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該研究采用文獻資料及實地調研等方法,對新時期群眾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進行了深入探討。研究指出,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活力、促進鄉村體育氛圍的形成以及推動鄉村社會和諧發展。然而,當前面臨的現實困境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賽事過度商業化、宣傳力度不夠以及多主體之間協同不足。針對這些困境,實踐路徑應注重以下幾點:一是注重賽事價值轉化,不斷激發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二是多元主體協同參與,凝聚品牌賽事發展動力;三是資源驅動產業融合,拓寬賽事品牌發展路徑;四是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品牌賽事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群眾體育賽事" 鄉村振興" 體育發展" 鄉村體育
【中圖分類號】 G80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5)02-0080-04
Value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Mass Sports Events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WEI Xinpe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30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 to deeply study the empower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mass sports events in the new era.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internal logic of sports events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l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enhancing the vitality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sports atmosphere in rural areas, and driv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However,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clude lagg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cessive commercialization of events, inadequate publicity, and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among multiple stakeholders. In response to these difficulties, the practical path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points: The first is to focu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alue of sports events and continuously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econd is the synergy of multiple stakeholders to consolidate the driving force of brand events; The third is the resource-driven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to broade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event brands; The fourth is the optimization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rand events.
[Keywords] Mass sports events; Rural revitalization; Sports development; Rural sports
鄉村振興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環節[1]。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和《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方向[2]。這些政策文件在不同程度上均強調了要積極推動鄉村傳統產業與體育的跨界融合,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模式。
諸多實踐證明,體育賽事作為全民健身和鄉村體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鄉村居民健康和推動鄉村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未來應高度關注群眾體育賽事的發展,致力于構建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的新模式[3]。
當前,隨著鄉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鄉村體育賽事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成為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新動能。在此背景下,探討新時期鄉村振興國家戰略下群眾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
1" 群眾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的內在價值邏輯
1.1" 體育賽事能夠有效盤活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地區經濟建設相對滯后,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現實因素。從狹義層面來看,鄉村振興旨在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落后的問題,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推動民眾安居樂業。從實踐角度看,體育賽事具有顯著的綜合經濟帶動作用,能有效推動多元產業發展,實現“以一帶多”的效應。大型體育賽事在舉辦期間,能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周邊餐飲、交通、住宿以及文娛產品等行業的發展,從而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調研某大型賽事發現,賽事舉辦期間,眾多周邊農村居民通過售賣本地特色手工制品、特色小吃等,有效提升了個人與家庭收入。
