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路步行街是聞名遐邇的“中華第一街”,一直是中外游客熱衷的打卡勝地。隨著簽證政策的持續優化,尤其是近期免簽政策的落地,這里更是迎來了游客數量的井噴式增長。國際大牌首店旗艦店與國潮品牌遍地開花,給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米其林餐廳與街頭小吃交相輝映,滿足八方來客的味蕾。然而,繁華背后也有著困擾周邊居民的難題。
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云中居民區總面積不到0.15平方公里,以二級舊式里弄為主,常住人口密度高,大大小小分布了百余家各類商鋪,且以餐飲業為主。游客的紛至沓來,讓餐飲生意蒸蒸日上,也產生了油污排放的問題——下水道年久失修,居民與商鋪共用,餐飲店排出的油污讓管道堵塞頻繁,尤其進入冬季之后,油脂結塊,管道堵塞愈發嚴重,居民們不得不頻繁請物業疏通下水道。
區人大代表、百聯集團負責人張申羽在深入社區調研時,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問題。他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南京東路街道原本計劃對小區排污系統進行徹底改造,拓寬下水道,但因房屋老舊、空間狹小,相關部門勘察后表示無法施工。而要求每個商家建設標準的化油池也不現實,相比之下,安裝油水分離器成為更可行的方案。上海自2011年起,將安裝油水分離器作為新辦餐飲企業的“準入門檻”,推進效果顯著。然而,油水分離器的安裝和使用需要專業知識,餐飲企業面臨培訓不足和機器維修難題。餐飲企業經營者王先生就曾反映,員工流動頻繁,新員工不會操作機器,機器故障也難以維修。
扎根基層多年的區人大代表、云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峻也一直在為這個問題奔波:“一方面,我們配合職能部門,做好商家的入戶宣傳,要求商家安裝并使用油水分離器。另一方面,我們也和物業公司協調,增加下水道疏通的頻次,但總歸治標不治本。”
面對這一復雜局面,市人大代表張婷婷提出,要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通過“商居睦鄰匯”這一社會治理載體,廣泛發動各方主體共同參與。在居民區黨總支的牽頭下,“零距離家園理事會” “商居睦鄰匯”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商戶代表、法律顧問以及街道和相關職能部門齊聚一堂,經過多輪溝通與協商,最終達成了共識,建立起長效機制,實現了“雙贏”局面。
“解決這一難題,關鍵在于法規和經濟手段的結合。”曹暉代表指出,政府的推力不可或缺,既要嚴格事前審批,也要加強事后懲處,同時為商家提供指導和幫助。街道辦事處積極擔起屬地責任,協調專業第三方管道疏通單位,為商家講解油污排放標準和設備安裝要求,解決了疏通作業車輛備案、道路通行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南京路商業企業的部門負責人、區人大代表曲波也強調,商戶要算好經濟賬和口碑賬,合規經營,兼顧居民訴求,才能實現長久發展。
最終,在代表們的積極推動下,商居矛盾得以化解。多家商戶簽署了協議書,承諾定期檢查和清理油污分離設備,并聘請專業管道疏通單位定期維護下水道,共同守護社區環境。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南京東路街道辦事處主任萬明民表示,提升服務能級,優化小型餐飲單位環境,是吸引境內外游客、提振消費的重要舉措。街道將復制推廣云中居民區的成功經驗,探索老城廂商居混居環境治理的新路徑,讓各方來客擁有更優質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