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體時代,做好全國性重大主題報道,對主流媒體壯大輿論陣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是新時期新形勢下主流媒體的首要政治任務,也是主流媒體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的生動實踐。本文以天津主流媒體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為例,探究地方媒體如何創新重大主題報道,讓重大主題報道富有時代氣息,顯出生機勃勃的活力。
【關鍵詞】地方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創新
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既是黨對地方主流媒體的一次政治大考,也是黨對地方主流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策劃水平、媒體融合情況的大考。在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天津主流媒體加強議題設置,充分發揮媒體融合優勢,策劃推出了一批重磅媒體產品,用地方事解讀大政策、用小故事講清大道理,不斷轉變傳播理念,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天津故事,形成了入眼入腦入心的傳播效果,展現了主流媒體的擔當作為,更為地方媒體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提供了可參考的路徑。
一、以內容建設為根本,贏得傳播優勢
天津主流媒體對黨的二十大的系列報道,踐行“四力”要求,展現了地方主流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擔當與作為,呈現出策劃早、亮點多、分量足、效果好,理論詮釋與學習領會相結合、專家宣講與基層實干相結合的優點。在黨的二十大系列報道中,天津主流媒體緊扣報道主題主線,把握主流媒體的話語權,以內容優勢贏得傳播優勢。
(一)緊扣主題主線,壯大輿論陣地
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是地方主流媒體提升傳播能力的重要內容。作為地方主流媒體要全面動員、主動作為,使主題報道成為貫穿全年的系統性工程。在對黨的二十大的系列報道中,天津主流媒體聚焦主題,發揮主力軍作用,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天津日報在二十大會前、會中、會后分別推出多個專版、專題報道,打好組合拳,形成了強大的輿論聲勢,為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二十大召開前夕,天津日報做好“喜迎二十大”系列報道,設立“歡度國慶節·喜迎二十大”“喜迎二十大·領航中國”“喜迎二十大·民生新賬本”“二十大代表風采”等欄目,為盛會召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會中,天津日報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這一主題主線,共推出黨的二十大相關主題專版92個,刊發稿件339篇,做到了規定動作及時準確、有聲有色,自選動作規模空前、出彩出新,濃墨重彩地為黨的二十大召開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會后,天津日報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精心謀劃部署、認真組織實施。從2022年10月24日大會閉幕至年底,天津日報推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等相關專版37個、開設二十大常態化長期性固定專欄3個,刊發相關文字、圖片新聞稿件405篇,時政、經濟、評論、視覺、副刊、文化、出版等部門齊發力,報道規模和數量居于同級同類黨報黨刊前列,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強有力輿論支持。至今,北方網仍設有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容專欄專版,為壯大主流媒體輿論陣地持續發力。
(二)立足地方特色,提升報道質量
地方主流媒體要做到創新重大主題報道,必須深耕地方特色內容,力求報道內容與地方黨委政府工作同頻,與基層工作實踐合拍,用地方特色內容講好故事,讓新聞報道提質增效。圍繞黨的二十大主題報道,北方網開辟“二十大代表在基層”專欄,通過二十大代表下基層、講故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圍繞黨的二十大重大主題,津云新媒體記者跟隨習近平總書記在津視察足跡,對總書記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關心的事進行報道,刊發《現代都市化農業讓這個村莊更美麗》《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的新故事》《自主創新!讓“真菌病精準診斷技術”領跑世界》《當助人為樂成為習慣,“志愿者精神”在這里傳承》《百年接力棒正在新一代南開化學人手中傳遞》等稿件,從5個不同角度,用5個真實故事,深入挖掘天津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歷次考察的鼓舞下,牢記囑托,踐行高質量發展,建設美好生活所發生的新故事、取得的新成績。為了配合報道,津云新媒體還特別推出海報作品《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生物科研、智慧碼頭、現代化農業,來看看他們的答卷》,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進行輕量化傳播,受到受眾歡迎。
