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期的“特工隊長”故事中,F少校給波諾虛構了一個“父親”,其職位是藍桑科技公司的工程師,主要負責3D打印骨骼項目。
F少校之所以設計了這樣一個身份,是因為他對3D打印骨骼這個醫療手段有些了解——半年前,特工學院就有一名代號為“胡蜂”的教官曾經接受過類似的治療。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最佳方案
原來,胡蜂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由于和敵人搏斗,造成了嚴重的右手肘關節骨折。敵人是抓住了,可胡蜂的傷勢令同隊的特工非常擔心,他們將胡蜂送往醫院。接診的主任醫師說:“這是非常嚴重的粉粹性骨折,這種情況很少見,如果得不到正確治療,這個手臂以后會用不上力,重物都提不了,還會因用力不當導致反復的肘關節脫位。我得和科室的同事開會討論一下治療方案。
主任醫師的話讓胡蜂非常不安,如果自己恢復不好,以后要怎么參與行動呢。
根據胡蜂的病情,參與討論的大多數醫生建議先將碎骨拿掉,然后從胡蜂身上取一小塊髂骨來打磨成適配缺損骨折端的形狀,實現骨頭的重建。
但是,要做出一模一樣的骨塊,需要反復對比和修改,對醫師的手術技巧要求很高。另外,手術時間越長,由此引發的術中出血和感染風險也會越高。
“我們試一下3D打印吧?!敝魅吾t師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3D打印,即通過CT掃描患者的骨骼結構,根據掃描結果,醫生不僅可以設計并打印出與患者缺損骨塊的同比例模型,還能依照模型對髂骨骨塊進行快速設計和打磨。這樣既能提高手術成功率,還可以有效節省手術時間。
重獲“新生”
手術臺上,主任醫師首先檢查了麻醉后胡蜂肘關節的活動情況,發現肘關節一伸直就發生了脫位,同術前預料的一樣,肘關節極不穩定。
按照治療方案,主任醫師首先取出了碎骨塊,然后依照3D打印模型,將胡蜂自體髂骨骨塊進行打磨修整,體外和體內兩次的匹配對比都獲得了極高的匹配度。
隨著髂骨骨塊植入和鋼板的固定,胡蜂獲得了一個穩定的肘關節,可以自由屈伸活動而不再發生脫位。
一段時間后,胡蜂到醫院復查時,當初受傷的右手肘關節已基本恢復,能正常活動,相信再過不久,他就能歸隊和隊友們一起繼續執行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