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媒體融合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理論學習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各種新問題、新挑戰:主流意識形態遭遇沖擊、理論學習模式單一、學習內容系統性不強、學習連貫性差等。堅持科學的學習原則、構建新媒體學習矩陣、激發黨員學習熱情、統籌新舊學習方式、健全新媒體業務能力培養機制、打造融媒體理論學習品牌、加強監督等方式,都是突破融媒體時代基層黨組織理論學習發展瓶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鶎狱h組織;理論學習;機遇;挑戰;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5)03 — 0053 — 04
基層黨組織的理論學習是我國黨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舉行的第五次集體學習中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要“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原原本本學,熟讀精思、學深悟透,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高?;鶎狱h組織在黨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強高?;鶎狱h組織的理論學習能夠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思想保證。
媒體融合是信息化背景下媒介發展的一種新理念,即傳統媒體與新興智能終端通過資源共享,實現有機融合,再通過把不同平臺融合后的信息傳播給受眾。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媒體融合已成事實,新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高?;鶎狱h組織建設也不例外。執政環境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黨的執政能力,學習是黨成長壯大的“武器”,也是催生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的“敲門磚”,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奠基石”。如何把握信息時代的機遇、直面大數據的挑戰,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順利推進高?;鶎狱h組織的理論學習是新時代黨順應歷史潮流必須認真研究的新課題。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高?;鶎狱h組織理論學習面臨的機遇
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我們要“深刻認識全媒體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并強調“我們要立足形勢發展,堅定不移推動媒體深度融合”。
( 一 )媒體融合打破了高校基層黨組織理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壁壘
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入,新媒體的出現給基層黨組織的理論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體擁有多種傳播形式,微博、微信、短視頻、網絡直播、手機app等。借助于新平臺,理論學習不再囿于理論書籍、紙質報刊、紅頭文件、電視新聞等,學習地點也不再限于教室、辦公室和會議室等固定場所,新媒體將理論知識以更豐富多變的形式呈現給我們,讓理論學習不再枯燥,讓學習方式多種多樣、學習時間和地點更加靈活。
以“學習強國”app為例,該學習平臺的應用和推廣是新時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學習、建設學習大國重要指示精神、在新形勢下強化理論武裝的重要舉措。自上線以來,“學習強國”便一路“走紅”,app的下載量和用戶注冊數與日俱增,平臺的學習熱度更是居高不下。通過“學習強國”,我們不僅能閱讀最新的新聞原稿、研究理論著作、看豐富多彩的黨史教育視頻、搜索國內知名大學的慕課資源,還能針對視聽內容發表觀點、對相關論述展開討論交流、參與平臺在線答題,甚至能將學習積分轉換為購物券,在“強國城”購買圖書、助農產品、文創產品等?!皩W習強國”成功實現了理論知識學習的視聽思結合、讀寫議結合。目前,“學習強國”已經成功打通直播帶貨助農的新渠道,為廣大黨員搭建了理論學習和實踐助農的新路徑。《求是》《光明日報》等中共中央機關讀物均開通了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新浪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實現了報刊由“讀紙”到“讀屏”的轉變。此外,各大黨報黨刊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的留言、評論、轉發等功能,加強了與讀者的互動和交流,不僅能拓寬理論知識的傳播途徑,而且能及時解答讀者在理論學習過程中的困惑[1]。
(二)媒體融合為高?;鶎狱h組織的學習交流搭建了橋梁