二、以技術優勢為依托,創新媒體表達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天津主流媒體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創新媒體表達形式,通過多媒體、跨平臺等傳播手段,提升了報道的傳播效果。通過海報、短視頻等輕量化傳播形式,將復雜深奧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內容,有效吸引了受眾的注意力。同時,通過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的廣泛傳播,進一步擴大了報道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實現從新聞內容生產到觸達方式的破圈,最終實現主流媒體價值傳播與用戶價值獲取的雙贏。在黨的二十大系列報道中,天津主流媒體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創新二十大報道,以用戶為中心,注重可視化表達,生產出受眾喜愛的媒體產品。津云新媒體2022年8月至10月期間,采寫創作原創稿件和新媒體產品超過500篇(件);平臺矩陣累計發布稿件產品4500余篇(件),總閱讀量超過1.12億;在微博平臺開設10個話題詞,網友留言超7000條,其中,話題#黨的二十大新時代新征程#閱讀量達1800萬。
(一)注重可視化表達,實現內容表達破圈
天津主流媒體依托移動端,重視可視化表達,精心打造爆款融媒產品。津云新媒體在融媒作品生產中不斷刷新表現形式,在黨的二十大期間,以Vlog展現大會精彩現場,將戲曲形式、借喻手法運用其中,海報、讀圖、SVG交互、H5等形式輪番上陣,打造了一批更加符合移動互聯網傳播規律的融媒體精品。天津廣播推出“迎接二十大主播說十個維度”等系列短視頻,瀏覽量超過100萬。為深度報道盛會,天津海河傳媒中心電視新聞部還創新性地推出了“云訪談”系列報道,在全國率先利用360度全虛擬演播室技術,對天津的二十大代表進行多視窗遠程采訪。從加強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等方面,先后邀請22位代表做客云訪談,分享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經驗體會和收獲,從具體實踐角度深刻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偉力。5篇“云訪談”報道形式新穎,深入淺出,寓理論闡釋于具體實踐之中,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2024年,津云新媒體承辦“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市黨員干部群眾線上知識競賽”活動,《奔跑新時代》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線上知識競賽。以輕松、愉快的游戲方式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貫徹落實工作,展現天津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的精氣神。
(二)注重把握用戶需求,實現觸達方式破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目前,吸引和留住年輕用戶已經成為擺在地方主流媒體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1]在黨的二十大系列報道中,天津海河傳媒中心電視新聞部根據年輕用戶需求,轉變報道形式,以“接地氣”“走基層”“變形式”來傳播黨的二十大內容,使二十大系列報道內容實現觸達方式破圈。天津海河傳媒中心電視新聞部以天津衛視《天津新聞》為主陣地,策劃推出了“喜迎二十大”系列報道,記者深入企業、社區、田間地頭、碼頭、公園等,采訪報道喜迎黨的二十大活動情況,生動展示了海河兒女對盛會召開的熱切期盼,受到用戶關注和喜愛。
三、以一體化制作為重心,放大傳播效能
提升重大主題報道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地方主流媒體必須強化一體化傳播模式和全平臺傳播,深化互聯互通,整合媒介資源,巧借外部力量,實現媒介融合從內部向對外開放式融合的轉變,提升地方主流媒體覆蓋面與影響力,增強報道效能,放大傳播效應。[2]
(一)搭建全媒體傳播矩陣,提升傳播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研究布局,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津云新媒體是天津市委宣傳部為進一步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整合全市新媒體資源,推動報視播網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的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3]津云已形成了由津云客戶端、津抖云短視頻客戶端、萬視達客戶端,北方網、天津網、今晚網,津云系媒體號矩陣、海河MCN矩陣、津云號矩陣構成的“三端+三網+三矩陣”立體傳播體系,總用戶規模超過1.25億。津云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構建數據智能產品體系,為內容工作者提供“策、采、編、審、發、評、饋”全流程產品。津云新媒體既是內容生產者,更是平臺建設者。在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津云新媒體平臺對天津日報、海河傳媒中心廣播新聞部、電視新聞部開設推出的專版專欄內容進行二次創作,推出“喜迎二十大”“二十大時光”“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在津沽大地上”“盛會零距離 津云記者報道黨的二十大系列VLOG”等融媒產品,實現“一次生產、多次分發,共聚焦點、各具特色”,顯著提升了報道效果,并且擴大了影響范圍。文藝頻道推出的唱聊類音樂綜藝欄目《青春有腔調》于2022年5月20日開播,該欄目從策劃、調研到首期節目播出歷時近一年,填補了文藝頻道在自制音樂綜藝欄目上的空白,更實現了海河傳媒旗下聲屏報網端媒體的深度融合。節目開播后與電臺在播出時間上做到了無縫銜接,天津日報的文化版也開設了《青春有腔調》專欄,一個主題內容多次釋放,從不同角度打造同一個IP項目,真正做到了電視、電臺和紙媒的互聯互通。
