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炎包括哪些類型?
陰道炎可發生于女性各個年齡階段,包括老年女性、嬰幼兒,以及育齡期女性。其中,育齡期女性陰道炎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其他群體。
(一)細菌性陰道炎
①病因:細菌性陰道炎是由陰道正常菌群失調所致。②癥狀:白帶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狀,帶有魚腥味。③危害:誘發生殖器感染、盆腔炎、腎周炎、性交痛等。④治療方式:采用全身用藥和局部用藥相結合的方式。全身用藥可口服甲硝唑,局部用藥可選擇2%克林霉素乳膏。
(二)滴蟲性陰道炎
①病因:滴蟲性陰道炎是由陰道毛滴蟲引起的常見陰道炎癥,也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②癥狀:白帶增多,呈稀薄膿性、泡沫狀,有異味。瘙癢部位主要為陰道口及外陰。③治療方式:患者可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其性伴侶應接受同步治療,治療方案與患者相同。
(三)念珠菌性陰道炎
①病因:念珠菌性陰道炎的發病誘因多樣,常見于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劑、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等。此外,胃腸道假絲酵母菌感染者的糞便污染陰道、穿著緊身化纖內褲,以及外陰局部溫度與濕度過高等因素,均可增加念珠菌性陰道炎的發病風險。②癥狀:外陰瘙癢,外陰及陰道灼痛,白帶增多、呈豆腐渣狀,可伴有尿頻、尿痛、性交痛等癥狀。③治療方式:以消除病因為基本原則,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藥物治療,其中,局部用藥為首選方案。治療期間應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等藥物,積極控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局部用藥主要通過陰道給藥,常用藥物有克霉唑制劑和制霉素制劑。未婚婦女或不宜采用局部用藥的患者可選擇口服藥物,常用藥物為氟康唑。
(四)嬰幼兒陰道炎
嬰幼兒陰道炎是兒科及婦科門診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臨床表現為患兒哭鬧、外陰瘙癢、內褲分泌物增多等。盡管陰道炎常被認為是成年女性的疾病,但嬰幼兒同樣易患此病。①病因:嬰幼兒外陰發育尚未成熟,陰道口缺乏足夠的遮蓋。他們的體內雌激素水平較低,陰道局部抵抗力弱。如若衛生習慣不良(如排便后由后向前擦拭),可能導致糞便污染陰道口。有的幼兒因好奇將異物塞入陰道也會引起感染。②癥狀: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外陰痛癢。患兒常表現為哭鬧、煩躁不安或用手搔抓外陰,部分患兒伴有下泌尿道感染,出現尿急、尿頻、尿痛等癥狀。③危害:引發陰道粘連等。④治療方式: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減少摩擦;還可用吸管將適量抗生素溶液滴入陰道;對癥處理。
陰道炎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會陰部透氣不良:常穿緊身衣褲、化纖內褲,或者長期使用護墊、久坐都會導致陰部透氣不良,使陰道分泌物和汗液不易散發,從而引起陰道炎。
清洗方法不當:頻繁使用陰道洗液沖洗,容易破壞陰道內的正常微生態環境,降低陰道的自我防御能力和自凈功能,導致病原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陰道炎。
不潔性生活:性生活前不注意衛生容易誘發滴蟲性陰道炎。
盆底肌松弛:盆底肌松弛會影響陰道的擴張力,導致陰道松弛,細菌趁虛而入。
經期衛生不良:月經期間機體抵抗力下降,由于經血富含營養物質,可作為病原體的培養基,若經期衛生不良,則容易滋生病菌,引起陰道炎。
宮頸炎:宮頸炎患者宮頸分泌物增多,容易滋生陰道內的致病菌。
雌激素降低:影響陰道微環境平衡。針對此類情況,可通過局部或全身適量補充雌激素來改善癥狀。年輕女性若月經周期正常,通常無須擔心雌激素水平問題。然而,若因為醫療需要大量服用雌激素,可能會增加霉菌感染的風險。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發生念珠菌性陰道炎。因此在治療陰道炎的同時,要積極控制血糖水平。
陰道炎的危害有哪些?
