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進一步了解當前大學生體育消費情況,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觀念、消費結構、消費水平和消費行為等體育消費指標進行調查分析。結論顯示:(1)山西大學學生對體育消費總體上持肯定態度,已經自覺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常態;(2)山西大學學生主要以體育實物類消費為主;(3)體育消費經濟來源是家庭供給,但總體體育消費水平不高;(4)男生體育消費水平高于女生,男生多選擇對抗激烈、技術含量較高的運動項目,女生則選擇活動量較小、對抗性弱且無身體接觸的運動項目。
關鍵詞:體育消費" 現狀調查"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7-041-3-ZQ
1、前言
體育消費作為一種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良性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通過分析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的現狀,可以有效地揭示新時代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真實需求和問題,為其科學有序開展學習生活提供應對之策。對此,本文對山西大學學生的體育消費現狀進行調查,深入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變化,幫助學生正視自己的體育消費行為,從而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并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促進體育消費的可持續發展。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學校圖書館等相關檢索工具,以“體育消費”“大學生”“現狀調查”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并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深入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最新動態,為該本文的后期的寫作提供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問卷以相關研究課題問卷作為參考范本,在遵循科學性、可行性、有效性等的基礎上結合本課題研究目的和現實情況進行制定,經過和導師以及相關專家的探討溝通,并經過反復修改,最終確定該調查問卷的具體內容。
①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在問卷的效度檢驗方面,該問卷經過刪減、合并等多次修改形成初稿,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利用課余時間找到校內外的8位專家,就該問卷的結構、內容和總體效度進行檢驗,具體結果見表1。從調查結果來看,專家對問卷的設計結構和內容等方面都較為認同。
②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為了使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符合統計學樣本量的基本要求,采用的是現場進行發放和回收的形式。發放的問卷共計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為95.6%。其中有效問卷458份,有效率為95.8%。
(3)數理統計法。
采用Excel 2010統計分析軟件,對收集的問卷進行整理和統計,以圖表的形式加以呈現,并進行詳細的分析。
(4)訪談法。
通過對學生、教師等相關人員就體育消費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訪談交流,獲得了許多重要的一手資料和素材,同時也提供了寶貴的意見,為后期的撰寫提供了智力支持。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分析
由表2可知,此次問卷調查的在校生共458人,其中男生208人,約占45.4%;女生250人,占54.6%;其中,文科專業生160名,占本次調查總人數的34.9%;共有298名理科專業學生,占全部學生總數的65.1%;參加此次調查的大學生中,來自城市的有150名,占調查總數的32.8%;來自農村的學生共308名,占總數的67.2%。山西大學生的主要生源地仍然是農村,這一比率已經超過67%,而城鎮地區的學生僅占32.8%。在此次問卷中,大四的學生數量最多,共計160名,占全部學生總數的34.9%;其次為大一,為143名,占比31.2%;大二年級的學生有101名,占學生總數的22.1%;大三的學生只有54名,占11.8%。
3.2、山西大學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頻次分析
從表3的大學生鍛煉頻次可以看出,山西大學學生整體還是有著較為良好的鍛煉習慣,他們周鍛煉頻次最多的區間是3—4次,共計207人,占總數的45.2%;其次是1—2次,共計136人,占比為29.7%,還有31人周鍛煉次數超過7次以上。在調查中可以看出,雖然調查對象大部分都有著鍛煉的習慣,但是也有34人周鍛煉為0次,雖然人數不多、占比不大,但是也能看出當前大學階段學生體質下降、不鍛煉的問題較為明顯。
3.3、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分析
從表4的數據統計可知,男女生在體育消費動機方面還是有較大差別的。“強身健體”是男生的首選,所占比例高達28.6%,而女生則把“完美塑形”放在了第一的位置,占比30.8%,這可能是男女生的性格的不同以及體育鍛煉的目的不同所導致的。選擇“社會交往”的男女生分別占比為16.6%、16.0%,排名為第二位和第三位,并且占比基本相同,這說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網絡的普及,男女生都比較渴望與外界交流。“完美塑形”和“強身健體”在女生的選擇中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這與傳統思想中女生不愛運動、偏于文靜的想法不符合,說明當代女大學生也深刻地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希望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突出個性”選項雖然排在男女生的第三位和第五位,但男生占比比例高于女生近一半,說明男生較女生在運動方面更加喜歡張揚個性,以此來得到他人的關注。在“追求時尚”和“攀比需要”的選項上人數較少,這說明當代大學生沒有把盲目攀比作為首要動機,而是有著較好的價值觀和消費觀。男女生在“學習需要”選擇上都排名靠后,說明山西大學的學生沒有把應試考試作為一種負擔和壓力,而是把體育鍛煉作為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3.4、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內容與結構分析
(1)體育消費內容。
