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玩教具作為幼兒園足球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幼兒園足球游戲的自制玩教具,是通過生活中的廢棄材料制作而成的。它還通過實踐與想象,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進而提高幼兒園足球游戲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基于此,在組織幼兒進行足球游戲時,教師應遵循主體性、游戲性、規范性三個特點,以園所和班級中常見且廢棄的物品為主要制作材料,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使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更多足球的知識,切實體會自制玩教具的樂趣,以期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自制足球游戲玩教具的特點
(一)主體性
主體性原則是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幼兒園自制足球玩教具活動時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對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幼兒教師在為幼兒選取自制玩教具游戲材料時,要以幼兒的身心發展素養為第一要義,根據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對幼兒選取、制作足球玩教具的個性化手段進行分析,幫助幼兒構建完整的自制框架。同時,教師還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鼓勵幼兒采用個性化表達的方式,讓幼兒既能更好地認識自我,又能在自主活動完成后自主探究足球玩教具在體育活動中的應用價值,最終幫助幼兒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二)游戲性
幼兒園自制足球玩教具活動通常具有濃厚的“游戲性”特點,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一般而言,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中具有明確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且幼兒在自由玩耍的同時又遵循一定的游戲規則,而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游戲活動。基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將幼兒園足球游戲分為靜態游戲和動態游戲兩個模塊。在游戲的帶動下,幼兒能充分調動創新思維,賦予自制游戲價值,并根據自身生活經驗,深入體會自制足球玩教具的趣味性和獨特性,進而獲得深刻的游戲體驗。因此,幼兒通過足球玩教具自制活動,一方面能加強對足球游戲規則的認知,另一方面還能充分地體會到自制游戲活動的趣味性,進而幼兒能更加積極地參與游戲活動。
(三)規范性
在幼兒園足球游戲自制玩教具過程中重視規則性特點,主要是為了規避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幼兒的身心受到傷害。對此,在開展幼兒園足球游戲自制玩教具活動時,教師應提前制定玩教具制作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時間,為幼兒提供基礎的自制方法,避免幼兒因過度使用自制材料而產生材料損壞或自身受傷的情況。同時,教師還應將重點放在幼兒對自制玩教具的運用方面,延長游戲時間,以確保足球自制玩教具的完全性和規范性。教師通過制定規范的活動要求,讓幼兒明確自制玩教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并做好相應的監督事項,及時更正幼兒的游戲觀念,以防止幼兒在活動中出現危險行為。
二、基于幼兒園足球游戲的自制玩教具策略
(一)鼓勵主動性實踐,尊重幼兒主體性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園自制游戲時,通常會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和引領者,忽視了幼兒的實踐需要,只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開展自制活動。這種方式不僅沒有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降低幼兒的活動質量,還會降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影響活動效率。對此,幼兒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策略,充分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幼兒充分發散思維進行自主創造。同時,由于幼兒正處于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在活動中教師要積極肯定幼兒提出的創造性想法,并鼓勵幼兒將其付諸實踐。