影響生活質量:陰道炎引起的外陰瘙癢、疼痛、分泌物異常等癥狀會對女性的日常生活造成顯著困擾,影響工作、學習和休息。
引發其他婦科疾病:若陰道炎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炎癥可能上行感染,引發宮頸炎、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影響生育功能。
增加性傳播疾病的感染風險:陰道炎會破壞陰道正常的微生態環境,降低局部免疫力,從而增加性傳播疾病(如淋病、梅毒、尖銳濕疣等)的感染風險。
心理影響:長期受陰道炎困擾的女性可能會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陰道炎的護理方法
健康教育:患者應正確看待陰道炎,糾正對疾病的錯誤認識。日常保持外陰清潔,積極配合治療。不同類型的陰道炎用藥大不相同,切忌自行用藥,即使患者認為此次癥狀與既往相似,也不可未經醫生診斷就使用相同的藥物。
飲食護理:患者宜食用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如牛奶、瘦肉、新鮮蔬菜、水果等。控制高脂肪、高鹽食物的攝入,尤其是老年性陰道炎患者,因其病情與雌激素分泌不足有關,應適當補充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如豆類、櫻桃、蘋果等,以緩解疾病癥狀,減小藥物刺激造成的不良反應。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鮮類食品的攝入,少吃甜食和油膩食品,戒煙限酒。
穿棉質內褲:建議選擇透氣性良好的棉質內褲,定期更換,以保持外陰清潔。清洗內褲應使用專用盆具,或加入適量消毒液。當然,最有效的消毒方式仍是在陽光下充分暴曬,若在梅雨季節無法晾曬,需注意陰干環境可能滋生霉菌。
溫水清潔外陰:陰道并非無菌環境,存在多種菌群,其中優勢菌為乳酸桿菌。陰道通過自凈作用維持微生態平衡,擅自用藥沖洗陰道或使用栓劑可能破壞陰道平衡,引起陰道炎。因此,日常使用溫水清洗外陰即可,避免隨意沖洗陰道。不可頻繁使用陰道清洗液,以免破壞陰道微生態平衡,增加陰道炎的發生風險。
改善陰道內pH值:老年性陰道炎的治療可通過少量涂抹軟膏,促進陰道黏膜上皮增生和角化,增加細胞內糖原含量,從而改善陰道內環境,增強抵抗力。
補充水分:適量增加水分攝入有助于預防尿道感染、陰道炎等。
注意個人衛生:①排便后由前向后擦拭,避免糞便污染陰道口。②生理期選用適合自身膚質的衛生巾并勤加更換,以減少細菌滋生,預防陰道感染。③公共廁所的坐便器、浴盆、浴池座椅、毛巾等可能成為病原體傳播的媒介。在使用公共設施時,應避免直接接觸,或使用消毒液清潔,也可自帶浴巾等個人用品,以確保衛生安全。
合理性生活:性生活前后應注意清潔外陰和性器官。避免因衛生問題將病原菌帶入陰道而引發炎癥。避免多個性伴侶,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陰道感染風險,避免在經期進行性生活。
避免濫用抗生素:不同抗生素針對的病原菌不同。若未明確病因擅自使用抗生素,雖然殺滅了有害菌,但會破壞陰道內的有益菌群,引起菌群失衡,反而加重病情。長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壞陰道內的菌群平衡,增加陰道炎的發生風險。因此,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定期進行婦科檢查是預防和管理婦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建議已婚女性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婦科檢查,包括白帶常規檢查、婦科超聲等項目,以便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陰道炎及其他潛在的婦科疾病。通過定期檢查,女性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狀況,一旦發現身體有異常癥狀,如不規則出血、分泌物異常或下腹部疼痛等,應立即就醫,遵循醫生的專業指導并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和治療。這不僅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還能顯著降低陰道炎等疾病的復發率,保障女性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結語
陰道炎雖然是女性常見的生殖系統疾病,但通過正確辨別不同類型并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患者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女性朋友們應關注自己的生殖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一旦出現陰道炎的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并積極配合治療,讓自己遠離陰道炎的困擾,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編輯:石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