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退行性骨骼疾病,由多種原因引發。該病主要表現為主骨密度的下降及骨骼微結構的破壞,導致骨骼脆弱,增加骨折的發生風險。目前,臨床上根據發病的原因將骨質疏松癥分成兩大類,分別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病因不明,一般可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癥三種。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與器官移植、藥物、疾病等因素相關,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疾病、結締組織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藥物等因素是導致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原因。
骨質疏松癥可能引發哪些健康問題?
(一)疼痛
在臨床上,骨質疏松癥主要表現為腰部和背部的疼痛,疼痛從脊椎向兩邊擴散,改變體位可能緩解疼痛,也可能加重疼痛。當患者身體負荷增大時,疼痛會加重,甚至可能出現活動障礙,如翻身困難、行動不便、坐起困難等。骨盆、膝踝、骶尾、髖部等也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嚴重者可能出現全身酸痛不適。患者發病初期呈間歇性疼痛,隨著疾病的發展,疼痛癥狀逐漸加重,表現為持續性疼痛,日間較輕、夜間加重。疼痛可表現為鈍痛、脹痛、酸痛等,如果發生了骨折,疼痛會進一步加劇。
(二)脊柱變形
骨質疏松癥易引發脊柱變形。我們的脊柱是由多個椎體組成的,在正常情況下,這些椎體相互支撐并保持一定的形態與功能。當脊柱組織中骨量丟失時,椎體的正常結構和形態就會隨之發生改變,導致椎體的高度不同,進而引發脊柱生理曲線的變化。骨質疏松癥引發的脊柱變形主要表現為駝背或脊柱前屈,這種變形不僅影響外形的美觀性,還會引發脊柱生物力學形態的改變,導致部分椎體負荷增加,進而引發局部的疼痛不適。此外,脊椎前屈會影響胸部的空間,進而對肺部造成壓迫,影響呼吸順暢性,導致呼吸困難。同時脊柱前屈還會壓迫腹腔器官,導致胃腸蠕動能力降低,引起消化不良等癥狀。
(三)骨折
骨質疏松增加了骨折的發生風險。骨質疏松癥患者容易發生脊柱骨折、腕部骨折、髖部骨折等。這些骨折主要由輕微外力作用引起。例如,日常生活中不慎跌倒或滑倒時,臀部和手部作為著力點,對脊柱、手腕、髖部等部位施加間接作用力,由于骨骼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骨折后,患者往往需要手術治療,術后康復時間較長。由于患有骨質疏松癥,骨骼固定的效果較差,如果發生畸形愈合,容易導致活動能力下降,增加再次骨折的風險。
什么是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檢測是一種臨床檢測方法,主要通過測定骨骼中鈣元素的含量來評估骨骼的密度和強度,判斷是否存在骨折的風險。檢查過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檢查床上,使用檢查設備掃描患者身體,以獲得人體骨骼影像。整個檢查過程無須侵入患者的身體,而是通過超聲波或X射線檢查進行診斷,從而迅速獲得全面的骨骼信息。之后分析檢查結果并以T值和Z值的形式呈現,評估患者骨骼密度,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提供數據支持。
骨密度檢測的作用有哪些?
