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對醫學生體質狀況進行了橫斷面調查,建立了層次logistic回歸模型,以檢驗部分因素對身體素質的影響,特別是等級效應。結果發現,女生學生的身體素質總分顯著高于男生(Plt;0.001)。不同年級學生間的身體素質總分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01),其中大一新生和大四年級學生的得分最高。此外,不同年級學生的體質合格率與優良率也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年級對男女學生的體質合格率和優良率具有顯著影響。結論認為,年級對體質的影響具有獨立性,尤其對女學生更為明顯。醫學生可借助其醫學知識對身體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 體質" 年級" 醫學生
醫學知識
【中圖分類號】 G8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5)02-0167-04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Changes in Physical Health of Medical Students with Grade Level
ZHAO Bian" CHEN M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122 China
[Abstract]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a hierarchic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test the impact of certain factors on physical fitness, especially the grade e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male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total scores in physical fitness than male students (Plt;0.001);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s of physical fitness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Plt;0.001), with freshmen and seniors scoring the highest. In addition, there was also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hysical fitness qualification and excellence rates among different grades (Plt;0.05).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factors, grad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qualification and excellence rates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grade has an independent impact on physical fitness, especially for female students. Medical students can use medical knowledge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ir own health.
[Keywords] Physical fitness; Grade; Medical student; Medical knowledge
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療從業者,其受教育方式有別于其他專業學生。健康行為對其職業生涯具有積極影響,不僅關乎個人健康,還會影響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及其接受和遵從醫生建議的意愿[1-2]。因此,了解醫學生如何利用醫學知識指導自身健康至關重要。身體素質是健康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與多種健康結果密切相關。身體健康受多種因素影響,健康觀念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其健康潛力具有顯著影響[3-5]。
大學本科生通常居住在校園內,4~6人共住一室,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室友生活習慣的干擾,如鍛煉和睡眠習慣。在校園生活中,大學生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習慣,如不吃早餐、缺乏鍛煉。醫學生屬于大學生群體,既有普通大學生的共性,也具備一些特殊特征。醫學院大一新生尚未系統學習醫學知識,但隨著醫學知識的增長,他們逐漸能夠識別健康問題,提高預防性健康認知,并促進預防性實踐的采納。通過接收最新信息,醫學生能夠樹立健康發展的理念,并提升將這些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充分獲取醫學知識和無障礙的健康環境將有助于學生做出健康的生活選擇。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探究年級對身體素質的獨立作用,來考察隨著年級的增長,醫學生運用醫學知識是否對其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中國醫科大學一至四年級符合條件的在校學生共6 548人,其中524人因外地實習未參與問卷調查,問卷回復率為92.0%,即6 024名學生參與了本次調查。排除239名未完成體能測試的學生和327名一般信息不完整的學生,最終納入本研究的學生人數為5 458名,包括男生1 839名和女生3 619名。各年級人數分布如下:大一1 580人,大二1 530人,大三1 317人,大四1 03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收集了一般特征數據,涵蓋人口學特征(如學號、年齡、性別、年級等)及生活習慣特征(如早餐習慣、夜宵習慣、運動習慣和上網習慣)。
早餐習慣和夜宵習慣依據統一標準劃分為低頻率(≤2天/周)、中頻率(3~5天/周)和高頻率(6~7天/周)。運動習慣分為積極運動(≥4小時/周)、非積極運動(lt;4小時/周)兩種。采用包含7個項目的網絡成癮測試問卷評估16種上網習慣,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3,表明其信度良好。所有參與者根據總分被劃分為3個等級:從不上網(7~14分)、偶爾上網(15~21分)和經常上網(22~35分)。
1.2.2" 體質健康測量法
依據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教體藝〔2014〕3號),對各測試成績及總分進行體質測評。
