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好收藏古玩文物,80多歲的李女士豪擲900多萬元連續購買了一千余件藏品,不料這些所謂的古玩文物都是現代工藝品……上海警方歷時3年多,終于偵破了這起假古董詐騙案。
近年來,類似收藏騙局層出不窮。老年“收藏家”為何會對假古董癡迷?明明很簡單的騙局,他們為何就是識別不了?
出身于收藏世家的獨居老人
故事要從12年前開始說起。當時,在上海舉辦的一場古玩展覽會上,時年70多歲的李女士結識了文玩商人王杰,對方對各類古玩藏品如數家珍。而出身于收藏世家的李女士因從小耳濡目染,對收藏古玩充滿濃厚的興趣。
留了聯系方式后,李女士經常和王杰交流收藏心得,面對王杰的侃侃而談,一個知識淵博、交友廣泛的形象植根于李女士的心中。不久,王杰開始向李女士推薦一些手串和玉石。這樣的日常交流一直持續了好幾年。
直到2020年9月,李女士開始不滿足于購買這些小打小鬧的手串玉石,而是期望得到更有價值的藏品。由于女兒常年生活在國外,李女士平時都是一個人居住,這些年來,收藏古玩成為她排解寂寞的最大愛好。交流過程中,李女士曾多次向遠在北京的王杰透露,如果碰到好的藏品,她會不計代價買下來收藏。
為了投其所好,王杰專門驅車從北京來到上海,帶著不少瓷器藏品來到李女士家,當面介紹這些瓷器的由來、歷史以及收藏價值,而李女士也來者不拒,每次王杰過來,她都會買下不少藏品。短短9個月的時間,李女士花費900多萬元,從王杰那里購買了1000余件“文物古玩”,其中最貴的藏品是一個20余萬元的瓷器。除了一些不易磕碎的玉石是通過快遞郵寄,其余大部分瓷器都是王杰開車從北京送來上海,來回總共跑了40多趟。
不愿相信自己被騙
直到2021年6月,李女士的女兒李蘭(化名)從國外回來看望她,才發現事情不對勁。她雖心生懷疑,但也不愿打擊母親多年以來的愛好。于是,李蘭偷偷拿著幾件藏品送去鑒定,結果無一例外都是現代工藝品。
李蘭當即找到王杰對質。王杰始終不承認自己售賣假貨,而稱他也是一時失察,賣給李女士的其他藏品都能“保真”。讓李蘭不理解的是,就連母親也認為王杰說的有道理,表示不要再追究下去。眼見勸說無果,2021年7月,李蘭只好向派出所報案求助。
在古董文玩的交易中,雖然存在辨認出錯的可能,但在短短9個月內,文玩商人王杰就能拿出上千件“文物”,且有些已被發現為贗品,警方判斷這并不是偶然現象,背后肯定存在貓膩。可直到此時,李女士仍然不愿相信王杰騙了她。針對這種情況,民警決定分兩步走:一方面將李女士家的1000余件“文物”逐一登記造冊,并分批進行鑒定,確定真偽,這樣做既是為了固定證據,也是為了讓李女士看清真相;另一方面,民警與李蘭不斷給李女士做思想工作,讓其配合警方辦案,盡量回憶交易細節,尋找關鍵證據。
直到2023年年底,一千余件“文玩藏品”鑒定結果均為贗品后,李女士終于意識到自己被騙,這才將此前她認為涉及個人隱私而隱瞞的聊天記錄交給了民警。民警從上千條聊天記錄,以及800余張圖片和音視頻中找到了關鍵證據,確認了王杰有主觀故意欺騙李女士的嫌疑,遂將犯罪嫌疑人王杰抓獲。
經過鑒定,王杰出售給李女士的所有藏品市場價僅為40萬元左右,而他從供應商處購得的價格還要更低。李女士在得知這一真相后,久久說不出話來。
有撿漏心理的收藏者更易掉入陷阱
讓辦案民警很納悶的是:購買上千件昂貴藏品,李女士竟然一次都沒有起疑心,哪怕拿著其中一件藏品去找專業機構做鑒定,也不至于被騙900多萬元。究其原因,可能跟出身“收藏世家”有關系——李女士明明不懂文玩收藏,卻自以為很有經驗。這也是一些收藏騙局明明很容易被識破,但部分老年“收藏家”卻深陷其中的原因所在。對此,廣東省文物鑒定站專家許建林表示,有撿漏心理、自稱收藏行家的人往往更容易上當受騙,“撿漏的情況在收藏界一直存在,但如果普通收藏者抱著撿漏的心態去淘寶貝,是很危險的”。
河南省古陶瓷鑒賞研究會專家陳景順也提醒,在全民收藏時代,能撿漏的概率和中彩票差不多,“如果大家都抱著撿漏心態逛古玩市場,一些古玩商就會抓住這種貪便宜的心理,向你出售一些仿古做舊的工藝品”。尤其是那種有一兩次撿漏成功經歷的收藏者,更容易被簡單的騙局所蒙騙。因為正是有過一兩次的成功經歷,他們就有了僥幸心理,于是便認為在接下來的收藏中,每一次都能成功撿漏。但從結局來看,這樣的收藏者日后受到的挫折往往更大。
以“收藏專家”“收藏行家”自居的人也是騙子重點攻陷的對象。有的藏友讀了幾本鑒寶的書籍、參加了幾場鑒寶活動,并把相關文章背得滾瓜爛熟,就以為自己深諳收藏之道,甚至頭頭是道地為其他藏友指點迷津,自己卻往往會深陷騙局而不自知。“其實搞收藏一開始最好要有‘收破爛’的心態,不能一開始就砸太多錢。真正要成為一個收藏行家,需要進行系統的知識學習,因為文物的類別很多,每一個門類的知識都博大精深,你只能選擇其中一個門類,然后花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學習研究。”許建林這樣提醒。
警惕收藏騙局四大套路
那么,普通收藏者如何避開騙子設下的陷阱呢?湖北十堰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負責人毛群搜集了近幾年發生的一些收藏品類詐騙案件,總結出騙子的四大套路。
套路一:藏品鑒定
常見話術:“你的瓷瓶價值多少萬,我們幫你出售,但要花錢請專家鑒定一下。”
套路揭秘:藏友帶著藏品尋找“鑒定公司”,“鑒定公司”報出高價,建議藏友花錢請“專家”鑒定以便出售藏品,最后出具“鑒定報告”,贗品不退鑒定費。
套路二:高價回購
常見話術:“我們這套紀念幣升值空間很大,你購買半年后我們以高價回收。”
套路揭秘:騙子通過發小廣告、贈送禮品,宣傳“有升值空間”的藏品,許以定期高價回購的承諾,前期高價回購少量藏品騙取藏友信任,藏友追加投資大量購買之后拒絕回收。
套路三:投資返利
常見話術:“你投資我們的字畫,我們負責拍賣,拍賣期間每個月都會返利,拍賣的收益也歸你。”
套路揭秘:騙子讓藏友購買藏品、交手續費承諾定期拍賣(出售)成功,拍賣(出售)成功前每月發放一些返利,最后突然失聯。
套路四:偽造拍賣
常見話術:“我們帶你和寶貝去拍賣會現場,按規定收取一定的費用。”
套路揭秘:騙子組織假拍賣會,請群演舉牌現場為藏品“出價”。前幾輪藏品都“成功拍賣”,輪到你自己的藏品拍賣時,最終價格達不到藏品保留價,藏品“流拍”,拍賣失敗,收取的各類費用也不退。
摘編自《新聞晨報》《廣州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