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電氣技術部部長王亮是數控機床領域的技術領軍人物。深耕機床行業近20年的他,是全國勞動模范、齊魯大工匠。
今年全國兩會上,王亮聚焦機床行業攻堅核心技術短板、創新人才培養、數字化轉型、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等議題建言獻策,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機床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實力的關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機床產業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逐步實現由量到質的轉變,國產化率不斷提升。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機床產業還存在差距。
“要助力機床行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我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步伐。”王亮說。
王亮認為,機床產業要攻堅核心技術短板,需從多方面發力:優化教育資源,高校和技工院校根據行業特點設置專業,加強實踐教學,培育專業人才;鼓勵國產機床開展技術攻關和應用,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攻克難題;加強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企業合作,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當下,中國的機床行業還面臨很多挑戰。可靠性方面,精度保持和無故障運行時間有限;數據處理與設計測試能力也較弱,高端機床的數控系統等高端核心技術依賴進口,限制了行業邁向高端化。
王亮表示,企業想要憑借自主創新實現突破,需多管齊下。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目標,加大研發投入,引入和培養高端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加強產學研合作,與高校、科研機構攜手,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共同組建精銳研發團隊,攻克技術難題。
此外,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同時,注重技術積累,營造創新文化氛圍,鼓勵員工嘗試新技術、新方法。
近年來,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威達重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推陳出新,推出橋式五軸龍門、動柱龍門加工中心、臥式五軸加工中心等新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競爭力。
以五軸加工中心系列產品為例,其應用對行業影響深遠,該產品能實現復雜曲面的高精度加工,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制造等領域。它提升了產品加工精度和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推動了相關制造業發展,增強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競爭力。
在推動團隊攻克技術難關方面,威達重工成立了齊魯大工匠創新工作室,吸收各方面優秀人員,搭建了一個跨部門的協同創新平臺。
在技術創新上,創新工作室以生產難題為要求,標定前沿技術,積極開展攻關項目。針對五軸加工中心精度提升的難題,工作室成員深入研究,通過優化機床結構設計、改進數控系統算法等一系列技術創新,極大地提高了產品加工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同時,創新工作室協同生產部門快速調整生產工藝,將研發成果迅速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確保技術創新能夠切實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人才培養是創新工作室的重點工作。
“我們通過開展內部培訓、技術交流和導師帶徒等活動,提升團隊成員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比如,定期組織高級工程師分享行業最新技術和實踐經驗,安排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與年輕成員結成師徒對子,幫助年輕成員快速成長。”王亮說,目前,創新工作室已培養多名技術骨干,為團隊持續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工業互聯網與AI技術正重塑制造業,傳統裝備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王亮表示,以威達重工為例,目前產品大多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定制化開發,企業需要從設備、平臺和技術應用三方面入手。
加強設備智能化改造,引入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實現設備互聯互通和遠程監控,實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提高生產和設備管理效率。
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企業內外資源和產業鏈信息,實現生產協同優化、資源共享和精準管理,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通過分析生產數據,提前發現問題,通過“人+機+數據”的有效組合,充分發揮人的靈活性、機器的準確性以及數據的及時性,實現各種生產資源在不同生產環節的高效流轉和配置,優化生產決策,降低成本和風險。
王亮說,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多方面政策支持。政府應加大財政扶持,設立專項基金支持轉型項目;給予稅收優惠,減免相關稅費;提供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提供低息貸款、融資租賃等服務;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5G網絡、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制定相關標準規范,推動企業間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

當前,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造業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王亮建議,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吸引青年投身技術崗位,需從多方面努力。首先,可利用主流和新媒體宣傳職業教育重要性和技術崗位前景,舉辦成果展、技能大賽,展示技術人才風采,扭轉社會偏見。
教育教學方面,優化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緊密結合市場和產業需求及時調整;加強實踐教學,加大實訓基地投入;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應將企業需求與院校培養緊密結合。”王亮說,企業可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提出課程設置和技能培養建議,讓培養出的學生更符合崗位需求。同時,企業提供實習實訓機會,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了解行業最新技術,提升教學針對性。推行現代學徒制等培養模式,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無縫對接。
在王亮的推動下,山東威達重工與棗莊工程技師學院等本地技工院校深度合作,通過駐企服務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聯合攻關項目等方式,共同探索技術工人培養新模式。
履職這幾年,王亮深感人大代表的基層視角對政策制定意義重大。
“基層是政策的直接執行者和感受者,能提供真實、貼近實際的一手信息,幫助政策制定者發現政策執行中的問題和群眾真實需求,使政策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與實際脫節。基層視角還能反映不同群體利益訴求,促進政策公平公正,平衡各方利益。”王亮說。
王亮坦言,普通工人群體最關心薪資待遇,希望提高工資、改善福利、增加收入穩定性;關注職業發展,期望晉升渠道暢通,有更多培訓學習機會,提升技能實現職業發展;重視工作環境和勞動保障,希望工作場所安全,企業提供良好勞動保護,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避免過度加班;關心子女教育和住房問題,期望在子女入學、住房保障方面得到政策支持。
在履職方面,王亮持續深入調研,傾聽群眾和行業聲音,希望提出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為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王亮盼望職業教育改革能加快推進。他說,通過深化改革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提高社會認可度,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使職業教育緊密貼合產業需求,將為裝備制造業等實體經濟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