),其余變量與基準回歸模型一致。根據中介效應判定原理,若 β 1和σ顯著,則表示中介效應成立;若式(3)中的β 2顯著,則表示中介變量發揮部分中介作用;若式(3)中的β 2 不顯著,則表示中介變量發揮完全中介作用。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如表 9所示。列(1)中 DID 的估計系數為0.007 7,并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環境保護稅開征顯著提高了城市環境舒適度。基于“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環境保護稅作為中國政府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財政手段,通過外部成本內部化來激勵企業完成自主減排,不僅提高了環境舒適度,也助推了產業綠色轉型,從而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在列(2)中, DID和中介變量環境舒適度(environment )的估計系數均正向顯著,這表明環境舒適度在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中起著部分中介作用。提高環境舒適度能吸引高素質人才流入和投資者投資,通過人才集聚產生的規模效應降低新創企業成本,破除其融資困境,從而有利于推動創業行為的發生。由此,假設2得以驗證。列(3)中 DID 的估計系數為0.040 4,并通過了10%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說明環境保護稅開征顯著促進了創新。長期環境政策能否激發技術創新是衡量其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環境保護稅開征會向企業傳達一種其資源使用效率較低的信息,使得企業重點關注創新,并向企業傳遞環保投資具有重要價值的信號,從而有助于引導企業進行創新。列(4)中 DID 和中介變量創新( lnpatent )的估計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正向顯著,意味著在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中,創新發揮著部分中介作用。創新與創業密不可分,創新是連接環境保護稅和創業的關鍵環節,基于前文理論分析可知,創新可以通過降低創業的不確定性與提高企業平均收益率來促進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提升。據此,假設3也得到驗證。

五、 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將環境保護稅開征看作準自然實驗,基于2013—2020年中國28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面板數據,運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法,實證檢驗了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研究發現:第一,環境保護稅顯著提升了城市創業活躍度,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該結果依然成立。第二,機制檢驗表明,環境保護稅主要通過提高環境舒適度和促進創新來推動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提升。第三,異質性分析發現,城市區位、規模、類型以及市場潛能會對環境保護稅的創業效應產生差異化影響。其中,在東中部、南方、胡煥庸線東南側、資源型、高市場潛能、特大型及以上城市以及Ⅰ型大城市,環境保護稅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提升效應更為明顯。本文的研究結論為環境保護稅提升城市創業活躍度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實踐參考。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首先,鑒于環境保護稅開征具有積極的創業效應,為進一步釋放環境保護稅開征的“創業紅利”,應持續優化環境保護稅法體系,提高環境保護稅征管效率。各省份需根據自身實際經濟發展水平,并綜合考慮當地企業的承載能力和邊際減排成本適度上浮環境保護稅征收標準。同時,應深化稅務部門和環保部門的交流合作,并將環境保護稅實施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其次,建立以環境保護稅為導向的創業激勵機制。提高創業支持服務的供給質量,擴大創業支持服務的服務范圍,以惠及更多的潛在創業者。發揮創業者的主觀能動性,規范健全創業相關的稅收減免及財政補助政策,構建環境保護稅獎懲機制,多措并舉推動高質量創業。

再次,因地制宜制定創業政策,以最大限度發揮環境保護稅的創業帶動效應。在落實環境保護稅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城市區位、城市規模等因素給城市創業活躍度帶來的異質性影響。中小城市及Ⅱ型大城市應先從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人才吸引方面入手,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培育眾創空間和創業孵化平臺。Ⅰ型大城市、特大型及以上城市應著眼于提高人口聚集的承載力,逐步推進創業活動提質增效。而城市區位處于劣勢的城市應注重打造區域優質生態環境品牌,以吸引外來資金和優質人才為導向,優化創業環境。

最后,加強高標準市場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以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為標準,促進資源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持續打造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加快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內生動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應與人口集聚水平同步,甚至領先于人口集聚的水平,加快新型基礎設施的推廣應用,形成數字基礎設施與創業融合發展新業態。

(重慶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朱志翔同學對本文數據處理亦有貢獻,特此致謝!)

趙富森,李璐.知識產權制度的創業效應研究——基于中國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的經驗證據[J].產業經濟研究,2021(6):4457.

[2] 李彥龍,畢鈺.城市創業活躍度:區域差異、動態演變與影響因素[J].中國軟科學,2023(5):99106.

[3] 孫晉云,白俊紅,張藝璇.社會信用與城市創業活躍度[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4,45(3):7593.

[4] 劉亦文,鄧楠.環境保護稅是否有效釋放了四重紅利效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3,33(10):3546.

[5] 葉金珍,安虎森.開征環保稅能有效治理空氣污染嗎[J].中國工業經濟,2017(5):5474.

[6] XU Y, WEN S, TAO C Q.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tax on pollution control: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J].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2023, 79: 89106.

[7] 黃紀強,祁毓,甘行瓊.綠色稅治之路:環境保護稅能否降低污染物排放?[J].經濟體制改革,2023(3):145154.

[8] FANG G C, YANG K, CHEN G, et 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superseded pollution fees, does china effectively abate ecological footprint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3,388:135846135860.