1.2" 體育賽事對鄉村體育氛圍的促進作用
體育能有效提升人體機能與素質,改善體質健康問題,對預防及輔助治療相關基礎健康疾病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農村地區居民普遍缺乏體育鍛煉習慣,對體育的健康促進價值認識不足。在農村地區舉辦體育賽事活動,能有效提升農村體育參與氛圍,使更多人了解體育、參與體育。此外,體育賽事能對農村精神風貌的塑造,主要體現在體育賽事所傳達的理念和當下的體育文化精神等方面,能夠讓體育文化真正融入新農村文化體系建設之中。
1.3" 體育賽事對鄉村社會和諧發展的推動作用
體育賽事可以讓更多的農村民眾參與體育競賽,培養頑強拼搏、奮勇爭先的體育精神,并將這種精神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對于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4]。實現鄉村振興不僅在于黨和政府擁有先進的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更在于農村民眾能形成自發的鄉村振興意識,不斷投入到家園振興與鄉村振興的雙重建設中去。通過參與體育競賽所形成的良好品質,能夠激勵民眾積極向上,促進社會和諧,形成鄉村振興的新面貌。
2" 群眾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存在的現實難題
2.1"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限制賽事高質量發展
不可否認,相較于城市地區,我國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滯后,這主要體現在交通不便、體育設施不完善以及配套的住宿、餐飲等條件落后等方面,對賽事的舉辦造成了較大影響。對于小規模群眾賽事而言,雖然短期的維護建設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基礎設施滯后的問題,但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賽事向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大型體育賽事要求舉辦地具備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對于系列分站賽而言,前期的調研情況直接決定了后續能否順利承辦相關賽事。例如,某鄉村賽事在當地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同時隨著近年來群眾體育的快速發展,參賽人數不斷增多,賽事規模逐漸擴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賽。然而,由于當地交通不便以及住宿、餐飲等配套條件不足,賽事的舉辦出現了諸多問題,限制了其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2.2" 賽事過度商業化,導致賽事發展脫離群眾基礎
目前,我國部分鄉村已經發展出了品牌體育賽事,如“貴州村BA”等,這些賽事已成為我國鄉村體育賽事品牌化建設的典型代表。從現狀來看,我國知名的鄉村系列賽事已具備一定的商業屬性,但部分賽事因過度商業化而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鄉村的“土壤”,不僅無法有效推動當地民眾的經濟收入和社會發展,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賽事的長遠發展[5]。一方面,部分賽事因前期發展基礎較好,便大幅提高參賽報名費并增設相關限制條件,對民眾的參賽意愿造成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賽事舉辦方過于追求經濟利益,不可避免地與舉辦地產生矛盾。例如,某地賽事主辦方將報名費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60%,導致第二年參賽人數驟降,這無疑對賽事的長遠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
2.3" 宣傳不足,影響鄉村地區民眾賽事參與積極性
長期以來,受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發展的影響,多數農村居民的體育文化意識相對淡薄,對體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未形成正確的體育鍛煉觀念和習慣。由于城鄉經濟發展存在差異,目前我國許多鄉村地區主要以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為主,人口結構較為單一。在發展鄉村賽事的過程中,提高民眾的體育健身意識并鼓勵其積極參與賽事將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然而,當前鄉村民眾參與賽事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甚至部分地區舉辦的賽事中幾乎沒有本地居民的參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關職能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宣傳,未能引導民眾在體育賽事與鄉村振興之間建立正向聯系。
2.4" 多主體協同不足,導致賽事治理粗放
隨著我國鄉村體育賽事逐漸呈現組織化、規模化以及品牌化的發展趨勢,賽事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需要多元管理主體協同參與,構建共建共享、協同共生的發展格局。然而,目前體育職能部門、體育企業、體育社會組織在參與鄉村體育賽事治理時,存在治理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呈現出零打碎敲式參與和應急式參與的現象。由于協同不足,多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和溝通,賽事發展中存在著諸多利益沖突,無法充分集中優勢資源促進賽事的發展。部分地區盲目追求大型體育賽事的引入,但由于當地暫不具備賽事承辦條件,不僅賽事的專業水準不高,還可能因不可控因素對賽事舉辦地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例如,某地區政府部門在未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的情況下盲目引入大型體育賽事,導致賽事的舉辦效果并不理想。
3" 新時期體育賽事助力鄉村振興實踐路徑
