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揚子津考論

2025-03-31 00:00:00羅加嶺
江蘇地方志 2025年1期

揚子津,又稱楊子津、揚子渡,是隋唐時期溝通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著名津渡。隋開皇十年(590)首次出現于史書記載中。隨著瓜洲不斷淤漲,揚子津渡口逐漸淤塞。唐永淳元年(682),朝廷置揚子縣,揚子鎮(即揚子津附近的集鎮,又名楊子鎮)作為揚子縣的治所所在地,成為大運河沿岸繁華的重鎮。開元二十六年(738)齊濣開伊婁河后,瓜洲逐漸替代揚子津,成為潤、揚兩地的重要渡口,但揚子津依然是大運河沿線重要節點。宋以后改揚子鎮為揚子橋或揚子橋鎮,但元時個別人還稱揚子津。2002年,揚子津街道成立,迎來了新的輝煌。

一、揚子津地理位置考辨

關于揚子津的地理位置存在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揚州城南十五里,如〔萬歷〕《江都縣志》卷七:“楊子津,在城南一十五里。即楊子橋,一名楊子渡。舊楊子縣治也。”〔雍正〕《揚州府志》卷八:“楊子津,在府城南十五里,即楊子橋,一名楊子渡,又名楊子鎮。”〔嘉慶〕《重修揚州府志》卷十六:“楊子鎮,即古楊子津,舊以為即古楊子縣,非也。宋、元以橋名,今以鎮名。在府城南十五里,與今茱萸灣相近。”另一種說法是在儀征城東,如〔隆慶〕《儀征縣志》卷二:“揚子津,在縣東。李白詩‘揮策揚子津’,又曰‘漢水東連揚子津’是也。”劉文淇《揚州水道記》卷一:“凡言‘揚子津’者皆儀征渡江處也。”又說:“是伊婁河未開以前,凡渡江者皆由六合之瓜步、儀征之揚子津也。”其實,劉文淇等總纂的〔道光〕《重修儀征縣志》卷三提到“揚子津,在縣東”似乎并不理直氣壯,在詞條后附注:“按,《府志》云:‘在府城南十五里,即揚子橋,一名揚子渡,又名揚子鎮。’入江都縣。舊《志》、陸《志》,并屬儀征。今仍之。”劉文淇的觀點似乎受到某些地方勢力的牽制。〔萬歷〕《揚州府志》、〔康熙〕《揚州府志》與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等采用兩說并存。而筆者采信第一種說法。

(一)從唐詩中來看

孟浩然《揚子津望京口》有這樣的描述:“北固臨京口,夷山近海濱。江風白浪起,愁殺渡頭人。”其另一首詩《宿楊子津,寄劉處士》則曰:“日夕望京口,煙波愁我心。”這兩首詩都說明揚子津與鎮江京口距離較近,如若揚子津在儀征新城鎮附近,是望不到京口景色的。劉禹錫《罷郡姑蘇,北歸渡揚子津》有“金山舊游寺,過岸聽鐘聲”,說明揚子津與對岸鎮江金山寺的距離較近,否則聽不到金山寺鐘聲。晚唐詩人吳融《題揚子津亭》則道:“揚子江津十四經,紀行文字遍長亭。驚人旅鬢斬新白,無事海門依舊青……”揚子津渡口的亭壁上,題滿了贈別詩,此處送行的人實在太多。詩中所說“海門”,系指焦山以北分峙江中的松寥山與夷山,可見此詩的地理坐標仍是焦山—松寥山與夷山—揚子津一線。

(二)從出土文物來看

1960年3月,江蘇省文物工作隊在施橋鎮考古發現唐代的一排東西向木樁,此乃唐代揚州港長江港區樁式碼頭的重要物證。同年疏浚京杭大運河工程時,在距施橋鎮東南400米的新河底部靠西坡處發現唐代大木船和獨木舟各一艘。大木船現藏揚州博物館。可見揚州城南施橋附近曾經是長江的主泓或重要的夾江,其附近有港口、渡口。此外,揚州城南出土大量唐、五代時期與揚子縣、永貞縣有關的古墓,約有7座,如大和九年(835)解少卿墓〔墓志:“雁門解府君,名少卿……大和九年九月七日寢疾終于私第……以其年十一月八日葬于楊子縣風亭坊之原。”疏證:“解少卿墓志,1970年2月出土于揚州市邗江縣汊河公社綠莊大隊于莊生產隊(今揚州市邗江區汊河鎮陸洲村于莊)唐墓。”〕[1]153-155;南唐保大四年(946)太原郡王氏夫人墓〔墓志:“夫人,太原名族也……夫人以保大四年正月十四日葬于永貞縣廣化后江鄉附葬塋所莊上。”疏證:“太原郡王氏夫人墓志,1964年12月,出土于揚州市邗江縣運西公社鞠莊大隊(今揚州市邗江區運西鄉鞠莊)。”〕[1]378-380,等等。說明揚州城南在唐代、五代時期是人口聚集區、經濟發達區,是揚子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儀征城東十里沒有出土過唐代墓葬或文物,尚缺乏唐代為繁華的揚子津所在地的相關證據。

