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當前,人工智能正在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賦能千行百業。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越來越成為全球共識和必然趨勢。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的發展,也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
去年,我們對江浙滬的10個地區、百所學校、近萬名中小學教師和校長開展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調研,發現近年來特別是自2022年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實施以來,廣大中小學積極響應,大膽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重技術功能、輕教育功能,重技術應用、輕人的發展的情況。同時,教育數字化市場低效率運行和高更新率低使用率的問題依然存在。
為了更好借助科技賦能教育變革,助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今年會議期間,我提出,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提升人機協同的重要能力。以教育規律和人的發展規律為引導,開發產品,創設新形態新場景;加快組織開展教師人工智能素養培訓指導,聚焦人機協同能力,將傳統教育方法與數字化手段相結合,探索更高效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保障機制,減少高成本投入、低效率運行和高更新率、低使用率問題。建立穩定合理的持續投入機制,調整各階段投入比例,加強不同階段效果評估。建立多方參與的數字資源開發機制,支持一線教師、技術專家和學科專家組成團隊參與共同開發。建立統一兼容的平臺互通機制,政府牽頭制定統一格式標準規則,與優秀企業共建基礎協議,搭建統一平臺,激活多方活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及時調整學科設置、培養復合型人才、加大繼續教育力度,以應對教育轉型。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