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素稱“江淮第一山”,它坐落在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境內。一次假期,我帶著一顆期待已久的心踏上前往天柱山的旅程,感受著這座“人間仙境”的獨特魅力。
我踏進良藥坪,頓覺天地一新。左有天獅峰、覆盆峰、迎真峰,右有飛來峰、街珠峰、月牙峰、五指峰……可謂千峰競秀,一齊映入眼簾。然而,唯獨不見天柱峰的尊容,是白云遮住了她的倩影,還是她深藏在萬山叢中不肯露面?
導游看出了我的心思,莞爾一笑:“要看天柱峰的真面目,還得流點汗水呢!”我們跟她沿著林蔭小道向古岳絕頂攀登,同時欣賞著路旁的恐龍石、金龜石、關刀石、鸚哥石、帝座石、天女望夫石等千姿百態的怪石頭,我忽然想起了什么,邊走邊問:“聽說天柱山的松樹不亞于黃山,是嗎?”導游自豪地回答:“有此一說!”懸崖絕壁上有彬彬有禮的迎客松,有合抱而生的鴛秀松,還有樹冠如傘的團松……它們扎根在巖縫中,擁抱青山,傲然挺立,果然氣勢不凡。
我喘著粗氣,越過險峻的青龍背,慢慢地擦過石壁,這才看清了“一柱擎天”“萬岳歸宗”等巨大的石刻,文字蒼勁,氣魄宏大。而后,我們來到了仙人洞。這洞分成前、后廳,中隔天井;后廳還有上、下兩層,如同樓閣。洞內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供游人歇息。但我急于要看天柱峰,顧不得汗流浹背、腰腿發軟,一鼓作氣沖上了拜岳臺。
一上拜岳臺,原先躲進白云、深藏萬山中的“龐然大物”突現眼前,它全身石骨,嶙峋奇絕,疊如層塔,矗似筍尖,這就是主峰天柱峰。只見“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字體雄渾無比。壑外諸峰星羅棋布,猶如千巖拜揖,萬谷回環。
真令人難以想象,是誰在這千仞絕壁之上刻下如斗大字?恰好有幾位石匠在這兒修路,我便和他們閑聊起來。他們告訴我,清朝咸豐辛酉年春,都統李云麟游天柱,想登主峰,藥農賀良謀便用竹籬當梯,分成四段,每段六至八丈,一段一段往上爬,然后用繩索把李云麟吊上頂巔。李云麟站上絕頂,又產生了刻字傳世的念頭。知縣找來三十多個石匠,但沒有一個愿意冒險的。后來還是賀良謀和兄弟賀良佐花了八天時間,將李云麟書寫的“孤立擎霄”四字刻在峰頂石壁上。1944年,桂林張濟公也花重金雇得賀氏的曾孫賀來朝和賀來斌,沿著祖先攀登絕頂的線路,在李氏石刻之上,又刻下了“中天一柱”四字。從此,賀氏祖孫雙手鐫刻的八個大字,就成了珠聯璧合,蔚為壯觀的一景。
我貪婪地望著石刻,久久不想移步,導游提醒我說:“這兒天氣變化無常,快去觀賞渡仙橋吧。”我看了一眼天空,果見烏云密布,有下雨的征兆。于是,立刻跟著她向渡仙橋走去。
渡仙橋又名“試心橋”。橋北石上平削如掌,上有兩個天池,一方一圓,其水清洌。橋畔老藤垂花,古松盤地,橋下千層翠壑,萬丈深淵。渡橋時,有興者往來疾步,心曠神怡,膽怯者左顧右盼,卻是寸步難移,試心橋大概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我沉浸在綿綿的遐思中,沒想到天已悄悄下雨了。我們連忙鉆進山洞去躲雨。只不過一會兒工夫,又是云開日出。走出山洞一看,眼前成了一個仙氣縹緲的世界。霧起丹崖,云生碧岫,霧潮云浪從深谷徐徐升騰,一縷縷云條緊緊纏繞天柱峰腰,恰似給山峰系上潔白的玉帶。剎那間,百里天柱,煙波浩渺,座座峰尖,猶如大海中的點點島嶼。山連云,云連山,天上人間連成一片。峰頂的青松翠柏好像根植于云中,許多怪石似在浪中浮動,特別是天柱峰,真像一只躍躍欲試的青蛙,急于要蹦回天庭呢!
我再次登上試心橋,佇立天池邊,細細品味著這夢幻世界的美妙。我望著,望著,霧潮升騰,云煙疾飛,有時濃若帷幕,有時薄似輕紗,而一闊如海,轉眼一帶如絹,我驚異地發現自己的身影周圍罩上好大好大的五顏六色的光環。導游驚喜地叫起來:“佛光!”我聽說過峨眉的佛光,從照片上看到過黃山佛光,想不到在古岳天柱也親眼目睹到了佛光。我感到幸運,一時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樂得手舞足蹈,面對雄偉的天柱峰,再次贊頌著:“美哉,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