從表5的排序可以清楚地看出,運動鞋和服裝是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必要消費品,排名位于1—2名。但是男生的消費相比于女生來講較高,這是因為男生在選擇運動鞋和服裝時在價格方面明顯高于女生,并且有部分男生喜歡買一線體育品牌。其次,在參加健身培訓班方面,女生明顯高于男生,女生占比高達27.9%,而男生僅有6.1%,這與上面女生喜歡健美塑形有很大的關系。第三,隨著現在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學生在體育消費方面也有著很高的標準,愿意嘗試并且接受一些有償服務,例如他們在購買體育紀念品、觀看現場比賽等方面的占比居中,說明現在的學生的消費觀正在轉變。第四,由于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和手機的普及可讓學生快速地獲得健身鍛煉的知識,傳統的體育書籍和音像資料等需求越來越少。最后,由于學生在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比較豐富,對體育用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是學生消費內容之一。
(2)體育消費結構。
從表6統計結果看,山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內容是在體育實物類消費方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當前大學生的經濟還不能完全獨立,消費能力和水平有限。在體育勞務類消費方面,男生主要是用于觀看體育比賽的支出,而女生則是在參加健身培訓班方面有較大的支出。結合表5的調查分析,體育信息類消費排名最末也是非常符合調查情況的。
3.5、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經濟來源與消費水平分析
從表7可以看出,山西大學學生的體育消費經濟來源主要是由家庭方面來提供,占調查人數的69.9%。由于當前學生正處于學習知識、積累技能的階段,因此依靠家里也屬于正常。由于大學課余時間相對較多,部分同學會利用這些時間進行兼職,在賺取生活費的同時,也可以很好地進行社會實踐,為后期進入社會打下基礎。該群體僅占16.6%,但是也可以從一定角度看出當代大學生渴望獨立的個性,以及期望幫助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另外從訪談中得知,部分大學生體育消費來源于商業贊助、比賽獎勵、協助老師做實驗等,占比2.6%。
由表8可知,山西大學生中男生體育消費水平明顯要高于女生,男生601元以上的消費占比為33.8%,而女生600元以下的消費占比高達32.7%,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男女生的消費意識、動機以及體育鍛煉的項目不同所導致。另外通過與學生訪談可以知道,大一和大四的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相對來說比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大一的學生剛進入到一個新的學校,對很多事物比較好奇,想努力提升自己;而大四空閑時間較多,經濟相對來說寬裕一些,并且面臨找工作,會在形象和身材上投資自己。
3.6、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項目分析
由表9可知,男生選擇對抗性較強、對體能和技能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偏多,排在前5名的項目依次是籃球、足球、排球、散打和羽毛球。而女生則選擇對技能技巧類、無身體對抗的項目偏多,尤其是排在首位的健美操,占比高達31.9%。其原因是女生是為了減肥塑形、保持良好的身材,其次是出于對安全的考慮。田徑雖然是“運動之母”,但是男女生幾乎很少選擇,這主要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田徑運動相對比較枯燥,需要不斷地重復練習,加之學校沒有室內田徑場,所以鍛煉的積極性不高。
3.7、影響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
由表10可知,在影響山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中,場地因素以37.1%占據首位,其次是體育知識技能和經濟因素,占比分別為20.5%和14%,緊隨其后的則是時間和價格因素。由此可見影響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是多方面導致的,例如男生大部分喜歡籃球,但是學校的籃球館被羽毛球場地占用,并且由于經常下雨,室外是露天場地,導致大部分的時間無法進行籃球活動;再如游泳運動,學校游泳館對學生收費,并且在上課期間不對外開放,導致很多人望而卻步。
4、結論與建議
(1)山西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從整體上來講是持積極肯定的態度,男生在體育消費方面比女生更加主動。
(2)在消費動機上,山西大學學生已經自覺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而不是為了體育考試而強迫鍛煉。
(3)在消費項目上,男生多喜歡選擇同場對抗性強、運動技術相對較高的運動項目,而女生則喜歡選擇運動負荷較小、對抗性偏弱并且無直接身體接觸類的運動項目。
(4)實物類消費是山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內容。
(5)家庭供給是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的首要經濟來源,但是整體體育消費水平不高,并且男生體育消費要高于女生。
(6)場地因素、體育知識技能因素、經濟因素是影響山西大學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1)積極加強正確的體育消費價值觀的宣導;(2)加大對大學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3)豐富高校體育活動的項目內容;(4)科學定位,生產不同消費層次的不同體育產品。
參考文獻:
[1]楊永德.“體育消費”內涵試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1(1).
[2]陳元欣,施宇,周彪.體育消費券促進體育消費的作用機制、現實困境及優化路徑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4,50(4).
[3]代剛,仇軍.體育消費的研究范式、內容分析及特征啟示[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6).
[4]汪雅莉,劉芳枝,楊鐵黎.我國體育消費發展現狀及促進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1(12).
[5]張小玲.我國體育消費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報,2007(2).
[6]代剛.體育消費的屬性、概念體系及其邊界[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4(4).
作者簡介:梁強(1996-),男,漢族,山西晉城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牛曉晨(1994-),男,漢族,河南鶴壁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