(三)從地方志所載地圖來看

〔嘉靖〕《惟揚志》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本,其所載地圖表明志書編者認可揚子津在揚州城南十五里。《唐儀真圖》表明揚子津在伊婁河口,揚子縣治所在三汊河附近,與同一張地圖上胥浦(即唐代白沙鎮西邊二三公里外的集鎮)有幾十公里的距離。《隋唐揚州圖》表明揚子津與瓜洲是對岸。〔隆慶〕《儀真縣志》是現存儀征最早的縣志,初刻于隆慶元年(1567)。其中有《唐疆域圖第一》,揚子津在伊婁河河口,夾江對岸是瓜洲。陸師修纂〔康熙〕《儀真縣志》中《唐揚子縣圖》顯示,揚子津依然在伊婁河河口,瓜洲依然在江中。

此外,從當今揚子津街道、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等命名來看,當代揚州市政府及文史專家絕大多數認可揚子津在揚州城南十五里。

二、揚子津地理位置分歧的癥結

南唐昇元元年(937),揚子縣改永貞縣。據黃彬琦、王旭《唐宋時期瓜洲沙洲變遷與沿江政區響應》載,“唐末以來的永貞縣以揚子鎮為州治,縣南瀕江,瓜洲鎮、白沙鎮皆處縣域。割縣以后,《元豐九域志》載江都縣轄揚子鎮、瓜洲鎮在內的七鎮……伴隨著縣域的一分為二,永貞縣的縣治也存在遷移,縣治舊在揚子鎮,割縣以后則以白沙鎮地為縣治,而舊縣治所在地的揚子鎮歸江都縣”。從唐永淳元年(682)到南唐昇元元年,揚子縣的治所一直在揚子津附近的揚子鎮,經濟、文化中心也在揚子縣的東部。北宋乾德二年(964),永貞縣迎鑾鎮升格為建安軍。雍熙二年(985)永貞縣與江都縣實施了區劃調整,永貞縣域東部(即揚子津附近)劃歸江都縣。區劃調整后的永貞縣將縣治設于白沙鎮(位置在今儀征境內真州鎮),隨后永貞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逐漸西移到今儀征市。后世史家對古揚子津(今揚州市邗江區汊河街道)附近曾屬于揚子縣250多年的歷史經常忽略,把揚子津、揚子宮、揚子院等歸于今儀征市境內,造成揚子津、揚子宮、揚子院等西移的現象。因此唐代、五代前期揚子縣的行政區域及雍熙二年(985)永貞縣“割隸”建安軍以及區劃調整是造成揚子津地理方位分歧的癥結所在。

三、揚子津在隋唐的重要地位

隋代,揚子津是楊廣登基前后吟詠與飲宴的場所。大業元年(605),隋煬帝征集淮南10余萬民工開挖邗溝,自山陽(今淮安)至揚子津入江。大業七年(611),隋煬帝臨揚子津,在江邊建釣臺,建臨江宮于此,亦曰揚子宮。大業十三年(617),隋煬帝駕出揚子津,又幸臨江宮,“二月,煬帝幸臨江宮,并百僚餞于凝暉殿,庭酺,戲為樂數日。時羽葆初成,霜戈花氅,羽旆龍旂,橫街塞陌,二十余里,暉翳云日。前代羽衛,無盛斯時”[2]。楊廣在此作《四時白纻歌·江都夏》《夏日臨江詩》等。隋代柳《奉和晚日揚子江應教詩》《奉和晚日揚子江應制詩》都應寫于揚子津,為柳與楊廣唱和之作。

