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老齡化現象已成為我國需要面對的重要社會問題。文章以當前農村地區空巢老人養老保障需求作為切入點,從實際出發分析了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過程當中所面臨的主要困難與挑戰,同時基于創新養老觀念、發揮家庭功能、組織專業志愿服務以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角度針對新時代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措施進行了闡述,旨在為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中國老齡協會《第五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基本數據公報》相關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空巢老人占比已近六成,同比增長10.4%,其中,受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等因素影響,農村地區空巢老人問題更為嚴峻。有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應從實際出發,理順農村地區空巢老人養老保障需求及其存在的主要困境,并推動新時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模式的改進與創新,力求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緩解社會壓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目標。
農村地區空巢老人養老保障需求分析
經濟保障
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群體占比較大,老年人因身體原因,勞動能力持續喪失,自理能力不斷下降,保障空巢老人群體的經濟需求現已成為養老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首要難題。從現階段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現狀來看,大部分老人的經濟狀況不容樂觀,直系親屬能夠給予的經濟支持較為有限,這嚴重影響了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不利于農村養老工作的高效開展。
醫療保障
由于年齡增長與身體機能的下降,老年人始終是各類疾病的高發群體,亟待完善農村地區空巢老人醫療保障工作,但受醫療資源配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導致農村地區醫療保障工作的開展始終面臨一定困難,專業執業醫護人員的配備情況不容樂觀,醫療保障硬件設施較為匱乏,亟待對其進行改進與優化。
生活保障
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主體及資源較為匱乏,日常生活當中所能夠得到的支持來源往往較為局限,就醫、烹飪、衣物洗滌、生活環境整理等活動的開展缺乏保障與支持,這導致農村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較差,影響了養老工作的正常推進。
精神文化保障
立足于新時代,農村空巢老人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成為養老工作組織開展過程中的另一項重要課題。很多農村空巢老人缺乏精神層面的陪伴與支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無法從配偶、親屬與子女方獲取到相應的慰藉,導致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態往往較為空虛。
安全保障
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安全意識往往較為薄弱,自我保護能力較為欠缺,強化農村治安環境打造與建設,是提升農村空巢老人生活品質、促進養老保障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所在。
當前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面臨的主要困難與挑戰
自我養老能力較為薄弱
農村空巢老人的自我養老能力涵蓋經濟支撐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健康維護能力等方面,但從目前農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現狀看,受宏觀經濟條件以及農村建設發展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導致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支撐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健康維護能力均處于較低水平,導致養老保障工作的推進面臨一定困難。
家庭養老功能欠缺
在傳統的社會發展體系當中,家庭的養老功能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但受到社會結構發展、人口結構變革等因素的沖擊,家庭當中的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向城鎮地區遷移,農村地區勞動力數量持續性縮減,家庭少子化現象愈發突出,導致部分家庭的抗風險能力始終處于較低水平,其在養老保障體系當中所承擔的責任受到一定影響,不利于養老保障工作的妥善開展。
養老支持力度弱化
在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工作組織開展進程當中,社區層面的支持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但在新時代農村建設發展的背景下,人口流動速度逐步加快,農村地區的社會關聯度不斷減弱,宗族觀念、人情觀念逐步弱化,導致農村社區能夠為空巢老人群體提供的支持與保障力度不夠充分,互助養老的組織與推行面臨嚴重障礙。
政府保障工作不夠充分
政府部門在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當中承擔著重要責任,但目前政府部門對于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工作的投入力度存在一定不足,財政補貼與支持不夠充分,對于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未能及時采取措施予以適應和滿足,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始終存在一定欠缺,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工作造成了相應的負面影響。
新時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措施
為了更好地落實新時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目標,提升空巢老人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確保其經濟需求、醫療需求、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安全保障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應針對性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引導空巢老人創新養老觀念
以往,農村地區老人群體往往秉持著“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這導致社區養老、互助養老等創新的養老模式難以實現充分推廣與利用,影響了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養老工作質量與水平。因此,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積極引導空巢老人創新養老觀念,加強空巢老人對于社區養老、互助養老等創新養老模式的接受程度,使其能夠適應各類不同的生活方式,從而有效滿足空巢老人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避免養老問題的廣泛發生。政府部門以及有關養老工作者應當從實際出發,積極開展教育與引導工作,使農村空巢老人能夠認識到各類新型養老模式的優勢,并能夠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的養老工作,降低空巢老人的養老風險,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質與生活水平。例如,有關部門應定期組織專業力量,深入農村一線,組織空巢老人群體參加宣傳普及以及講座活動,讓他們能夠充分理解國家有關農村地區空巢老人養老的具體政策與相關要求,鼓勵空巢老人參與到互助共享養老體系當中,使老年人自我管理、互助就醫、生活保障等相關生活要素的組織開展能夠具備充分的支持,有效緩解偏遠農村公共服務相對欠缺所帶來的一系列風險與問題。
