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深入推進,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顯著提升,健康消費熱情不斷走高。
“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加上人口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催化銀發經濟,健康消費成為消費升級重要方向的趨勢明顯。”全國人大代表、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立忠表示。
戴立忠強調,生命科技產業應激發創新活力,以高質量供給支撐健康消費升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4.5%,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然而,消費市場仍面臨顯著問題:一方面,居民儲蓄率逆勢攀升,總儲蓄余額突破151萬億元;另一方面,消費結構嚴重失衡—食品煙酒、居住支出占據居民消費前兩位,醫療保健支出占比僅為9%,位列第五。
“這種結構失衡的背后,是健康消費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戴立忠說,2024年我國健康管理市場規模已超2萬億元,預計2028年將突破3萬億元,然而,目前我國健康消費依然集中在保健品、醫美、口腔等領域,甚至存在不少瞄準老年人的虛假偽劣保健品,對人民幸福產生負面影響。此外,疾病精準預防、主動健康管理、個性化診療方案等高質量健康產品與服務缺失,使得百姓的健康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力度補齊基層醫療短板,基層醫療機構患者首診率已經略超50%,但仍低于世衛組織建議的80%目標,“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虛假健康產品泛濫等問題,直接抑制了消費潛力釋放。”戴立忠說。
與此同時,生命科技產業作為支撐健康消費升級的關鍵領域,卻面臨研發周期長、投入高、成功率低的困境。
戴立忠對《民生周刊》記者說,一項新的精準診斷篩查試劑從研發到臨床試驗需要7年左右,平均需要投入2000萬元至5000 萬元。如果投融資環境持續低迷,未來3年內,中國超過90%的生命科技企業可能面臨嚴峻的現金流危機。“如果不突破這些瓶頸,我國將錯失生命科技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如何讓消費更好地服務百姓健康?戴立忠認為,健康消費不應局限于市場自發行為,需要國家層面的戰略引導。
戴立忠建議,準確識別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設立健康消費專項補貼資金,對購買健康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給予一定比例的現金、消費券或稅收減免補貼,提高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引導培育科學的健康消費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真正的健康者僅5%,找醫生診治的疾病者約占20%,剩下75%的人則處于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即亞健康狀態。這一數據凸顯了主動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主動健康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積極投入健康措施、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比如,健康飲食、科學運動、定期體檢等主動健康關系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要每個人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要加強健康消費的觀念普及,提升百姓主動健康意識,幫助形成正確科學的健康消費理念,促進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戴立忠說。
假冒偽劣健康產品泛濫,嚴重影響了健康消費市場的秩序,戴立忠提出,規范健康消費市場準入,加強健康消費市場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制售假冒偽劣健康產品行為,營造安全放心的健康消費環境。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給我國生命科技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AI算力推動數據加工能力跨越式地上升,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將持續飛速推出。健康消費需求將成為新時代全球范圍內最強勁的市場驅動。”
戴立忠提出,希望我國充分抓住人工智能優勢,深入推進“人工智能+醫療”,開展生命科技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鼓勵電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不同專業和領域的高校院所、醫療機構、企業跨界聯合建立研發中心和創新平臺,提供更多科技含量高、可及性高,能有效預防疾病、提升生活質量的健康消費產品、方案與服務,同時創新更多消費場景,滿足群眾井噴式的健康消費需求。
“以呼吸道疾病為例,通過AI輔助診斷,基層醫生首診準確率可提升至90%以上,這將大幅緩解‘看病難’問題,釋放基層健康消費需求。”戴立忠說。
他認為,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生命密碼正在加速解碼,產品研發成本將大幅降低,中國生命科技創新效率和領先的科技成果產出將實現指數級提升,中國生命科技產業完全有能力迎來裂變,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
戴立忠建議,完善政策支持及金融支持體系,大力支持生命科技領軍企業充分發揮龍頭引領作用,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切實以生命科技賦能醫療健康消費,引領產業升級,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和生命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