隋唐時期,揚子津是軍事戰略要地。隋滅陳統一中國后,南方士族豪強煽動叛亂。隋開皇十年(590),江南原陳朝故境紛紛反叛。隋文帝楊堅命楊素率軍由揚子津渡江平叛。后者先于京口(今鎮江)擊破叛軍朱莫問,后步步為營,蕩平江南匪患。隋大業九年(613),余杭人劉元進在江南起兵,并出兵攻打潤州(今鎮江)。隋煬帝隨即派吐萬緒、魚俱羅討伐劉元進。吐萬緒等率軍夜渡揚子津,擊退劉元進叛軍。在隋朝統治的30多年間,兩次大規模由揚子津渡江南下平叛,足見其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唐朝自武德年間(618—626)起,朝廷就不斷在揚子津用兵,著名的有四次。第一次是武德六年(623),輔公祏造反,李淵詔河南安撫大使任瓖帶兵自揚子津渡江討伐。第二次是武德七年,李靖攻克揚子鎮。第三次是至德二年(757)二月,永王李璘叛亂,淮南采訪使李成式與河北招討判官李銑在揚子津合兵討伐李璘。第四次是光啟三年(887)四月,淮南都將畢師鐸發動兵變。畢師鐸自高郵襲擊廣陵(今揚州)不成功便駐扎揚子津。宣州觀察秦彥派遣連隊到揚子津來幫畢師鐸攻陷廣陵。廬州刺史楊行密率軍攻打秦彥,也駐扎揚子津,不久秦彥敗走。

隋唐兩代,揚子津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有揚子驛、揚子津亭。大業元年(605),京杭大運河邗溝段循邗溝故道達揚子津,當時瓜洲尚在江心,揚子津成為溝通大江南北的重要津渡,每年數千萬石的漕糧和江淮物資經過揚子津直達邗溝,運抵關中。隋唐時,揚子津渡口兼管理驛政,在此設置水陸相兼的揚子驛,以備南來北往的官員以及傳遞公文的信使在此換乘舟、輿、馬。揚子津渡口,是唐代揚州高僧鑒真幾次東渡的地點,揚子津畔既濟寺,還是鑒真大師過往歇足的地方。江南運河地勢高,河水淺涸而通航不暢,漕船由京口過江時需向西繞過瓜洲沙尾(今儀征東)才能抵達北岸的揚子津,“紆匯六十里,船繞瓜步,多為風濤之所漂損”[3],嚴重影響南北漕運的效率。開元二十六年(738),潤州刺史齊澣開鑿伊婁河,自此瓜洲取代揚子津,成為長江上的著名津渡。此后,揚子津更名為揚子橋,其渡口功能雖然消失,但南有伊婁河(瓜洲運河)與瓜洲渡相通,北有東西向儀揚河連接,當時官府漕運、江淮大地物產的交流、南來北往的旅客航運,仍要經過這里,這里仍不失為水陸交通要沖及大運河沿線重要樞紐。

在唐代,揚子津是經濟重鎮。唐廣德二年(764),鹽鐵使兼轉運使劉晏設置十三巡院,負責查禁私鹽。其中在揚子縣揚子津置揚子巡院(簡稱揚子院),且居十三巡院之首。揚子院既管漕運,又管鹽稅,唐憲宗元和五年(810),揚子留后還兼任江淮以南兩稅使,還直管江淮兩稅錢糧,是當時天下第一巡院,儲藏大量的稅米、絲綢布匹以及鹽稅等稅銀和錢幣。時人形容說:“貨財在揚州者,填委如山。”揚子巡院的鹽稅占當時全國鹽稅半數以上。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鹽鐵使包佶一次由揚子巡院發運錢帛800萬,足見其存儲錢財之多。劉晏派部下李若初在揚子津附近籌建了10個造船廠,制造大小不同、能適應各種水勢和具有特殊結構的各類運船。劉晏還在此建揚子倉,江南各州上交來的稅米先在此儲存,再根據朝廷指令經運河轉河陰倉。

唐代揚子津也是詩渡。丁仙芝于開元十三年(725)中進士,擔任主簿,后來調任余杭尉,在赴任渡江途中,寫下《渡揚子江》,其中有“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三),其中有“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貞元十六年至十七年(800—801),劉禹錫赴任徐泗濠節度掌書記,路過揚州時寫下《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其中“客游廣陵郡,晚出臨江城”“悠然京華意,悵望懷遠程”等詩句,隱約表達出他期望早日離開揚州,渴望進京的心情。長慶四年(824),劉禹錫由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他在《別夔州官吏》中說“三年楚國巴城守,一去揚州揚子津……”,在辭別同僚述去向時,詩人迫不及待地說自己首先要去揚子津。寶歷二年(826)冬,罷蘇州刺史的白居易與罷和州刺史的劉禹錫相遇于揚子津。大和二年(828),白居易作《臨都驛答夢得六言二首》,有句:“揚子津頭月下,臨都驛里燈前。”盧仝《揚子津》有“風卷魚龍暗楚關,白波沉卻海門山”。祖詠《泊揚子津》有“才入維揚郡,鄉關入路遙”。

