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博學篤志 切問近思

2025-03-24 00:00:00欒梅健
南方文壇 2025年2期
關鍵詞:人文精神

著名作家王安憶在《重建象牙塔》一文中這樣形容陳思和的學術特點:“你可以說他學院派,說他學究氣,我倒情愿用俚語里‘書蟲子’這個叫法,我覺得很準確,也很形象。你想書蟲子鉆啊鉆的,鉆進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并說:“陳思和要將知識分子從廣場上召喚回來,是不是就是召喚進象牙塔里?他的聲音很微弱,風一吹就吹散了,可總是有聲音比沒聲音好。”①這確是一個貼切的比喻。

陳思和生于1954年,1978年進入復旦大學中文系讀書時是24歲,正是世界觀與人生觀確立的時候。他曾多次談起專業學習與思想訓練的互動關系。“我在大學里開始研究中國現代文學,起步是研讀作家巴金的書,從閱讀巴金小說到研究他早年的無政府主義信仰,由此閱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無政府主義、民粹派歷史的文獻著作。”②從晚清到五四時期,無政府主義是被一些激進的知識分子作為反對專制、要求民主的理想而接受的。我國較早的無政府主義倡導者劉師復曾制定“十二戒律”,具體為:不食肉;不飲酒;不吸煙;不用仆役;不乘轎及人力車;不婚姻;不稱族姓;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不入政黨;不作海陸軍人;不奉宗教。盡管巴金沒有宣稱自己嚴格按照這12條戒律實行,但是對照他后來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這些戒律的影響是相當明顯的。比如不飲酒、不吸煙、不作官吏、不入政黨等,都可能與這一戒律有關;至于巴金直到1944年40周歲時才與蕭珊結婚,我總感覺隱隱地與“不婚姻”這一條也有聯系。

巴金的這種反對專制、要求民主的無政府主義信仰,對于研究者陳思和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許多陳思和研究者所認為的他的“民間”理論的重要來源。不過,在我看來,巴金早年身上散發出的由俄國民粹派、虛無黨那里獲取的執著于信仰、舍生忘死、拼命工作的精神,卻很少有人提及。不吃不喝、持續工作幾十小時、考驗自己的生命極限,是俄國民粹主義者常常采取的考驗自己信仰與毅力的方式。巴金小說《滅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雨》中的主人公吳仁民、《電》中的主人公李佩珠等,都帶有俄國虛無黨人的影子。陳思和他自己也說:“三十年代巴金、吳朗西等人辦的文化生活出版社更是高揚起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們完全白手起家,不計報酬,義務工作,在短短兩年里出版了好幾套叢書,到抗爭前夕,出書的速度已接近‘日出一書’的商務印書館。”③因此,在巴金的研究中,不僅啟發、孕育了他“民間”的理論,而且,他的忘我工作的精神,勤奮、篤志的治學態度,潔身自好的個人操守,都應該是明顯地受到了巴金的影響。

另外一個對陳思和的思想與人格產生重要影響的是賈植芳先生。陳思和本人曾經這樣說道:“賡續精神傳統需要榜樣。我對知識分子人文精神的理解,在實際的生活中,直接地碰觸到,或者說,感性地認識到的,主要是我的導師賈植芳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人格榜樣。他是以個人人格魅力與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傳統交集于一體的典范。”④賈植芳1916年出生于山西襄汾的一個地主家庭,1936年赴日本東京大學留學,先學經濟學,后轉入社會學,抗戰全面爆發后回國參加民族救亡圖存運動。因愛國民主、堅持真理幾次被關進監獄。1950年任上海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后轉入復旦大學。在為孫乃修所著《賈植芳傳》寫的“序言”中,他這樣評價自己:“總的說來,我只是個浪跡江湖,努力體現自我人生價值和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在五四精神的培育下走上人生道路的知識分子……我平生最大的收獲,就是把‘人’這個字寫得還比較端正。”這是一個品格高潔的文化老人,處處散發著人格的魅力。在1950年代的學生中,后來主編有《中國文學史》的章培恒、著有《“美”的探索》的施昌東、出版有《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的范伯群、寫有《郁達夫評傳》的曾華鵬等人,都是圍繞在他周圍的年輕學子。我曾在一篇題為《轉軌的雜家——浪跡江湖的傳奇學者賈植芳》一文中,這樣描述過自己的觀察:“他不是個坐在書齋里去翻書本的書蟲似的學者,而是一直關心著社會、注視著時代脈搏的社會型知識分子。盡管他放棄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所學的社會學專業,然而他卻從比較文學、現代文學、文獻學等文學范疇中處處顯示出他那社會學家的敏銳與機警。”⑤他疾惡如仇、耿直善良、樂于助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風范,同時,又不同流合污、隨波逐流、趨炎附勢,是五四精神熏染出的獨立知識分子的榜樣。在賈植芳先生身上,陳思和顯然為他的高尚人格所感動。

