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里耶秦簡(叁)》新近問世,簡牘內(nèi)容為我們了解秦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極大的幫助。然而,由于年代久遠(yuǎn)、保存狀況等因素,書中部分文字模糊難辨,尚未能被準(zhǔn)確識讀。通過對第七層與第十層簡牘字形及既有釋文進行細(xì)致剖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進一步釋讀的機會,文章選取十三例加以考釋,以期為《里耶秦簡(叁)》的研究添磚加瓦。
關(guān)鍵詞:里耶秦簡;釋讀;綴合
中圖分類號:H028;K232"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7225(2025)01-0025-07
《里耶秦簡(叁)》于2024年6月出版,內(nèi)容包括一號井第七、十、十一、十三四層的簡牘殘片,為獲取秦代歷史、了解秦代文化提供了新材料。簡牘大多與遷陵縣相關(guān),內(nèi)容為多種形式的文書。通過對里耶秦簡進行校讀,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文本方面的釋讀或綴合的想法。文中簡牘編號均采用《里耶秦簡(叁)》中有字簡的連續(xù)編號。
木四,有春
“”,又見于9-1297,疑即“缿”。《說文》:“缿,受錢器也。從缶后聲。古以瓦,今以竹。”①“”為盛放錢財?shù)娜萜鳎澳尽北砻鞔似骶叩牟馁|(zhì)為木質(zhì),“四”為“木”的數(shù)量。
(三) □□□軍□毋繹即□
《里耶秦簡(叁)》7-320釋文為:
(四) 河倉
7-334釋文為:
□倉
“河倉”指貯放漕運物資的公倉,《說文解字》:“漕,水轉(zhuǎn)谷也。”甲骨卜辭中已有“舟”字的用例:乙亥卜,行鼎(貞):王其尋舟于河,亡(災(zāi))。(合集24609)《易·系辭下》:“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yuǎn)以利天下。”《詩經(jīng)》:“親迎于渭,造舟為梁。”《左傳》:“秦輸粟于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居延漢簡》二一四·三三A釋文:
《戰(zhàn)國策·魏策一》:“粟糧漕庾,不下十萬。”鮑彪注:“漕,水運。庾,水漕倉。”《史記·高祖本紀(jì)》:“漢王軍滎陽南,筑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與項羽相距歲余。”先秦已有漕運及漕倉,航運不僅長期使用,而且在戰(zhàn)爭、社會生活等方面占據(jù)重要作用。《漢書·食貨志》:“轉(zhuǎn)輸者,國之大計。”漕運關(guān)系著一個國家的強弱,也意味著能否管理好漕運是判斷國力的重要因素。《商君書·墾令》有“送糧無取僦”語,湖北云夢睡虎地秦簡《效律》也規(guī)定:“上節(jié)(即)發(fā)委輸,百姓或之縣就(僦)及移輸者,以律論之。”可見秦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營運以取僦值的私營運輸活動,而政府對其嚴(yán)加限制,可以反映“上發(fā)委輸”這種運輸形式的組織管理高度集中又極其嚴(yán)密的特點。②正是這種集權(quán)的形式,使秦國加快了統(tǒng)一全國的進程。
(五)中遷
7-371釋文為:
中□
(六)獄東發(fā)
《里耶秦簡(叁)》7-376釋文為:
獄□□□
“東”字比較:
從字形上看,B字左下方“弓”字殘存的筆畫很明顯,上半部分和右下角的“又”字也有筆畫的殘留,可以證明是“發(fā)”字。
