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國科技期刊已形成種類豐富、專業覆蓋全、學科分類細的完備體系,然而在繁榮發展的背后,非核心科技期刊領域卻面臨數量多、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局面。在科技期刊強國建設背景下,探尋非核心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路徑已迫在眉睫。本文以《家禽科學》為例闡述了非核心科技期刊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其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探討了在提升內容質量、豐富傳播渠道、優化經營模式等方面所選擇的具體實踐路徑和取得的實際成效,以期為科技期刊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非核心科技期刊;《家禽科學》;高質量發展;實踐;成效
中圖分類號:S8-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3-0001-05
2019年,中國科協等7部門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對領軍期刊進行精準扶持和重點建設,旨在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服務科技強國建設[1]。我國的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中國科技核心、中國農林核心、CSSCI等,已在國內領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而非核心期刊質量的提升成為一重要問題[2]。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科技期刊以紙質出版為主,傳播范圍有限,難以滿足讀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何承偉先生在談轉型發展中對文化產業基本要素的再認識中提出“世界文化集團的走勢,正從單一的規模化發展向規模專業化發展轉變,最終根據自身的特點,集中發展某一領域,在專業化基礎上實現規模化,由此追求更大的效益”[3]。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非核心科技期刊《家禽科學》,作為關注家禽領域的專業省級科技期刊[4-6],也正在探索一條以專業化為基礎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從最熟悉的業務延伸,不斷創新和拓展業務領域,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1" 科技期刊概況
根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4)》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科技期刊總量已提升至5 211種[7]。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2024年8月發布了《中國應用型期刊評價研究報告(2023版)》系統評價了我國1 365種應用型期刊[8],其中985種技術類期刊,分布在農林牧漁、資源環境與安全、醫藥衛生等13個領域,見圖1;農林牧漁類110種[8],其中核心期刊28種(含權威期刊5種),非核心期刊82種(含擴展期刊38種,入庫期刊44種),按照布拉德福定律,綜合評價得分前25%~60%為擴展期刊,《家禽科學》屬于非核心期刊中的擴展期刊。
2" 非核心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
2.1" 滿足讀者需求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讀者對科技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也越來越精細化,閱讀習慣也發生了改變[9],不僅僅關注傳統的學術研究成果,還對科技新聞、科普知識、技術推廣與應用等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同時,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利用碎片時間進行互聯網閱讀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方式[9]。對于科技類期刊而言,學術研究成果收錄率較少,需要探索更多的模式來謀求發展,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以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
2.2" 提高競爭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非核心科技期刊只有不斷創新和拓展業務領域,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代艷玲等[10]提出通過利用優質論文搶先出版加快傳播速度、利用新媒體大容量信息吸引讀者關注、主動向讀者推送論文成果擴大傳播精度以及建設或加盟有影響力的期刊數字出版平臺的新型傳播方式與手段提升科技期刊傳播質量和影響力。高質量發展可以使科技期刊在內容、傳播渠道、經營模式等方面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吸引更多的讀者和作者,提升期刊的品牌價值。
2.3" 適應信息技術發展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覃圣云提出科技期刊要全力打造以紙質期刊為主干,以官方網站、微信公眾平臺、自媒體平臺等為分支的全媒體傳播模式[11]。通過數字化出版、社交媒體傳播、在線學術交流等方式,科技期刊可擴大傳播范圍,提高傳播效率,增強與讀者和作者的互動性。