理論學習不能空談,為了學習而學習,理論學習則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有將理論學習與自身的實際工作相結合,與現代社會的生活相結合,與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相結合,學習才是有效的?!敖涣鳌笔菍⒗碚搶W習轉化為實踐的重要渠道,通過組織內部的交流,不僅可以讓我們進行思想的碰撞,而且能夠幫助我們解決日常工作的難題與自我發展的困惑。新媒體獨特的傳播優勢 為高?;鶎狱h組織理論學習的交流搭建了橋梁。如通過建立黨支部學習交流微信群,基層黨員就能隨時針對理論學習的困惑在群內進行分享和組織討論;通過微信、微博的轉發、@功能,基層黨員可以實現理論學習的互通互聯,及時捕捉新思想、新理論。媒體融合時代,理論學習交流的方式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既能定時定點“面對面”交流,也能隨時隨地“鍵對鍵”交流,既能黨員之間“一對一”交流,也能黨員和組織成員之間“一對多”交流。
(三)媒體融合提高了高校基層黨組織理論學習的效率
新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交互性強、信息更新及時、查詢便捷;傳統媒體嚴肅、嚴謹,更具權威性。新舊媒體融合,能讓高?;鶎狱h員在保證完成理論學習基本內容的同時,用更短的時間,通過更廣的渠道獲取新的知識點,全面提高理論學習的效率;能助力基層黨組織及時發布最新的學習內容,上傳與時俱進的學習資料。通過短視頻平臺錄制特色微黨課、微視頻,創新表演形式,積極融合情景表演、舞蹈、朗誦等表現形式,打破理論學習容易枯燥乏味的壁壘,用大家喜聞樂見的藝術手段寓事于理、情理交融,通過生動的故事闡釋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通過還原生活的細節傳播正能量,為理論學習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提高理論學習的效率。媒體融合是在信息技術告訴發展的背景下對傳統媒體與新性媒體的有機整合。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優化理論學習的方式,創新理論學習的組織形式,延伸理論學習的平臺,增強黨員學習實效,全面夯實高校基層黨建工作。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高?;鶎狱h組織理論學習面臨的挑戰
( 一 )主流意識形態受到沖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指出:“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復雜局面和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媒體格局深刻變化,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這一論斷指出了在“媒體格局深刻變化”情況下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緊迫性。首先,網絡技術為不同個體創造了平等傳播信息的機會,加大了理論學習過程中對意識形態問題把控的難度。新媒體的快速傳播屬性能讓不合格的學習內容、不正確的評論和觀點“一鍵直達”。其次,在互聯網全球語境下,新媒體的開放性為境外勢力的滲透創造了便利條件。西方敵對勢力借助網絡無中生有、散布謠言、捕風捉影,從電子商務,到搜索引擎,再到門戶網站,無一不成為其引導輿論的“暗箭” [2]。
(二)學習模式“一邊倒”
融媒體時代,理論學習的模式主要面臨如下挑戰:一是一味追求新媒體平臺學習的方便、快捷、有趣,使理論學習只存在微信群、朋友圈,學習工具僅限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二是排斥新媒體平臺的學習方式,對于組織要求的在線交流、視頻學習、視頻會議等不關注、不重視、不參與。我們黨一貫重視和善于學習,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既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重要的歷史經驗。只在網絡上學習便容易脫離原著和原文,不能參透理論的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不參與新媒體的學習,只埋頭苦讀、閉門造車,就不能與時俱進,學習的內容就要滯后。毛澤東同志曾強調,“學習一定要學到底”,“一邊倒”式的學習不是“學到底”,而是“學一半”。
(三)學習內容“碎片化”
首先,新媒體平臺的廣泛應用對傳統媒體平臺上的黨員理論學習材料、論著、理論文章造成了一定沖擊,傳統媒體單調的學習形式讓基層黨員無法專注閱讀和深入思考、消化;其次,新媒體平臺上形式多樣、呈現方式新穎的理論知識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缺乏理論深度與知識的系統化不足等問題。
學習平臺的多樣性、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隨意性讓融媒體時代的理論學習具有了片斷化和碎片化的特征,內容的零散化不僅容易造成理論學習過程中的理解偏差,而且會讓所學知識喪失理論知識本身的系統性和權威性。如何正確運用新媒體學習方式,減輕“碎片化”學習的負面效應,讓理論學習“形散神不散”是媒體融合時代基層黨組織理論學習必須思考的問題。
(四)學習過程“被干擾”
理論學習需要做到學思專注,集中注意力才能理解理論的深度、才能揣摩思想的高度。融媒體時代,學習平臺和學習工具的多樣性往往容易造成學習過程中各種信息相互干擾,擾亂學習者的學習頻率。以智能手機為學習平臺時,學習者在理論知識學習app獲取學習資料的同時,極易被其他信息如微信消息、公眾號推送、微博熱門推送等無關信息干擾, 致使學習過程的連貫性被打斷,最終影響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
