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提出,曾一度使家長、學生、教師歡呼雀躍。這是一種教育的回歸和釋放。冷靜之余,卻使家長和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陷入了一種迷茫。“雙減”,看似減輕了教學的負擔,實則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減”,看似學生省去了作業的負擔,實則使家長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態更加焦慮。在學生輕松、家長認可的基礎之上,教師需要還原語文課堂本身的面貌,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之下,完成教學任務,提升本學科學生的核心素養。提質增效,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要方向,所以在探尋提質增效的道路上,教師要緊緊抓住新課標的相關內容,采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在新的教育旅程中,書寫屬于“雙減”的教學輝煌。
一、“雙減”實施的過程中語文教學存在相關問題
(一)“雙減”不能忽視原有教學態度
在“雙減”提出后,剛開始很多教師無法準確理解“雙減”的真實意圖。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雙減”,就是減負教學知識,讓學生自主理解即可。學生掌握部分知識就行,那些較難的知識可以先不學習,待以后隨著年齡、閱歷增長后再完善即可。在這樣的不重視的教學態度下,教師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師生關系得到緩和。然而,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必然導致學生的語文各項綜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發展,不利于今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素養的培養。語文教師認為自己終于不用面對著繁重的作業,課上也不用歇斯底里地讓學生掌握知識。在這樣溫和的課堂氛圍下,學生卻再也看不到進步的曙光。這是“雙減”實施后不少語文教師遇見的問題,這顯然背離了“雙減”政策的實質,更背離了新課改的要求。
(二)“雙減”不能忽視考試評價壓力
“雙減”實施的過程中,作業不再是家長的負擔。對中高年級學生而言,依然面臨著考試評價的問題。部分學校在功利主義的考核目標下,教師將大部分作業布置在課內,并讓學生在課內完成,這導致課內教學時間被壓縮,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诤芏鄬W校的學生在課內進行題海戰術式刷題,就會直接導致教師的新授課變得隨意而又無趣。在“雙減”背景下,作為各學段教師需要重視現有考試評價的壓力,調整當下“雙減”政策與考試評價的矛盾,而如何做好它們之間的銜接,考驗著教師的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要想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那么,“雙減”政策下就需要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半p減”之下的課堂,應該仍然是學生的自主課堂,而不是教師功利性的工具課堂。
(三)“雙減”不能忽視家校合作能力
“雙減”對很多家長來說,確實是松了一口氣?;谡Z文學科的特殊性要求,部分學習內容離不開一定的實踐環節。如果只在課堂中開展教學活動,沒有相應的語言實踐活動作為檢驗依據,那么,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就會受到阻礙。雖然,“雙減”的確規避了一定的教育風險,但家長作為學生的監護人,應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所了解,必要時候要配合學校語文教師布置的實踐性方面的學習內容或者實踐性作業內容。家長要參與學生的成長過程,這是任何時期都不能改變的事實。在“雙減”之后,語文教師不能忽視原有家校共育的合作機制,反而更要重視家校合作的協調機制,提升家長對學生課后學習的監督。家校共育的教學思想要想得到更好踐行,不能忽視原有家校合作的溝通機制,好好用好家校合作的溝通機制,提升學生課后在家的學習情況,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提供安靜的、和諧的家庭環境,為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提供有效的大環境。
(四)“雙減”不能忽視教師群體智慧
“雙減”背景下,部分語文教師認為語文課堂靠學生自主學習,所以課堂不需要深層教研探索,諸如對于學生不再進行深入了解,對文本內容不再進行深度的講解,對于課堂教學策略也不再進行深入的考查……長此以往,便背離了“雙減”政策“減負提質”的初衷。這些錯誤的思想,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展開,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會感到輕松,但什么也學不到?!半p減”不是字面上對學生學習的減負,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上深入學習內部,抓重要學習內容,推進學習質量。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教師要發揮教研組群體智慧,積極認識“雙減”、新課改的文件精神,通過有效地教研活動,提升教師每堂課的教學質量,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落實“雙減”政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造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缺乏全面理解
“雙減”的提出,很多教師只看減,未看增。只看減負,未看增質。缺乏對于“雙減”政策的全面理解,未能深入明確自己在課堂中的實際地位,這就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陷入誤區。“雙減”實質上對語文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是一種減,更是無形地增,更加考查教師的教學資質。正視“雙減”內容,關注其提出的實質,在此基礎之上,深度探究適合“雙減”的課堂教學策略,這才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學生缺乏主動意識
