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arcin綜合征由一側多顱神經廣泛性進行性損害引起,臨床罕見。肺癌早期缺少明顯的呼吸系統癥狀,發生中樞神經系統轉移后癥狀亦不典型,在臨床中極易誤診和漏診。本文回顧分析1例以Garcin綜合征為首發癥狀的肺癌患者的診治經過,并結合相關文獻進行討論。
[關鍵詞]"肺癌;Garcin綜合征;顱神經轉移;首發癥狀
[中圖分類號]"R74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5.05.033
Garcin綜合征由一側多顱神經廣泛性進行性損害引起,又稱一側顱底綜合征、一側多顱神經廣泛性損害綜合征、多發性單側顱神經麻痹綜合征,臨床罕見。本文回顧分析1例以Garcin綜合征為首發癥狀的肺癌患者的診治經過,并結合文獻進行討論,旨在為臨床工作提供診療思路。
1""臨床資料
男性患者,64歲,因“右側面部麻木8個月,加重伴右眼視力下降4個月”于2024年9月23日就診。患者2024年1月感冒后出現右側面部麻木,味覺減退,2024年5月又出現右眼視力下降、右耳聽力減退、右側眼瞼下垂,上述癥狀進展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遂就診。患者無肢體運動及感覺障礙,無咳嗽咳痰、胸悶氣喘、咯血等呼吸系統癥狀。既往史:高血壓,冠心病,2015年因“冠心病”行冠脈支架置入術及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入院系統查體:神志清楚,右側嗅覺減退,右眼視力下降(無光感),右眼對光反射消失,右側眼球向上、向下及內收不能,外展活動受限,右側鼻唇溝變淺,右側面部感覺減退,右耳聽力減退(近失聰),右側軟腭低垂,懸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伸舌右偏,舌肌無萎縮及纖顫,右肩下垂伴聳肩無力。左側顱神經查體陰性。四肢肌張力正常,肢體肌力5級,肢體肌肉無萎縮,肢體感覺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陰性,腦膜刺激征陰性,共濟運動未見異常。心肺腹查體未見異常。
入院輔助檢查:血尿糞常規、血生化、甲功、免疫、凝血指標、傳染病相關指標未見異常。腫瘤相關指標:癌胚抗原7.80ng/ml,糖類抗原125"44.30U/ml。行腰椎穿刺術查腦脊液壓力120cmH2O(1cmH2O="0.098kPa);腦脊液常規檢查示白細胞總數22/μl;生化檢查示腦脊液蛋白781mg/L,葡萄糖3.00"mmol/L;腦脊液免疫球蛋白G"7.89mg/dl。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示白細胞總數17/μl,淋巴細胞比例85%,未見隱球菌及異型細胞。腦脊液周圍神經抗體譜33項及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相關抗體均為陰性。顱底CT平掃+增強及胸部CT:顱底未見明顯骨質破壞;兩肺間隔旁型肺氣腫,局部肺大皰;兩肺散在纖維灶;雙側胸膜增厚;兩肺多發小結節,左肺上葉實性結節較大(直徑約11mm)。正電子發射計算機體層顯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and"computed"tomography,PET/CT)檢查示:①左肺上葉尖后段近縱隔處實性結節(直徑約9mm),左側鎖骨上及主動脈弓前緣多發腫大淋巴結(左側鎖骨上淋巴結,直徑約8mm),葡萄糖代謝增高;②右側三叉神經及右眼視神經眶尖部結節狀葡萄糖代謝增高,頸胸椎椎管內結節狀葡萄糖代謝增高灶。綜上考慮:左上肺癌伴多發淋巴結轉移及神經轉移(右側三叉神經、右眼視神經及脊髓)可能大;③食管下段葡萄糖代謝增高,考慮炎性攝取可能,請結合內鏡及病理檢查;④雙肺上葉胸膜下氣腫,部分肺大癥形成;雙肺下葉散在纖維索條;雙肺內多發小結節,部分淺淡,葡萄糖代謝不高。超聲引導下左側鎖骨上窩淋巴結病理活檢:條索狀纖維結締組織中見腺癌組織(中-低分化)浸潤和/或轉移,結合臨床及免疫組化,考慮肺來源可能性大。免疫組化結果:癌組織表達CK7(+++),CK20(–),Villin(–),TTF-1(+),NapsinA(–),SATB2(–),GATA3(–),NKX"3.1(–),p40(–),Ki67(約50%+)。
臨床診斷:患者癥狀體征符合右側全部顱神經損傷,考慮肺癌轉移導致Garcin綜合征。診療經過:在神經內科住院期間給予患者調脂穩斑、抗血小板聚集、營養神經、控制血壓、改善心功能等對癥支持治療;后轉至呼吸科進行化療: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0135,生產單位:先聲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5g)0.8g"d1+順鉑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813,生產單位: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規格:30mg)40mg"d1~d3;后聯合免疫治療: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180016,生產單位: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規格:100mg)200mg"d3。治療2個周期后隨訪,患者面部麻木感減輕,味覺漸恢復,目前進一步治療中。