3" 非核心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與實踐
3.1" 堅持內容為王,持續提升質量[4]
高質量的專業內容輸出是技術類期刊的核心競爭力[8]。《家禽科學》雜志堅守辦刊初心,通過多種路徑,多措并舉傳播科技知識,促進科研成果服務于家禽產業發展。
3.1.1" 開展專題策劃和特色欄目" 《家禽科學》充分考慮辦刊特點和讀者需求,精心開展特色欄目。其中,新增行業“動態·預警”欄目,根據行業內監測、分析關鍵指標的變化趨勢,展示行業動態,提前預警可能存在的風險或問題。如馬秀麗等[12]每季度根據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監測中心接收的家禽臨床樣品,利用PCR或熒光定量PCR方法監測家禽主要疫病動態,為山東省家禽業疫病預防提供數據支持。王繼善等[13]調研眾多肉雞規模化養殖場,就產業鏈相關要素雞苗、屠宰、飼料三個要素為例對養殖數據加以分析和闡述,供行業同仁參考。“設施裝備”欄目聚焦家禽養殖中的先進設施和設備,為養殖從業者提供最新的硬件支持信息,提升養殖效率和質量。“健康養殖”欄目則強調以科學的方法實現家禽的綠色、可持續養殖,確保家禽產品的安全與品質。改刊后,從遺傳育種、飼養管理、營養飼料、疾病防治、健康養殖以及設施設備,貫穿家禽養殖全產業鏈的各個重要環節。通過這樣全面的內容布局,《家禽科學》切實提高了期刊的針對性和可讀性,2024年1~12月收錄稿件443篇,發表311篇[5],收錄稿件數量比2023年增加50%以上。
3.1.2" 拓展新技術推廣與應用" 作為家禽行業傳播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載體,《家禽科學》雜志還關注技術應用和產業動態,介紹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應用情況,為企業和科研人員提供技術參考和市場信息。2023—2024年,宣傳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種雞場禽白血病和雞白痢凈化技術”“禹城市畜禽養殖場除臭技術推廣應用”等59項[5],為加快行業創新步伐,讓先進的技術和產品被快速認知和應用起到重要的宣傳推介作用,這些先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有效提升了畜禽養殖的質量和效益。
3.2" 傳播渠道多元化
3.2.1" 數字化出版" 《家禽科學》在數字化時代積極求變,學習國內權威期刊先進的傳播渠道,大力推進數字化出版。2023年7月以前采用傳統的電子郵箱投稿方式,年來稿量260篇左右。編輯部收到的稿件采用錄用、打印、初審、退修、復審、排版、三校等程序完成,工作環節多,處理周期長,整體工作效率低下。2023年7月通過接入中國知網“騰云期刊出版平臺”建設“家禽科學雜志”在線投稿平臺(www.jqkxzz.cbpt.cnki.net),見圖2,為作者和讀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渠道,實現了稿件的全流程化信息管理。作者可享受在線投稿的便利,大大提高了投稿效率;讀者能通過在線閱讀隨時獲取所需的家禽科學知識,還能方便地下載和檢索相關內容,滿足個性化的閱讀需求。系統運行后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以《家禽科學》2024年為例,文章刊發周期最長為180 d,最短20 d;而之前文章的刊發周期最長超過300 d,最短也要60 d以上,雖然因投稿方式轉變,過渡期流程操作不熟練出現不適與困難,但線上投稿系統應用一年以來,整個操作流程已SOP化,大大提高了稿件處理周期。同時,《家禽科學》與國內知名的數字出版平臺中國知網、超星、萬方、維普等開展合作,不斷擴大了期刊的傳播范圍,讓更多讀者有機會接觸到家禽業相關專業知識。
3.2.2" 社交媒體傳播[1,14]" "《家禽科學》作為非核心科技期刊,學習《中國藥業》《人民珠江》《中國獸醫學報》《山東農業科學》《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等期刊先進的管理理念,也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拓展自身影響力,通過微信發布原創文章讓讀者能夠快速了解期刊的重點內容,在碎片化的時間里獲取關鍵信息;及時發布學術活動信息,為行業人士提供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定時推送優質內容,更體現了該刊的用心與專業,這一舉措不僅吸引了更多讀者的關注,還增強了讀者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同時,讀者可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留言、評論、分享,與期刊編輯和其他讀者交流探討。據統計,2023年發布原創性家禽養殖科普文章186篇,2024年發布198篇,其閱讀、轉發量累計超過100萬人次。該刊積極與讀者互動交流,高度重視讀者需求。在傾聽讀者聲音后,迅速根據讀者要求,陸續推出“肉鴿專題”“滑液囊支原體專題”等特色內容。通過設置針對性強的專題,進一步增強了與讀者的互動和聯系,提升了期刊的實用性和可讀性,為家禽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3.2.3" 線上、線下學術交流" 《家禽科學》通過舉辦學術會議、研討會等活動,搭建起讀者和作者之間學術交流的平臺。2023年3月15日在山東濟南舉辦(2023)禽病研討會暨山東畜牧獸醫學會家禽專業委員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2024年11月27~28日舉辦“重慶永健杯2024家禽科學發展與創新大會暨山東畜牧獸醫學會家禽專業委員會2024學術年會”[5],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家禽業專家學者、養殖企業/戶等眾多從業人員匯聚一堂,分享各自在家禽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實踐經驗和創新思路。學術交流平臺的搭建,極大地增強了從業人員的互動性,提升了《家禽科學》的影響力,讓更多人了解《家禽科學》雜志的價值和作用,吸引更多優秀作者和讀者關注,為《家禽科學》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3.3" 優化經營模式
