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老化設計本質是生命尊嚴的空間詮譯。當臥室成為老人日均停留最久的空間,適老化設計便超越了簡單的功能優化,轉而承載著對生命尊嚴的深層回應。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居家養老成為主流選擇。臥室作為老人日均停留時間最長的空間,其適老化改造直接影響著老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
夫妻分床,優化睡眠質量
張奶奶和馬爺爺已經90歲了。馬爺爺有些認知障礙,白天睡得多,晚上起來活動。每次馬爺爺起來,張奶奶就跟著醒了。女兒心疼母親,想讓老兩口分房睡。張奶奶卻有些不樂意:“我們年紀大了,彼此越來越牽掛,不想分開睡?!?/p>
幾十年的共同生活,老年夫妻習慣了彼此的陪伴,習慣了對方的氣息、聲音,甚至是夜晚翻身時的輕微響動。他們深知生命的脆弱,害怕某一天醒來,對方已經不在了。因此,他們更加珍惜每一個共處的時刻。
我們還未老,不能對老人牽掛另一半的心情感同身受。但老人起夜或服藥的需求增多,再加上睡眠淺、易醒,伴侶的翻身、打鼾或咳嗽可能頻繁打斷睡眠。
這時,我們可以嘗試一種新的臥室設計方式:分床不分房。夫妻倆住在同一個房間,但是房間內布置兩張床鋪,分床而睡。既可以保證夫妻倆的睡眠質量,又可以朝夕陪伴。
一般來說,臥室開間(房間寬度)≥3米,可以考慮設置雙床。兩張床并排擺放,中間用床頭柜隔開。床的寬度以0.9米~1.2米為宜,既不會太窄影響舒適度,也不會太寬占用過多空間。床高可以設置為45厘米左右,過高或過低的床鋪都會影響老人的使用體驗。在選購或設計時,可以結合老人的身高或者身體狀態來確定。
墻壁是大多數人都會忽略的地方。老人對溫度的敏感度較高,尤其是夜間睡眠時,身體感受到的環境溫度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睡眠質量。傳統的墻面材料(如瓷磚、乳膠漆等)在冬季或寒冷的環境中容易變得冰冷,老人靠在墻上時會感到不適。實木護墻板則觸感溫和,能夠有效避免墻面冰冷的問題。
此外,要在床邊多預留電源電位。老人可能會依賴一些電子設備來輔助生活:醫療設備,如氧氣機、血壓計、血糖儀;助眠設備,如加濕器、空氣凈化器、白噪音機等。如果使用拖線板來擴展電源接口,地面上雜亂的電線容易絆倒老人,增加安全隱患。
同時,床邊預留電源電位可以方便安裝夜燈和緊急呼叫設備,為老人提供柔和的夜間照明,方便他們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求助。這些設備的電源需求雖然不大,但位置非常重要,必須靠近床邊,以確保老人能夠輕松觸達。
護理預置,適配未來需求
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有可能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或者借助護理器具生活。因此,老人臥室需要考慮預留護理空間。
張爺爺今年78歲,患有輕度帕金森病。雖然目前生活還能自理,但為了未雨綢繆,張爺爺的兒子決定在臥室改造時,提前預留護理床以及輪椅等輔助器具的收納空間,他說:“雖然現在用不上,但提前做好準備,心里踏實多了。”
要想將護理器具放置在臥室,需要進深(房間長度)≥5米??梢栽诶先舜餐瑐仍O置可折疊護理床,平時收進側邊的柜體中,不占用空間。當需要護理人員居家照顧老人時,可以將床鋪下翻,使用靈活方便。老人的生活輔助器具,如輪椅、移位器等,均集中收納在床鋪對面的柜體中。
科學規劃,革新收納效用
陳奶奶的臥室里堆滿了各種生活物品,衣物、藥品、書籍、行李箱……每次找東西都讓她頭疼。衣柜里的衣服堆成了山,每次抽出一件,一摞衣服就都倒下來了。收拾衣柜成了一件讓陳奶奶倍感壓力的事情。
許多老人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養成了節儉的生活習慣,都有“惜物心理”,覺得衣服只要沒破,就不應該扔掉,即使已經不再適合日常穿著。隨著時光的沉淀,生活物品越堆越多。所以在適老化改造的過程中,要盡可能考慮老人的儲物需求。
當空間條件允許時,我們推薦使用折疊柜門+金屬掛架的組合模式,集中解決衣物、藥品、書籍等生活物品的收納問題。柜體下方可以做成開放空間,方便放置行李箱、小推車等大件物品;上方可以用掛桿把衣服都掛起來。一目了然的收納設計是:打開柜門后,所有物品應清晰可見,方便老人快速找到所需物品,減少翻找的麻煩。
為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重要部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組織編制了《城市居家適老化改造指導手冊》,針對城市老人居家適老化改造需求,在通用性改造、入戶空間、起居(室)廳、臥室、衛生間、廚房、陽臺等7個方面形成了47項改造要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為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提供每戶3000元~5000元不等的補貼,重點支持臥室、衛生間等空間的改造。針對低收入家庭和失能老人家庭,也有相應支持政策。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臥室空間變成安放銀發歲月的溫暖“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