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究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在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收治的90例行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患者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兩組,其中2020年9月—2022年3月的患者分為對照組(n=45,采用常規護理),2022年4月—2023年9月的患者分為研究組(n=45,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授權賦能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自我效能、焦慮和抑郁程度、生活質量的差異。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更低(Plt;0.05)。與入院時相比,手術后、出院時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均升高,SAS、SDS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Plt;0.05)。與入院時相比,出院時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在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增強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意識,還提高了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有利于推動醫患關系的和諧。
關鍵詞 授權賦能健康教育;腎腫瘤;機器人輔助手術;開放根治性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 R473.6 R73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7721(2025)03-0440-05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powerment-enabled health education in robot-assisted versus open radic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tumor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powerment-enabled health education in robot-assisted and open radic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tumors. Methods: 9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bot-assisted or open radic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tumors in the Second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General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mong them,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2020 to March 2022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using empowerment-enabled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n=45), while patients from April 2022 to September 2023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n=45). The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indicators, self-efficacy, anxiety and depression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group had an earlier time to get out of bed and anal defecation, and a shorter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Plt;0.05).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admission, the self-efficacy scores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surgery and discharging, and the SAS and SDS scores decreased, and they were all bett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lt;0.05).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oth increased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scharge, and they were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lt;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mpowerment-enabled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assisted or open radical resection of renal tumors is remarkably effective, which could not only enhanc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and health awareness, but als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harmony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Empowerment-enabled Health Education; Renal Tumour; Robot-assisted Surgery; Open Radical Resection
腎腫瘤是泌尿系統比較常見的腫瘤之一,具有惡性比例高的特點,其嚴重性不容忽視。腎腫瘤中90%~95%為惡性,癥狀包括血尿、腰痛、腹部腫塊、貧血、高血壓、高血糖、休克等,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2]。手術通常是治療腎腫瘤的首選方案,面對手術,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焦慮、抑郁情緒,這種情緒可能來自對手術效果的擔憂、對術后可能出現腎功能損害、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恐懼[3-4]。因而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升其對相關病癥的理解,引導患者提升依從性、主觀能動性及自我效能[5-7]。近年來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引入醫學,主要是圍繞患者自身去發現癥狀,抑制疾病擴散,從而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7]。前期在糖尿病等病癥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針對腎腫瘤切除術患者的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討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在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收治的90例行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患者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兩組,其中2020年9月—2022年3月的患者分為對照組(n=45,采用常規護理),2020年4月—2023年9月的患者分為研究組(n=45,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授權賦能健康教育)。納入標準:①符合腎腫瘤診斷標準者[8-9];②無其他嚴重疾病以及并發癥者;③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患有精神系統疾病者;③發生淋巴細胞轉移者;④化療患者;⑤患有嚴重心臟疾病或肝肺等器官疾病患者。研究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34~66歲,平均(53.49±2.42)歲;機器人輔助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25例,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20例;腫瘤直徑2.1~4.1 cm,平均(2.76±1.33)cm。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33~68歲,平均(52.78±2.63)歲;機器人輔助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22例,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23例;腫瘤直徑2.2~3.9 cm,平均(2.56±1.53)cm。
本研究征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密切觀測患者病情,口頭告知患者手術方式,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幫助患者做相關檢查,交代術中注意事項,讓患者做好思想準備,并告知其術后需要關注的情況,如疼痛、腹脹、出血等,需及時與醫生或護理人員溝通以便對癥處理。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授權賦能健康教育。①通過講座、視頻等對行機器人輔助或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的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知識普及,保證語言淺顯易懂,用心、平和地為患者答疑解惑,增強其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協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10-11]。②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文化背景等,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通過講解疾病的成因、發展、治療及預后等知識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疾病認知,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和恐懼;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情感,包括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通過傾聽和理解,給予患者關注與支持,減輕其心理壓力;幫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能力;教導患者如何監測健康狀況、調整生活方式、遵循醫囑等,減少焦慮感;教導患者應對壓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訓練等,以幫助患者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減輕焦慮和抑郁癥狀;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定期評估,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變化并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健康教育方案,確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支持與幫助。