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編程語言類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中職計算機專業編程語言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方式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足、持續發展能力欠缺等問題。文章以數字游戲化學習(DGBL) 理論為指導,探索在中職計算機專業Python課程中實施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旨在重構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推動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DGBL;中職計算機專業;Python課程教學改革;計算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05 -0159-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 標識碼(OSID) :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教育需求日益增加。中職計算機專業作為培養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重要領域,承擔著為社會輸送技術人才的使命[1-2]。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操作中暴露出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以“滿堂灌”式教學模式為主,忽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3],語言類課程內容單一乏味,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二是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弱。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制約了中職教育的整體發展。
數字游戲化學習(DGBL)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關注。DGBL通過將游戲元素融入教學過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4-5],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游戲化教學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通過實際操作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例如,在Python課程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編程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1 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問題
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職業能力培養產生了不利影響。
1.1“ 滿堂灌”式教學模式
當前的計算機專業語言類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被稱為“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往往采取單向講授的方式,將課程內容以知識傳授為主,而忽視了實踐環節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掌握其精髓。以Python課程為例,教師通常會集中講解語法、函數等基礎知識,卻往往忽視了通過實際項目來鞏固學生的理解與應用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反而使得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逐漸降低,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此外,由于課程缺乏互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感到孤獨和無助。教師的單向講授使得學生難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從而降低了他們的參與感。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狀態,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也使得教學氛圍變得沉悶。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往往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也無法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足夠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因此,亟須改進傳統計算機專業語言課程教學方法,引入互動和實踐元素,提升學習體驗。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問討論,增強課堂互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如此方能提升教學效果,培養更多具有實際應用能力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1.2 學生持續發展能力弱
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大多面臨著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由于缺乏實踐機會和項目經驗,學生在完成課程后往往難以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此外,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自主探索的動力,這導致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僅限于課堂知識,無法形成系統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技術環境中,這種持續發展能力的不足將嚴重制約學生的職業發展。
例如,在學習Python編程時,許多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后缺乏進一步的學習動力,導致他們對編程的理解停滯不前。他們無法在課外進行自我學習和實踐,缺乏對新技術的敏感度和適應能力。這樣的情況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職業素養,也使他們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中處于劣勢。
總之,中職計算機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滿堂灌”式教學和學生持續發展能力弱的問題,迫切需要通過教學改革來加以解決。
2 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現實阻礙
近年來,中職計算機專業程序語言教學面臨著諸多現實阻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內容單一枯燥: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和多樣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無聊和乏味,這種負面情緒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和積極性。
2) 學生學習積極性低:部分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導致他們在知識掌握方面不夠牢固,實踐能力也相對不足。
3) 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關注和理解,未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
教學改革因現實阻礙而顯重要,DGBL理論可助Python課程重構,形成游戲化教學與標準結合模式。此模式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參與度與實踐力,提高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學生于輕松氛圍中掌握編程,增強解決問題能力,成為實操型計算機人才。
3 針對本課程實施教學策略
在中職計算機專業的Python課程教學改革中,針對之前提到的教學問題,提出以下實踐對策,以期通過有效的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計算思維能力。
3.1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促進中職學校語言類課賽融通
1)“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組織各類編程競賽與項目實踐,讓學生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首先,學校可以定期舉辦程序設計、算法競賽等活動,將Python課程的學習與實際項目結合起來。例如,鼓勵學生自主組隊,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出符合實際需求的項目,并在比賽中展示他們的成果。這樣的競賽不僅能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還能幫助他們在實踐中鞏固知識。
2) 其次,教師在比賽過程中應積極參與,給予指導與支持,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編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比賽,教師可以觀察到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并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從而實現“以賽促教”的目標。此外,比賽結果也可以作為學生評價的重要依據[6-7],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3) 最后,學校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校企聯合”的編程大賽,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鍛煉自己的能力。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為他們提供了接觸行業前沿技術的機會,增強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3.2 在DGBL 引領下,根據崗位能力,以提升計算思維為目的,開發出數字游戲項目