2""討論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各占80%~"85%、15%~20%[1]。肺癌早期可無癥狀,伴或不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及咯血等呼吸系統癥狀,早期診斷較困難。肺癌進展發現轉移時癥狀亦不典型,更易誤診、漏診。中樞神經系統是肺癌晚期轉移的主要部位之一,文獻報道超過1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發生中樞神經系統轉移,其中腺癌最易發生中樞神經系統轉移[2]。肺癌轉移導致Garcin綜合征臨床極其罕見,目前國內僅檢索到2篇有關肺癌轉移導致Garcin綜合征的文獻報道[3-4]。
Garcin綜合征病因多為顱底部腫瘤,如鼻咽癌、脊索瘤,也可由其他惡性腫瘤遠處轉移引起,如肺癌、乳腺癌。其他病因有基底腦膜炎、多顱神經炎等。尤其多見惡性腫瘤直接侵襲和破壞骨質、壓迫或侵犯顱神經所致,其中鼻咽癌最為常見[4]。本病例顱底CT及PET/CT均未顯示鼻咽部占位病變,可排除鼻咽癌。Garcin綜合征診斷標準:①一側顱神經麻痹;②缺乏腦實質受損癥狀,即無肢體運動、感覺及其他腦損害的癥狀和體征;③無顱內高壓癥狀及體征;④顱底平片可見顱底骨質破壞[5]。根據一側顱神經是否全部受累,將Garcin綜合征分為不完全型和完全型,后者較少見。本病例屬于完全型,最先出現顱神經Ⅴ受累,后逐漸向上蔓延至海綿竇、眶尖、眶上裂等部位引起顱神經Ⅰ~Ⅷ麻痹,向下擴散蔓延引起后組顱神經麻痹,最后表現為右側全部顱神經麻痹。顱神經受累的先后、程度取決于顱底病變性質、始發部位及蔓延方向和范圍,但只限于一側為其特征。據已有文獻報道以中后組顱神經受累多見,最先受累以顱神經Ⅵ~Ⅹ最多[6]。
本病例未見明顯顱底骨質破壞,亦無顱底部腫瘤占位,PET/CT顯示右側三叉神經及視神經轉移,結合癥狀及體征考慮肺癌轉移侵襲右側全部顱神經導致Garcin綜合征。多顱神經損傷也可見于腦膜癌病。腦膜癌病是由惡性腫瘤細胞浸潤擴散軟腦脊膜和蛛網膜下腔所致,臨床表現以腦功能、顱神經功能及脊髓功能受損為主[7]。腦脊液細胞學發現腫瘤細胞雖是診斷腦膜癌病的金標準,但其敏感度往往受腦脊液量、送檢次數及檢測方法等影響[8]。本病例腦脊液常規生化示白細胞總數、蛋白質水平增高及糖含量減低可作為腦膜癌病診斷的有益補充[9]。其次因PET/CT分辨率問題,難以判定病變位于腦膜或腦回,增強核磁顯示腦膜異常更敏感。本病例不能排除肺癌發生腦膜轉移導致顱神經損害可能。Garcin綜合征需與其他疾病引起的多發性顱神經損傷相鑒別,如多發性顱神經炎、腦干灰質腦炎、腦干血管病炎等。這些顱神經損傷多呈彌漫性、雙側性,且病程有一定自限性。Garcin綜合征病灶僅局限于一側,且病程呈進行性加重。
肺癌導致Garcin綜合征病例臨床鮮有報道,以其為首發癥狀就診極易漏診、誤診,導致病情進行性加重。臨床上以一側多顱神經麻痹就診的患者,當胸部CT顯示多發性肺結節,尤其是縱隔實性結節(gt;8mm),且腫瘤相關指標異常,應高度懷疑肺癌轉移致Garcin綜合征可能。臨床首先要詳細詢問病史,進而完善必要的輔助檢查,如CT和MRI檢查對病因診斷具有獨特優勢,必要時行PET/CT檢查,最后全面系統分析整理,才能減少Garcin綜合征的誤診與漏診。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SUNG"H,"FERLAY"J,"SIEGEL"R"L,"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20:"GLOBOCAN"estimates"of"incidence"and"mortality"worldwide"for"36"cancers"in"185"countries[J]."Cancer"J"Clin,"2021,"71(3):"209–249.
[2] 任星美,"耿健雄,"于雁."非小細胞肺癌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免疫治療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23,"31(20):"3892–3896.
[3] 許軼琛,"朱世杰."肺癌腦轉移并發Garcin綜合征1例[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6,"20(5):"277.
[4] 林菊香."Garcin綜合征30例臨床分析[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1(4):"234–235.
[5] 王玥姣,"賈立群,"朱世杰."乳腺癌多發轉移并發Garcin綜合征1例分析[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4,"28(4):"250.
[6] 王者晉,"林宏,"陸薇."Garcin綜合征1例報告[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1999(8):"699.
[7] 宣璐璐."三維顱腦容積成像增強掃描序列對腦膜癌病累及顱神經的診斷價值[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20.
[8]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感染性疾病與腦脊液細胞學學組."腦膜癌病診斷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2021,"101(11):"755–758.
[9] 劉曉麗,"盧佳睿,"薛夢,"等."97例腦膜癌病患者臨床特征及腦脊液生化和細胞學指標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23,"30(6):"609–614.
(收稿日期:2024–11–19)
(修回日期: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