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要求,從而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十年來,江蘇省委及江蘇各地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明顯成效,有力保障了“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不斷豐富和發展,形成了系統的黨建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提出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即“黨的自我革命”,要求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歷史周期率是黃炎培先生提出的歷史課題。黃炎培與江蘇頗有淵源。他出生于上海川沙,川沙1958年前曾屬于江蘇。1902年秋,黃炎培到南京應鄉試,中了舉人。辛亥革命后,他曾任江蘇教育司司長近三年,在江蘇全省創辦師范學校9所,普通中學11所,還辦了許多工校、農校、商校等職業學校,推動了江蘇職業教育的發展。當時的江蘇教育事業,名列全國之冠。1920年毛澤東就聽過黃炎培的演講,所以1945年毛澤東在延安歡迎黃炎培時說:“我們20多年不見了!”讓黃炎培很驚訝。
毛澤東在延安窯洞中與黃炎培對談時,提出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了“第二個答案”。“第二個答案”是對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的重大推進和發展。“兩個答案”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必須不斷深化對“兩個答案”的認識和實踐,切實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一、從四個“天問”的高度深化
對歷史周期率的思考和探索
黨的二十大要求全黨“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
怎樣跳出歷史周期率?就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面臨的一個歷史性“天問”。習近平總書記重提歷史周期率,把這個歷史性的“天問”提到全黨面前,具有振聾發聵的意義。歷史周期率,不是一個簡單的歷史現象,而是深藏著某種內在的規律。
從字面上看,歷史周期率的“率”有兩種用法。一種是用規律的“律”,一種是用概率的“率”。我們黨的文獻用的是概率的“率”,習近平總書記用的也是概率的“率”。這兩個字有什么差別?到底用哪一個更好呢?從文字上解析,如果是規律的“律”,那就無法違背和突破。而概率的“率”,就是一個概率問題,是可以突破的。那么,在什么歷史條件下,這個周期率是個規律,無法突破?在什么歷史條件下,這個周期率不一定是規律,可以突破、可以跳出呢?
從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來看,黃炎培所說的興亡盛衰周而復始的現象,根本上是由君主專制主義的制度決定的。在這種制度下,天下者,是一個家族的天下,是少數人統治的天下。社會矛盾日積月累,社會壓力也不能正常化解,最后往往只能訴諸暴力,實行王朝更迭。歷史周期率就成了規律,幾乎沒有哪個朝代能夠突破。
但在現代文明社會,周期率還是不是一個規律?這就需要具體分析了。一般來說,在民主法治政體下,國家和社會都有正常的糾錯機制。某個集團或政黨,如果干得不好,人民不再信任,是可以用民主的方法按照法定的程序來解決問題的,用不著用血雨腥風的方式造成社會的劇烈動蕩。至于執政的政黨和集團能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能不能避免垮臺或下臺的命運?這就要看自身的努力,看通過什么路徑來跳出這種“陷阱”了。曾經的規律也可以變為不是規律,較大的概率也可以逐步變為較小的概率。
因此,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周期率的重要論述,首先要提高站位、拓寬視野,從社會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高度,挖掘歷史周期率形成的機理,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大力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從根本上鏟除興亡盛衰周期循環的條件,使社會的變革和進步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同時,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和自我革命,大大減少歷史周期率發生作用的概率,并使其最終不再成為規律,從而使中華民族徹底擺脫歷史周期率的束縛和羈絆。
二、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高度深化
對“第一個答案”的理解和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時隔將近80年后重申毛澤東的“第一個答案”,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毛澤東“第一個答案”的原話是:“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1]
這條“民主新路”,是與李自成等截然不同的新路,也是與一切君主專制主義完全不同的新路。黃炎培記錄了毛澤東的答案后寫道:“把民主來打破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2]在黨的七大期間,毛澤東402次用到“民主”這個詞,明確提出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要建設的是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中國。毛澤東說:“還在一九三七年我就提出只有民主才能救中國”[3]。“我們是干革命的,還怕民主?”“只有民主才能救中國”這句話,非常值得我們體會和掂量。
毛澤東的“民主新路”內涵豐富。展開來主要是兩句話,一句是“讓人民來監督政府”,一句是“人人起來負責”。兩句話有著內在的聯系,一句都不能缺少。兩句話孰輕孰重?應該是“人人起來負責”最為重要。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與以往君主專制制度的根本區別,就是誰為主體。封建王朝也有監督,但主體是皇帝、君主,是封建朝廷,而不是人民,這種制度再監督也是有限的。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人是人民,人民起來當家作主,也就是人人起來負責,“讓人民來監督政府”建立在“人人起來負責”之上。“人人起來負責”,再加上“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才能真正跳出歷史周期率。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民為中心,強調人民至上,強調“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這是對毛澤東“第一個答案”的最好詮釋。新時代堅持毛澤東的“第一個答案”,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切實保障人民權益,大力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穩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三、從自我革命戰略意義的高度深化