在幼兒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地引導幼兒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調動幼兒的探索欲望,以此促進幼兒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基于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幼兒園足球游戲自制玩教具活動時,應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素養明確活動開展要求,并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體會到實踐的樂趣,進而積極參與足球游戲自制玩教具活動。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在互動正式開始前通過觀察法、談話法等方式,了解幼兒的興趣,并將其融入自制游戲,以此有效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其次,教師關注到班級中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發展并不平均,部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弱,所制作出的足球自制玩教具也較為粗糙。對此,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創造思路和在其中融入的情感。例如,一位幼兒說:“我把我的小狗皮皮畫在了足球上,因為皮皮跑得和足球一樣快。”教師通過鼓勵幼兒進行自主表達,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滿足感,使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足球游戲自制玩教具活動。再次,教師為發散幼兒思維,讓幼兒創設出更多富有創造性的自制玩教具,可為幼兒創設相應的活動主題和應用場景,如宇宙主題、森林主題、在花園中踢球、在城堡中踢球等,充分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幼兒能在多樣化的場景中了解足球運用的真實需求,從而在今后更加積極地參與游戲活動。最后,教師對幼兒的自制足球玩教具進行正向評價,表揚幼兒在操作中的創造性思維,并對幼兒提出一定的自制意見。例如,一位幼兒制作了主題為“宇宙”的足球,但顏色主要以藍色為主,缺少一定的豐富性,對此教師可對幼兒提出指導性意見:“菲菲小朋友的創意很好,用了‘宇宙’作為自制玩教具的主題,但是玩教具的顏色有些單調,你可以回到家中與爸爸媽媽查閱與宇宙相關的知識內容,了解宇宙中的八大行星,使玩教具的色彩更加豐富。”在教師的評價中,幼兒不僅調動了自制玩教具的積極性,激發更多創造性思維,還能認識到自身在創作中的問題,從而創設出更為合理、具有創造性的足球自制玩教具。
教師通過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有利于凸顯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使教師更關注實踐活動的過程而非結果,這也為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二)選取自然類材料,凸顯材料多樣性
自然是幼兒感受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徑,自然對幼兒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幼兒也能夠在興趣和探索欲望的推動下主動探索自然資源,拓寬知識眼界。對此,教師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和多元性,將其應用于足球玩教具自制活動中,使每位幼兒都能夠在自然資源的啟發中激發更多的創造思維。不僅如此,教師還要積極搜尋自然界中的各種材料,如樹葉、沙石、水等,以此為幼兒的足球玩教具自制提供新的靈感。
以中班足球游戲“松鼠運松果”為例,本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和示范中,了解前腳掌的具體位置,并能通過前腳掌交替行走的方式搬運足球,以此在訓練中完成交替性障礙運球。教師通過觀察發現班級中的大部分幼兒對水十分喜愛,在家中和幼兒園盥洗中都存在著玩水的情況。對此,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愛玩水這一特點,將戶外體育空白場地中下雨后留下的水坑作為創設活動的靈感,為幼兒開展“躲避水坑”的足球游戲。首先,教師要考慮班級幼兒的實際身體素養和運用基礎,為幼兒在戶外體育空白場地中安裝自制的“水坑”,以保證水坑分布的合理性。其次,教師開展“松鼠運松果”這一足球游戲,將班級幼兒合理分為兩組,并保證這兩組幼兒的身體素養和人數相當,以免在接下來的游戲環節產生爭執。在教師對幼兒進行合理分配后,為幼兒介紹游戲規則:由幼兒扮演小松鼠,足球作為松果。游戲通過接力競賽的形式開展,由每組的第一位幼兒率先出發,路過路上各個水坑,躲避水坑中的“障礙”,順利地將手中的足球運送到對岸的“樹洞”中。在第一位幼兒運送完畢后,要再次從原路返回,躲避路上的障礙順利回到隊友身邊,此時第二位幼兒出發……直至最后一位幼兒成功返回隊伍中。這次游戲評判的標準是看哪組的幼兒用時最少、踩到的障礙物最少,則獲得最終的勝利。在教師游戲規則講解完畢后,教師要詢問幼兒是否對規則有疑問,對幼兒產生模糊的規則再次進行講解。在班級幼兒完全理解游戲規則后,教師可組織開展游戲活動,幼兒在教師所創設的游戲情境中能調動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掌握更為豐富的足球運用技巧。