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施威降大圣》,初次看到題目中的文字時,我的目光便被深深攫住,“小圣”有何能耐,竟能降伏“齊天大圣”?反復品讀,越發感覺妙筆連連,引人入勝。
文中兩位主角的“變”看得人眼花繚亂。大圣變作“麻雀兒”,二郎真君便順勢變作“餓鷹兒”;大圣變作“大鶿老”,二郎神就馬上對以“大海鶴”來收治他;大圣再變成魚兒淬入水中,二郎神就變作魚鷹候著大圣。二位神仙斗得有來有回,都極盡各自變化的能事。孫悟空七次變化,二郎神總能后發制人,占得上風,把“一物降一物”的樸素道理形象化地演示給讀者,同時這也是整部《西游記》中為數不多的充分展示七十二般變化的章節,看得人直呼過癮。
我對二圣的“搖身一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己也多次仿寫,但都沒有出現預期的效果。失敗后的心情是對作者吳承恩天馬行空的超凡想象力發出由衷的贊嘆,這是一等一的文字!沒有想象的助力,再寬大的翅膀也飛不高遠。再讀后文,“那大圣趁那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里又變,變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作門扇,舌頭變作菩薩,眼睛變作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變作一根旗竿”,大圣法力高強,其他零件都可以穩妥安置,卻單單將尾巴豎在小廟后面,這分明是故意留了條線索供二郎神尋找,捉迷藏的心態實在好玩,作者匠心巧思,勾勒出的畫面讓人嘆為觀止。
兩位主角性格錯位,彼此對照,人物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二郎真君從容細心,齊天大圣調皮可愛。灌江口一幕,孫大圣竟變作二郎神本尊,直奔二郎神“老巢”,還有模有樣地替二郎神查點香火,連二郎神手下的鬼判都以假為真。被二郎神追趕得慌不擇路卻還有心情變作對方調笑戲謔,愛惡作劇、頑皮伶俐的猴子性格呈現得淋漓盡致,好一個可愛、可笑的孫猴子!讀到此處,誰能不為之捧腹呢?
解頤的同時,我也從文字里悟出一點道理:一個人本領再大,單打獨斗,難成氣候,孤勇固然可貴,團隊協作,才能所向無敵。
神魔人性的《西游記》,值得用一生細細品味。
教師點評
《小圣施威降大圣》是部編語文新版教材七上第六單元的首篇,節選自《西游記》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本單元的文本體裁多樣,想象豐富,引人遐思。選文中代表正統形象的小圣二郎真君和草莽英雄齊天大圣棋逢對手,大打出手,展開一場變化身法的極速競賽,妙趣橫生,喜感十足。二郎神從容的氣度和孫大圣俏皮伶俐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一莊一諧,讀來忍俊不禁。
汪鈺峰同學能關注文中細節,以代入角色的方式品味小說環扣緊張的情節和精彩細膩的人物描寫,并能伴隨閱讀得到一些啟發和感悟。這些啟發和感悟是在通讀整回甚至前后若干回后的自然生發,并非只是孤立地閱讀文本提供的有限章節,這也是我們提倡整本書閱讀的初衷。
——蘭州市第十六中學" 趙學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