C字殘斷過多,僅靠剩余的筆畫無法對字形進行辨認(rèn)。里耶秦簡中有關(guān)“某官發(fā)”的簡牘到“發(fā)”字就已結(jié)束,如:廷令曹發(fā)(10-245),廷獄東發(fā)(13-53),可能不存在C字。從7-376號簡的文字間距來看,“獄東發(fā)”三字文字間隔較大,則C字與“發(fā)”字也不應(yīng)太近。里耶秦簡被焚燒過,部分文字的墨跡不清,因此整理組可能誤將漶漫的墨跡認(rèn)成文字。釋文可改為:獄東發(fā)
“獄東發(fā)”“獄東曹發(fā)”在里耶秦簡中履見,如:
遷陵獄東發(fā) (《里耶秦簡(叁)》10-584)
遷陵獄東曹發(fā)以 (《里耶秦簡(叁)》10-928)
訾遣詣廷以書言署獄東發(fā)ノ謝手(《里耶秦簡(叁)》11-243正)
坐訾遣詣廷以書言署獄東發(fā)ノ謝手(《里耶秦簡(叁)》11-275)
廷獄東發(fā) (《里耶秦簡(叁)》13-960)
遷陵獄東發(fā)以郵 行洞庭。(《里耶秦簡(貳)》9-610)
廷獄東 (《里耶秦簡(貳)》9-1311)
獄東曹發(fā)(《里耶秦簡(貳)》9-1613)
遷陵獄東發(fā)。 (《里耶秦簡(貳)》9-1741)
廷獄東發(fā)(《里耶秦簡(壹)》8-1741)
獄東發(fā)故□ (《里耶秦簡(壹)》8-2272)
除“獄東發(fā)”外,還有“獄南發(fā)”,如:
廷獄南發(fā)(《里耶秦簡(叁)》10-1140背)
廷獄南(《里耶秦簡(叁)》13-91)
獄南【發(fā)】 (《里耶秦簡(貳)》9-3220)
獄南曹書二封,遷陵印:一洞庭泰守府,一洞庭尉府。·九月 (《里耶秦簡(壹)》8-728+8-1474①)
獄南曹(《里耶秦簡(壹)》8-1760)
獄南曹書三封,丞印,二詣酉陽、一零陽。/卅年九月丙子旦食時。隸臣羅以來。(《里耶秦簡(壹)》8-1886②)
《說文解字》:“曹,獄之兩曹也。在廷東。從,治事者;從曰。”徐鍇曰:“以言詞治獄也。故從曰。”“獄曹”指主管獄事的官吏,在里耶秦簡中出現(xiàn)有“獄東曹”“獄南曹”,而“獄東發(fā)”“獄南發(fā)”出現(xiàn)次數(shù)更多,這可能是省去統(tǒng)一的官職名而僅點明獄史的官職類型。“某官發(fā)”“署某官發(fā)”的形式較為獨特,在里耶秦簡中常見,已有學(xué)者對其進行過解釋,認(rèn)為這類簡的性質(zhì)相當(dāng)于文書中的“檢”,“檢”也被稱為“封檢”。③王國維先生認(rèn)為:“其所用以封之板,謂之檢。”④張春龍、龍京沙兩位先生已經(jīng)指出“發(fā)”是“拆閱文書”的意思⑤,陳偉先生進一步指出:“簡文中常見‘某某發(fā)’,交代文書的拆封人。”⑥因此“獄東發(fā)”“獄南發(fā)”是文書的收取方,指某個獄史拆閱文書。有時“獄”前面會加上郡縣的地點名稱,如“廷獄東發(fā)”(13-53)指遷陵縣廷的獄東曹來拆封文書;“守府戶曹發(fā)”(8-978)指洞庭郡太守府的戶曹來拆封文書。里耶秦簡中也可見遷陵縣給太守府發(fā)送公文的例子:獄東曹書一封,丞印,詣泰守府。廿八年九月己亥水下四刻,隸臣申以來。(8-1155⑦)獄史除了具有拆閱文書的權(quán)利外,還具有審問犯人的權(quán)利,如“卅年□月丙申,遷陵丞昌,獄史堪訊。昌辤(辭)曰:上造,居平□,侍廷,爲(wèi)遷陵丞。……故皆毋它坐。它如官書”。(8-754+8-1007⑧)目前暫未在里耶秦簡中發(fā)現(xiàn)“獄西曹”,但卻有:
以書致,署獄西發(fā),勿留,當(dāng)騰騰。□……(《里耶秦簡(貳)》9-453⑨)
說明秦代似乎也有“獄西曹”。
還有一個問題附帶談一下,《里耶秦簡(叁)》中有兩句釋文為:
訾遣詣廷以書言署獄東發(fā)ノ謝手(《里耶秦簡(叁)》11-243正)
