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皮影戲已有300多年歷史,且于2009年被列入陜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皮影戲在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具有激發幼兒探究興趣、發展幼兒探究能力、培養幼兒探究精神的獨特教育價值。因此,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皮影戲資源,在幼兒的識、探、玩過程中,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使幼兒萌發探究意識,感受非遺之趣,傳承非遺文化。
作為陜西省的傳統民間藝術,皮影傳入洋縣后,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洋縣碗碗腔”。該地方劇種因角色、布景皆用上等牛皮刻制,故稱“皮影”。一般在夜間用油燈、汽燈、電燈光反照特制透明細紗幕形成影像而觀賞,俗稱“燈影”。用小銅碗作為主要擊節樂器伴奏。洋縣皮影戲吸取了外地弦板、碗碗腔樸實柔和之長,不斷完善自身曲調,其唱、白、吐字均以洋縣方言為基礎,結構完整,行裝簡單,成為具有鮮明地方風格的獨特劇種。將皮影戲融入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既能拓寬幼兒視野、促進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又能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探究能力及探究精神。教師在皮影戲探究活動中可以通過識、探、玩路徑支持幼兒的感知、觀察、操作、實踐,使幼兒切實感受到本土非遺文化的魅力。
一、皮影戲對幼兒的教育價值
(一)使幼兒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在幼兒園深入開展皮影戲科學探究活動,能夠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幼兒在領略本土非遺文化魅力的同時,增強幼兒對家鄉的認同感,使其萌發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進而堅定文化自信。
(二)提高幼兒科學探究能力
皮影戲蘊含光影知識,在成像、重疊關系的持續探索中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強幼兒科學探究意識,進一步提升幼兒在觀察、實踐、操作、反思中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幼兒科學素養。
(三)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在皮影戲相關知識的探索過程中,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分工協作、經驗分享及資源利用等,可以不斷提升幼兒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幫助幼兒養成不怕困難、積極主動、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二、皮影戲引入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路徑
(一)識皮影,激發探究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幼兒園應充分挖掘和利用皮影戲的相關教育資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皮影戲進校園主題活動,幼兒通過近距離體驗,在感知本地非遺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激發他們對皮影的好奇心。例如,通過讓幼兒觀看皮影戲演出活動,引導他們探究皮影的來歷、制作材料、成像、位置、重疊關系等,探索光影成像、彩色影子、會動關節等方面的秘密,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二)探皮影,發展探究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時,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因此,教師應重視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并進行有力支持。
1.豐富材料,用多種形式支持幼兒深度探究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其提供豐富材料,支持他們利用多種感官享受探究過程。陳鶴琴在《活教育》中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既然大自然是我們知識的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我們更應當多向它討教了。因此,教師首先要利用好大自然這樣的活教材引導幼兒了解皮影戲的成像要素——光與影之間的多種關系。例如,在戶外開展比影子、找影子、量影子、畫影子的游戲。教師也可以在室內創設光影角,并提供相關書籍、手電筒、燈具、幕布、皮影等多樣材料,讓幼兒基于自己掌握的光影知識進一步探索光影遮擋、探秘彩色影子等實踐操作活動,使幼兒利用多種感官對皮影進行深度探索。教師還可以設計合適的調查活動,使幼兒在家長的支持下了解更多有關皮影的知識。組織幼兒參觀皮影博物館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幼兒了解皮影戲的歷史,真正意義上做到家園社資源共享,為幼兒的下一步探究做好準備。
2.聚焦問題,用多種方式支持幼兒積累經驗
在皮影戲相關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式,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在了解過皮影的傳統制作工藝后提出了想自己制作皮影的想法。但是制作皮影對幼兒來說存在一定難度,而且用傳統的制作方法肯定不現實。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皮影的制作材料,通過與現有材料的比較,組織幼兒討論如何利用現有材料制作皮影。
甜甜:我們可以用玻璃紙,它有顏色,還可以透光。
葉子:可是玻璃紙太脆了,容易皺,不太好。
辰辰:那我們可以在圖畫紙上畫下來,然后再剪下來。
元寶:可是圖畫紙太薄了,容易破,而且立不起來啊。
曌曌:那可以用卡紙,卡紙比較硬。
歆悅:可是卡紙不透光,到時怎么看得到顏色呢?
教師:看來,我們需要硬一點、透明且能涂色的材料。
元寶:我知道了,你們看,老師的透明文件夾就是這個樣子啊……我們可以試一試呀。
于是幼兒積極投入皮影的制作之中,但是在做好后卻發現制作出來的皮影的關節沒有辦法活動。孩子們通過觀察對比后發現,制作的皮影缺少了能夠活動的關節,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上網查閱資料,然后再進行討論和實驗,以確定最后的制作方法。先在塑料紙上畫出皮影人偶,如果想讓皮影人偶的頭動起來,那么畫的時候就要注意把頭和身體分開來畫,如果不想讓它動,那就可以連起來畫,然后將皮影人偶的頭、身體、四肢、頭飾分別剪下來,再拼一拼、擺一擺,用雙腳釘固定,最后在皮影人偶的背面用透明膠貼上吸管,皮影就制作好了。幼兒在不斷觀察、談論、實驗、操作、反思中解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經驗,提高探究能力。
(三)玩皮影,培養學習品質
通過對皮影的持續探究,幼兒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將學到的內容靈活地運用于新的學習之中,逐漸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能力,使其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品質。在教師的協助下,幼兒多形式玩轉皮影,如根據自編劇本,用自制皮影進行班級內的表演活動,后期又組成了皮影戲小分隊,開展與其他班級的皮影戲表演聯誼活動。幼兒在玩皮影的過程中,希望自己也能夠像皮影傳承人一樣,有更大的表演舞臺,為此,教師支持班級幼兒分工合作進行大型皮影戲演出活動的策劃,全班幼兒根據自己擅長的領域分為了宣傳、道具、表演三個小組,宣傳小組負責組織開展投票選劇目、海報制作、發送邀請函;表演小組負責劇目排練、演出;道具小組負責演出場地、道具、材料的收集、整理與擺放。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克服重重困難,積極溝通協作,成功完成展演并獲得一致好評。在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不怕困難、積極主動、相互協作的良好品質。
皮影戲探究活動在幼兒園的有效開展,不僅有利于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還對幼兒在科學領域的探究能力培養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活動中一定要積極觀察、思考及學習,發現和利用適宜的契機,支持幼兒的探究實踐,將科學領域作為起點,并與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藝術領域進行整合。例如,在皮影制作中使幼兒了解身體關節的重要作用,在小調查分享、皮影戲演出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在制作皮影的過程中提升幼兒藝術鑒賞能力,幼兒社會性發展也要貫穿活動始終,五大領域相互滲透與融合,共同幫助幼兒養成善于觀察、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善于提問、用心思考、大膽嘗試、樂于想象和勇于創造的學習品質與探究精神,培養幼兒科學思維,為他們后期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雷家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