(一)評估骨質疏松及其嚴重程度
骨密度檢測有助于鑒別骨折高危人群。骨質疏松癥的發病比較隱蔽,在疾病早期,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因此他們難以意識到骨密度降低及骨折風險。實際上,許多骨質疏松癥患者是在骨折后的檢查中才發現自己存在骨密度下降情況。骨密度測定主要通過測定人體內各種礦物質的含量(尤其是鈣質的含量)來評估骨密度。一般情況下,骨密度(T值)在-2.5以下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癥,而在-1~-2.5的范圍內屬于骨量減少,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的患者應及時干預以降低骨折的發生風險。
(二)預測脆性骨折的發生風險
骨密度檢測是一種直接反映骨健康狀況的方法。一般來說,骨密度降低,骨骼的強度和柔韌性也隨之下降,容易發生脆性骨折。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骨質疏松癥是引發脆性骨折的高危因素。如果個體骨密度低于特定值,那么他們發生骨折的風險較高。通過骨密度檢測,醫生能夠識別骨折高風險人群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降低脆性骨折的發生風險。
(三)評估患者整體健康狀況
骨密度檢測也有助于醫生了解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可能與某些疾病相關,如慢性疾病、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等。通過骨密度檢測,醫生能夠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健康問題。例如,當患者骨密度異常降低并伴有其他健康問題時,醫生往往會建議患者接受進一步檢查,以明確骨密度下降的病因,從而為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數據支持。
(四)觀察臨床治療的效果
在骨質疏松的治療中,醫生通常以骨密度的變化作為評價標準。例如,對于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醫生可以通過定期檢測骨密度,評估該治療方式是否對骨密度的恢復起到積極作用。如果檢測結果顯示骨密度持續上升,則說明該治療方案有效。反之,如果檢測結果顯示骨密度改變不明顯,則意味著該治療方案臨床效果有限,需要調整治療方案以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此外,骨密度檢查也可用于評估骨折的風險程度和恢復情況。對于有骨折史的患者,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有助于醫生評估骨折愈合后骨密度的恢復程度。如果患者的骨量在骨折后未能恢復到原有水平,則存在再次骨折的風險。此時,醫生可制訂更加詳細的復健方案,包括適當的運動、營養補充、藥物治療等,以促進骨骼恢復。
骨密度檢測的方法有哪些?
(一)雙能X射線吸收法測定
骨密度檢測方法有很多,其中雙能X射線吸收測量(DXA)是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檢查手段,被譽為骨質疏松癥診斷的“金標準”。DXA可通過測定人體對不同能量X射線的吸收情況來評估人體的骨密度,并據此判斷患者是否存在骨質疏松等骨骼健康問題。在檢查過程中,DXA裝置會發出兩種不同能量的X射線(高能量和低能量),由于骨骼主要由礦物質構成,對X射線的吸收能力比軟組織強。因此在掃描的過程中,儀器可以準確地區分骨骼和周邊軟組織,利用骨骼軟組織對X射線的吸收差異,DXA裝置可以量化骨密度數據。DXA的優點在于精確度高且輻射劑量低,與常規X射線檢查相比,該探測方式顯著減少了輻射劑量。因此,DXA不但適合老年人,還適用于那些需要長期檢測骨密度的患者,如采用激素治療的乳腺癌患者。
(二)超聲骨密度檢測
超聲骨密度檢測是一種通過分析超聲波在骨組織中的傳輸速率及衰減情況來判斷骨密度的方法。超聲波在骨組織中的傳輸速率與骨密度成比例關系,骨密度越高,超聲波的傳播速率越快;反之骨密度越低,超聲波的傳導速率就越慢。此外,超聲波在骨組織中的衰減與骨的結構和密度密切相關,即通過分析超聲波信號可推斷出骨密度的值。超聲骨密度檢測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方式,對患者無任何不良影響,適用于任何年齡段人群,包括兒童和孕婦。然而,超聲骨密度檢測只能評估骨骼的外部結構,不能反映骨骼內部的微結構改變。因此,超聲檢測只能用于骨密度的初步評估,在骨質疏松癥早期診斷和骨折風險的評估中仍需結合其他檢查方法。此外,超聲檢測受到體型、骨骼部位、儀器性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偏差。
哪些人群需要進行骨密度檢測?
①老年人:65歲以上的女性和70歲以上的男性,即使沒有骨質疏松的高危因素,也應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②存在骨質疏松風險因素的人群:包括長期吸煙飲酒、體重過輕、缺乏體育鍛煉、維生素D和鈣缺乏、絕經女性、患有影響骨代謝性疾病、服用影響骨質代謝藥物的人群。③有脆性骨折家族史者及已出現骨密度下降者。④身高縮減的人群。
結語
骨密度檢測是診斷骨質疏松的主要手段,也是臨床干預的重要依據。建議存在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的人群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以早期發現并及時干預,降低骨折的發生風險。
編輯:石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