1.2.3" 統計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Epidata 3.0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采取雙錄入的方式,以確保數據準確性。數據分析采用SAS 9.4軟件。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根據情況選用t檢驗或ANOVA(方差分析)進行統計檢驗。定性資料以頻率和百分比描述,并使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通過建立層次logistic回歸模型,檢驗了部分因素對身體素質的影響,特別是等級效應。為進一步驗證評分對身體素質的獨立影響,采用兩個標準將體質健康成績劃分為及格(總分≥60分)與不及格(總分lt;60分),以及良好(總分≥80分)與非良好(總分lt;80分)。
2" 結果
2.1" 醫學生身體素質現況
由表1可知,男生和女生在大一時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分別為11.0 cm和13.5 cm,且在4年間有所增加,男生增加2.9 cm,女生增加4.0 cm。4年間,女生1 min仰臥起坐次數從37.9次增加至41.6次。男生的BMI和肺活量在4年內未發生顯著變化,但平均肺活量從大一開始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男生50 m跑的時間變化與女生相似,平均時間在學年期間略有波動。此外,與女生相比,男生在引體向上方面的表現變化不大。800 m跑(女生)和1 000 m跑(男生)的平均用時從大一至大四均呈線性下降趨勢。
2.2" 不同性別、年級、生活習慣的身體素質情況
由表2可知,女生的身體素質合格率、優良率均高于男生,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01)。大二、大三、大四3個年級學生身體素質合格率、優良率均高于大一年級,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154.451,Plt;0.001)。進行較多運動的學生中,體質優良的占比顯著高于較少運動的學生(Plt;0.05)。每周至少吃3次早餐的學生中,體質優良的占比顯著高于每周吃早餐不多于2次的學生(Plt;0.05)。
2.3" 不同年級對身體素質的影響
表3列出了不同年級對體質健康的影響。當將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分為“及格”和“不及格”兩個等級時,可以觀察到不同年級對男生和女生體測成績及格率的影響(模型1和模型3)。在模型2和模型4中,調整了包括年齡、早餐習慣等在內的其他因素后,年級的影響依然保持不變,或僅有輕微波動,這一現象在男生中尤為明顯。具體而言,在男生群體中,早餐習慣(Plt;0.001)和運動習慣(Plt;0.05)與身體健康狀況呈正相關關系,而在女生群體中則未發現此類相關性。
當將身體素質分為“良好”和“非良好”時(見表4),不同年級的影響仍有統計學意義(模型5和7)。調整后的其他因素包括年齡、早餐習慣等,年級的影響在男生略降低,在女生有所增加(模型6和8)。
3" 討論
大學生體質健康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日益受到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在現有研究中,醫科院校女生在身體質量指數(BMI)和坐姿伸展(如坐位體前屈)方面的表現優于男生。不同年級的女生在坐位體前屈上的表現均略優于男生,但在爆發力和速度方面,如50 m跑中,男生則表現更佳。從整體得分來看,男生的得分普遍低于女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健康生活方式和習慣對體質的積極影響。研究指出,合理的飲食和鍛煉有助于提升身體健康水平。
在本研究中發現,早餐習慣、運動習慣和網絡使用習慣對醫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分析結果顯示,較少的早餐攝入對身體健康不利,而有規律的早餐能夠維持必要的能量攝入,可對身體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身體狀況更佳。
盡管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療專業人員,其對醫學知識和健康的了解可能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提高,并體現在身體素質的提升上,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其一,本研究在中國醫科大學進行,可能存在樣本偏倚。盡管如此,該校學生來自我國各地,且中國高校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較為相似。一般而言,大一新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二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化學、解剖學、組織學等醫學基礎課程;大三、大四學生則逐步學習診斷學、病理學等臨床基礎課程以及內科學、外科學等臨床學科。因此,醫學生在大學期間逐漸積累了健康相關知識。
其二,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而非縱向調查。這可能導致不同年級之間的樣本差異與年級對體質的影響互相混淆。為減少偏差,本研究采用了較大的樣本量。未來,計劃對新生進行縱向跟蹤調查,以進一步減少混雜因素。
4" 結語
總體而言,女生醫學生的體質健康和身體素質優于男生。不同年級醫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顯著差異,且在校期間男女生的身體素質均呈上升趨勢。在年齡、早餐習慣、運動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下,年級對體質的影響是獨立的,尤其在女生中更為明顯。醫學生可以利用其掌握的醫學知識積極改善自身健康,這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玉婷.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24,45(5):764-765.
[2] 夏宇.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改善措施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4):175-178.
[3] 蔣凱瑞.普通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個案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23.
[4] 王俊.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重大突發事件:類型分化、生成原因與治理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4,23(8):40-46.
[5] 聶歡密,劉冉.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系統構建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0(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