3.3.1" 廣告經營" 《家禽科學》自2023年從封面設計、印刷紙張、內圖附錄彩印、圖文表格規范、作者及通信作者信息、符合規范標準要求等方面優化雜志的出版質量。雜志也通過改版封面、內插等形式刊登廣告增加收入。根據客戶的要求,設定了不同價位的封面、封底、彩色插頁廣告,廣告內容包括企業宣傳產品廣告、學術會議宣傳廣告等。新媒體宣傳—微信公眾號的原創文章首尾添加廣告宣傳插圖,擴大了廣告的傳播范圍,提高了廣告的曝光率。
3.3.2" 合作與聯盟" 《家禽科學》積極拓展合作與聯盟,依托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與眾多科研機構攜手,共同挖掘家禽領域的前沿知識;與重慶永健、齊魯動保、江蘇益客、和康源、山東海能、華南生物等國內禽業企業緊密合作,共同開展項目合作、資源共享、品牌推廣等活動,將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實現互利共贏。
4" 結論
本文以《家禽科學》實踐為例,探討非核心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家禽科學》雜志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多元化、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優化雜志基本條件,通過提升內容質量、傳播渠道多元化、優化經營模式等路徑,滿足了讀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助力《家禽科學》雜志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01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EB/OL]. (2019-09-18)[2021-09-22].https://kjqkxm.castscs.org.cn/egrantweb/.
[2]" 鄭斌,高天揚.非核心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策略及實踐—以《人民珠江》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1,101(10):36-38.
[3]" 李玉,胡言午.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要提高文化自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01-27.
[4]" 吳偉偉,韓艷,李惠敏,等.家禽專業科技期刊在家禽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使命與擔當——以《家禽科學》高質量發展探索為例[J].家禽科學,2024,46(12):1-4.
[5]" 韓艷,李浩,尚慶輝,等.科技類期刊助力家禽產業發展與創新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探討——以《家禽科學》雜志為例[J].家禽科學,2025,47(2):1-4.
[6]" 高虹,米然,朱保坤,等.科技現代化進程中工程技術類科技期刊發展的典型經驗、實踐困局與未來進路[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3,34(1):39-44.
[7]" 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編.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4.12.
[8]"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應用型期刊評價研究報告(2023)版》正式發布[EB/OL].2024-08-29[2024-10-30].https://rccse.whu.edu.cn/info/1061/2271.htm.
[9]" 周春梅.新媒體時代下科技期刊轉型升級的探討[J].傳播與版權,2021,95(4):84-86.
[10]代艷玲,朱拴成,楊正凱,等.科技期刊傳播質量和影響力提升途徑與實踐[J].編輯學報,2017,29(3):222-225.
[11]覃圣云.媒體融合時代農業科普期刊轉型之路:以《農村新技術》雜志為例[J].傳媒,2018(24):42-44.
[12]馬秀麗,劉存霞,鞠艷,等.2024年監測中心第一季度禽病檢測動態[J].家禽科學,2024,46(4):1-2.
[13]王繼善,肖玲,李永剛,等.商品肉雞養殖數據對產業鏈成熟度的影響[J].家禽科學,2024,46(3):1-4.
[14]滕春燕,凡秦林,劉斌,等.醫藥科技期刊轉型升級與產業發展的路徑與實踐:以《中國藥業》雜志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3,34(12):1623-1627.
基金項目: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CXGC2024B07)
通信作者:殷若新(1977—),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智慧養殖與環境控制研究,E-mail:27287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