對“第二個答案”的認識和實踐
黨的二十大宣告:“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4]。黨的二十大5次使用“自我革命”概念,強調“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要以“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要“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強調“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
“兩個革命”意義重大。什么是革命?中國古代所說的“革命”,是“變革天命”、改朝換代的意思。近代以來的革命,多指自然、社會或思想領域發生的深刻質變。而社會革命大多指通過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運動推翻舊政權的社會變革。孫中山最先把他推翻清王朝的活動稱為革命。1902年,鄒容著名的《革命軍》一書,使“革命”一詞風靡一時。很有意思的是,他把革命區分為“野蠻之革命”和“文明之革命”兩類,主張“文明之革命”,反對“野蠻之革命”。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開始,就舉起了革命的大旗,并先后領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則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場偉大革命。鄧小平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些革命,對于中國的發展和進步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當然,在歷史上,“革命”一詞也曾被賦予過不同的含義。國民黨叛變了革命,但他們仍然以“革命”者自居。當代世界屢屢發生的“顏色革命”,中國政府從來不予認同。“十年內亂”中,很多老革命家都問,這是革誰的命?怎樣革命?他們無法理解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革命,也就始終無法跟上這種所謂“革命”的步伐。
所以,對“革命”一詞,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原意,認真學習,科學解讀,準確領會,把握真諦。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自我革命,主要指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
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實踐中需要把握好九個問題。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將其概括為“九個以”。即:以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根本保證,以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為根本目的,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以跳出歷史周期率為戰略目標,以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為主攻方向,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為有效途徑,以鍛造堅強組織、建設過硬隊伍為重要著力點,以正風肅紀反腐為重要抓手,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
這“九個以”,系統闡述了黨的自我革命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兩個革命最集中、最權威的概括和提煉,為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指明了方向。其中的每一個“以”,以及相互之間的辯證關系,都需要我們深刻理解、全面把握。
四、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深化
對“兩個答案”的研究和實踐
學校考試中的答案首先要寫在紙上,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答案卻決不能僅僅寫在紙上,它要寫在黨的骨髓里、血液中。不僅要記在腦子中,更要落實在行動上;不僅要作出頂層設計,更要貫穿在全黨全社會的實踐中;不僅需要黨中央的科學領導,同樣需要各級黨組織和所有黨員的實際行動;不僅需要理論上的答案,更需要行動中的方案。
因此,我們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不僅要作出理論上的科學闡述,更要研究以什么樣的實際措施有效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深化對“兩個答案”豐富實踐和實際舉措的研究。
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告訴我們,封建王朝的每一次興亡盛衰,其實都會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的傷害。每一次動蕩起伏,都會在相當程度上打斷或延緩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因此,我們必須高度警惕和防范歷史周期率的重現。竭盡全力跳出歷史周期率,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鞏固執政地位的需要,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面對關系黨和國家命運的歷史“天問”,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推進政治建設,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切實推進思想建設,提高全黨和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切實推進制度建設,用科學完善的制度管事管人;切實推進法治建設,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切實推進紀律建設,嚴格遵守憲法法律和黨規黨紀;切實解決選人用人問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切實加強道德建設,培育黨員和干部的優良人品;切實強化正風肅紀,堅決打贏反腐敗攻堅戰持久戰,堅持不懈用偉大實踐寫好偉大答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一八九 三——一九四九):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611.
[2]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第37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247.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和講話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97.
[4]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