最后,教師要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對部分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不良現象進行指出和糾正,使幼兒正確認識到自己在活動中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教師基于自然資源為幼兒創設自制玩教具開展足球游戲活動,既能讓幼兒充分融入自然情景,積極參與足球活動,還能讓幼兒在游戲過程和教師的評價中產生規則意識,為幼兒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三)選取布藝類材料,培養思維靈活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大部分事物都存在著布藝的元素,如衣服、鞋襪、床品、書包等,布藝材料不僅安全、衛生,且有著很大的創作空間,使幼兒能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將想法付諸實踐。
基于此,幼兒教師可借助布藝類材料的可塑性,為幼兒創設“奪冠世界杯”的游戲活動。首先,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一個長為80厘米、寬為65厘米的長方形“足球場地”,并為幼兒展示現實中足球場的圖片,讓幼兒參照真實場地勾勒出足球場的形狀。其次,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在足球場中挖出六個大小相同的圓形孔洞,并將事先準備好的四個黃色空袋用膠水粘在“足球場”的中間四個孔洞中,四周的四個孔洞則用綠色的布袋進行粘貼。為貼合“世界杯”的游戲主題,教師可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在“足球場”的空白場地中運用畫筆進行創作,使整個“足球場”充滿足球元素,充分貼合游戲主題,調動幼兒參與自制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再次,在“足球場地”基本布置完畢后,教師帶領幼兒制作記分牌,讓幼兒完整體驗游戲活動的各個環節。記分牌由廢舊日歷改造而成,教師可在記分牌的首頁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幼兒介紹游戲規則,使幼兒能通過圖片與教師的講解,理解游戲規則的基本含義。在記分牌的第二至第九頁,教師從日歷的中間進行裁剪,并分別貼上0-9的數字,并在最后提供空白計分頁面,使幼兒能通過自己的方式記錄比分。最后,教師組織幼兒開展“爭奪世界杯”游戲活動,組織幼兒進行兩兩分組,將小球放在“足球場”的中央,兩位幼兒分別代表不同的陣營進行競技。幼兒的兩只手需要抓住“足球場”的兩個角不斷擺動,使小足球能隨著幼兒的擺動進入對方陣營的球洞。每次進球得一分,得分高者獲勝,如若游戲中出現小球掉落的情況,教師則要組織重新開始游戲,以保證游戲的公正性。
教師通過運用布藝類的游戲材料,不僅提高了足球自制玩教具的豐富性和可行性,還為幼兒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游戲靈感,使幼兒能切實感受到足球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和操作性,最終促進幼兒思維靈活性的發展。
(四)選取紙質類材料,促進綜合性發展
紙質類自制材料憑借其獨特的可塑性和多樣性成為幼兒教師在開展足球玩教具自制活動時的重要游戲材料。紙質類廢棄材料在幼兒的生活中十分常見,如報紙、紙箱、廢舊卡紙、標志等,都能作為自制足球玩教具的重要材料。
具體而言,教師可借助紙質類游戲材料為幼兒組織開展“手指足球”游戲活動,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幼兒大小肌肉群,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鍛煉幼兒的思維靈敏度和反饋能力。對此,教師可針對此次活動為幼兒準備材料,如舊紙箱、皮筋、人偶模型、藥盒、彈力球、膠水等。首先,教師組織幼兒用膠水在大紙箱中張貼顏色鮮艷的卡紙,并根據自己在手工課中所學的技能對紙箱進行裝飾,以此鍛煉幼兒的大小肌肉群。其次,教師將藥盒制作的球門放置在紙箱的兩側,并在紙箱中間粘貼一條顏色鮮艷的分界線,使足球場更加清晰、明確。最后,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游戲,將幼兒兩兩分為一組,一名幼兒為紅隊、另一名幼兒為藍隊,兩名幼兒分別將手當作腳操作小人將球踢向對方的球門,而其他幼兒則作為記分員,詳細記錄幼兒在游戲中的比分。在游戲活動帶動下,幼兒能主動參與游戲活動,并通過游戲鍛煉手部精細動作和大小肌肉群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反饋能力,最終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的體育活動的開展關乎幼兒身心素養的發展,但傳統的幼兒園體育活動難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導致幼兒不能切身體會到足球體育運動的魅力。對此,為切實提高幼兒的運動素養,教師要積極開展足球玩教具自制活動,讓幼兒從制作足球開始,逐步了解足球相關知識,以此促進幼兒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發展。具體而言,幼兒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并通過選取自然類材料、選取紙質類材料、選取塑料類材料等方式,不斷調動幼兒參與自制足球游戲材料的積極性,最終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