充分發揮家庭養老保障功能
在新時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與發展進程當中,家庭養老依然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對滿足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與經濟生活需求仍然不可或缺。因此,政府部門應當加強正向引導,立足于當今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加強敬老養老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普及宣傳,使農村老齡群體的子女能夠自覺履行老人的贍養義務,有效規避忽視與虐待等情況的發生。為了使農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應要求子女定期給予老人一定額度的贍養費用,使老人的經濟狀況能夠得到有效改善,確保農村地區老年人能夠具備相應的經濟基礎,使其日常生活能夠得到針對性保障與支持。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應當積極宣揚傳統孝文化,結合轄區內空巢老人的家庭養老情況樹立典型,鼓勵相關家庭積極傳承傳統孝文化,構建尊老敬老崇老的價值觀與思想認知,使空巢老人能夠獲取到更加積極全面的家庭支持,使其經濟需求、精神需求與生活需求都能夠在良好的家庭環境與家庭氛圍當中得到有效滿足,緩解農村地區空巢老人所面臨的各項養老難題,實現家庭代際之間的平衡與傳承,助力孝文化與農村鄉土文化之間的積極融合,更好地突出家庭在空巢老人養老體系當中的重要意義。
組織志愿者提供專業服務
雖然家庭能夠在經濟、精神與日常生活等方面解決空巢老人所面對的一系列難題,但養老專業性往往存在一定欠缺,在公共服務方面能夠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的保障與支持同樣也較為不足,因此,政府部門應組織志愿者從更加專業的角度為其提供相應服務,力求在農村區域環境當中營造積極良好的生活氛圍。
首先,應進一步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配置與建設水平,使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得到全面發展與不斷進步。政府部門應當以自然村為單位,結合各級村鎮空巢老人數量與生活狀態,打造老年人活動中心,為其提供就醫、烹飪、衣物洗滌、生活環境整理等一系列便利服務,并鼓勵空巢老人在老年人活動中心內部開展相應的活動,使空巢老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愈發密切,消除子女、家庭陪伴缺位對于空巢老人精神狀態產生的負面影響,讓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更加充實立體,提升其生活便捷性。
其次,應加強專業志愿團隊的建設。政府部門應攜手農村,招募志愿者團隊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定期的陪伴、醫療、心理疏導等相關服務,通過多元豐富的活動內容,使空巢老人能夠免于孤寂的生活環境,在農村地區逐步形成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與社會風氣,有效緩解空巢老人日常生活過程當中所面臨的思想負擔與思想包袱,使他們能夠感受到社會提供的關懷與支持,使新時期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與生活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改善其身心條件與生活狀況,全面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
最后,考慮到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實際情況以及城鄉公共服務組織開展狀態之間的差異,在針對農村空巢老人開展社會志愿服務的過程當中,有關部門以及負責人應確保服務內容與服務形態的專業化水平,為其提供高質量的農村地區老年人互助以及居家社區護理服務,不僅能夠拓展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內容與生活空間,同時還能減輕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給家庭帶來的負擔和影響。相關部門應當從實際出發,加強專業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育工作,使志愿養老服務團隊的專業化水平能夠得到全面提升,有效發揮出農村養老服務中心的輻射與支持性作用,促進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
完善農村空巢老人社會保障體系
在農村地區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當中,如何滿足老年群體的經濟需求、醫療需求是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需要面對的兩項關鍵性挑戰,相關部門應積極完善農村空巢老人社會保障體系,使基礎醫療保障服務與基礎養老金水平能夠覆蓋農村空巢老人的基本需求,有效避免養老工作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政府部門應當認識到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農村空巢老人所帶來的嚴峻養老問題,同時推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著力加強對農村空巢老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使財政資金能夠為空巢老人的生活與醫療提供針對性的支持,有效改善當前空巢老人養老工作所面臨的一系列困難與問題,加快空巢老人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
為了更好地完善農村空巢老人社會保障體系,有關政府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拉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地方財政資金能夠更好地為農村空巢老人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支持。政府部門應當遵循開源與節流的原則,立足于“銀發經濟”視角,積極鼓勵第三方社會力量參與到養老保障體系當中,使有關企業能夠從醫療器械與設施、日常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加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有效滿足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需求。
此外,政府有關部門還應當積極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與就近工作,使其能夠成為本地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工作的關鍵性支撐,有效減少當前社會發展進程當中農村地區空巢老人所占比例,使其能夠為空巢老人提供穩定持續的經濟支持、精神陪伴與生活保障,解決老年群體缺乏陪伴與保障的一系列問題,規避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工作所面臨的挑戰。政府部門應定期組織專業力量開展宣傳教育與引導工作,充分強化空巢老人子女的贍養意識,使其能夠充分承擔起空巢老人的贍養責任,多方形成合力,更好地落實空巢老人的贍養目標與贍養需求。
綜上所述,老齡化社會的來臨給農村地區空巢老人養老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養老需求,亟須對其進行進一步改進與創新。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應從實際出發,認識到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的具體需求與生活特點,并能夠有效采取措施改善當前的養老模式與養老策略,完善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需求保障,從而更好地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與發展目標,加強社會各界對于農村地區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關注度,有效緩解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
(作者單位:朔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