終于不用寫作業了!這是“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大多數小學生的心聲。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作業給學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而學生對于“雙減”的解讀,就是不用完成作業。深層次理解,學生缺乏對于語文學科學習的熱情,缺乏對于自身學習態度的肯定。追隨著政策,追隨著教師,盲目又被動地學習,并不能提升自我的內在語文素養,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學生沒有主動性,“雙減”后的課堂又怎樣有實效地彰顯出來?檢驗課堂教學成效的標準,又怎么能夠脫離學生的能力發展呢?這是主要依據,非常關鍵。所以,如果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那么,無論教師怎么精心備課都是無效的。
(三)家長缺乏參與空間
家長作為學生教育的主要力量,在“雙減”后,很多家長退出了教育陣地,這直接導致了語文教育脫離了實踐舞臺。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也就受到了阻礙。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家長也應參與其中,語文教師也要在教學策略方面融入家庭元素,這樣,才能夠從審美鑒賞或者思維成長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發展空間。
三、“雙減”背景下提質增效相關策略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該如何提質增效呢?語文教師要以新課標為基本教學依據,深入理解“雙減”實質,在課堂中為學生帶來更輕松的學習氛圍,側重知識講授與教學策略之間的契合。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有效掌握知識,教師可以從現代化教學手段出發,展開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帶來助力,還要給予學生生活實踐的機會,家?;樱瑒撔伦鳂I形式,使“雙減”落在實處。
(一)借助現代教育手段,提質增效
“雙減”政策的提出,為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小學生需要教師的課堂引導,因為他們在自制力約束方面還不是很自覺,如果真的全部減掉,那么,學生就無法夯實語文基礎。奠基階段的語文教學更需要教師擁有清醒的頭腦和清晰的教學思路,讓“雙減”真正走進課堂。“雙減”后,課堂教學時間更顯得異常局促。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動力,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這樣,知識積淀越加深厚,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會更強。因為他們渴望在語文課堂中看到其他學科的身影,如音樂、美術等,更渴望自己在先進的學習方式中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畢竟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故而,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進語文學習的殿堂,以別開生面的形式,獲得更多有效的知識。
例如,在四年級《囊螢夜讀》一課的講解中,教師便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視頻,這樣的小動畫網絡上到處都是,教師可以搜集適合本班學生觀看的視頻,播放給學生,學生在看小動畫的同時,對于文言文的畏懼感便會頓時消失。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與其有關的其他故事,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古代這樣的勤奮好學的實例有很多,精心選擇后,讓學生觀看,并寫出觀察感受,如此,輕松地學,靈動地掌握,著實高效。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入,可以為學生帶來別開生面的教學場景,小學生樂在其中,又怎能不深受感染呢?只有情感的融合,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素養?;谛W語文教材內容包含了很多畫面,且囊括的課文內容往往都是情感豐富的,正如上面的《囊螢夜讀》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考慮對情境創設的方式進行運用,刺激學生多個感官,進而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直觀形象的層面,教師則可以利用這一點,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運用,以圖片、音樂、視頻等介質對學生注意力進行吸引,進而不自覺進入有效教學情境。
(二)關注生活實踐領域,提升素養
語文學習不可離開生活情境。它需要在情境之下進行語言交際,這也是語文學科的基本功能。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領域,提升內在素養?!半p減”實施以來,很多學生感到完成作業分外輕松,課堂上也變得更加自主。教師在其中要充分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在課堂中,要積極給予學生生活實踐的空間,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使其能夠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這樣,既能夠避免因“雙減”實施后,很多家長不參與學生學習的問題,也能夠促使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讀,尋找生活與語文之間的聯系,真正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生活實踐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記憶所學內容,活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素養。