③指導患者保持傷口清潔與干燥,降低感染風險,教導患者注意觀察自身傷口情況,并告知術后需定期復查腎功能情況,患者的尿量直接反映腎功能的治療情況。④培養患者的自我護理技能,教導患者準確地使用術后藥物,包含藥物用法、劑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提醒患者注意預防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提供相對應的預防措施,如避免腹內增壓的方法等。⑤做好出院指引,告知患者需要維持合適的體重,避免體重過輕或者過重。若恢復得較好,可引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并為其制定運動康復計劃,以促進其身體康復并提高免疫力。同時提醒患者增加飲水量以便于達到尿路自我沖洗、自潔的效果。⑥建議患者飲食多樣化,無需過于強調忌口,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應避免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以植物性食物為主。⑦指引患者合理運用醫院提供的康復服務以及相關資源,如參與患者互助小組、康復知識講座等。鼓勵家庭成員主動加入患者的護理過程給予患者實際的幫助以及情感支持,共同推動患者的痊愈。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評分制了解患者對健康教育掌握情況,包括知識掌握、技能應用、態度轉變、行為改變,每項滿分20分。②分別于入院時、手術后、出院時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7]評估患者自我效能,包括10項,實行1~6分評分法,總分為6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越好。③分別于入院時、手術后、出院時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2-13]、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4]評估患者焦慮、抑郁水平,SAS、SDS評分界值為50分,重度為70分以上,中度為60~69分,輕度為50~59分。④分別于入院時、出院時使用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測定量表[10]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包含6個維度,各維度以1~5分計分法,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越高,護理效果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比)[n(%)]表示,組與組之間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與組之間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健康教育掌握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知識掌握、技能應用、態度轉變、行為改變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自我效能 入院時,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與入院時相比,手術后、出院時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焦慮與抑郁程度 入院時,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與入院時相比,手術后、出院時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生活質量水平 與入院時相比,出院時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腎腫瘤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患者發病后的主要癥狀為疼痛、血尿以及腹部腫塊等[15-16]。針對腎腫瘤的治療方案,臨床多以機器人輔助手術、開放手術等為主。對患者而言極易產生恐懼、緊張以及焦慮等消極心理。而不良情緒損害患者的心理健康,對患者的手術效果及康復產生負面的影響[17-18]。患者的不同護理模式會直接或間接關系患者手術的成功與否。授權賦能健康教育通過向患者科普腎腫瘤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方法以及術后注意事項,可以協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認知觀念,減輕心理負擔,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使其能夠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治療方案,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念,進而主動加入自我護理。通過教導患者如何正確管理藥物、運動、飲食等,使患者能夠迅速地學會自我保健技能以及預防疾病復發的方法[19-20]。同時授權賦能健康教育也推動了醫患關系的和諧。通過與患者的深入溝通,護理人員可以更完善地了解患者的困惑以及需求,這種教育方式提升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有利于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增強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促進其術后康復。呂青等人[21]報道了術后采取授權賦能健康教育的200例患者,結果顯示給予患者適當的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對患者的焦慮情緒、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質量水平都有顯著提升,與本研究結論一致。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提示授權賦能健康教育應用在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患者中對提升自身健康教育效果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分析原因在于,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強調患者的主動參與和自我決策能力。讓患者積極參與健康教育過程,不僅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還能主動尋求信息、提出問題,從而更深入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22-23]。授權賦能健康教育更加注重患者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并為其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個性化教育能夠更好地適應患者的知識背景、學習能力和健康狀況,從而提高教育效果。授權賦能健康教育通過培養患者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決策能力,增強自我效能感[24]。患者增加對健康狀況的掌控感,更加有信心和動力去學習和實踐健康知識。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幫助建立護患之間的伙伴關系,共同制定和執行健康計劃,有助于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促進信息的有效溝通,使患者更愿意接受并遵循健康教育的建議,且授權賦能健康教育不僅關注短期內的知識傳授,更重視培養患者長期的健康行為,通過教育患者如何制定和執行健康計劃,如何應對挑戰,患者能夠更好地維持健康狀態,減少疾病復發的風險[25-26]。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入院時相比,手術后、出院時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提示授權賦能健康教育應用在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中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分析原因在于,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強調加強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27]。在術后恢復過程中,患者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通過授權賦能健康教育能夠促使患者獲得更為深入且完善的手術、康復知識以及積極應對各種困難的方法,知識的累積與患者自身應對能力的增強不僅讓患者更了解自身的病情與治療方案,還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應對術后恢復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讓患者學會設定合適的康復目標,并根據自身掌握的康復知識制定實現目標的方案[28]。隨著目標一步步地達成,促使患者增加自信心。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會得到進一步增強,這種積極健康心態有助于患者在恢復過程中維持樂觀與堅定。曾美霞等人[29]探討了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對手術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及自我效能的影響,結果顯示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在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的同時,充足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治療護理過程中的參與性,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入院時相比,手術后、出院時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提示授權賦能健康教育應用在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中可緩解患者焦慮與抑郁情緒,分析原因在于,焦慮與抑郁的產生往往來源于患者對手術的未知性與不確定性。授權賦能健康教育能幫助患者清楚地理解手術過程、更全面地了解手術以及康復的各個方面,減少患者對未知的恐懼[30]。教導過程中也包含心理學的技巧與方法,這種教導使得患者能夠更好地認知自己的健康狀況,增強自信心。當患者感覺到自己能夠積極參與恢復過程并對自己的康復有信心時,就能夠更好地應對焦慮與抑郁情緒,并提升自身的心理適應能力[30]。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入院時相比,出院時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提示授權賦能健康教育患者應用在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中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這與患者心理改善[16],自我效能提高,術后恢復相關。
綜上所述,授權賦能健康教育在機器人輔助與開放根治性腎腫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斐然,不僅可以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意識,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狀態,并推動醫患關系的和諧。因此,這種教育方式值得在腎腫瘤切除術患者中進一步推廣與應用。本研究不足在于樣本量較少,今后有待進一步實施大樣本長期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Ciancio G, González J. Tumor thrombus in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fter resect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recurrence or tumor thrombus left behind?[J]. Urology, 2021. doi: 10.1016/j.urology.2020.10.040.