DGBL理論指導數字游戲開發,提升學生計算思維。教師可據Python課程目標,設計結合課程的游戲項目,如編程解謎游戲。游戲趣味性強,鍛煉學生邏輯與問題解決能力。如“猜數字”游戲,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編程基礎。實踐如下:
明確游戲項目的學習目標,包括但不限于:掌握Python的基本語法(如變量賦值、條件判斷、循環控制) 學習如何使用Python的random模塊生成隨機數。理解函數的概念,并學會定義和調用函數。練習基本的輸入輸出操作(使用input()和print()) 。
進行游戲規則說明,向學生介紹“猜數字”游戲的基本規則:計算機隨機生成一個1到100之間的整數(不包括100) ;用戶嘗試猜測這個數字,每次猜測后,程序會提示猜測的數字是太高、太低還是正確;用戶有固定次數(如10次) 的機會猜測,如果在機會用完前猜中,則游戲結束并顯示恭喜信息;否則,顯示正確答案并結束游戲。
展示游戲的基本框架,包括導入random模塊、定義主函數、生成隨機數、初始化猜測次數等。生成隨機數:使random.randint(1, 100)生成隨機數。用戶輸入:使用input()函數接收用戶輸入,并通過int()轉換為整數。條件判斷:使用if-elif-else結構判斷用戶的猜測與隨機數的大小關系。循環控制:使用for循環控制用戶的猜測次數。輸出結果:使用print()函數輸出游戲提示或結果。
學生動手實踐,分組或獨立編寫: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獨立編寫或分組合作。逐步引導:在學生編寫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解答學生的疑問。代碼審查:鼓勵學生相互審查代碼,或者提交給教師進行點評,以提高代碼質量和編程技能。
評估與反饋,進行功能測試,要求學生運行自己的程序,并測試所有功能是否按預期工作。代碼評估:根據代碼的可讀性、效率、正確性等方面進行評估。反饋與改進:提供具體的反饋意見,幫助學生識別并改進代碼中的不足。
因材施教,設置不同的難度等級。為了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在“猜數字”游戲中置不同的難度等級。
利用激勵機制提高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在“猜數字”游戲中,教師可以利用積分、等級、徽章等激勵機制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通過這樣一個完整的項目設計過程,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掌握Python編程的基礎知識,還能夠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
其次,教師在設計游戲項目時,應注重與實際工作場景的結合。通過引入真實的工作場景,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職業技能的運用,增強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例如,可以設計一個模擬生產生活環境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數據分析、程序設計等,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為了更好地實現數字游戲化學習(DGBL) 在語言類課程中的應用,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教師可設計Python課程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在愉悅氛圍中學習編程。學生分組,分配不同編程任務,扮演項目經理、程序員、測試員等角色。項目經理協調任務,程序員編寫代碼,測試員檢查代碼。此方式助學生理解編程流程,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2) 教師可以組織編程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競賽可以分為個人賽和團隊賽兩種形式。個人賽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特定的編程任務,以檢驗他們的獨立編程能力。團隊賽則需要學生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個較大的項目。通過競賽,學生們不僅能提高編程技能,還能在緊張的氛圍中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
3) 教師還可以利用實際案例進行教學。例如,選取一些經典的Python項目案例,如數據分析、網絡爬蟲、自動化辦公等,詳細講解這些項目的開發過程和關鍵點。通過分析這些案例,學生們不僅能了解Py?thon在實際中的應用,還能掌握一些實用的編程技巧。教師還可以邀請一些經驗豐富的程序員來校舉行講座,分享他們的編程經驗和心得,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編程的實際意義。
總之,數字游戲化學習(DGBL) 為語言類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8]。融入游戲元素教學,教師能激趣提能,實現高效有趣學習。學校利用數字游戲資源,合作開發游戲項目,助學生理解語言應用,提升素養與創新能力。學生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培養自主學習與團隊精神。
4 游戲化學習的評價機制
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游戲化學習評價機制。傳統考試無法全面反映學習效果,而游戲化學習通過激勵機制能全面評價過程與成果。教師可據表現給予個性化反饋,促進學生進步。為完善評價機制,可采用多元化方法,如項目作業、團隊合作等,以衡量學生綜合能力。這些方法讓教師更全面了解學生表現與進步。
此外,教師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實時跟蹤學生在游戲化學習平臺上的表現。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路徑、完成任務的速度和質量,教師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薄弱環節[9]。基于這些數據,教師可以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持和指導,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和競賽。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和獎勵機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更加投入和專注。同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自我反思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最后,教師應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將游戲化學習的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家長。通過家長會、家訪、微信等方式,教師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不足,共同制定改進措施。這樣,家長也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學習,形成學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動,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 結束語
數字經濟下,中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關鍵是教學改革。特別是Python課程,須改革以提升素質與職業能力。引入DGBL理論重構內容,創新方法,提升學習興趣和計算思維。強調“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組織競賽活動,激發學習動力,促進知識應用與技能提升。基于DGBL開發游戲項目,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成長。展望未來,在實施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探索和實踐,積極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和行業需求[10]。希望通過本研究的探討和分析,能夠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作出貢獻。
數字經濟下,中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關鍵是教學改革。特別是Python課程,須改革以提升素質與職業能力。引入DGBL理論重構內容,創新方法,提升學習興趣和計算思維。強調“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組織競賽活動,激發學習動力,促進知識應用與技能提升。基于DGBL開發游戲項目,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成長。展望未來,在實施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探索和實踐,積極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和行業需求[10]。希望通過本研究的探討和分析,能夠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作出貢獻。
[1] 趙偉.計算機教育改革的創新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20,30(4):54-57.
[2] 陳麗.人工智能在教育評估中的應用現狀與前景分析[J].教育測量與評價,2020,33(6):33-37.
[3] 王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教育改革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21-25.
[4] 張敏.基于DGBL的編程教育研究[J].計算機與教育,2022,39(3):73-76.
[5] 劉強.虛擬現實技術在中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與挑戰[J].教育探索與實踐,2021,34(2):45-49.
[6] 李明.數字游戲化學習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2019.
[7] 孫濤.基于云計算的遠程教育平臺設計與實現[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21.
[8] 劉星.游戲化教學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1.
[9] 古萬榮,肖磊,謝賢芬,等.計算機專業課互動教學方法及其效果分析[J].現代計算機,2019,25(20):55-58,62.
[10] 周杰.互聯網+背景下教育模式的變革與創新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2,43(1):12-16.
【通聯編輯:光文玲】
基金項目:DGBL 引領下中職計算機專業《Python》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XZZJG2022B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