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21年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對汾陽市酒文旅集團酒源文化廣場建設項目的考古發掘中,清理了2座明代八邊形仿木結構磚室墓,墓葬出土的石祭桌有明確紀年,分別為“正德元年(1506)”和“正德十六年(1521)”。
關鍵詞:汾陽" " 明代" " 正德元年" " 正德十六年
Abstract: The Shan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excavated two octagonal brick tombs of the Ming Dynasty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Jiuyuan Cultural Square, Fenyang city in November, 2021. There were the year and region titles, respectively, “ First Year of Zhengde region(1506) ” and “16th Year of Zhengde region (1521)” on the stone tables unearthed from these tombs.
Keywords:" Fenyang" " Ming dynasty" " First Year of Zhengde region" " 16th Year of Zhengde region
2021年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組建考古隊,在呂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汾陽市文物局的大力配合下,對汾陽市酒文旅集團酒源文化廣場建設項目用地范圍內發現的古代遺存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項目位于汾陽市杏花村鎮馮郝溝村東北約200米,東北距汾陽火車站約1000米(圖一)。
此次發掘的墓葬中有2座明代紀年墓,編號M12、M14,皆開口于耕土層下,墓葬頂部遭破壞。現將發掘情況簡報如下。
M12
(一)墓葬形制
單室磚墓,由墓道、封門、甬道、墓門、墓室組成,方向159°(圖二)。
墓道" " 位于墓室南部,平面梯形,南寬北窄,土坑豎穴式,底部斜坡,長2.2、寬1.08~1.2、深1.84~2.4米。東、西壁各設1個腳窩。
封門" " 位于甬道口外,條磚“>”形立插、豎插封堵墓門(圖三)。
甬道" " 土甬道,長0.5、高1、寬0.8米。
墓門" " 磚券圓拱形,單券,門洞寬0.64、高0.92米(圖四)。
墓室" " 砌筑于圓形墓壙內,墓壙口小底大,斜直壁,口部直徑2.42米。墓室平面不規則八邊形,壁面寬度不等,北壁最寬1.28、東壁寬0.96、西壁寬0.96、東北壁寬0.96、西北壁寬0.94、西南壁寬0.98、東南壁寬1米。墓底無鋪磚。北部有土棺床,棺床南邊用條磚平鋪1列封堵,長2.34、寬1.72、高0.06米。墓頂為疊澀穹隆頂,部分毀壞。墓室殘高2.96米(圖五)。
墓壁" " 仿木結構,極簡化。轉角不設柱,轉角上磚砌柱頭,再上為普拍枋和櫨斗,而后疊澀起頂(圖六)。
葬具葬式" " 未發現葬具。清理骨架2副,南北并列置于棺床上,南側骨架頭東腳西,北側骨架散亂。
墓葬用磚為青磚,長0.32、寬0.16、厚0.06米。
(二)出土器物
出土器物6件,為石祭桌、瓷碗、瓷罐。
石祭桌" " 1件,出土于墓道內。M12:1,石灰巖,長方體形。正面凸線框分為3格,格內淺浮雕祭奠用品。中格雕刻圓盤,盤上置壺和高腳杯;左右格各雕刻一盤,盤上各擺放饅頭狀祭品三個(圖七)。立面淺浮雕祭桌,兩側桌角做云紋狀;石面中間磨光,陰刻祭文,祭文兩側邊框飾云紋。長95、寬50、高26厘米(圖八)。祭文為:
墓前祭(桌)
故父郝聚
母" 任氏
母" 李氏 馬氏
男" 郝廣 婦褚氏
郝增 婦李氏
孫" 郝公遠" 武氏
郝公郁" 孫氏
重孫" 郝行柱
郝文學
郝文□
大明正德元年十一月四日造立
瓷碗" " 3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異。敞口,尖圓唇,斜直壁,圈足,足墻外撇;施褐釉,內底澀心,正中點釉,內外壁釉至下腹。M12:2,口徑17、底徑6.4、高6厘米(圖九,1;圖一〇,1);M12:3,口徑13.2、底徑5.4、高4.8厘米(圖九,2;圖一〇,2);M12:5,口徑17.4、底徑6.6、高7.2厘米(圖九,3;圖一〇,3)。
