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然而,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關聯性不強的問題,學生難以較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思想,這給立德樹人目標的落實帶來了阻礙。對此,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下,一線教師可以借助“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開展,通過確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數學主題以及開展一系列相關的活動來組織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在體會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指向傳統文化的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意義
項目式學習是指借助真實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對知識的探索;指向傳統文化的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是指教師基于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來創設項目主題,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文化現象進行深入的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指向傳統文化的項目活動,具有如下的實際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小學生正處在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通過實施基于傳統文化的小學數學項目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讓學生從中吸取民族智慧,從而在項目化學習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使學生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二)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
一方面,在項目學習中引導學生探索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感受我國千百年來傳承的美,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喜愛,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另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數學美的元素,可以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科學的指引,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探索活動,并從中發現各種各樣的樂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傳承意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借助傳統文化項目活動的展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文化,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傳承意識,最終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注入活力。
二、指向傳統文化的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實施策略
(一)分析教學內容,探索知識和傳統文化的結點
在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要注重運用恰當的方式將數學知識與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獲得智力、文化品格等方面的協調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的深入分析,善于發現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之間的結點,為學生參與項目學習提供科學的指引。
在挖掘教學內容和傳統文化結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選擇的傳統文化不僅要和數學知識有密切的關聯,還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可以在項目的探索中感受到數學、傳統文化、生活三者之間的密切關聯,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從中受到啟發,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建立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需求。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對此,在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選擇的傳統文化資源要契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讓學生可以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參與項目活動,從而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項目實踐。
例如,在學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中“軸對稱”這部分內容時,眾所周知,這部分知識與我國傳統的剪紙、臉譜、建筑等事物存在密切的關聯,借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探索中華文化中的對稱之美”項目活動,引導學生去關注中式美學,讓學生認識到在很多傳統文化中,都可以發現對稱元素的存在,從而讓學生能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感受祖國燦爛而悠久的文化。又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人民幣的歷史來創設項目活動,引導學生去探索人民幣的悠久歷史,讓學生對人民幣的名稱、起源、演變進行深入的分析,借此來讓學生感受時代的變遷,增強學生對優秀文化的敏感性。再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探索古代計時的秘密”這一項目活動,引導學生去探索古人采取的計時方法,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古人的智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等。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探究的眼光去觀察數學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借此來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項目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收獲更加充實的數學學習經歷。
(二)借助多元活動,推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在數學項目化學習中引導學生探索傳統文化,教師需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注重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設置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多樣化的體驗中對傳統文化建立深刻的認識。
1.圍繞文化要素,創設探究情境
項目式學習強調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中,圍繞傳統文化與數學之間的關聯來創設探究情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為學生接下來的深入探索奠定好基礎。
例如,在“探索古代計時的秘密”這一項目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如下的情境創設方法。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古人的生活方式。借助對電視、電影、書籍等資料的分析,學生可以認識到古代的科技發展是很落后的,進而引發好奇心:古人是如何判斷時間嗎?其次,教師再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古代的一些計時工具和文獻資料,讓學生對日晷、水鐘等傳統事物建立基本的認識。最后,教師再向學生介紹本次的項目目標:調查了解古人的計時方法。這樣借助情境創設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對項目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產生好奇心,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結合理解需要,設計趣味任務
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發地探索中了解傳統文化,從而促進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對學生認知規律的了解,設計具有驅動性、趣味性的學習任務,為學生的項目探索搭建支架,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項目活動。在任務驅動中,教師也要關注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并且鼓勵學生大膽分享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讓學生可以形成開放的文化視野。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探索人民幣的歷史”這一項目活動,讓學生在這一項目中了解人民幣這一名稱的由來,以及每一版人民幣背后的創作故事,加深學生對相關傳統文化的認識。為了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項目體驗,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如表1所示的項目任務: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對項目任務進行適當的拓展,讓學生可以自發地參與對傳統文化的探索。此外,教師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例如,在任務二的實施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中國人生活水平”這一角度來分析人民幣面值發生的變化,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文化思想。又如,在“探索中華文化中的對稱之美”這一項目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眼光,讓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各種傳統文化事物中蘊含的對稱思想。結合學生探索項目主題的需要,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如表2所示的學習任務:
開展上述任務能夠讓學生按照從“了解”到“解讀”的方式來體驗傳統文化中的對稱思想,增強學生對對稱之美的領悟。在任務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尊重學生的個性品質,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來敘述自己對傳統文化之美的理解,讓學生可以發自內心地認同中式之美,從而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
3.引導實踐創作,加深文化思考
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存在密切的聯系,在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基于傳統文化展開實踐創作,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進一步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引起學生對傳統文化傳承方式的思考,從而讓學生的文化品格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探索中華文化中的對稱之美”這一項目活動中,在學生掌握了軸對稱的相關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展開實踐創造。借助本次項目活動的展開,學生能夠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對稱思想,讓剪紙等作品變得更加美觀。學生可以基于軸對稱的思想,自主設計剪紙、面具等作品,并且使用生活中的簡單材料,將作品創作出來,裝點自己的生活。如此,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學生完成了作品的設計后,教師還可以展開“展覽會”,讓學生去分享自己的作品,使學生可以從項目活動中收獲更多的樂趣以及成就感,并且使學生在欣賞他人作品的過程中獲得審美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又如,在“探索人民幣的歷史”這一項目活動中,借助項目任務的參與,學生可以對人民幣的歷史有基本的認識,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創作型的任務:人民幣的設計中蘊含了多種中華文化思想,但是很多人對此沒有正確的了解,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去感受人民幣中的文化思想,你可以想到怎樣的宣傳方式?針對這一任務,學生可以展開交流討論的活動,嘗試使用多樣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學生可以使用黑板報的方式來介紹人民幣的相關歷史,還可以嘗試制作宣講視頻,借助直接的語言來介紹歷史等。如此,借助實踐活動的展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對當代生活的影響力,體會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樂趣,從而更好地落實本次項目活動的目標。
(三)開發信息資源,拓寬傳統文化領悟的路徑
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中的滲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探索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理解感悟,教師可以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更好地展現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探索體驗。同時,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還可以幫助師生擺脫課堂的限制,讓師生獲得更加開放的溝通空間,助力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鑒賞。
例如,在“探索中華文化中的對稱之美”這一項目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豐富的軸對稱傳統文化作品,包括各種面具、各種剪紙等。而且,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自己的生活,發現生活中與軸對稱相關的傳統文化作品,鼓勵學生將其記錄下來,通過線上的方式分享給同學、教師等,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對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探索,這有助于學生良好文化品格的發展。
又如,在“探索古代計時的秘密”這一項目活動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創造各種計時工具的經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與水鐘等相關的信息,制作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可以在微課的幫助下集中了解相關的信息,促使學生快速了解相關的傳統文化。
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借助信息技術獲得傳統文化資源的能力。新時期,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獲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傳統文化也借助網絡,獲得了新的“生長”方式。對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網絡來獲得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資源,為學生打開新的數學學習空間,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例如,在“探索古代計時的秘密”這一項目活動中,在教師為學生提供微課資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探究任務:借助網絡的方式,了解古人的各種計時手段,體會古人的智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開放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升教學的效果。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要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出發,合理地選擇傳統文化資源來推動學生的問題解決,讓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數學知識的使用方法,也能夠在項目實踐中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獲得綜合素質上的發展。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審美修養等方面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注重為學生創造開放的成長空間,讓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