三、媒體融合背景下高?;鶎狱h組織理論學習的發展路徑
(一)堅持科學的學習原則
靈活性原則。要善于靈活運用網絡學習平臺,依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理論學習的方式。如在基層黨組織開展集體學習時,若遭遇異地辦公、出差等臨時狀況,要積極采用網絡視頻會議的形式進行,視頻會議不僅能實現學習交流的“面對面”,而且能降低時間成本,提高異地學習的質量。
效率性原則。理論學習要與時俱進,融媒體時代,要及時借助大數據傳播和發布實時信息,讓最新的理論學習內容以最快的方式傳播和普及,幫助黨員及時學習、理解和加快實踐,盡快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轉化、落實到具體工作和實際生活中[3]。
自律性原則。自由的學習方式需要內化的學習態度和極強的學習自覺性,不管是在線網課,還是其他視頻學習,或是電子資料閱讀,要取得一定的學習效果就必須學會自律。新媒體的便捷性讓理論學習資料的獲得更便捷,導致學習者習慣“收藏”,而不善于“利用”。媒體融合時代,新的理論學習方式對學習者的慎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享受新媒體帶來的便捷性和趣味性的同時,學習者必須保持理論學習應有的嚴謹態度,制訂好學習計劃,做好學習筆記,因勢利導消除新媒體平臺學習的惰性,創造相對適合理論學習的環境,保證理論學習的有效性。
常態化原則。完善黨員政治理論學習常態化制度建設,提高高?;鶎狱h組織理論學習的深度。由于黨組成員各自工作時間不同,組織集中學習比較困難,因此,除了按要求落實定期集中理論學習和實踐之外,要積極依托各類新媒體學習平臺布置和安排學習計劃和學習任務,鼓勵黨組成員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訂個人學習計劃,讓集中學習和分批分段學習成為常態,不斷拓展政治理論學習的深度。
(二)構建系統化的新媒體學習矩陣,拓寬學習范圍、提高學習效率
以理論學習為目標,統籌各大理論學習平臺,將理論學習的app、微信公眾號、微博號、視頻號等整合歸類,形成系統的理論學習新媒體矩陣。
新媒體矩陣是影響力的傳播器、加速器和放大器。好的理論學習內容,經過新媒體矩陣的互推技術、多平臺聯動、集群作戰等方式可以加速傳播,提高基層黨組織理論學習的效率。此外,系統化的新媒體矩陣既實現了學習渠道的多元化、拓寬了理論學習的范圍,更減少了黨組成員選擇學習平臺的盲目性,提高了理論學習的效率、保證了理論學習的紀律。通過學習矩陣中的各個新媒體平臺,將“點對點”和“點對面”的傳播形式有機結合,打破了知識傳播的時空局限,弱化了理論學習的“碎片化”特征,黨組織成員亦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平臺和擅長的方式去學習理論知識。
(三)既嚴肅又活潑,激發學習熱情
“嚴肅”又“活潑”即將理論知識學習的嚴肅、嚴謹與新媒體平臺的趣味性、互動性相結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為例,可以將“學習強國”內有關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慕課資源以鏈接的形式通過微信學習群進行分享,鼓勵黨組成員將“讀原著”與視聽結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可利用短視頻平臺,開展與黨史學習相關的線上活動,如“紅色家書”的朗誦比賽,每日微黨課的制作和分享;利用“學習強國”答題的“積分報表”,進行階段性學習分數評比活動等。將有趣的新媒體平臺活動與嚴肅的學習相結合,不僅能讓理論學習活起來,而且能激發黨組成員理論學習的熱情。
(四)“新”“舊”結合,優勢互補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勢互補?!绷暯娇倳洀娬{,“傳統”和“新興”要優勢互補,應用到理論學習中,就是要做到“新”“舊”的結合[4],在追求新媒體學習趣味性的同時,也要適當回歸舊的學習方式,如舉辦基層黨組織線下讀書會,通過組織成員集體讀書、讀刊、讀報,學習黨史,學習新思想,交流新體會;開展“進社區講黨課”活動,通過黨組成員深入群眾講理論,實現“宣講進社區,理論零距離”,以講促學,以學促用。在堅持舊的學習方式的同時,也要接受新思想、感受新技術,學習使用新媒體工具,積極投身媒體融合的大潮,如參與理論學習的線上討論、積極轉發最新的學習內容等,通過運用多種網絡載體,把線下理論學習“挪”到線上。有“新”不忘“舊”,創新舊的學習方法,掌握新的學習路徑,杜絕學習形式“一邊倒”,才能實現理論學習方式的優勢互補。
(五)健全新媒體業務能力培養機制,為理論學習提供人才保障
融媒體時代,雖然部分高?;鶎狱h組織的工作在新媒體技術上進行了更新,但新媒體技術的專業人才短缺,新媒體不能有效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傳播效果;現有工作人員無法充分利用新媒體開辟基層黨組織學習的新道路[5]。新媒體學習平臺的有效運用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工作者在媒體融合相關知識領域的學習更新。因此,要提升融媒體時代基層黨組織的理論學習質量,必須提升基層黨組織工作者應用和善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意識。積極培養熟悉新媒體運營模式、傳播規律的基層干部,才能讓基層黨組織的理論學習更有效、更高效。第一,要在基層黨員干部的日常理論學習中增加新媒體業務能力的培訓項目,通過一系列實踐和理論應用課程,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新媒體運用能力。第二,將新媒體的組織和運用能力納入干部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創新理論學習方式的積極性[6]。