[9] 田利輝,關欣,李政,等.環境保護稅費改革與企業環保投資——基于《環境保護稅法》實施的準自然實驗[J].財經研究,2022,48(9):3246, 62.

[10] 鐘曉敏,樓蕾,魯建坤.中國環境保護稅法與企業環境責任表現:政策效果與作用條件[J].經濟學家,2023(8):107116.

[11] 陳建濤,吳茵茵,陳建東.環境保護稅對重污染行業環保投資的影響[J].稅務研究,2021(11):4449.

[12] 黃紀強,祁毓.環境保護稅政策能否助推經濟增長?[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5(12):5567.

[13] 劉金科,肖翊陽.中國環境保護稅與綠色創新:杠桿效應還是擠出效應?[J].經濟研究,2022,57(1):7288.

[14] 于連超,張衛國,畢茜.環境稅會倒逼企業綠色創新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9,34(2):7990.

[15] 楊仁發,薛顥珺.稅制綠色化與制造業企業綠色創新——基于《環境保護稅法》的準自然實驗[J].產業經濟評論,2024(5):149164.

[16] 韓菲,閆書淇.環境保護稅能否促進區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基于貝葉斯時空統計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2023(7):103112.

[17] 曹越,唐奕可,辛紅霞.“環保費改稅”提高了重污染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37(5):95106.

[18] 劉毛桃,方徐兵,應望江.稅制綠色化與綠色投資者進入——來自《環境保護稅法》實施的證據[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4(12):117.

[19] 朱金生,李蝶.技術創新是實現環境保護與就業增長“雙重紅利”的有效途徑嗎?——基于中國34個工業細分行業中介效應模型的實證檢驗[J].中國軟科學,2019(8):113.

[20] 楊齊,白鈺琦.環境保護稅對綠色創業的影響——來自準自然實驗的經驗證據[J].國家稅務總局稅務干部學院學報,2024,37(3):5667.

[21] BRUTON G D, AHLSTROM D, LI H.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entrepreneurship: 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do we need to move in the futur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0,34(3):421440.

[22] 譚偉杰,胡潤哲.“智”巢何以引鳳:智慧城市建設對地區創業活躍度的影響[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4,45(1):7593.

[23] 王性玉,趙輝.環境保護稅改革對企業綠色發展的影響研究[J].科研管理,2023,44(8):139151.

[24] 王娟,陳卓.中國環境保護稅的減排效應——基于提高污染物適用稅額視角[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3,33(2):3037.

[25] 黃紀強,祁毓.增負還是減負:環境保護稅與企業稅收負擔[J].華東經濟管理,2024,38(4):8392.

[26] 周波,楊李路,李冀寧.我國環境保護稅開征顯著改善環境質量了嗎——基于地市級城市環境指標的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22(11):5965.

[27] 趙康杰,李娜.環境舒適性對中國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22,29(8):16.

[28] 張亞麗,方齊云.城市舒適度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3):118125.

[29] PORTER M, LINDE C V D. Towards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9(4) : 97118.

[30] 張萃.什么使城市更有利于創業?[J].經濟研究,2018,53(4): 151166.

[31] WANG Q Q, SUN X M, XIONG H Y, et al. Environmental taxes, environmental outsourcing, and pollution abate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ial sewage discharge enterprises[J]. Energy Economics, 2024,133: 107480.

[32] 黃紀強,祁毓.環境稅能否倒逼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基于環境“費改稅”的準自然實驗[J].產業經濟研究,2022(2):113.

[33] 曾婧婧,溫永林.政府創業政策對城市創業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基于國家創業型城市的準自然實驗[J].經濟管理,2021,43(4):5570.

[34] HARRIS C D. The market as a factor in the localization of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54,44(4):315348.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on Urba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ZHANG Degang, TANG Yush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ees into tax is an important reform of China’s green tax system, which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as a quasi natural experiment, a multi period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model was applied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impact and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on urba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based on panel data of 289 cities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0. It find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significantly boosts urba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Mechanism analysis reveals two key paths to boost urba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including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comfort and promoting innovation.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has a stronger entrepreneurial promotion effect in cities with superior geographical locations, higher administrative levels, greater market potential, as well as in resource based cities. Evaluating the policy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from an entrepreneurial perspective not only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improvements, but also provides policy insights for the government to effectively utiliz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o promot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nd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urba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multi period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猜你喜歡
舒適度效應
纖維砂場地的性能及舒適度影響研究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基于用戶內衣穿著舒適度的彈性需求探討
懶馬效應
今日農業(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場景效應
改善地鐵列車運行舒適度方案探討
基于ArcGIS的四川地區城市氣候舒適度評價
某異形拱人行橋通行舒適度及其控制研究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偶像效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美女啪啪无遮挡|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精品三级在线|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视频影院|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www.91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免费高清毛片|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流白浆视频| 就去色综合| 欧美日本二区|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a级毛片网| 日韩无码白| 国产精品视频3p|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尤物国产在线|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性视频| 制服无码网站| 91原创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五月综合色婷婷| 色爽网免费视频| 自拍偷拍欧美| 在线无码九区| 国产人人射|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www.狠狠|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91网址在线播放|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