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經濟”的長遠發展,任重道遠。大學生創業者應遵守相關規定和制度,合法規范經營,妥善處理創業項目和宿舍同學之間的關系。
00后女生賈琳琳在南京一所高校讀大三,平時喜歡種植花草,偶爾會去花店買一束鮮花。但她發現花店的鮮花價格越來越高,網購又容易“踩雷”,便突發奇想開一家“宿舍花店”,既能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又能多一項兼職的收入,何樂而不為?
說干就干,賈琳琳抽空在網上學習鮮花購買、養護、包裝等知識技能,等到感覺差不多可以正式營業后,進了第一批貨,再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花店營業信息,吸引了很多喜歡買花且預算不多的同學前來購買。試營業一個月后,賈琳琳算了一下,驚喜地發現純收入超過千元,這筆錢足夠覆蓋她日常的飲食開銷。此外她還能在賣花的過程中收獲情緒價值、鍛煉社交能力,相比賣花付出的時間成本,收益遠多于付出。可見,在宿舍開店,是一項雖然小眾但非常適合大學生的創業項目。
賈琳琳的宿舍花店是當下“宿舍經濟”蓬勃發展的縮影。在宿舍開美甲店、服裝店、零食店、打印店、咖啡店、給同學拍攝寫真……近年來,一種新型的創業模式——“宿舍經濟”在大學校園里逐漸興起,一些有技能的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在宿舍做起了小生意。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80%的在校大學生有兼職賺錢經歷,最常見的兼職領域是教培、撰稿和餐飲服務。而近幾年,大學生有了賺錢新思路:在宿舍開店。當然宿舍屬于半公共場所,開店的前提是符合學校宿舍管理制度的相關規定,不影響他人的學習和生活。如今,“宿舍經濟”風靡全國各地高校,種類繁多的宿舍小店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堪比熱鬧的商圈,成為高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宿舍經濟”的興起與發展并非偶然,這離不開國家和學校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2021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是大學生,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對我國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支撐作用。近年來,高校紛紛設立創新創業學院,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創新創業大賽,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嘗試。這一政策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隨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推進,大學生創業者在校園里逐漸增多。另外,很多大學校園實行封閉式管理,宿舍區人口密集、消費需求激增,加上大學生消費觀念前衛,這些因素都為“宿舍經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與校外創業相比,大學生在宿舍開店成本低、風險小,不用交房租、不用裝修,且客群穩定、工作時間自由靈活。從長遠來看,宿舍創業是積累經驗、拓展人脈的有益實踐,為未來就業拓展出新的可能。例如,90后男生張海洋在校期間開始創業,以經營宿舍打印店為契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資金,畢業后依托原有基礎成立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
盡管在宿舍開店十分簡單又充滿商機,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不少。例如小美在校園開了一家化妝店,本來生意很不錯,但隨著宿舍刷臉門禁系統的啟用,很多客戶因時間限制而無法進入,導致客源流失。為了不影響室友休息,她有時不得不在無空調的環境中工作,酷暑嚴寒天氣尤為煎熬,導致服務質量下降,進而影響業務的拓展。此外,在許多“宿舍經濟”攻略的分享帖下面,有不少網友也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擔憂,除了噪聲問題,宿舍個人隱私、財物安全等也存在隱患。
作為新生事物,“宿舍經濟”想要實現長遠發展,任重道遠。大學生創業者應遵守相關規定和制度,合法規范經營,妥善處理創業項目和宿舍同學之間的關系;高校應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比如在宿舍區內劃定固定空間,作為大學生創業基地。只有如此,大學生才能在宿舍區域無憂創業,進一步推動“宿舍經濟”可持續發展,為更多人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