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決定》。這是代表法自1992年頒布實施以來的第四次修改。此次修法圍繞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這一主線,從政治要求、履職機制、議案辦理和履職保障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完善,旨在進一步規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履行義務,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強化履職政治要求 凸顯代表職責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高度出發,就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做好人大代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突出對人大代表履職的政治要求,確保代表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成為此次代表法修改的重要任務。
人大代表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依法參加行使國家權力;應當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建設人大及其常委會“四個機關”積極履職;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應當忠于憲法,發揮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要作用。這些規定得到代表們的一致認可。
審議時,代表們表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黨領導國家政權機關的重要制度載體。與時俱進地修改完善代表法,能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顯著優勢,更好地保障和促進人大代表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這些對人大代表履職的政治要求明明白白寫進代表法,既凸顯了新時代人大代表工作的鮮明政治屬性,也強化了人大代表站穩政治立場、履行政治責任、當好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這一政治要求。”
完善“兩個聯系”機制 強化橋梁紐帶作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關鍵在于其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人大代表作為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充分發揮來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點優勢,代表人民依法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反映人民的意見和要求,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體現。新修正的代表法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兩個聯系”機制,密切國家機關同人大代表的聯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
“人大代表可以根據安排就近開展活動,能夠更直接地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賈宇代表認為,“這一規定可以進一步增強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提升代表履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更‘近’。”
劉多代表則表示:“國家機關要主動加強與人大代表的聯系,聽取意見和建議,提升國家機關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參與度,確保政策制定和執行更加貼近民意,讓國家機關與代表的互動更‘密’。”
李豐、權衡代表在審議時提出,建議各級人大常委會進一步采取多種方式與代表保持密切聯系,提升“兩個聯系”制度機制的效果,這一意見被表決通過的修改決定所采納。
豐富閉會期間活動 提升代表履職效能
人大代表在閉會期間的活動同樣是其履行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修正的代表法著重完善了閉會期間代表活動的有關規定,進一步擴大代表對本級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參與,其中不少舉措源自實踐做法。
對于這些充分總結近年來各級人大代表履職、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開展代表工作的實踐經驗,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所作的修改,代表們給予了充分肯定。
樊蕓代表認為:“代表小組可以根據地域、領域等組成,包括專業領域和行業領域。這樣的規定有助于代表更好地把執行代表職務和做好代表本職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可以實現內行人監督專業的事,避免‘大海撈針式’調研。”
對于“設區的市以上各級人大代表在本行政區域內跨原選舉單位開展視察和專題調研”,權衡代表表示:“這一規定將有利于促進人大代表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號準群眾脈搏,汲取群眾智慧。”
“此次修法進一步擴大代表對人大常委會、專門委員會工作的參與面,并明確縣級人大代表可以列席原選區所在的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丁奎嶺代表對此予以肯定,“代表履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推動“良言”變“良策” 提升議案建議辦理質量
提出議案建議是代表的基本權利,從根本上講是代表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也是代表依法履職的基本方式。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履職,提出議案建議,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修正的代表法進一步完善了代表議案和建議的辦理機制,確保高質量的代表議案建議能夠轉化為促發展、惠民生的政策舉措。對于新增的代表議案辦理聯系溝通機制、代表建議督辦機制等規定,代表們用自己的履職經歷投出了贊成票。
在代表們看來,登門拜訪、座談調研、現場答復……辦理的具體形式雖然不同,但是辦理機關的目標都是一致的——認真對待每一份凝聚著人民期盼的建議。
“審議代表議案的有關專門委員會應當加強全過程溝通聯系,持續深化同商共議、同研共辦。通過充分的溝通,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意愿呼聲,進一步推動代表議案被吸收采納到人大立法、監督等各項工作中,力求辦理實效。”張義民代表對代表議案辦理聯系溝通機制提出了建議。
湯亮代表則認為:“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結合常委會重點工作及代表反映比較集中、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確定重點督辦建議,將推動解決一批實際問題,推動代表建議辦理工作提質增效,更加充分地發揮代表作用。”
強化履職保障 完善管理監督機制
代表法是規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職權、履行代表義務、發揮代表作用的基本法律,明確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權力,可以形象地稱其為各級人大代表的“工作手冊”。
我國277萬多名各級人大代表中,近95%是基層人大代表,很多是一線工人、農民、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在擔任人大代表的同時,還從事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完善對代表執行職務的保障,鼓勵代表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優勢,把執行代表職務同做好本職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代表法此次修改的一大看點。
“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國家根據需要給予往返的旅費和必要的物質上的便利或者補貼”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健全代表履職網絡平臺” “身體殘疾的代表執行代表職務時,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需要給予必要的幫助和照顧” “采取多種形式宣傳代表依法履職、發揮作用的典型事跡,展現代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此次修法新增了不少便利代表、保障代表履職的新規定。在盛弘代表看來,這些規定于細微處見真章、于細節處見用心,既有便利代表履職的暖心舉措,又有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提高代表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有效之策。
無監督不成事,此次修法,在完善代表履職保障的同時,同樣注重政治責任、履職情況、履職行為等方面的監督管理,要求代表站穩政治立場,履行政治責任,加強思想作風建設,自覺接受監督;明確間接選舉的代表向原選舉單位報告履職情況;嚴禁代表利用職務干預執法或從事商業牟利活動。這些規定建立健全代表履職激勵和約束機制,明確了代表在履職過程中的具體職責和行為規范,避免出現模糊地帶,為代表更好地履行職責、服務人民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也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