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著眼于對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深刻洞察、立足于對生產力發展現實的全局把握、根植于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錨定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實踐性。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戰略之舉、長遠之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要聚焦先進生產力加強科技創新。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產力,需要擺脫傳統經濟增長路徑和生產力發展路徑。要從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實力、暢通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渠道、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等方面入手。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只有轉化為產品,創新才能迸發澎湃發展動能;只有把創新落到產業上、把主體落到企業上,才能開啟“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無限可能。
二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基與命脈,也是生產力的載體,科技成果只有產業化才能成為社會生產力。要不斷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全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三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生態文明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綠色生產力,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綠色化發展,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四要形成適應新質生產力的新型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需要與之匹配的新型生產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型經濟制度、運行機制和發展環境。具體來說,一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推動各類優質生產要素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到新質生產力領域,形成與之相匹配的制度機制、相適應的發展環境。深化“引育用”全鏈條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聚焦重點產業和優勢產業,引進“兩院”院士等領軍人才。要深入金融服務體系改革,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推動企業上市倍增計劃,壯大資本市場。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需要加速推進促成新質生產力迸發涌現的各項改革,讓“看得見的手”握好“看不見的手”。二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有效增強研究者的創新動力。加強與科研團隊合作,依托市內外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資源,著力滿足企業研發需求。
五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具體應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和錨定國家重大需求布局學科建設、搭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人才體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等方面入手。
六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耙虻刂埔恕笔橇暯娇倳泴Πl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要把握好自身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定位,并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去謀劃、去推進。在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如果脫離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則,“什么熱門就投什么”,或毫無重點地“撒胡椒面”,強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可能會導致項目盲目投資過多、產能過剩嚴重等現象出現,進而迫使市場陷入內卷,結果不僅發展不了新質生產力,還會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嚴重的消極作用。因而,必須因地制宜選擇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布局未來產業集群、因地制宜完善相關政策支持,緊扣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在固長板、補短板、鍛新板上狠下功夫,探索出發揮本地優勢、展現本地特長的新路子。
(作者單位:中共濱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