四、宋元以后揚子津的衍變

宋代,人們在遠離江岸的揚子津上修建橋梁,成為通往瓜洲渡口的重要通道,便更名為揚子橋。

北宋真宗天禧間(1017—1021),為減少長江的直接沖擊,江淮發運使賈宗在儀揚運河和瓜洲運河之交匯處揚子橋引江入運,開鑿揚州新河,經新河灣,繞揚城南,連接古運河,經黃金壩、灣頭鎮東行,史稱“近堰漕路”,揚子橋成為漕運的重要樞紐,還是迎來送往之地。皇祐二年(1050),司馬光任同知太常禮院時作《送不疑知常州》,其中云:“祖帳青門道,歸帆揚子津。”蘇頌《和劉明仲都曹見別》有:“朱方亭下歸心速,揚子橋邊別淚多。”

南宋期間,揚子橋又成軍事戰略要地。靖康二年(1127)五月,趙構在應天府登基,建立了南宋政權,是為宋高宗。同年秋,金軍分兵攻宋。宋高宗內心唯恐重蹈“靖康之變”的覆轍,不顧主戰派大臣和將領們的反對,于十月將朝廷遷至揚州。建炎三年(1129)二月,完顏宗翰派兵奔襲揚州,攻陷天長,前鋒直抵距離揚州城僅有數十里的地方。宋高宗乍聞戰報,慌忙帶領少數隨從乘馬出城,急馳至瓜洲渡江逃跑。金兵殺入揚州,追到揚子橋才返回。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人進犯揚子橋。劉锜命鎮江府左軍統領員琦率部邀擊,于皂角林與金軍激戰。皂角林之戰是完顏亮南犯以來首次失利的惡戰,被列入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南宋淳熙十二年(1189),楊萬里來到揚州后寫《皂角林》《舟過揚子橋遠望》兩首詩來吟詠皂角林之戰。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軍攻揚州,揚州都統姜才布三疊陣拒敵,與元軍戰于揚子橋,肩中流矢,仍拔矢揮刀而前,所向披靡,屢敗元軍。

南宋期間,揚子橋成為南來北往的旅客的必經之路。據南宋初年鄭剛《西征道里記》記載:紹興九年(1139)“(五月)三日,濟渡至瓜州鎮揚子橋,宿揚州城外”。呂本中《廣陵》有“柳色團渦岸,春風揚子橋”。德祐二年(1276),臨安(今杭州)陷落,嚴光大記錄南宋官員赴元大都請和行程的《祈請使行程記》云: “(二月)二十日,阿術元帥統諸臣從官,同太皇太后續差到。閣贊吳忠翊督戰,孫通直赍手詔,帶北朝馬數千往揚州。至揚子橋,炮聲連響……阿術平章請回揚子橋……三月初一日早,方知文丞相已脫去……初二日,宿揚子橋圃內,乘鋪馬。”文天祥在《指南錄后序》寫道:“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竟使遇哨,無不死。”另文天祥《出真州》有“瓜洲相望隔山椒,煙樹光中揚子橋”。

元代,揚子橋是南北交通的一個重要水道,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沿著古鎮的運河,南來北往的客貨船只往來穿梭。元薩都剌《同友人揚子江送客》云:“將軍之馬駿且雄,葛仙騎之如游龍。金陵之酒香且冽,葛仙飲之豪興發。馬上送客揚子津,下馬飲客金陵春。主人上馬客已渡,回首江南江北人。”朝鮮詩人李齊賢《多景樓陪權一齋用古人韻同賦》:“揚子津南古潤州,幾番歡樂幾番愁……”說明宋元時,揚子津與揚子橋是混用的。

