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習作指導課
教學目標:
1.觀察一種植物,并做簡單的記錄卡。
2.能借助記錄卡,寫清楚植物的樣子、顏色等,并寫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近“植物朋友”
飛鳥在空中翱翔,蟲兒在花間嬉戲。大自然中處處有可愛的生靈。這個單元,我們走進了“大自然之旅”,認識了許多可愛的朋友:伶俐可愛、輕巧靈動的燕子,色彩鮮艷、形態各異的荷花,別具特色、靈動有趣的昆蟲。
今天,我們的“大自然之旅”走到了“我的植物朋友”這一站。在這一站,我們將選擇一種植物,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然后帶著植物朋友參加植物博覽會。
(設計意圖:立足“大自然之旅”單元任務,回顧前面課文中認識的可愛生靈,揭曉子任務“我的植物朋友”,激發習作的興趣。)
二、借卡觀物,走進“植物朋友”
1.看范例,明方法
(1)借助范例卡與表格,明確細致觀察的方法和角度。
出示“桃花記錄卡”范例,引導學生發現可以從樣子、顏色、氣味等角度去觀察,可以運用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等方法觀察,再用表格將梳理的信息直觀呈現。
(2)拿出學習《荷花》時制作的“植物朋友”記錄卡,根據圖例,完善植物記錄卡。(見圖1)
2.亮卡片,促完善
(1)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植物朋友記錄卡,同伴互提修改建議。交流提示如下:
我觀察的植物朋友是" " " " " " " " " " " " " ",它" " " " " " " " " " " " (樣子)," " " " " " " " " " " " (顏色)," " " " " " " " " "(氣味),我還知道它" " " " " " " " " " " " 。
(2)選擇兩位學生的植物朋友記錄卡作為展示范例,相機指導修改。
修改建議:①多角度仔細觀察(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等)。
②把觀察的植物畫下來或拍下來,圖文并茂地記錄。
③用關鍵詞或簡短的句子記錄。
④查找到的植物相關資料,可以補充在“其他”一欄中。
⑤可以適當記錄自己觀察時的感受。
(3)總結方法,贈送“錦囊”。
樣子顏色和氣味,細致觀察做記錄;
多種感官來相助,植物朋友寫清楚。
(4)學生第二次修改、完善自己的植物朋友記錄卡。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幫助學生明確細致觀察的方法和角度,轉化《荷花》一課的學習成果,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在修改中不斷完善植物朋友記錄卡。)
三、化卡為文,描寫“植物朋友”
1.作比較,尋秘訣
(1)通過把“桃花記錄卡”和描寫桃花的文段進行比較,引導學生發現轉換的秘訣。
(2)引導學生發現記錄卡轉化為文段后有什么不同。
①文段抓住特點,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寫。
②文段中一些內容是觀察記錄卡的內容,另一些內容是作者的感受和想象。
③為了讓句子更生動形象,作者在文段中運用了比喻、排比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2.巧鏈接,促遷移
(1)課文是習作最好的范例,要把喜歡的植物朋友介紹清楚,我們不妨再來細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把植物的特點介紹清楚的。
(2)溫習《荷花》片段,進一步習得方法。
片段一: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片段二: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小結要點:
①對荷花的觀察非常細致,聞花香、看形色,再把獨特的感受融入其中,把荷花寫活了。
②運用比喻、排比和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使得文章優美生動,富有情趣。
③把自己想象成荷花,使文章帶上了童話的色彩。
3.用方法,即練筆
(1)對照記錄卡,選擇植物朋友的特點進行片段描寫。注意把觀察到的按照一定順序寫下來,要寫清楚自己獨特的感受。
(2)展示學生的片段描寫,師生互動點評。
4.當堂練,寫全篇
(1)補充開頭和結尾,形成完整習作。
(2)寫完后,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學聽,也可以與寫同一種植物的同學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范文和單元課文,使學生學會如何把記錄卡的內容轉化成一段話、一篇文章,明白如何把植物的樣子、顏色、氣味等寫清楚,如何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第二課時:習作講評課
教學目標:
1.通過習作講評,學習別人習作的優點,進一步學習“寫清楚植物的樣子、顏色等,寫出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體會修改習作的樂趣,感受習作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妙筆會客廳,品評“植物朋友”
1.明任務,憶方法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習作“我的植物朋友”,還記得把植物朋友寫清楚,寫出自己感受的方法嗎?
