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頭腎,黃巖道地中藥材品種,藥用價值高,在浙南閩北一帶有較大的市場需求。近年來,黃巖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資源稟賦優勢,積極推進以菜頭腎為主的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全力打造經濟發展“綠色引擎”。截至目前,黃巖區林下經濟種植面積5000畝,其中菜頭腎種植面積約2000畝。
借綠生金 立體種藥巧增收
立體種植,改善種植現狀。黃巖區上鄭鄉是位于區最西端的一個純山區鄉鎮,距城區44千米,山林面積10.8萬畝,村民靠山吃山收入來源單一,經濟發展受限。2007年,村民王天飛人工引種野生菜頭腎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菜頭腎等中藥材種植對環境要求較高,喜陰、耐寒,怕強光曬,25℃以上持續曝曬7—8個小時容易枯死;喜肥沃疏松、含有豐富腐殖質的土壤,其中以紅壤最為合適;在整個種植過程中,除了菜籽餅以外,不能施加任何肥料。而上鄭鄉擁有龐大的森林資源,最適宜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多年來經過大量的實驗及摸索研究,已從最初的人工引種野生中藥材到現在扦插繁殖及箱式多層立體種植方式,規模產量呈倍數遞增。因此,村里因勢利導,大力發展以菜頭腎為主的中藥材種植產業,重點打造“菜頭腎”這個本區道地特色中藥材品牌,探索出一條利用林下閑置土地和空間資源,大力發展林業復合經營之路。
化零為整,擴大種植規模。上鄭鄉內近三分之二人口外出,山林土地閑置,部分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如黃巖區天飛家庭農場以200元/畝的標準租用閑置土地,種植各類中藥材。近年來,在黃巖區農業農村局和上鄭鄉的大力支持下,美豐村把昔日蜿蜒難行的山坳土路修成了水泥路,直通菜頭腎種植核心區域。下階段,美豐村還計劃加強核心區域的林間操作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方便村民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美豐村以大戶帶小戶種植菜頭腎,是附近村民首選的致富路,是實現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成功案例。
立足資源,發展增收之路。黃巖區堅持以“林長制”為抓手,以“千村萬元”林下經濟增收幫扶工程為引領,立足資源稟賦優勢,積極打造菜頭腎產業鏈,將菜頭腎列入黃巖區優先發展的中藥材品種,加快林業經濟轉型升級,提高林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同時外聘種植專家教授林藥復合經營技術,為充分利用西部山區良好林地資源提供種植品種和生產技術。通過十余年發展,全鄉現有菜頭腎等中藥材林下種植面積2200余畝、種植戶100戶、從業人員280人。上鄭鄉美豐村以生態促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林農增收,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壯大,村民富足和樂。下階段,上鄭鄉將依托中藥材種植產業,做足林下經濟文章,優化土地與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配置,做大做強林業富民產業,帶動西部發展,有效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守綠換金 鏈式思維興產業
創新模式,搭建“種制銷”產業鏈。成立專業中藥材合作社并吸收零散個體加入,與經銷商開展中藥材銷售長期合作,尋求穩定銷量、價格,保障種植收益。菜頭腎栽培2.5—3年達到成熟期,經銷商上門收購,收購價最高可達37.5元/斤。在此模式下,菜頭腎、三葉青等中藥材價格穩定,經濟效益顯著,有利于保持林農的種植熱情。下一步,黃巖區將建設黃巖地產中藥材初加工中心,建成運營后可以有效地消化農戶分散種植采收的藥材,更好地保證藥材的產量和質量。
專注特色,打造優勢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對能形成規模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加大道路、水電、農用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積極引領種植大戶傳、幫、帶,探索發展家庭農場新模式,開拓產業種植新思路,打造黃巖區林下經濟發展新氣象。在種植大戶王天飛的示范帶動下,上鄭鄉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家庭農場5家,其中美豐村全村90%以上村民參與種植,從過去上山采挖竭澤而漁,到如今開發閑散林地共享種植技術,不僅打造了富民增收的特色產業,更是養山護林實現生態反哺。
加強培訓,提升林農素質。依托南京中醫藥大學、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專業科研力量,組建了鄉村振興服務團隊,把“千村萬元”林下經濟增收幫扶任務村納入科技“四聯”幫扶范圍。重點圍繞野生種質資源保護、良種培育、道地性挖掘和病蟲害防控等方面,黃巖區農業農村局通過技術講座、外出參觀、上門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層次、多類型培訓。充分發揮“共富工坊”的作用,上門政策講解,對從業人員開展常態化技術培訓,涵蓋種植、加工、營銷等多個方面,推動效益進一步提升。2024年,區農業農村局累計開展培訓10余次,培訓林農達200人次。
點綠成金 科技支撐助共富
人才引領,深化校地合作。與南京中醫藥大學談獻和教授技術團隊開展中藥菜頭腎的質量研究工作,課題已被列入臺州市農業科技院地合作項目,并給予財政扶持。該課題重點開展優質菜頭腎種源選育、產品性狀鑒別與有效成分分析、林下栽培規范化生產技術等研究,為菜頭腎道地藥材認定、規模經營、產業鏈開發提供技術支撐。積極探索“地方政府主導、高校技術支撐、業務部門支持”三方共建模式,開展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研究與推廣,建成示范基地5個,其中臺州市黃巖天德家庭農場基地被評為浙江省“一畝山萬元錢”高質量基地。
品質為王,開展質量研究。黃巖區積極申報并實施地產特色品種的科技項目研究,目前已完成了臺州市農業科技項目“菜頭腎規范化生產技術與質量標準研究”、區級科技項目“黃蜀葵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市農技推廣基金會助推產業振興項目“黃巖區中藥材種植示范培育”和院地合作項目“黃巖陳皮系列產品的質量分析與質量標準制定”等項目研究工作。
標準先行,建設標準體系。上鄭鄉通過打造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并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建立健全道地中藥材質量標準體系,制定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提升本地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水平,推進中藥材增收。黃巖區制訂了相關質量標準與技術規程,目前,已成功申報團體標準《菜頭腎栽培技術規程》。
截至目前,上鄭鄉成為全國最大的菜頭腎種植銷售基地,年均畝產值達1.2萬元,每年實現創收2400萬元,年收入15萬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