正是由于巴金的社會思想和賈植芳先生的人格魅力,陳思和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知識分子崗位意識。他曾這樣暢想著自己的理想狀態:“我所期待的理想社會,是現代民主制度健全,社會各行各業的運行必須依靠大量專業人士與普通市民來共同參與決策,政府機構只是承擔某種管理和監督功能。市民是城市的真正主人,社會各階層人群共同參與社會的建設,而專業人士是真正的權威。就知識分子的自身建設而言,廟堂的價值取向應逐漸淡化,民間的專業的崗位型價值取向要成為社會認同的主流價值取向。這樣的社會才能比較健全地朝著現代、民主、文明的社會形態發展。”⑥他理解的崗位型價值取向是,知識分子確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熱愛它,愿意為它奉獻所有的心血與精力;同時,這個崗位是屬于民間的,屬于社會的,服務型的,而不是國家設置的權力機構,不是官員;此外,它還必須遵守專業的自身規范,并在行業規范上設定技術崗位的等級,每個行業都應該具有最頂級的標準。他認為:“崗位、民間與專業是一個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完整體系。”⑦

在這里,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巴金和賈植芳在社會理想與高尚人格方面對于陳思和的啟示。它們化為陳思和的精神肌理和理想愿景,并愿意為此付出自己的畢生心血與才華。他曾借用恩格斯的話說,一定要成為“各自領域的奧林帕斯山上的宙斯”⑧。這個“奧林帕斯山”是屬于民間的,也是專業崗位的,具體到陳思和來說,就是中國的現當代文學的研究領域。

程光煒教授在《當代中國小說批評史》中這樣評價陳思和老師在當代文學批評中的特點:他是“一個善于長跑的小說批評家,他相信批評家的耐力和恒心,知道這種長跑最后為批評家在文學史中留名,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他都不是沖在最前面的批評家,也沒有煥發出奇異的光彩,然而正是這種長跑能力,使他留到了最后。”⑨這是對陳思和文學研究中執著、堅持與努力的一種發現和肯定。

他驚人的毅力在學界是有目共睹的。從1988年開始,他下定決心,每年寫作20萬字左右,出版一本年度文集。先后連續出版有《筆走龍蛇》《馬蹄聲聲碎》《羊騷與猴騷》《雞鳴風雨》《犬耕集》《豕突集》《寫在子夜》《牛后文錄》和《談虎談兔》等9本編年體文集。這是常人難以完成的任務,每年十幾篇文章,持之以恒地堅持,而且有許多論文被轉載、引用,引起廣泛的反響。21世紀以后,他又出版《草心集》《海藻集》《獻芹錄》《萍水文字》《曇花現集》《耳順六記》《流水賬》《未完稿》《碌碌集》9本編年體文集,再一次體現他頑強的毅力和充沛的活力。每當翻閱著這一本本的編年體文集時,我的腦中總會浮現起俄國虛無黨人將自己關在書房中沒日沒夜地工作幾天幾夜的情景,或者躺在冰天雪地中咬牙堅持十幾個小時的場景。這是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也是對自己毅力的磨煉,這明顯帶有巴金早年創作《滅亡》時為理想奮斗的色彩。

