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主體: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
經營地點、面積:下姜村林下中藥材復合經營基地,林下種植靈芝、黃精100畝。
經濟效益:靈芝(破壁)產量4.25千克/畝,產值5.1萬元/畝,總產值15.3萬元,成本1.2萬元/畝,總成本3.6萬元,利潤3.9萬元/畝,總利潤11.7萬元;黃精產量1300千克/畝,產值1.82萬元/畝,總產值182萬元,成本0.8萬元/畝,總成本80萬元,利潤1.02萬元/畝,總利潤102萬元。
技術要點:一是因地制宜進行種植。基地及邊界范圍內無污染源,空氣質量應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中的一級標準要求,負氧離子達3230個/立方厘米,土壤符合《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的要求,灌概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2021)的要求。靈芝種植在杉木林下,環境較好,坡度在5—10度,郁閉度在0.7,向陽面,土壤選擇肥沃、透氣性和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土壤。黃精栽培在有濃密樹冠的森林底層,郁閉度在0.4—0.6,林下日平均透光率在30%—35%。二是科學防治病蟲害。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性,利用天敵昆蟲、細菌等生物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在靈芝芝芽發生生長期、芝蓋擴展期用殺蟲燈進行誘捕,減少危害。三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基地完成1200米輔助道、30立方米水池、2000米噴滴灌、300米圍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特色創新:推出“合作社+農戶+企業+林業站+院校”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合作社從農戶處流轉林下空間種植中藥材,相關企業免費提供種苗和菌種,并在簽訂合同后回收這些中藥材;林業站邀請南京林業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高等院校專家為林農提供技術指導、藥材檢測及數據分析。這“一條龍”種植保障機制,讓林農在種植技術、產品質量、銷售渠道等方面沒有后顧之憂,充分發揮了林下空間價值,助力林農增收。同時,依托大下姜地區民宿民居、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3A級景區等資源,與自由野研學營地合作,發展中藥材研學、勞動教育、藥膳食療等綜合實踐體驗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