[2] 蘇萍. 不同階段健康教育對圍手術期腎腫瘤病人康復影響的護理分析[J]. 中國臨床康復, 2002, (14): 2148.
[3] Shah P H, Leibovich B C, Van Houten H, et al. Association of partial versus radical nephrectomy with subsequent hypertension risk following renal tumor resection[J]. J Urol, 2019, 202(1): 69-75.
[4] 李倩琳. 腎腫瘤切除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性護理干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0, 24(16): 98-102.
[5] 黃健, 張凡, 石晶, 等. 全程系統化護理在腹腔鏡腎癌根治性切除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9, 26(9): 1122-1125.
[6] 吳玉娟, 李冬眉. 腎癌根治性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36): 33-34.
[7] 何瑩, 朱瑋, 李紅, 等. 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孕晚期運動方案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后盆底功能恢復的效果評價[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21, 38(1): 29-32.
[8] 伍靜, 趙云, 李才玉, 等. 腹腔鏡下腎腫瘤切除術后應用外科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J]. 貴州醫藥, 2019, 43(9): 1505-1506.
[9] 李冬貴. 健康教育在全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10): 1720-1722.
[10] Sprangers M A, Cull A, Groenvold M, et al.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approach to developing questionnaire modules: an update and overview[J]. Qual Life Res, 1998, 7(4): 291-300.
[11] 崔紅梅, 呼瑞. 健康教育模式在預防老年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發生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效果[J]. 血栓與止血學, 2022, 28(3): 2.
[12] 吳文源. 焦慮自評量表[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9, 增刊: 235-238.
[13] Khan M S, Maaz A U R, Qazi A Q, 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pre-referral tumor resection in unilateral Wilms tumor: A single-institute experience from a lower middle-income country[J]. Pediatr Blood Cancer, 2024, 71(2): e30760.
[14] 舒良. 自評抑郁量表[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9, 增刊: 194 -196.
[15] WANG J H, ZHAO Y N, XIE F. Study 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methods applied to diabetes patients in the endocrinology department[J]. Healthc Eng, 2022. DOI: 10.1155/2022/ 3363096.
[16] 蔡維敏, 魏英, 王飛. 心理健康輔導對腎切除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 2019, 32(11): 1606-1608.
[17] 袁磊, 張淑鑫, 雷敏, 等. 技術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機器人應用前沿[J]. 開放教育研究, 2021, 27(4): 4-16.
[18] DU S L, HUANG Q B, YU H K, et al. Initial series of robotic segmental inferior vena cava resection in left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caval tumor thrombus[J]. Urology, 2020. doi: 10.1016/j.urology.2020.03.053.
[19] 郭艷芬. 手術前后實施健康教育對腎腫瘤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2, 19(5): 465-466.
[20] 常鵠, 陳元立, 李紀賓, 等. 北京市三個社區腫瘤患者對健康宣教傳播腫瘤相關防治知識的知曉情況分析與評價[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9, 26(12): 1421-1424.
[21] 呂青, 劉陽, 王婷, 等. 授權賦能教育對甲狀腺癌手術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21, 28(4): 230-233.
[22] 王巖. 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輔助關節外科手術的應用、研究進展及展望[J]. 中華外科雜志, 2025, 63(1): 32-38.
[23] 楊振亞. 健康教育對腎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13): 2179-2180.
[24] Selva-Pareja L, Ramos-Pla A, Mercadé-Melé P, et al.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 on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education-a bibliometric analysis[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19(7): 4356.
[25] WANG J, LI 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mpowering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J]. Front Public Health, 2024. DOI: 10.3389/fpubh.2024.1389026.
[26] 王靜, 劉正友. 加速康復外科在泌尿外科腎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20, 27(S1): 248, 250.
[27] HE M, LIU S, HE Z, et al. Robot-assisted resection of renal tumor in children and comparison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J]. BMC Surg, 2024, 24(1): 325.
[28] 王巖. 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輔助關節外科手術的應用、研究進展及展望[J]. 中華外科雜志, 2025, 63(1): 32-38.
[29] 曾美霞, 王素梅, 楊瑞玉. 賦能健康教育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自我效能及早期下床活動的影響[J]. 醫學臨床研究, 2018, 35(4): 821-823.
[30] 賈萌萌, 孫娟麗. 快速康復理念在腹腔鏡下腎腫瘤部分切除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 血栓與止血學, 2022, 28(3):"105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