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中華民族凝聚多年的文化瑰寶,識字教學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識字教學是否成功決定了學生以后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小學生核心素養提出新要求,其中強調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可見其對學生發展極為重要。因此,教師進行識字教學時,既要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又要借識字教學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進而以思維能力的提升反哺識字教學,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創新識字教學方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圍繞多元識字教學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展開探究,旨在探尋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識字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導學生識字時,不應該把識字、寫字、用字當作識字教學的最終目標,在識字教學中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識字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小學時期通過識字教學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雖然這個時期的學生詞語概念和思維能力還處于萌芽時期,但是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法、豐富的教學模式來培育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在識字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品質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能夠提升教師識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識字教學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思考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漢字過程中進行比較、歸類等思維活動,有助于培養自身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并且在識字過程中學生需要集中注意力,不斷聯系和鞏固新舊知識,這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專注力和毅力,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漢字獨有的圖畫、想象力以及創造性特點能夠有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在語文課程里,識字是學生需要長期積累學習的內容。若要讓學生科學、高效地學習漢字,教師僅將教學目標定為記住生字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改進識字教學方法,在講解漢字字理同時融入思維能力培養環節,結合學生本階段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從發展思維的角度審視漢字教學。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利于學生掌握識字規律,進一步提升識字能力。
二、識字教學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現狀分析
首先,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往往容易被教師所忽視,尤其是低齡學生更需要教師基于學生當前認知水平以及學習能力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識字教學。當前教師更多的是為學生進行單一枯燥的講解,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參與度不高,并且也無法讓學生對識字產生興趣,從而抑制了學生在識字教學中發展思維的深刻性,對教師教學質量也造成一定影響。
其次,識字教學是為學生日后閱讀寫作奠定基礎,部分教師將識字和文章進行分離教學,不注重字、詞、句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無法將識字、理解段落意思、朗讀以及漢字和段落的積累和應用連貫起來,導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學生識字效率不高,并且分離式教學也不利于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也有所欠缺,這同時也使得學生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和發展,不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最后,漢字的起源與發展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借助漢字規律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和掌握漢字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的創造性。當前部分教師并不注重規律教學,在教學中仍然使用單一教學,無法構建完善的識字體系,這導致學生識字效率不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漢字的難度,導致學生學習漢字興趣低下的同時也無法提升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無法進行思維活動,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發展。
三、識字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調動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好奇心比較重,上課時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營造情景教學,讓漢字符號表達更加直觀且具象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漢字的音形義之間的關系,從而對認識漢字產生興趣,并運用活潑生動的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通過多媒體調動學生多重感官,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語文課堂氛圍,可以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教學統編版教科書中《日月水火》一課時,為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在教學時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展示課前準備好的日、月、水、火、山等象形字,并進行課堂導入:“同學們,漢字在一開始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并不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樣子,漢字的演變過程是非常有趣的,最開始的樣子叫作甲骨文,接下來我給大家展示最開始樣子。現在大家肯定都不清楚這些甲骨文現在是什么樣子的,沒關系,通過我們今天學習大家就可以知道它們現在長什么樣子了,跟隨教師一起來看一下甲骨文和現在的簡筆字有什么區別吧。”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演示本課象形字的演變過程,借助信息技術的助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加強學生識字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掌握和學習漢字。教師通過創設多媒體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營造出學習氛圍濃厚的識字氛圍,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識,不僅提升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還增加了學生學習文字的欲望。
