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原始創新成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央企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2024年11月召開的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大會從加強基礎研究、強化關鍵共性技術供給、加大前沿顛覆性技術布局3個方面,對全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作出具體部署。
在此背景下,央企把原始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資報告》記者查閱央企2025年度工作會議報告發現,至少16家央企明確提及“原始創新”,至少26家央企對基礎研究作出安排,至少10家央企表示要做好共性技術研究,至少23家央企將布局前沿顛覆性技術。這些將“原始創新”直接寫入年度工作會議報告的央企,主要來自軍工、能源、冶金、裝備制造、建筑等具有深厚科研基礎的行業。
不同央企對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3個方面各有側重。其中,中國煤炭科工、中國鋼研、礦冶集團、中國建研院、中交集團、中國信科等央企對3個方面均有部署。
科技創新能走多遠往往取決于基礎研究。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大都是因基礎研究沒跟上、底層原理沒弄清,“是在別人地基上蓋房子、在別人田里種莊稼”。
近年來,中核集團、中國海油等科技強企紛紛制定了基礎研究十年規劃。而2025年的一個新動向,就是一些過去并不以科技見長的央企也開始重視基礎研究。比如,中鹽集團提出,要持續推進《中鹽企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若干激勵保障政策落實方案》落地見效。
投入不足是長期制約央企加強基礎研究的一個關鍵因素。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基礎研究占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比重僅6.77%,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高等學校和政府屬研究機構2023年對基礎研究經費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0.2%和31.6%,企業力量相對薄弱。
2025年相關央企將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通用技術集團表示,將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續簽協議設立第二期聯合基金,集團將出資1億元繼續推進工業母機基礎研究。中交集團提出,要落實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等研發投入利潤增量超額加回和重大突破經營業績獎勵等政策,實現“頂格、管用、解渴”。
從國情出發,央企在基礎研究領域將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國海油將深化與國家實驗室的科研合作,加快組建海上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實驗室聯盟,推動科研設備儀器的共享共用,不斷提升實驗技術和基礎研究能力。中國黃金表示“尤其要加大與院士團隊的合作”,在非爆破機械化開采、深井降溫技術、礦業智能化發展等基礎前沿領域先行先試。中國農發提出,要牽頭聯合農業領域科研院所、行業頭部企業,共同組建國家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努力在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領域取得突破。
部分央企還將目光投向更為長遠的人才隊伍建設。中國信科提出,將依托國家級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等人才培養平臺,在光纖通信、無線通信、芯片設計等關鍵領域培養和儲備一批基礎研究和卓越工程人才。中國五礦表示,要著重考核設計研發類指標、科技創新重點任務指標、科技成果轉化指標和一體化協同指標,為企業和科技人才“減負松綁”,讓科技人才放開手腳干事業。
強化關鍵共性技術供給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另一大重點。關鍵共性技術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關鍵共性技術供給不足、質量不高問題突出。
科研院所轉制央企是關鍵共性技術供給方面的一支強軍。中國建研院表示,將以共性技術研發服務國家戰略、支撐行業需求、引領技術進步、賦能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中國煤炭科工、中國鋼研、礦冶集團、中國信科等科研院所轉制央企也分別就各自領域強化關鍵共性技術供給作出了具體安排。
這些央企還在探索一些具有革命性或推廣性的研發模式。例如,中國鋼研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形成“原理+數據”驅動的材料研發新模式。礦冶集團將成立專門的共性技術研究院,探索建立與之適配的高效運行管理機制和支撐保障機制,支持重點專業方向團隊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
一些行業領軍企業也著手牽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究。中交集團將進一步做實中交智慧研究院,圍繞數字底座、AI賦能、BIM中心,加大共性技術研發,支撐和賦能設計院、工程局、重大項目。東風公司將聯合國內領先企業共同突破智能駕駛關鍵共性技術,在行業中較早規模化量產高階智能駕駛。
加大前沿顛覆性技術布局,對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至關重要。不同央企分別從研發、應用、投資三個角度加大前沿顛覆性技術布局。
研發方面,哈電集團將加快深海無人裝備、生物質能、可控核聚變等技術布局;通用技術集團將積極圍繞高端數控機床、原料藥綠色化和高端制劑技術、纖維新材料技術與裝備等開展科技攻關;等等。
應用方面,中國大唐將啟動CCUS等前沿科技項目試點;中國節能要求加強生產、管理等環節的數智化改造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應用,加快建設一批智慧水廠、智慧電站、智慧工廠;等等。
投資方面,中國誠通重點加強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布局,投資進一步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聚集。
加大前沿顛覆性技術布局,更深層次的問題是要突破認知和機制的束縛。對此,礦冶集團和中國中鐵均強調,領導干部要密切關注行業技術發展和前沿技術,不斷拓寬視野、更新思維,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中煤地質總局則提出,要健全容錯免責機制,構建良好創新生態,鼓勵開展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