(二)把握省市縣下好一盤棋,增強報道效能
創新重大主題報道,地方主流媒體必須把握省市縣三級媒體下好一盤棋,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融媒體中心聯動指揮體系作用,統一調度策劃、統一分發推送、統一技術賦能,組織各級融媒體平臺集中同步開設“喜迎二十大”“二十大時光”等專題專欄專頁,統一抖音、微博話題,同頻共振,互為一體、共同發聲。《津彩行大運》采用“三維+視頻+H5”以文字、圖片、視頻、航拍等結合的方式進行全媒體形式主題報道,記者深入靜海、西青、紅橋、河北、南開、武清等運河沿線走訪,以天津境內運河沿線的走勢呈現各區鄉鎮街村的人文歷史、非遺工匠、生態環保和高質量發展等亮點,立體、多元地宣傳了天津運河生態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成就,在今昔對比中展現了新時代大運河的新風貌,突出了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在黨的二十大結束后,《天津新聞》立刻策劃實施四組重點報道: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專欄下,重點關注二十大代表返津后的實干擔當;“重點項目推進進行時”以16個區為依托,由各區融媒體記者用行進的方式,帶領觀眾走訪各區在建或投產的重大項目,用一線熱火朝天的奮斗場景,展現天津以實干拼搏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11月起,《天津新聞》又將鏡頭聚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講團、社科界宣講小分隊、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基層黨代表以及“五老”“巾幗”等各類特色宣講團,宣講場景在拍攝中做到“七進”全覆蓋,讓老百姓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入尋常百姓家。11月21日,《天津新聞》開設“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專欄。圍繞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改革開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目標導向,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進城鄉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兩新組織,以鮮活的語言、生動的采訪、紀錄片的表現方式進行系列報道,宣傳天津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活事跡,形成強大的宣傳報道聲勢。
(三)增加跨省媒體聯動報道,提升媒體影響力
天津多家媒體與其他省市媒體進行合作,通過地方報道故事的“點”,反映全國性的“面”,讓地域“獨唱”轉變為全國跨區域的“大合唱”。在北方網二十大專版專欄中,專門設有“貫徹二十大精神—各地學習”“二十大代表在基層—各地報道”兩個部分,對全國各地二十大的典型事件進行報道。天津海河傳媒中心還與安徽廣播電視臺特別制作了三集廣播劇《昂拉升起不落的太陽》。同時,為給黨的二十大召開營造良好氛圍,衛視頻道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媒體宣傳思想陣地和意識形態陣地的作用和優勢,播出全國各省市制作的微紀錄片《我和我的新時代》以及六集專題片《行進天津》等,由此可以看出,跨區域聯動報道是重大主題報道新聞策劃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結語
全媒體時代,在進行重大主題報道時,天津主流媒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宣傳工作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注釋:
[1]李曉榮,丁瓊.地方黨報如何做好重大主題報道——以恩施日報黨的二十大系列宣傳報道為例[J].新聞前哨,2023(11):49-50.
[2]胡武龍.全媒體時代地方媒體創新重大主題報道的探析——以江西主流媒體黨的二十大報道實踐為例[J].傳媒論壇,2023(02):13-15.
[3]劉煥興.如何創新廣播電視對外傳播管理[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01):108-111.
(作者:劉曉翠,天津體育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吳文峰(通訊作者),天津體育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新聞與傳播教研室教授、碩博研究生導師)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