(六)打造融媒體理論學習品牌,提高理論學習親和力與感染力
利用新媒體技術擴大基層黨組織理論學習的影響力。通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平臺將基層理論學習的創新活動、學習流程、學習效果等推廣出去,積極打造基層黨組織利用新媒體創新理論學習的新形象,不僅能形成理論學習的“品牌效應”,讓理論學習“飛入尋常百姓家”,而且能夠使更多黨員關注理論學習, 進而產生認同感, 使理論學習更具吸引力。
(七)構建防護體系,加強內容監督
從雙重維度出發,一是建立新媒體的安全防護體系。首先對理論知識學習平臺進行挑選、整合,以階段性學習目標為指導,鎖定適合基層黨組織學習的新媒體平臺;其次,及時對已納入學習體系的新媒體平臺上已存的、剛剛更新的各種信息進行挑選和“過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剔除與國家政策相悖的信息,營造健康有序的理論學習氛圍。二是基層黨組織要加強輿情監督。針對黨組成員日常轉發、分享的網頁鏈接內容和視頻內容,要及時點開進行審查;對黨組成員在理論學習線上討論時的觀點、觀念等,要進行精準分析和把握,防微杜漸。
理論學習是為了讓全黨更好地堅守初心、擔當使命,更加堅定對黨忠誠的信念,理論學習是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活力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提及:“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組織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業務知識和科學、歷史、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知識。”[7]
202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8]新時期,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為我們利用新理念、新方法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學習模式提供了便利。隨著“人工智能+”在媒體的運用不斷加速,AI(人工智能)大幅提升了媒體的內容生產效能,必然也會給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理論學習帶來新的挑戰。因此,我們既要守好、護好傳統媒體的權威,又要跟上“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步伐,用活新媒體平臺、用好各項人工智能技術,借力媒體的深度融合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思想文化公共資源,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綜合優勢。結合“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既有學習經驗,通過發揮“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優勢,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理論學習教育必然能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9]。
〔參 考 文 獻〕
[1]劉笑言,于美美.融媒體與我國基層黨建的空間拓展[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7-136.
[2]袁成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黨媒高質量融合發展[J].中國報業,2021(9):43-45.
[3]周楠,孫銘.媒體融合背景下大學生黨建教育創新路徑研究:以“學習強國”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7):45-46.
[4]盧迪,邱子欣.高校黨建新媒體傳播的理論、方法與策略[J].中國編輯,2019(6):20-26.
[5]鄧輝. 淺談新媒體時代下的黨建宣傳趨勢[J].傳播與版權,2020(1):11-12.
[6]劉淑君.新媒體環境下地方黨刊官方微信公眾號運營對策探析:以“南方雜志”微信公眾號為例[D].廣州:暨南大學,2019.
[7]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EB/OL].(2021-04-22)[2024-06-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
838/202104/t20210422_527716.html.
[8]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N]. 人民日報,2024-02-02(1).
[9]張勇.學原著 讀原文 悟原理[EB/OL].(2017
-07-19)[2021-05-2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719/c40531-29414640.html.
〔責任編輯: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