3.1" 注重賽事價值轉化,不斷激發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對于鄉村振興而言,群眾體育賽事的價值超越了賽事本身,更多地著眼于鄉村振興的多個方面,提升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活力。鄉村地區通過舉辦規模各異的體育競賽,以競賽為媒介,更好地向社會大眾傳播了當地的鄉村民俗風情和特色,提升了鄉村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群眾體育賽事之所以能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建設,關鍵在于其更多地聚焦于鄉村經濟振興,發揮了體育賽事的輻射帶動效應,促進了本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鄉村體育賽事的發展應更多地立足于自身價值的釋放,實現賽事舉辦與產業融合的協同推進,真正以賽事發展賦能鄉村振興。鄉村賽事的發展不僅要關注賽事本身,更應成為鄉村振興的“催化劑”。
3.2" 多元主體協同參與,凝聚品牌賽事發展動力
第一,強化政府部門的引領角色。政府部門是鄉村體育賽事發展的主導者與引導者,應清晰認識自身的職責定位,履行對賽事的服務與監管職能。未來,政府應不斷下放賽事審批權,優化賽事申辦手續,提高體育社會組織、企業參與鄉村體育賽事的積極性,構建多主體協同聯動的辦賽機制。第二,重視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實踐證明,體育社會組織是賽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能有效服務于賽事的舉辦。各地政府應積極培育本地區的鄉村體育社會組織,扶持一批示范性體育社會組織,通過加強定期培訓,提高其綜合業務管理能力,從而更好地投身于鄉村體育賽事的發展中,以新作為、新理念助力鄉村振興[5]。第三,提升村民的賽事主體意識。相關部門應通過宣講、激勵等形式,提高村民對體育賽事重要性的認識,鼓勵其參與體育賽事活動,明確自身的賽事主體意識,并積極參與到賽事的發展中去。
3.3" 資源驅動產業融合,拓寬賽事品牌發展路徑
第一,明確認識到鄉村自然地理資源以及文化資源與賽事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6]。鄉村賽事的發展并非盲目從眾,而是需要考慮到本地區的資源優勢以及文化氛圍,培育出適合本地區開展的特色體育賽事活動。例如,江蘇宿遷某鄉鎮圍繞當地的特色水資源和水文化,積極開展公開水域游泳、皮劃艇以及釣魚等賽事活動,成功打造了一批國內知名的體育賽事。第二,推動賽事與多產業的融合。圍繞賽事的發展,當地政府部門應積極推動相關產業與賽事的融合,以賽事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在賽事的前期宣傳中,應重視對地區特色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宣傳,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參賽和觀賽。第三,整合賽事發展資源。通過積極引入專業賽事企業參與賽事的運作與發展,能有效提高賽事的專業化水平,為打造品牌體育賽事助力。在資金方面,當地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吸引企業贊助,提高賽事自身的“造血”能力,為賽事的品牌化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3.4" 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品牌賽事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鄉村品牌體育賽事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尤其是在網絡自媒體時代,鄉村體育賽事的知名度不斷提升,賽事流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對舉辦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較高要求。第一,優化體育場地建設。高水平賽事需要高標準的體育場地條件,以滿足賽事的實際需求。圍繞場地建設,地方相關職能部門應不斷引入相關設施設備,定期對賽事場地進行維護保養。第二,加強交通、餐飲等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不斷加強對賽事舉辦地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不僅能助力賽事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能為當地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增加福祉。調研發現,湖南長沙某地區在舉辦大型垂釣競賽前期,積極翻修維護賽事周邊的交通道路,不僅有效緩解了賽事期間的交通擁堵壓力,同時也有助于當地民眾的日常出行。
4" 結語
從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群眾體育賽事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一環,是今后實施高質量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然而,對于體育賽事而言,如何真正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中,依然是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需要重點關注的議題。未來,應引導多元主體協同參與,以地方特色賽事資源為切入點,以優化基礎設施以及強化品牌賽事建設為保障,從而為我國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強大的驅動力。
參考文獻
[1] 譚淼,張守偉.民族地區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的綜合效應與實踐路徑——以貴州“村超”為例[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4,43(4):51-57,72.
[2] 王琳.鄉村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意蘊、內在機理與實踐路徑——以貴州“村BA”為例[J].遼寧體育科技,2024,46(4):22-28.
[3] 徐文,姚輝波,李沖.群眾體育賽事賦能鄉村振興的邏輯理路、問題審視與推進向路[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4,38(5):8-14,20.
[4] 潘凱凡,沈克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體育賽事品牌的生成機理與培育路徑研究——以貴州“村BA”為例[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4,38(5):1-7.
[5] 姜韓,王彬,張高華.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群眾體育賽事的多維價值、制約因素與鋪展路徑——基于“村BA熱”的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4,58(7):41-47.
[6] 古奇奇.場域理論視角下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機制與路徑[J].遼寧體育科技,2024,46(5):65-71.
作者簡介:位新鵬(1981—),男,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