(2)重溫方法: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寫;加入作者的感受和想象;為了讓句子更生動形象,可以運用比喻、排比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2.賞范文,整體評
(1)出示學生優秀習作,引導學生進行整體評價。
(2)評價要點:按一定順序寫清楚植物的樣子、顏色、氣味等;寫出自己的感受;運用了比喻、排比和擬人等修辭手法,介紹生動有趣;書寫工整,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3.賞片段,細點評
(1)聚集范文優秀片段,引導學生賞評。
遠遠望去,杜鵑花像一大片燃燒的火焰,在春日明媚的陽光下有種說不出的熱烈。走近一看,一朵朵杜鵑花挨挨擠擠的,簇擁在一起,一團紅色接著一團紅色,如點點星火連成一片。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仰著頭驕傲地怒放在枝頭,有的羞怯地打著朵兒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等待那一瞬的綻放,一朵朵千姿百態,為整個春天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2)教師相機指導。
①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把杜鵑花寫清楚。
②重點寫了杜鵑花的顏色、樣子,觀察很細致。
③作者運用了比喻、排比和擬人等修辭手法,展現了杜鵑花怒放的美。
④加入了作者的感受和想象。
(設計意圖:通過整篇范文欣賞、優秀片段賞析,有層次、有梯度地引導學生深化理解把對植物的觀察所得和感受寫清楚的方法,在賞析、評價中提高習作水平。)
二、修改門診室,完善“植物朋友”
1.改片段,試牛刀
(1)出示習作片段,請學生默讀并思考如何修改。
在爺爺家的園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株高高的向日葵。它們都開著一朵朵巨大的金黃色的花。每天早晨,向日葵的花朵總是迎著陽光開放。它們的莖直挺挺的,葉子寬大,綠油油的。我最喜歡爺爺園子里的向日葵了。
(2)邀請學生擔任“小醫生”,診斷病因。
(3)相機指導。
①關注到了向日葵的顏色、樣子,但觀察可以更細致一些。
②向日葵樣子的描述,條理可以更清楚一些。
③根據自己的觀察,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4)出示與學生一起修改后的片段:
在爺爺家的園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株高高的向日葵。它們的莖粗壯而挺拔,像一位穿著綠色軍裝的士兵,筆直地站在園子里。它們的葉子寬大,如同綠色的手掌,在微風中搖曳,好像在向過往的行人招手致意。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它們那金黃色的花朵,花朵中間是密密麻麻的褐色花蕊,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花瓣,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每當太陽升起,向日葵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慢慢轉動它們那圓圓的臉龐,直到完全面向太陽,仿佛在說:“太陽公公,早上好!”
站在向日葵前,看看它那明亮的花朵,我感覺自己也充滿了力量和希望。
2.改習作,顯身手
(1)小組內交換閱讀習作,互提修改建議。
(2)用上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
3.借量表,巧評價
(1)對照評價表,對自己修改后的習作進行星級評價。
(2)同桌互換習作,對習作進行互評互改。
(3)小結:葉圣陶先生說:“寫完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數,這是好習慣。”希望同學們在修改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真實的修改實踐活動中學習修改,在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中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進而提升修改習作的水平,體驗習作評改的樂趣。)
三、植物博覽會,展示“植物朋友”
“大自然之旅”走到了“我的植物朋友”這一站。在這一站,我們和植物交朋友,用文字記錄了自己的觀察與感受。課后,請同學們再認真地修改自己的習作,把自己的習作再次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與寫同一種植物的同學一起交流。
優秀稿件將會參加“植物博覽會”,在班級文化墻中展出。
(設計意圖:回歸單元任務,創設“植物博覽會”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修改習作,爭取在班級文化墻展出,進而體會到習作的成就感。)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東城第八小學)
責任編輯 吳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