(二)運用隨文識字,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在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中,隨文識字備受廣大教師所青睞。原因在于,隨文識字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與學習漢字,使學生識字時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段,便于教師將漢字教學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建立學生對生字的熟悉感,使其更深入地理解生字含義,極大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生字的效率。教師在學生掌握生字之后,將生字轉換到其他語言環境當中,既能鍛煉學生的識字能力,又能檢驗自身教學成果,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教師教授統編版教科書《開滿鮮花的小路》時,教材要求學生學會15個生字的認讀。若在課上進行逐字教學,課堂學習效率會大打折扣,課堂容量也會變小,而且大量枯燥的生字講解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識字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進行教學,對生字進行集中學習。在本課教學時,教師在教學“郵遞員”三個字時,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知道郵遞員是什么意思嗎?”學生此時并不清楚郵遞員的意思,教師將這三個字放在文章第一句中帶領學生練習上下文進行學習:“同學們,你們看在第一句中郵遞員在給鼴鼠先生送包裹單,這三個字拆開的意思分別是:郵寄、投遞、人員,那么郵遞員就指的是負責投遞郵件和包裹的人員。”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讓學生與小組成員之間共同糾正發音,再用文中出現的生字進行造句,提高學生對生字的實際應用能力。完成漢字學習后,教師可以將本課的生字打散,通過提問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生字讀音、字義以及字形的認識,這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思維敏捷性。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借助課文的語言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效率,通過解讀生字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運用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思維的系統性,提高識記效率。
(三)重視規律識字,提升思維的創造性
漢字在創造和發展的過程中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在《周禮》中六書將常見的漢字分為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指事字、轉注和假借六種,這種規律能夠幫助人類快速掌握漢字,因此教師可以抓住漢字的規律,幫助學生輕松記憶漢字,理解和應用漢字,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能夠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學習漢字。根據漢字的種類可以把漢字分為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以及指事字四大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這四種漢字的特點幫助學生梳理歸納學習漢字,深挖漢字內在的發展規律,并且幫助學生更快地記住符號繁多、結構復雜的漢字,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漢字規律理解和應用漢字,在運用規律識字時,分析、比較、綜合以及綜合歸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準確表達自身思維的能力,在識字時幫助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找到高效學習漢字的方法。
以“象形字”教學為例,象形字是人們將自己的視覺所感知到的東西進行創作,由圖畫演變成的文字,是最古老的一種字體,屬于表意文字。視覺是人們最易感知、最為直觀的感覺,在五感之中,其運用頻次也是最高的。字形是人們在五感當中最容易通過視覺感知的,通過字形把字義和字音串聯起來,是一種能讓學生有效學習與掌握生字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可以采取這種方法開展教學。在學習“魚”字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甲骨文中的“魚”字讓學生進行猜測,在學生說出正確答案時,再告訴學生知識以前“魚”的寫法,學生都認為非常有趣,這時教師讓學生觀察魚的圖片和甲骨文中的“魚”,引導學生說出兩者的相似之處,最后將甲骨文和現在的簡筆字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變化過程。學生通過分析得出“魚”字魚頭變成了上面的斜刀頭,魚鱗變成了相似的“田”字,而最后的魚尾巴演變成了下面的橫,這種教學方式加深了學生對“魚”字的記憶。在本次教學過程中,學生借助觀察、對比等思維活動,培養了自身的思維概括能力,進而掌握學習象形字的規律。對于形聲字、會意字也可采用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掌握和運用漢字規律,學生得以全面發展并提升思維的創造性。
(四)游戲化識字,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在事物擁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適合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在當前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化、成人化,與小學階段的學生發展特點并不符合。教師應轉變當前識字教學模式,在識字課堂教學中適當開展一些游戲化的識字教學活動,同時組織學生猜謎語、講故事等,加深學生對漢字的了解。教師在設計游戲化識字教學活動時,要關聯學生知識背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運用過往知識、經驗參與游戲,在提升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同時,提高學生漢字學習效率。
在學習“尖”一字時,倘若教師僅在課上單純講解,直接讓學生記憶字音、字形、字義,學生興致索然,教學效果也差強人意。但若采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入“尖”字教學,情況就大不一樣。猜謎語能夠巧妙引導學生發現“尖”字由一大一小組成,一頭小一頭大意味著尖銳,這不僅能讓學生明晰字的結構,還能深化其理解,激發起學習漢字的興趣,學生思考解答的過程也鍛煉了思維靈活性。并且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完一個單元漢字后,在備課階段整理出本單元生字字謎,在教學時舉行猜字謎大賽。這類游戲化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生字,調動學生對語文識字課堂的熱情,加深學生對本單元生字的理解和印象,又能在學生思考猜謎時提升其思維敏捷性。
(五)科學觀察識字,提升學生思維廣闊性
我國的漢字是由圖像演變而來,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留出部分時間,讓學生通過自主對漢字有目的地進行觀察,理解其中的視覺意象,從而協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漢字。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漢字,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相關結構。可以讓學生觀察“田”字,這個字的字形就是一塊一塊的田地。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能夠讓學生對該字的基礎意象有所了解和認識,還可以加強學生學習效果。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性地進行觀察,例如從漢字的結構以及漢字的偏旁部首出發進行觀察,當前的漢字結構有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合體字的偏旁部首進行觀察,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意義和構造。在教學“林”字時,從偏旁部首就能夠觀察出這個字和樹木相關。最后,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聯系。在教學“青”“蛙”兩個字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青蛙和小蝌蚪的區別和聯系,并且帶領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結構,讓學生發現青蛙和蝌蚪之間顏色的不同,通過蝌蚪變為青蛙的形態變化幫助學生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產生不同感官之間的對比,加深學生對“青蛙”的理解與認識。這種觀察以及聯想的識字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產生視覺意象,拓寬學生學習廣度和深度,大幅提升學生思維廣闊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習內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識字教學時教師應從發展學生思維出發,滿足現階段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成長需求。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應學會靈活變換自身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模式,全面發揮識字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在識字教學中發揮思維的作用,充分全面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從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內涵。教師應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掌握自主識字的方法,提高學生識字效率,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