坐訾遣詣廷以書言署獄東發(fā)ノ謝手(《里耶秦簡(叁)》11-275背下)
“某手”在里耶秦簡中多見,是秦官文書的特點之一,有多位學(xué)者對此有所論述,李學(xué)勤先生認(rèn)為,“手”訓(xùn)為“親”,“某手”即某人簽署,⑩文中署“某手”的人是負(fù)責(zé)抄寫、收發(fā)文書等事的吏員。贊同此觀點的還有張春龍、龍京沙、于振波、劉瑞、陳偉、葉品漢等先生。胡平生先生認(rèn)為,“某手”主要指文書由某人經(jīng)手。11邢義田先生從里耶秦簡的筆跡出發(fā),認(rèn)為出土的木牘不是公文原件而是存檔抄件,存檔底本的署名是抄手。12王曉光先生認(rèn)為“某手”有的是經(jīng)辦人,有的是書手具名。13我們贊同李學(xué)勤先生的觀點,認(rèn)為“某手”是“由某人書寫”。
9-1至9-12號簡牘均有“嘉手”“敬手”這兩句話,王曉光先生從三個方面論證文書由“敬”書寫,“嘉”只是文書的經(jīng)手人:一是文字并非字跡不同,只是規(guī)整與草率的區(qū)別;二是“嘉”字并非置于文末,其下還有“以洞庭司馬印行事”,“嘉”與“儋”“堪”所處位置一樣,這三人是相應(yīng)事件的經(jīng)手人;三是名叫“嘉”的官吏一個是卒史,一個是遷陵縣都鄉(xiāng)守,兩者的身份與書手不符。①但觀察原簡我們可以看到,“嘉手”與“以洞庭司馬印行事”并非直接連接,而是有一個墨點“·”,這個墨點在里耶秦簡中用來表示提示,這可能是一人用來書寫公文事項,一人補充提示的內(nèi)容。
“敬”的身份是“佐”,10-589釋文:
九月丁酉旦佐敬以來ノ橫發(fā)
“嘉”與“儋”“堪”所處位置一樣,8-754+8-1007釋文②:
卅年□月丙申,遷陵丞昌,獄史堪【訊】。昌辭曰:上造,居平□,侍廷,爲(wèi)遷陵丞。□當(dāng)詣貳春鄉(xiāng),鄉(xiāng)【渠、史獲毋誤詣它鄉(xiāng),□失】道百六十七里。即與史義論貲渠、獲各三甲,不知劾云貲三甲不應(yīng)律令。故皆毋它坐。它如官書。 堪手。
可知“堪”的身份是獄史,獄史的身份低于卒史,有成為書手的可能。
10-46釋文:
將粟佐嘉付倉是"
可知佐這個職位也有名為“嘉”的人,因此無法判定9-1至9-12號簡牘中“嘉”的身份是卒史還是佐,“某手”目前只能理解為“由某人書寫”。
通過“某手”的辭例可以將書手的經(jīng)歷串聯(lián)起來,《里耶秦簡(叁)》11-275正釋文:
遷陵守丞有七月甲戌行鄉(xiāng)過亭案其求=捕=南里士五亥棄去亭一宿以上
卅三年七月己巳朔戊子遷陵守丞有令佐履劾
七月己巳朔戊子遷陵守丞有敢言之寫上謁以臨夬敢言之ノ履手
這枚簡牘記錄了遷陵守丞有、令佐履被定為有罪的原因,“履”的身份也是佐,因此也可以作為書手,由履執(zhí)筆來記錄遷陵守丞的發(fā)言內(nèi)容。從文意來看,有和履的罪名并不嚴(yán)重。8-143正釋文③:
卅四年九月癸亥朔乙酉,畜□
蓋侍食羸病馬無小,謁令官遣
病者無小,今止行書徒更戍城父柘□
之。/卅五年十一月辛卯朔朔日,遷陵□
8-143背釋文④:
如律令。/履手。/十一月[壬]
十一月辛卯旦,史穫以來。
從8-143正釋文中的“十一月辛卯”與8-143背釋文中補釋的“十一月壬 ”可知簡牘的正背面都是卅四年的十一月,從“履手”來看,履沒有受到彈劾而離職,依然在遷陵縣任令佐。
11-243正和11-275背下這兩句釋文以“謝手”結(jié)尾,其中的“謝”在《里耶秦簡(壹)》8-988中出現(xiàn):
遷陵獄佐士五(伍)朐忍成都謝,長七尺二寸,年廿八歳,白皙色。舍人令佐 占⑤
謝是獄佐,所以“謝手”是由謝書寫的文書。
(七)□□五十人
7-516釋文為:
□□□十人
(八)□□子內(nèi)史" □
10-11釋文為:
□□□內(nèi)史" □
□□子內(nèi)史" □
(九)□□□鄉(xiāng)廿二年□□
10-17第二欄釋文為:
□□□鄉(xiāng)十二年□□
從以上對比可知,該字確為“治”字。
“治”在先秦已有動詞的用法,《左傳》:“治舊洿。”杜預(yù)注:“治,理也。”《說文解字》:“洿,濁水不流也。”“治舊洿”即“治理原先不流動的濁水”。《呂氏春秋》:“欲民之治也不。”高誘注:“治,整也。”《玉篇》:“治,修治也。”
8-69釋文①:
【里】士五(伍)辟繕治,謁令尉定
□丞繹告尉主,聽書從事,它
□日入,隸妾規(guī)行。
陳偉先生將“繕治”解釋為整理、修補。②“除”的意義與“治”相近,《說文解字》:“除,殿陛也。”《說文解字注》:“殿謂宮殿。殿陛謂之除,因之凡去舊更新皆曰除。取拾級更易之義也。”《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除,修也。”《逸周書》:“除戎咎丑。”朱右曾集訓(xùn)校釋:“除,治也。”8-145正的其中一句釋文為:二人除道沅陵。陳偉先生將“除道”解釋為“開辟、修治道路”。③“治除”在文獻中也有連用的例子,如《論衡》:“在天之妖,安可以治除乎?”因此“治除”在秦簡中可以解釋為修治、整治的意思。
對比來看,可證是“其”字。
10-141釋文可調(diào)整為:
(十一) 斗以貸貧毋穜者成里大女子□
10-286釋文:
□以貸貧貧毋穜者成里大女子□
“斗”和“升”字在秦簡中字形相似,僅從下半部分無法確定是“斗”字還是“升”字,但里耶秦簡中其他相似的句型可以給我們提示,9-533+9-886+9-1927與10-286釋文近似:
廿六年後九月辛酉,啓陵鄉(xiāng)守枯、佐□、稟人矰出麥四斗以貸貧毋穜(種)者貞陽不更佗。
令史孫監(jiān)。" 自受乃券。□ ④
“以”上一字是“斗”字,這兩枚簡記錄的事情可能相同。因此釋文可調(diào)整為:
斗以貸貧毋穜者成里大女子□
(十二)署守丞發(fā)傳□□
10-301釋文:
□□□□傳□□
從字形上看,該字為“署”字。
字形與“丞”字相近。
可知該字為“發(fā)”。
因此,10-301釋文可調(diào)整為:
署守丞發(fā)傳□□
“署某官發(fā)”指由某官拆閱文書,“署守丞發(fā)”即由守丞拆閱文書。
(十三)倉守宂史士五季宜都薄書□廿七年□所□白翰羽翠羽鳨鴈毛
10-330第一列釋文為:
倉□宂史士五□宜都薄書□廿七年□所□白翰羽翠羽鳨鴈毛
第七字與其他字形比較:
從字形對比可知,第七字為“季”字。
10-330釋文調(diào)整為:
倉守宂史士五季宜都薄書□廿七年□所□白翰羽翠羽鳨鴈毛
倉守是里耶秦簡中常見的官職名,是倉嗇夫的代理官。“季”是人名,宂史是散官,《說文》:“宂,也。從宀,人在屋下,無田事。”《周禮·地官》:“稾人掌共外內(nèi)朝宂食者之食。”賈公彥疏:“謂外內(nèi)朝上直諸吏謂之宂吏,亦曰散吏。”《增韻》:“(宂)雜也,剩也,忙也。今無事備員曰宂官。蘇軾曰:為政在去三宂,曰宂官,宂兵,宂費。”《廣韻》:“宂,俗作冗。”“宂史”即“冗史”。“士五”即“士伍”,秦漢時期的士伍,就是居住在里伍或什伍中的沒有官職、沒有爵位,在戶籍上有名的成年男子。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達到服役年齡的男性公民。①但從該句來看,季有官職,仍被稱為士伍,似乎在里耶秦簡中無論有沒有官職,只要在戶籍上有名的成年男子都可稱為士伍。結(jié)構(gòu)相似的還有以下釋文:
遷陵獄佐士五(伍)朐忍成都謝,長七尺二寸,年廿八歳,白皙色。舍人令佐 占。(8-988)②
尉史士五(伍)郫小莫郀般,毋它坐。(8-1364)③
倉守士伍章 (9-1331)
倉守士伍敦狐 (9-2267)
謝是獄佐,郀般是尉史,章和敦狐都是倉守,他們也被稱為“士伍”,這就可以反映“士伍”并非都沒有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