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靜安區人大天目西路街道工委不斷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路徑,融“人大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信息采集點、基層法治觀察點、基層治理分院盈科教學點”四大站點功能為一體,建立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服務轄區居民群眾和“兩企三新”各類群體,推動基層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以民主促民生 一件件實事項目落地見效
一次“代表午餐”接待活動中,一位白領說起公司距離行政事務受理中心較遠,辦理各類事務頗為不便。區人大代表李舉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民生需求,提議在白領密集的樓宇內設立一個事務受理服務點。這一建議得到了積極響應和支持,很快,在寶礦洲際商務中心,第一個24小時“一網通辦”便民服務點建成并投入使用。
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常駐實踐基地,通過“代表午餐”與“世界咖啡”等形式,把群眾的“金點子”收集好、歸納好,形成有表達、有回應的閉環。同時,組建了一個代表工作小組、三個人大代表專業小組,各小組深入企業、居民區調研,廣泛聽取企業家、白領、居民等各類人群的意見,提出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等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建議。截至目前,基地共開展接待46次,接待白領350余人次,收集意見建議62條,為人大代表提出高質量建議提供了重要參考。
以良法促善治 一項項立法建議應運而生
基層治理不僅要求廣泛地參與,還需要有力的法治保障。為此,從參與區人大對垃圾分類的調研到聯合區街進行養老服務條例執法檢查,再到對食藥安辦和市場監管部門的督查,街工委不斷促進普執融合。為了加強法治建設,還在實踐基地內設置了基層法治觀察點,邀請街道司法所、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盈科律所作為觀察員成員單位駐點,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等服務。
實踐基地涵蓋“人大+司法所+律所”各方,上下聯系、內外銜接,用好法律資源和社會資源,發揮人大專業代表小組、法治觀察點和律師事務所的專長,把法言法語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在立法、普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四年多來,對19部法規草案提出了意見建議,開展了“法治嘉年華” “法律幫女郎” “民法典宣傳日” “防范金融詐騙”等20余場普法活動,增強企業合規意識,提高群眾法治素養。
以協商促共識 一件件治理難題得到化解
實踐基地秉持以民主的方式解決民生的問題、用協商的辦法解決治理難題的原則,以街區治理聯盟和樓務會為抓手,創新性地實施“1+2+3街區治理合伙人”制度,1即1個街區首席服務官,2即居民樓、商務樓,3即“社區規劃師+社區宣講師+社區營造師”,挖掘培育了一批人大代表成為基層治理“合伙人”,參與街區治理的各項決策、執行監督、民意反饋和資源協調,同時形成有針對性的建議向有關部門反映并有效監督和跟進這些建議的實施情況,為街區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2年9月,長安路公交站點因北橫通道建設暫時關閉。北橫通道建成通車后,該公交站點也未恢復設立,影響居民出行。居民通過實踐基地各類平臺,呼吁人大代表介入推動此事。區人大代表周永強等積極與市建交委及久事集團等相關部門溝通,組織座談會收集意見,探討重啟方案。市人大代表吳月深入社區了解居民需求,將這些訴求整理成建議提交市人大。街道黨工委利用議事廳平臺,邀請多方參與討論,為公交站點重啟提供建議。最終在各方努力下,促成了公交站點的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