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漫天的傘花呀!
這是2012年6月3日美國陸軍“黃金騎士”跳傘表演隊在法國進行的特技跳傘表演,為的是紀念諾曼底登陸68周年。1944年,正是在空降部隊的參與下,盟軍取得了戰略主動權,由戰略防御轉入了戰略反攻。
一“天降神兵”
靜謐的夜空中,零星點綴著淡淡的星光。忽然間,戰機的轟鳴聲響起,漫天的傘花綻放,無數傘兵飄然而下……
這是紀念諾曼底登陸的電影《最長的一天》中的一組鏡頭,描述的是登陸戰的重頭戲——空降作戰??战挡筷犜谡麄€諾曼底戰役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諾曼底海灘的后面是一片沼澤地,僅有幾條公路可行至陸上,盟軍需要及時控制這幾條通道,如若不然,后續登陸部隊便會被困在海中。同時盟軍還要搶占關鍵要地,阻擊布置在淺海處的德國裝甲部隊。否則,登陸部隊會被重新趕下海??刂仆泛驼紦P鍵要地的兩項任務必須在同一時間內完成。要完成這兩項艱巨的任務,必須依靠可以直達敵后的空降部隊。
艾森豪威爾決定動用全部的空降兵。為了保證任務的順利進行,他對士兵們進行了嚴格訓練:按空降地區的地貌制作一定比例的立體模型,模擬飛機從該地區上空飛過,并拍下照片。訓練時先給空降兵看黑白照片,待其熟悉后再加上藍色淺光鏡,模擬月光下的景象,從而讓空降兵熟悉空降地。他還要求每個空降兵都明確自己的任務,同時了解友軍的任務,以便在作戰之時可以有效地實現相互配合。
1944年6月5日晚8點,盟軍首先出動了2775架轟炸機,進行了長達2小時的直接火力壓制,暫時壓制了德軍。6月5日晚10點,盟軍再次起飛了兩批飛機。第一批24架,在預定地點空投2000具假傘兵和一支8人的特別小分隊。假傘兵在落地后自動點燃鞭炮模擬射擊槍聲,特別小分隊落地后則設置音響模擬器,播放事先錄制好的槍聲、炮聲、軍官下令聲、士兵講話聲、汽車行駛聲等各種聲音,虛造聲勢,干擾德國指揮部的判斷。第二批26架飛機,每架載13人的空降引導組。他們的任務是在預定地點設置引導信號,標出空降場的確切位置,為接下來的大規模空降做好準備。
6月5日晚11點,3個空降師的突擊梯隊共24個傘兵營、17210人,分乘1038架運輸機飛至預定地點進行空降。至6月6日黃昏,盟軍共空降35000余人,空降504門火炮、110輛輕型坦克、1000余噸補給物資。
希特勒之前已經獲取了盟軍將在最近發動登陸戰役、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消息。只不過在情報戰中,他錯誤地判斷了登陸的地點,沒有把主要防御力量放在諾曼底。即便如此,他在諾曼底仍部署了138萬精銳之師。從6月5日晚開始,諾曼底的“炮火進行曲”就沒有停過……
戰斗的情景就不在這里多說了,推薦大家去看兩部影視作品:《兄弟連》和《拯救大兵瑞恩》。前者講的是諾曼底登陸的空降部隊的遭遇,后者講的是正面登陸部隊的遭遇。
最終,盟軍傘兵部隊達成了自己的預期目標,控制了諾曼底后方的戰略要地。但是,代價是慘重的——在戰斗中,空降兵傷亡約8200人,占空降總人數的23%;運輸機被擊落42架,擊壞510架。
諾曼底登陸標志著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第二戰場的開辟使德軍腹背受敵,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
盟軍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二 登陸逸事
最無奈的玩笑
由于傘降區域太廣,加上天黑風大,德軍的防空炮火又過于猛烈,因此傘兵的著陸地點難免產生偏差:有兩名美軍士兵竟然空降在了一個德國師營地的門口,更倒霉的是,迎面碰上的大叔肩膀上竟然頂著師長的軍銜。見此情景,兩名士兵知道肯定逃不掉了,干脆跟這個敵軍師長開起玩笑來:“老頭兒,我們出現在這里是意外!”
最有功的玩具
有人曾戲稱,諾曼底登陸空降戰役的頭等功臣當屬美國101空降師在空降諾曼底時進行夜間聯絡用的玩具蟋蟀。擠壓它的時候,它能發出清脆的、類似蟋蟀的叫聲。這種聲音既不會暴露目標,又可以借由事先定好的規則進行聯絡。
最逼真的布景
登陸點選好之后,盟軍使用了各種計策迷惑德軍,最終讓德軍確信盟軍將在加萊海灘登陸。其中一條瞞天過海之計是這么實施的:英國電影制片廠的布景道具師們在英國東南沿海一帶布置了各種“登陸艇”“彈藥庫”“醫院”“兵營”“飛機”和“大炮”;盟軍諜報人員開始在各中立國到處收集法國加萊海岸的詳細地圖;英國建筑師在沿海顯眼的地方制造起“輸油碼頭”,還配備了發電廠和貯油罐,等等。另外,一支從規模上判斷足有百萬人的集團軍被調往東南沿海,準備進攻加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