同時,他還具有選定目標、緊盯不舍的研究風格。他曾這樣回憶過自己的研究對象:“從1980年代開始,我關注的幾個作家,幾乎伴隨了我近四十年的批評生涯。我不是一個來者不拒,什么作品都能夠解讀的評論家,只有與我的興趣或者某種隱秘的生命要素相吻合的作品,才會引起我闡釋的興奮。換句話說,我借助批評一直在訴說我自己內心的某種激情。”⑩比如王安憶,他跟蹤研究了幾十年。在《告別橙色的夢——讀王安憶的三部小說》一文中,主要是對她早期三部小說的分析:《69屆初中生》是作者“脫離沙沙雨聲以后所經歷的藝術探討”,是“一種屬于王安憶所專有的略帶悲觀色彩的現實態度”;《小鮑莊》包含了作家對一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與現狀的嚴肅思考,“這種凝沉厚重的力量,成為《小鮑莊》與王安憶以前作品的區別之一”;《小城之戀》描寫的是少男少女在沉重的精神枷鎖下的舞蹈,“王安憶的進步就在于她摒除了一切外界的可以供作借口的原因,將人的生命狀態原本地凸現出來”11。這三部小說是王安憶早期影響較大的作品,陳思和將它們的特點與轉軌準確地揭示了出來。在《營造精神之塔——論王安憶1990年代初的小說創作》一文中,對《叔叔的故事》《歌星日本來》和《烏托邦詩篇》等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發現:“1990年代以來,王安憶總是用一些比較特別的詞來解釋小說創作:抽象、虛構……心靈世界,似乎急于把她的小說與具體、紀實、現實世界區別開來。”12他如此肯定著王安憶的新探索:在1990年代文學界的知識分子人文精神普遍疲軟的狀況下,在相當一部分有所作為的作家放棄了1980年代的精英立場主動轉向民間世界,從大地升騰起的天地元氣中吸取與現實抗衡的力量時,在大部分作家在文化邊緣的生存環境中用個人性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仍然有人高擎起純粹的精神的旗幟,嘗試著知識分子精神上自我救贖努力。這樣的評價確實恰如其分。在《試論〈長恨歌〉中王琦瑤的意義》一文中,他對王安憶的這部重要代表作進行了不同凡俗的評價:“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的誕生,不但再現了上海的民間世界場景,使海派文學又獲傳人;而且作家站在當代文化新舊更替的立場上,揭穿了所謂‘上海夢尋’的虛假性與無意義,警戒人們從虛空的懷舊熱情中走出來,去探索真正表現了發展中的上海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形象。”13如此分析,既真實又合乎作品的原意。《〈富萍〉:漂到大上海的浮萍》一文,是對王安憶在21世紀之初的一部長篇小說的評論。他坦率地說:平心而論,王安憶并非是寫下層都市民間最合適的人選,但她能把本來發生在農村鄉間的敘事手法運用到現在的都市場景,松弛、舒緩、淡雅,也富有特色。在《讀王安憶〈啟蒙時代〉》一文中,他認為王安憶的寫作技巧回到了《叔叔的故事》和《烏托邦詩篇》等早期創作的原點,然而區別在于,《啟蒙時代》的立意是重新呼喚啟蒙的精神訴求,值得關注。對于長篇小說《眾聲喧嘩》,陳思和指出這是作家再一次書寫經濟劇變中的上海對普通居民精神生活產生的沖擊力,不過,其創新在于,它是“一種對舊式的市民文化深刻嘲諷,但又不失溫情的現實批判精神,一種對新興的市場經濟因素充滿鼓勵,但又保持警惕的清醒認識”14。王安憶的《天香》出版后,評家蜂起,陳思和指出:“天香園盛衰以及天香繡品從誕生到普及民間(遍地生蓮)的故事,正是一部商品經濟的萌芽在中國江南出現的‘前史’。王安憶重塑上海的現代史,把上海‘商品經濟’的歷史上溯到開埠前三百年——小說敘事時間是從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15

王安憶是位多產的作家,然而,陳思和老師卻似乎對于每一篇重要作品都進行了深入的評析。這種陪研究對象“長跑”的“耐力”和“恒心”,在他的當代文學評論生涯中絕非僅僅是王安憶一個。賈平凹、余華、張煒、閻連科、林白、嚴歌苓、盧新華等著名作家都是他長期追蹤、關注和研究的對象。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陳思和老師是唯一以批評家身份參與這一盛會的親友團成員。這是莫言對陳思和的肯定,自然也是他長期研究、愛護、評論莫言作品的結果。

