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40年來,《婚姻與家庭》有很多老朋友,也結識了很多新朋友,收獲了滿滿的愛與成長,未來還將與每一個愛我們的人攜手走過更長歲月。
從校園到職場,從結婚到生娃,一直有你在身邊,我很安心,也很幸福。
我從小喜歡看書,所以與《婚姻與家庭》雜志結緣得特別早。工作后,我熱衷于買雜志,她每次都排在預算的首位。
結婚后,有她的陪伴和指導,我過得很幸福。孩子出生后,我和老公矛盾漸多,有一次甚至鬧到了離婚。
導火索是新房裝修。我想選顏色深一些的地板磚,他說不夠亮、太壓抑。
我說他只考慮自己,因為拖地都是我干,如果選淺色的,能把我累崩潰。結果,他說我就是懶。
我想定制榻榻米,可以裝很多孩子的東西,很實用。他說得買歐式大床,有面子……
我倆都覺得自己有理,吵到最后,“離婚”二字脫口而出。
我帶著孩子回了娘家,淚水肆意流淌。怕孩子看見,我隨手抓起一本帶回來的《婚姻與家庭》看。有篇文章提到,不要輕易說出“離婚”兩個字,對感情是巨大的傷害,積極解決問題才是正解。
確實,生氣時說的話不過大腦,他說我懶,我說他自私,其實都沒有深度挖掘對方的需要。看罷,我一下清醒了,明天得好好溝通一下,不然這么多年雜志就白看了。
正想著,兒子過來了:“媽,我爸的電話。”這么快就偃旗息鼓了?我不太相信。“老婆,是我沒有顧及你的感受,我向你道歉,裝修全按你喜歡的風格來!”我既驚喜又好奇,問是誰勸了他。“反正是我錯了,回來再和你說。”回到家,我看到床頭攤著一本雜志。“看了這篇文章后,我知道自己做錯了。你家務做得多,在家的時間長,最有發言權。”老公真誠地說道。
我平常喜歡在床頭放幾本雜志,他應該是睡不著才看的。我打開一看,有一段話底下他畫了線:有的夫妻在裝修時會吵得不可開交,先生可以提建議,但不要上來就說:“你要聽我的!”那樣就慘了,太太一定會不高興……一定要尊重太太的意見……
裝修終于按照我的意愿進行,我連溝通的步驟都省了。想到《婚姻與家庭》上說,生活中時常要制造些驚喜,我便把書房全權交給了老公,讓他按自己的喜好裝修。裝修完畢,望著亮堂堂的房子,老公問我:“幸福嗎?”我靠在他的肩上說:“很幸福。”
謝謝《婚姻與家庭》,讓老公與我一起成長,共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