例如,在《海上日出》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太陽變化的過程,使其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為了強化學生對于自然的熱愛,教師可以將文本閱讀延伸到生活之中,教師這樣引導:“同學們,在實際的生活中,你是否會擁有這樣的欣賞美景的時間呢?你有沒有認真觀察過一處景物呢?請大家側重時間變化,描述我們校園中或者是家庭中的一處景物,說一說,寫一寫?!痹诮處煹囊龑拢瑢W生會將文本內容進行拓展,在發散思維的同時,使學生學得輕松。這樣的實踐活動也無形提升了課堂實效,使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梢哉f,語文課程所具備的真實性在這樣的方式下能得到進一步增強,除此之外,還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相關文章內容,讓其閱讀和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從而快速掌握語文知識,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進而讓小學語文教學的提質增效能最終達成。
(三)開展多彩趣味活動,深研文本
“雙減”實施以來,課堂需要重新建構。教師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雙減”意在使學生減輕學習壓力,而不是不讓學生掌握知識,教學的形式必須改變。對小學階段教育而言,豐富多彩的趣味性學習活動,更具有實際效果,它可以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在無形中掌握知識?;顒拥拈_展需要教師深度研讀文本內容,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設計相關學習任務。任務要以全新的形式呈現,使每個學生樂于參與其中,讓學生獲得審美感受的同時,使語文課堂的張力更大。教師也可以從核心素養出發,開展一些鑒賞、表達、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活力。
例如,《將相和》這篇課文的講解中,教師便可以以文本場景為依據,安排情景劇表演,使學生能在其中充分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學生演得不亦樂乎。在演繹文本內容的同時,學生獲得了快樂的學習天地,與此同時,還收獲了更多對于人物品質的敬重之情。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使“雙減”的落實邁出了更大一步。為了強化學生的思想認知,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交流類的活動,研究人物性格,了解時代特征。其實,在小學語文很多課文教學中,往往加以引導能喚醒學生的表現欲。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教師既要重視整體和細節的設計,又要重視傳統模式和創新模式的融合;既要重視視覺與聽覺的結合,又要重視課本劇的穿插。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使教學課堂妙趣橫生,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設計多元作業形式,完美補充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在小學階段實施“雙減”政策,這對作業設計也是一種新的挑戰。對語文學科而言,作業大都是在抄寫和背誦,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學生也會對語文學習有所曲解。難道語文學習就是在不停地背誦嗎?背會了就可以拿到高分嗎?當然不是。“雙減”之下,作業內容應該更趨向新課標內容,作業形式也應更靈活多變,加入時代元素。這對于教師而言,是挑戰,更是對于教育的尊重。作業要精心設計,每一項作業的設計都應該有其明確的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高效。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1.為你的家長講述這個故事,看看他們是不是和你的一樣,非常同情小女孩的遭遇。2.請大家利用網絡,搜索火柴燃燒的原理。3.我們現在的生活怎么樣?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當下的生活呢?”這樣的作業形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審美鑒賞力都可以獲得極大的發展。不僅如此,學生還在學科融合中找到了語文學科學習的極大樂趣。當然,教師在一些古詩方面的課后作業,嘗試布置繪畫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表達。對學生來說,這樣的作業形式能讓學生完成作業的抵抗情緒得到化解,還能促進其動手以及想象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減負提效的實際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推進,受素質教育改革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和創新,可以說是必然的趨勢。“雙減”提出的實質就是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大發展。在“雙減”背景之下,教師要革新課堂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育研究方面,做出更加深入的嘗試,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教師還要關注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真正提升學習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從“雙減”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把握其內涵,關注其踐行途徑,提升自我的職業素養,使課堂真正成為“雙減”的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