瓷罐" " 2件。形制相同。侈口,圓唇,溜肩,鼓腹,圈足,足墻外撇。M12:4,施黑釉,外壁施釉至下腹,口部無釉。口徑8、腹徑13、底徑6、高10.6厘米(圖九,4;圖一〇,5)。M12:6,施醬釉,外壁施釉至下腹。口徑7.8、腹徑12.6、底徑6.2、高10厘米(圖九,5;圖一〇,6)。
M14
(一)墓葬形制
單室磚墓,由墓道、封門、甬道、墓門、墓室組成,方向164°(圖一一;圖一二)。
墓道" " 位于墓室南部,平面梯形,南寬北窄,土坑豎穴式,底部斜坡,長1.94、寬0.86~0.94、深2.64~2.84米。東壁設1個腳窩,西壁設2個腳窩。
封門" " 位于土甬道內,條磚“>”形封堵墓門,較粗糙(圖一三)。
甬道" " 土甬道,長0.5、高1.24、寬0.94米。
墓門" " 單券拱形,門洞寬0.76、高0.82米(圖一四)。
墓室" " 砌筑于圓形墓壙內,墓壙口小底大,斜直壁,口部直徑2.92米。墓室平面正八邊形,壁寬1.2米。墓底無鋪磚。北部有磚棺床,條磚錯縫平砌,高0.06米。穹隆頂。墓室殘高3.32米。
墓壁" " 仿木結構。轉角不設柱,轉角上有磚砌柱頭,上承普拍枋,再上為櫨斗,櫨斗上承泥道栱,櫨斗口出耍頭一跳,散斗承托檐枋,再上為椽頭和磚雕板瓦,而后疊澀起頂。
葬具葬式" " 未發現葬具。清理骨架2副,并列置于棺床上,頭東腳西。南側骨架完整,北側骨架散亂。
墓葬用磚為青磚,長0.3、寬0.15、厚0.06米。
(二)出土器物
出土器物4件,為石祭桌、瓷碗、瓷罐。
石祭桌" " 1件,出土于墓道內。M14:1,石灰巖,長方體形。正面粗加工,中間雕長方形凸線框,框內未置祭品(圖一五);立面整體磨光,線刻祭桌,桌腳做云紋狀;中間陰線界框內刻祭文(圖一六)。長85、寬55、高40厘米。
祭文為:
府思記
故靈" "父" 郝時演" " 母" 段氏
孝男" " " " "郝翼" 妻張氏
郝成" 妻李氏
女夫" " " " "韓朗" 韓姐
女夫" " " " "任伏太" 任姐
孫男" " " " "郝文許" 妻任氏
郝文才" 妻王氏
郝文璽" 妻李氏" 柯(氏)
郝文江" 妻安氏
郝文會" 妻趙氏
重孫" " " " "郝公輦" 妻郭氏
郝公德" 妻李氏" 許(氏)
郝公斐" 妻褚氏" 馮(氏)
郝公惟" 妻成氏" 任(氏)
郝公伯" 妻任氏" 陳(氏)
郝公尚" 妻□
郝公俊
曡孫" " " " "郝文婁" 卜氏
郝文岑" 妻任氏
郝文苑" 妻趙氏
郝文寶
郝文敏" 妻任氏
郝文符" 妻李氏
大□兒
郝文迪
成□兒
二□則
六孫兒
張來喚
胖" " 兒
八哥兒
王安兒
來安兒
峕大明正德十六年春仲月二十日清明節立造石人孝孫郝文江立
瓷碗" " 1件。M14:2,敞口,尖圓唇,斜直壁,圈足,足墻外撇;施褐釉,內底澀心,正中點釉,外壁釉至下腹。口徑12.5,底徑6,高4.4厘米(圖一〇,4;圖一七,1)。
瓷罐" " 2件。器形相同,直口,尖圓唇,溜肩,鼓腹,圈足,足墻微外撇。內外壁口部和唇上未施釉。M14:3,施褐釉,口徑8.2、腹徑13.6、底徑7、高10.5厘米(圖一〇,7;圖一七,2)。M14:4,施黑釉,口徑8.2、腹徑12.8、底徑6、高10.5厘米(一〇,8;圖一七,3)。
結" "語
M12、M14位于北部,兩墓相鄰。M12為正德元年(1506)郝聚夫婦合葬墓,M14為正德十六年(1521)郝時演夫婦合葬墓。兩座墓葬形制大體相同,應是當時普遍流行的模式。郝聚祭文中錄四代人,郝時演祭文中錄五代人。從祭文可知,當時女性地位低下,重要場合不書名字,嫁入之妻稱“氏”,嫁出之女稱“姐”。
墓葬總體坐北朝南,八邊形仿木結構,有簡易磚雕構件。墓道平面梯形,底部略為斜坡,墓道壁設腳窩。墓道和墓室之間設土甬道。封門磚砌筑于甬道口或甬道內,壘砌較為隨意。墓門單券拱形。墓室壁面寬窄不一。壁面飾簡易仿木結構磚雕,轉角不設柱,之上為磚砌斗栱等裝飾,再上疊澀砌為穹隆頂。墓底不鋪磚。有磚砌簡易棺床,骨架直接置于棺床上,無葬具。隨葬品以碗、罐組合為主。
八邊形墓葬主要流行于宋金元時期,這種類型的墓葬是如何發展演變的一直未引起重視,這2座明代紀年墓的發掘為此類型墓葬的發展演變以及存續的時間跨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附記:參加發掘人員為穆文軍、冀保金、冀晉東、劉吉祥、凌衛兵等。攝影由任宏平完成,繪圖由冀晉東負責。
執筆:王普軍、張琪、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