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資源是壯美廣西的綠色根基。
被稱為生物基因庫、天然藥庫、香料植物王國,廣西是我國南方的重要生態屏障。
廣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山多地少的地貌特征決定了綠色是其發展的主基色。目前,廣西森林覆蓋率達60.2%,森林面積2.15億畝,森林蓄積量9.7億立方米,均居全國前列。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提出20周年。“廣西將進一步拓寬‘兩山’轉化路徑,通過創新驅動培育林業新質生產力。”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蔡中平說。
近年來,廣西創新林長制工作新模式,持續開展森林督查、“綠網·颶風”集中行動、預防亂砍濫伐專項行動。
除了強有力的制度外,廣西還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構建起空天地網一體化林草濕資源監測監管體系。
為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廣西加大對林區的巡查力度,發揮全區6.34萬名生態護林員在森林資源保護體系中的前哨和探頭作用。
為了讓綠色家底更加厚實,廣西全區推進國土綠化行動,連續16年每年植樹造林300萬畝以上。
“不僅領導干部帶頭植樹,廣西還持續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每年完成義務植樹8000多萬株。植樹的同時,還對15.6萬株古樹名木全部進行掛牌保護,7萬株鄉愁樹實現建檔立卡。”蔡中平說。
截至目前,廣西全區人工林面積達1.5億畝,占全國的1/10,穩居全國第一位。
廣西提出,將堅持擴綠、興綠、護綠,深入開展國土科學綠化行動,持續拓增量、優存量、提質量,大力培育速生豐產、珍貴珍稀和大徑級用材林,加快建設高價值、多功能國家儲備林,精準提升森林質量。
下一步,如何守護好寶貴森林資源?蔡中平表示,要健全完善林長制工作體系,優化空天地網一體化林草濕資源監測監管體系,加強重點林區監管監測預警,強化生態護林員選聘管理,常態化開展“綠網·颶風”等專項行動,持續保持打擊破壞森林資源行為高壓態勢。
近年來,廣西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一手抓“林”,做美綠水青山;一手抓“業”,做大金山銀山。
目前,廣西基本形成以資源培育為基礎、以優勢產業為主體、以新興產業為突破、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林業產業發展體系,林草產業總產值在全國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廣西林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態建設成績單:森林蓄積量、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生物多樣性豐富度等均位居全國前列;人工林面積、國家儲備林建設面積及木材、林化產品、人造板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依托林業資源優勢,廣西形成了造紙和木材加工、林業生態旅游康養、林下經濟三大千億元產業。
廣西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木材供應基地、人造板生產基地、林化產品生產基地、林漿紙一體化產業基地,是全球木材、人造板、林化產品產量最多的區域之一。
“廣西將不斷推動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勝勢,堅定不移走具有廣西特色的興林強桂之路,加快建設森林生態美、林業產業強、林區群眾富、生態文化興、治理能力優的現代林業強區。”蔡中平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林業新質生產力如何培育發展?蔡中平認為,培育發展林業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做好創新文章,蔡中平認為可從三方面著力: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具體而言,將發展壯大林業產業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支持林業產業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重點扶持廣西等有潛力的省(區、市)打造國家級林業產業集群,出臺“以竹代塑”“以木代鋼”的支持政策,健全完善林業產業標準化體系。
二是加強重點領域創新。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可傾斜支持智能裝備、生物育種、香精香料、林源生物醫藥等重點方向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支持廣西等林業大省(區、市)建設林產工業互聯網,推進林業全產業鏈數字化建設,加大“人工智能+”在林業領域的應用,開辟更多的應用場景。
三是強化科研、制度等基礎支撐。在科研方面,支持林草產業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創建,推動廣西林業實驗室等地方平臺高水平建設。加快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面,支持福建、廣西等省(區、市)推進林票、碳票、收儲擔保等林業金融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