明代有揚子橋鎮,市場繁榮,盛于鄰鎮。明洪武間,兵部尚書單安仁上疏請將瓜洲倉厫移揚子橋,以免大江風潮之患。明朝在瓜洲運河立關征稅。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閏正月初,時任朝鮮濟州三邑推刷敬差官崔溥渡海返里奔父喪,途中遭遇海難,在海上漂流了14天,最后在浙江臺州登陸獲救。經當地官員審查,排除倭寇嫌疑后,由中國官員護送,沿京杭大運河行水路至北京,再由北京走陸路至鴨綠江,返回朝鮮。回國后,崔溥撰寫《漂海錄》,其中有:“過攀桂門……揚子鋪至揚子橋。橋廢,只有閣懸標,又有橋倉。”明代畫家錢穀《紀行圖冊》、張復《水程圖》以王世貞隆慶四年(1570)六月《適晉紀行》為藍本,兩個圖冊中都有揚子橋,畫面中運河中舟楫穿梭,橋畔房屋眾多,可見繁榮。明代詩人在揚子橋抒發他們的幽思,如汪廣洋《夜泊揚子橋》、王猷定《舟泊揚子橋》、李東陽《楊子灣》、郭第《出揚子橋,喜見江南山色》等。

清朝,揚子橋依然是旅客南來北往的重要一站,揚子橋鎮依舊繁華。同治后,稅關從瓜洲移設揚子橋三汊河。談遷《北游錄·紀程》記述的是他在順治十年至順治十三年(1653—1656)從嘉興出發去北京期間的經歷見聞,其中有“庚子,晴。舟趨揚子渡,即揚子橋舊縣也”的記述;《北游錄·后紀程》記載其順治十三年從北京南下回南方家鄉的經過,記有:“乙酉,晴。度鈔關,二十里揚子橋。橋以唐時名,今廢,即三叉河也。”康熙三十六年(1697),石濤作詩:“揚子橋邊江水泛,柳綠弄色不管人。白頭……”此詩見于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石濤《揚子橋邊》。曹寅《楝亭詩鈔》卷3《赴淮舟行雜詩十二首》有:“揚子橋邊路,愁牽百丈長。”其他在揚子橋的吟詠,有法重正《揚子橋遇雪》、王士祿《夜行揚子橋道中》、王士正《新秋揚子橋舟中》、鮑皋《揚子橋》、張鉉《出揚子橋喜見江南山色》等。

咸豐三年(1853)、六年、八年,太平軍“三進三出”揚州城,對揚州城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揚子橋鎮受到重創。20世紀30年代,揚子橋市場依舊興旺。揚子橋鎮的地形是沿古運河灣道而立,沿河岸設單面街市,鎮上商店林立,糧食、雜貨、食品、棉布、茶館、酒肆、錢莊,凡是人們生產生活必需的物品都有供應。1934年《新江蘇報》刊載《揚子橋鎮突來匪眾圖擄劫,保衛隊士開槍抵御,匪勢不支向北逃竄》:“江都邑屬二區揚子橋鎮,于昨(二十日)晚十二時,突來盜匪多人,各持槍械,圖劫本鎮北首福興昌陸陳木號。”從一個側面反映當時的揚子橋鎮仍然繁盛。1946年《新江蘇報》刊載《揚子橋巡官王宗裕接充,虞英才任消防隊長》,說明抗戰后,揚子橋鎮還有相關機構入駐。

五、小 結

從唐人的詩歌、出土文物,〔嘉靖〕《惟揚志》、〔隆慶〕《儀真縣志》等所繪地圖以及當今揚子津街道、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等命名可以推測揚子津在揚州城南十五里,即今邗江區汊河街道東南方向高旻寺附近。隋唐時期,揚子津以津渡聞名,又有揚子宮、揚子驛、揚子院、揚子鎮等,后成為揚子縣的治所,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有很高的地位。宋元以后改揚子橋或揚子橋鎮,成為京杭大運河沿線的重要樞紐。2002年,隨著揚州市邗江區揚子津街道成立,揚子津再次興起。

(作者簡介:羅加嶺,揚州市文史館副研究館員。)

欄目編輯:張 麗

參考文獻

[1]李文才疏證.隋唐五代揚州地區石刻文獻集成[M].南京:鳳凰出版社,2021.

[2]阿史當阿修.姚文田纂.〔嘉慶〕揚州府志:卷30 古跡一[M]//揚州文庫:第6冊.揚州:廣陵書社,2015:476-477.

[3]劉昫著.趙瑩編修.舊唐書:卷190[M].北京:中華書局,1973:50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久久综合色88|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亚洲欧美h|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v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日本91在线|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在线看|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国产成人综合网| 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久| 一级在线毛片| 国内a级毛片|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国产91视频免费| 美女免费黄网站| 日韩色图区| 91欧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 青草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网|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老色鬼欧美精品|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91av在线| 亚洲欧美不卡|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