需要強調的是,陳思和并非僅僅因為極富“耐力”的長期追蹤而獲得創作者的認可;他在評論界的聲譽與影響力,同時還在于他鍥而不舍的文本細讀功夫。

對于文學作家和作品的討論,他自述在剛開始從事文學評論時,往往只是偏重在藝術分析和政治正確上繞圈子,說服力不強,也容易落入俗套,后來慢慢發現對文本進行細讀,對文學作品做征候式的分析,常能有不同凡俗的發現與見解。賈平凹的《秦腔》、莫言的《生死疲勞》和余華的《兄弟》等篇,正是由于文本細讀的深入領悟和真切感受,論文發表后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一書中,所選名篇都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常常具有約定俗成的闡釋習慣,在文學史上也往往有固定的意義。此時,他重視新方法的運用,逐字逐句地進行文本細讀,“不再囿于對作品的價值評價,而是在對文本的解析過程中,描繪出文本隱藏的別樣闡釋”16。這種看似笨拙的方法,其實更是“耐力”和“恒心”的考驗。

盡管“民間”是陳思和經常使用的一個詞語,也是他崗位意識的重要內涵,不過,他的學術并不是遠離現實社會的、非功利的私人精神空間。

作為他學生的郜元寶的感覺是:“他始終以最大的熱情,關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現實主義與現實戰斗精神以及如他后來所說的現代反抗意識,將此視為新文學與現實之最高關聯,亦即新文學的精神原點。”郜元寶還以此比較了陳思和與同時代一些著名學者的區別:“他熟悉現代文學史,但更多氣力還是花在當代,這正是他自由讀史的一種方式。他喜歡在當代心靈的重演中揭開文學史之謎,此種‘倒卷簾法’,和楊義、王富仁、錢理群、陳平原諸位有所不同,即不是預先設定某個歷史范圍來研究歷史,而是自由地走進無處不在的歷史。”17在這里,現實戰斗精神和反抗意識被提到了陳思和學術思想的重要位置,那么,與他所長期主張的“民間崗位”意識有沒有矛盾呢?或者說,他大力倡導的“民間”和“專業”與國家、政治、工具又是什么關系呢?

他曾詳細地辨析過現代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與古代士人廟堂意識的區隔。他覺得:“人文精神是來自西方文藝復興以后逐漸形成的知識分子獨立精神、干預社會與介入社會的批判性傳統。這個傳統通過法國啟蒙主義運動、法國大革命、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俄國民粹黨人的革命活動等傳入中國,實實在在地鼓舞了五四一代知識分子奮起參與社會改造的實踐,并且形成了以魯迅的名字為凝聚標志的知識分子現實戰斗精神。”18他還進一步解釋了知識分子的“民間”與“廟堂”的不同:“廣義的民間不是與廟堂相對抗的概念,而是一種相平行的空間,民間的底線就是非廟堂性,即不在政治權力系統里謀取價值,堅持知識分子崗位獨立的專業的價值取向。”19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明確,他所界定的“民間”只是不在政治權力的系統里謀取價值,而不是與政治相對抗的概念;同時,我們也就能理解他為何會極力地主張人文精神與現代反抗意識了。

在1993年前后,上海有一批學者醞釀并發起了一場“人文精神尋思”大討論,在全國知識界中產生了重大的反響。陳思和是其中較為積極的學者之一。他最初的感覺是,在新一輪轟轟烈烈的商品經濟浪潮中,“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困難群體的形成,自然環境被大規模破壞,錢權交易導致黨內腐敗等一系列社會負面現象,都沒有在九十年代初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框架中給予必要的警惕與配以事先防范的相應措施”20。這正是現代人文學者最為痛心疾首的地方。于是,他迅速寫出了《當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規范》《試論知識分子在現代社會轉型期的三種價值取向》《試論現代出版與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等一大批的文章。“民間”并不是歸隱山林,也不是身處鬧市而袖手旁觀,而是主動出擊、勇于挑戰。他后來曾經這樣反思過這場影響廣泛的人文精神大討論:“這場由人文學者發起的討論,是一場既沒有官方背景也沒有受到官方禁止的自由討論,直面的是社會轉型過程中發生的種種負面效應在知識倫理上的反應。”21這應該是對民間知識分子人文精神的形象說明。

