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食品安全、藥品抽檢合格率均超99%
據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透露,2024年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提高到85.6;生活性服務、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分別提高到81.3和81.4,首次進入“滿意”區間。我國獲得國際認可的校準測量能力達到1958項,位居世界前列。
“三品一特”(食品、藥品、重點工業產品和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其中,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9.2%,畜禽肉、水產品、蔬菜等品類合格率進一步提升。藥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49種產品不合格率下降,電動自行車充電器等14種產品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全國燃氣安全事故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34%,造成死亡、受傷人數分別下降47%和42%。2025年,將加快提高“三品一特”全鏈條監管能力水平,深入推進肉類產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劑、網絡訂餐、網絡銷售食用農產品等重點領域綜合治理。
2025—2027年為
“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確定2025—2027年為“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在這期間,兒科服務要實現廣泛覆蓋,增強兒科服務供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兒科服務的比例達到90%以上。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要加快健全。推動擴充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積極發展精神疾病臨床重點專科。省市層面,兒科和精神衛生領域要擴人員、提能力、上水平、優服務。在“十五五”期間做好服務體系填平補齊。
此外,還要加強兒科和精神科專業人才培養,推動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廣泛開展心理健康講座“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行動,對重點人群有針對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
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https://lifelong.smartedu.cn/home)已正式上線,這是教育部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實際行動,是建設“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成果。至此,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形成以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為“四橫”,德、智、體、美、勞為“五縱”的資源新格局。
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集教育系統之力,聚全社會優質資源,首批上線1000門(個)課程,設立科學素養、職場技能、文化素養、興趣愛好、繼續教育、銀齡學堂六大欄目,為學習者提供多類型、多層次、多樣態的優質學習資源和個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學習支持服務。
平臺將堅持應用為王,秉持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3I”理念,錨定“資源體系化、學習個性化、服務智能化”,有力支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同育人新格局,加強終身教育保障,服務教育強國建設,助力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11項研究有望開創醫療新格局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的全球11位頂尖科學家,預測了有望在2025年開創醫學新局面的11項重磅臨床試驗研究,具體包括冷卻屋頂防止熱病、放射性藥物治療前列腺癌、利用AI進行宮頸癌篩查、心理健康移動工具包、個性化乳腺癌篩查、家庭菜園應對氣候相關的營養不良、手機游戲改善兒童自閉癥、針對朊病毒的基因療法、多元化群體精準營養學研究、大麻衍生物預防精神病以及鐮狀細胞病的基因編輯研究。
我國腦卒中治療實現四大突破
溶栓時間窗從4.5小時延長到24小時,國內動脈取栓治療率突破7%,患者從到達醫院到接受完溶栓治療時間由1小時縮短到20分鐘左右……我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療實現溶栓藥物、溶栓時間窗、動脈取栓適應人群和卒中診療體系的四大突破。
這些成果中的大部分研究由我國科研團隊主導開展,其中人工智能系統全部由我國自主研發。隨著《中國卒中學會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指南2024》和《急診卒中單元建設指南》發布,這些成果將陸續在全國推廣,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效果。
乳腺密度高,患癌風險大
韓國漢陽大學醫學院的科研團隊研究發現,跟乳腺密度低的女性相比,乳腺密度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高出207%。另外,乳腺密度隨年齡升高的女性,乳腺癌風險也顯著增加。
乳腺由腺體組織和脂肪組織兩部分組成。乳腺密度是指在鉬靶攝片中腺體組織占乳腺總體積的比例,這個指標高,說明乳腺實質所占比例大。根據密度,乳腺可分為4種類型:脂肪型(腺體組織≤全乳25%)、少量纖維腺體型(腺體組織占全乳26%~50%)、多量纖維腺體型(腺體組織占全乳51%~75%)、致密型(腺體組織>全乳75%)。乳腺密度高一般指致密型乳腺,之前就有大量研究證實,這種乳腺更容易得癌。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歐美來講,包括我國在內的東亞女性,致密型乳腺比較常見。
此前有人稱“乳房越大越容易得癌”,其實兩者間沒直接關系。如果乳房豐滿但脂肪占比大,得乳腺癌的風險就不高。所以,是否易得乳腺癌,還是要看腺體組織的占比。
注意!喝酒臉紅的人易患兩種癌
如果你是一喝酒就“上臉”的人,勸你還是別喝了。喝酒臉紅是因為攜帶了一種基因突變——ALDH2基因突變,35%~45%的亞洲人攜帶這種基因突變。酒精(乙醇)的主要代謝過程分為三步: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乙醛是一級致癌物。數據顯示,相比不“上臉”的人,喝酒臉紅的人每天喝兩瓶啤酒,患食管癌的風險高 6~10倍,患下咽癌的患病風險高14~16倍。
喝酒臉紅,是酒后乙醛堆積的重要表現。人體內乙醛的濃度主要由ALDH2決定,該酶的活性受基因影響,活性低的人長期飲酒患病風險極高。無論身體對酒精的解毒能力怎樣,只要喝酒就會產生傷害,因此盡量少喝酒或不喝酒。
維生素C足,睡眠好
全球約有30%的成人受到睡眠障礙的困擾。中國青島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增加飲食中維生素C的攝入量,可以降低睡眠障礙風險。
研究團隊采用24小時飲食回憶問卷評估參試者膳食維生素C的攝入量,并由低到高分為五組。分析結果顯示,與攝入量最低組相比,其他四組的睡眠障礙風險分別降低了25%、20%、35%和21%,睡眠呼吸暫停風險分別降低了24%、19%、34%和18%。在男性、60歲及以下人群、高血壓患者中,這種關聯更為顯著。
研究人員認為,維生素C可能通過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降低了睡眠障礙的發生率。60歲以下人群的保護效果更顯著,這可能與年輕人消化吸收功能更強、飲食需求更旺盛有關。該研究結果提示,飲食中應保證足夠的維生素C攝入量,建議一般人群每天攝入約110毫克,有助于改善睡眠狀況,防止各種睡眠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