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閔行區人大常委會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以打造“最鮮活的載體、最響亮的品牌”為目標,探索組織化、常態化、便捷化(簡稱“三化”)機制建設,扎實推進基層立法聯系工作提質增效。
聚焦立法為民,提升工作組織化水平,夯實體制機制“根系工程”
基層立法民意征詢網絡逐漸形成。從統籌設點布局來看,閔行區以七寶鎮人大這一市級基層立法聯系點為主平臺,建立覆蓋全區14個街鎮和工業區的基層立法信息采集網絡,后擴展至公、檢、法、司等政法單位,設立區工商聯、區消保委、區融媒體中心共20個區級“參與立法聯系點”。從延伸基層觸角來看,各街鎮、工業區依托代表家站點、基層社會治理網格、企業服務平臺等,在機關、企事業單位、村居、園區、樓宇等設立了415個立法信息采集站。從堅持融合發展來看,在基層立法聯系點與代表聯絡站室一體建設的積極推進下,打通了基層群眾參與立法的“最后一公里”。區人大法制委還通過用好立法信息員、人大代表、專家咨詢庫“三支隊伍”,將基層立法聯系工作逐漸大眾化、多元化、專業化;建立與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的合作關系,充分發揮了高校智庫的學科優勢、智力優勢。
2024年,閔行區各基層立法聯系點共參與16部法律法規的立法征詢,參與立法征詢人數17.6萬人次,比2023年增長41.9%;收集立法建議3169條,經整理提交立法建議773條,共被采納建議116條,采納率比2023年增長11%。建議數和采納數均位居全市前列。
聚焦立法靠民,提升工作常態化水平,貫通平臺陣地“葉脈系統”
常態化渠道是立法聯系工作開展的重要陣地。目前,全區各街鎮已設立公眾常態化參與立法渠道110個。線上渠道包括“今日閔行”和各街鎮(工業區)人大微信公眾號、區人大網站、隨申辦APP七寶旗艦店、“碼上約代表”二維碼、專家顧問及信息采集員微信群等;線下渠道包括設立在村居、基層社區事務中心、文體中心、衛生中心和代表家站點等的實體點位。區人大立法征詢網絡平臺和專屬二維碼也已上線。2024年,全區通過常態化渠道向公眾征求意見668次,參與人數10.8萬人次(占參與總人數的61%),收集到立法建議1287條(占立法建議總數的41%)。
區人大法制委還注重“立普聯動”,將基層立法聯系工作與各類政務服務資源整合、功能融合,將立法征詢渠道與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村(居)黨群服務站、街鎮人大議事平臺等建設融合,以立法帶動普法、以普法促進立法。
聚焦立法惠民,提升工作便捷化水平,培育雙向轉化“繁花計劃”
區人大法制委與上海社會科學院合作開展立法征詢中“法言法語”與“群言群語”的雙向轉化研究。2024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專家共圍繞7部法規開展雙向轉化工作,先后到街鎮、工業區實地開展了22場法規解讀。經轉化整理向市人大提交立法建議的采納率明顯高于未轉化項目。
探索“一鎮一品”差異化路徑使立法征詢更具閔行特色。各街鎮工業區人大(工委)根據工作機制、渠道建設、參與對象等差異特點充分溝通,培育出“一鎮(街道、工業區)一品”工作特色,“繁花計劃”初見成效。比如,浦江鎮人大重點做好面向農村地區的立法征詢工作,吳涇鎮人大重點提升青年學生、專業人士的立法參與度,江川路街道的征詢對象覆蓋“大零號灣”科創集聚區等科創和智能制造重點區域。2023年開始參與基層立法聯系工作的古美路街道開設了“心語行動”無障礙立法征詢特色項目,打造無聲議事廳關注社區聽障人士“心聲”,令基層立法聯系工作賦能基層治理的溢出效應不斷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