對于民國舊派小說,亦即俗稱的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他采取的是較為冷淡的態度。這自然也與他力倡的人文精神相關。以包天笑、周瘦鵑、范煙橋、張恨水等為代表的一批傳統文人,他們在民國時期辦報紙、雜志、畫報,拍攝電影,是一個在市民階層影響廣泛的文人群體。他的看法是:“所謂民國舊派小說只是寄生于現代傳媒體制的一種通俗讀物,它固然具有都市傳媒體制的政治屬性,但畢竟又屬于一種商業行為,自然要顧及都市讀者的社會情緒和審美趣味的變化趨向,所以與五四一代知識分子創作的白話小說充滿著社會批判性和反叛性相反,都市通俗小說則小心翼翼地在官方旨意與民眾趣味之間走鋼絲。”22他不贊同文學創作中過于強調娛樂性、休閑性和趣味性,他欣賞的是如魯迅那樣將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所愚弄的民眾一起放在批判席上加以鞭撻、清算的戰斗精神。對于“左聯”時期已經發生很大改變的都市通俗小說,他仍然采取的是不甚積極的立場:“在強大的五四知識分子啟蒙話語占領著1930年代的上海時,都市通俗小說雖然與普通都市居民親近,雖然擁有現代化的大眾傳媒工具,但其所表現的生活內涵的陳舊性阻礙了它進入主流話語體系。”23按理說,民國舊派小說和都市通俗小說應該是“民間”性典型而集中的所在,然而,他的見解,顯然表明了他所堅持的民間崗位意識所包含的現代反抗意識與人文戰斗精神。

又比如對“潛在寫作”的重視。在20世紀的中國文學中,尤其是在1950—1970年代的某些創作者中,限于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有些作家隱藏了與現實政治和主流話語的真實想法,在非常私人化的寫作文本中留下了他們對于時代、環境和個性的看法。例如無名氏的《無名書》、張中曉的《無夢樓隨筆》和陳寅恪的晚年詩詞等,在陳思和看來,“都是迄今為止所看到的比較明顯含有現實批判精神的潛在寫作部分”,他認為,“如果說這些文本具有現實對抗性的自覺意向,那也只是停留在文化(包括歷史與哲學的)的抽象層面和美學的感性層面上”24。這是一般的研究者常常忽略的部分,也是他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做出的獨特貢獻。他表示:“五四以來的知識分子的精神傳統在受到沖擊之后并沒有自行消失,而是從公開出版的報刊書籍等公眾領域轉移到了邊緣、民間乃至潛在的私人領域,以書信、札記、日記等私人話語的形式存在,對估量一個時代的精神成果來說,正是這些私人性的文獻顯示了那個時代人們精神追求的多樣性。”25潛在寫作是最為隱秘的“民間”形式,然而,在陳思和眼中,卻是現代反抗意識與人文戰斗精神的集中體現。

《論語》中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這前兩句也成了復旦大學的校訓。對于學術的耐力、恒心與執著,對于人文精神的巨大熱情和現實主義姿態,是陳思和學術工作的主要個性,也是復旦精神的形象闡述和生動注解。

【注釋】

①該文收入陳思和:《在場筆記》,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第555-556頁。

②③④⑥⑦⑧18192021陳思和:《從廣場到崗位》,文津出版社,2024,第15、41、48、254、233、232-233、47-48、243、23、26頁。

⑤張堂锜、欒梅健編《印象大師》,業強出版社,1997,第95頁。

⑨程光煒:《當代中國小說批評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第232頁。

⑩11陳思和:《告別橙色夢》,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第512、55-69頁。

1213陳思和:《營造精神之塔》,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第179、220頁。

14陳思和:《在場筆記》,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第284-304頁。

15陳思和:《〈天香〉與上海書寫》,《當代文壇》2018年第5期。

16陳思和:《名著新解》,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第2頁。

17郜元寶:《附錄:上海文藝版〈中國新文學整體觀〉序》,載陳思和《新文學整體觀》,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第485-499頁。

22232425陳思和:《新文學整體觀》,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第311、321、348、353-354頁。

(欒梅健,復旦大學中文系)

猜你喜歡
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鐘自救互救實踐創新展現新時代人文精神價值
中國傳統繪畫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探索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談初中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精神培養
中學語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在臨床實習中進行醫學人文精神量化考核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缺失與重建的新思考
培育急救人文精神 提高文化軟實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乱视频网站| 91网站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噜噜噜久久|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日韩在线视频网|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 国产人人射| 欧美午夜网| 午夜在线不卡|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国产高清不卡| 欧美日韩资源| 欧美精品不卡|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麻豆视频|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1024精品|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1024精品|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有专无码视频|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午夜|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超碰免费91|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二区| 欧美劲爆第一页|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九色视频一区| 人人艹人人爽|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四虎影院国产|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欧美激情第一区|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亚洲视频四区|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97se亚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