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小學英語教育正經歷著從傳統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的根本性轉變。其中,英語閱讀素養既是衡量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又是小學英語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英語閱讀素養,是指學生在閱讀英語文本時展現出的理解、運用及批判性思維等綜合能力,其涵蓋了詞匯識別、語法理解、文本分析、信息提取、觀點評價等多個方面,是學生為達成個人目標、積累知識、開發潛力、參與社會等目的,理解、利用、反思和使用英語書面文章的能力。繪本,以其豐富的故事情節、生動的插圖和深刻的主題思想,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源。繪本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和文化背景知識,是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有效途徑。然而,如何有效地將繪本融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是當前小學英語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將深入探究基于繪本融合的小學英語閱讀素養提升路徑,通過闡述小學英語融合繪本的教學原則,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策略,包括創設真實英語閱讀情境,巧妙融合繪本與教材、錨定閱讀材料語言知識,引導學生續編繪本、挖掘繪本文化元素,鏈接閱讀材料文化背景,以期指導小學英語教育者更有效地利用繪本資源,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為小學英語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一、小學英語融合繪本的教學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合繪本是一種高效且富有創意的教學策略,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繪本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英語素養。
首先,教學內容關聯性原則是確保繪本有效融入小學英語課程體系的關鍵。這一原則強調繪本作為小學英語教材的補充和拓展,其內容與教材知識點應緊密相連,從而形成一個系統、連貫的學習體系。因此,在選擇繪本時,教師應仔細審查繪本中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結構,確保它們與當前或即將學習的教材內容相關,從而幫助學生構建一個連貫的學習體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其次,語言實踐性原則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學原則,該原則主張繪本不僅是語言的載體,還是語言實踐的媒介。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繪本的閱讀、討論、復述和創作等活動,通過實踐來加深對英語詞匯、句型和語法的理解。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表達能力。
最后,文化意識培養原則在英語教學中也至關重要。繪本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繪本故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和社會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國際競爭力。綜上所述,這四個原則共同構成了小學英語融合繪本教學的基本原則框架。它們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旨在通過繪本這一生動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
二、基于繪本融合的小學英語閱讀素養提升策略
(一)創設真實英語閱讀情境,巧妙融合繪本與教材
繪本中含有豐富的視覺圖片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利用繪本創設真實英語閱讀情境,巧妙融合繪本與教材,幫助學生將所學語言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提高語言實踐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s friends”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選擇一系列以動物為主題的繪本,如《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等,這些繪本不僅色彩豐富、形象可愛,而且語言簡單易懂,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教師根據繪本內容創設英語閱讀材料情境,如利用投影儀展示繪本中的森林、草原背景,配以動物叫聲的音頻,營造出一個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感受到繪本中描述的動物們日常生活,增強學生閱讀的沉浸感和樂趣。
其次,教師可以將繪本內容與閱讀材料進行無縫對接,使閱讀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在“Our animal friends”單元中,有許多關于動物的詞匯,如elephant(大象)、lion(獅子)、monkey(猴子)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繪本中找到這些動物的形象,并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特征,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單詞的含義。此外,繪本中的句子簡潔明了,適合作為句型教學的素材。例如,通過《Brown Bear》中的重復句型“Brown Bear,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_____looking at me.”,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并練習疑問句和陳述句的使用,同時融入顏色、數量等基本概念的教學,例如:“My animal friend is yellow and green.It has two legs and two wings.It has a big mouth and a long tail. It can talk and fly.”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繪本與閱讀材料中的單詞“rabbit、parrot、fish”、句型“It has _____eyes and -legs.It can _____.”來討論他們最喜歡的動物朋友,或者講述一個與動物有關的有趣故事。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綜上,通過利用繪本創設“Our animal friends”的閱讀情境,不僅可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還可讓學生在與動物朋友的親密互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二)錨定閱讀材料語言知識,引導學生續編繪本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繪本以其豐富的故事情節、生動的插圖和簡潔的語言,成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素養的有效工具。將繪本與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知識相結合,并引導學生續編繪本,不僅能鞏固和拓展學生的語言技能,還能在分析繪本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素養。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Asking the way”的教學實例,教師需要選擇一本與問路相關的繪本,并確保其中包含清晰的問路對話、明確的地點指示以及豐富的場景描繪,以便學生可以結合閱讀材料和語言知識續編繪本。例如,教師可以選用一本名為《Lost and Found》的繪本,該書講述一個小白兔在森林中迷路后,通過向其他動物問路最終找到家的故事。書中包含了諸如“Excuse me,can you help me?”“Where is the...?”“Go straight,then turn left/right.”等實用的問路用語和方位指示詞,可為學生續編故事提供良好的知識基礎。
在引導學生續編繪本前,教師需帶領學生復習該單元對話,幫助學生提煉出關鍵的語言要點。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一些常見的地點,如學校、醫院、公園等,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地點的英文名稱。然后,提出問題:“How can we find these places if we don’t know the way?”,引出問路的話題。并通過PPT展示基本的問路表達方式,如:“Excuse me, where is th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等。然后,教師示范一個簡單的問路對話,讓學生跟讀并模仿“Go straight ahead”“Turn left/right at the...”等實用指路語言。
在提煉出語言要點后,教師可設計一系列模仿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語言技能。例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分別扮演問路者和指路者,模擬閱讀材料中一段對話場景。通過角色扮演,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閱讀材料相關的練習題,如填空、選擇或連詞成句等,以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語言知識。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繪本的情節和角色關系,了解故事發展的脈絡和關鍵節點,從而使學生理解繪本的整體結構,為續編打下基礎。在分析繪本情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構思續編內容。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個大致的情境和線索,例如:“The little rabbit might need to go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forest to play with its friend,but it has lost its way. Who can it ask for directions,and what kind of guidance might they give?”然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和所學的語言知識,續編繪本的故事情節和對話。綜上,通過錨定閱讀材料語言知識,引導學生續編繪本,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所學的語言技能,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三)挖掘繪本文化元素,聯系閱讀材料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知識是理解閱讀材料的重要基礎。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如果缺乏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就可能導致理解障礙。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繪本這一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繪本的圖片以及簡單的情節,幫助學生挖掘文化元素,并利用該文化元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文化背景,以此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通過挖掘繪本中的文化元素,聯系閱讀材料中的文化背景,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節日相關的繪本,如《The Story of Chinese New Year》《Moo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等。這些繪本包含豐富的文化元素,如節日習俗、傳統食品、節日裝飾等,并通過生動的畫面和簡潔的文字,展現了節日的起源、習俗和慶祝方式。通過閱讀這些繪本,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中國的節日文化。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繪本中的文化元素。例如,在《The Story of Chinese New Year》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繪本中的紅色燈籠、春聯、紅包等元素,并解釋這些元素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節日文化。
在閱讀繪本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閱讀材料的文化背景。例如,在閱讀“Chinese festivals”的“Spring Festival”時,教師可以結合繪本中的文化元素,引導學生思考“Why do Chinese people set off firecrackers and past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Why do Western countries hang Christmas trees and give gifts du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通過這樣的比較,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共性,從而培養他們的跨文化閱讀意識和全球視野。此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中國文化,如制作節日裝飾、表演節日故事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繪本和閱讀材料中文化元素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總之,通過挖掘繪本中的文化元素,聯系閱讀材料的文化背景,教師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在“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學中,教師應選擇合適的繪本,引導學生關注其中的文化元素,聯系閱讀材料的文化背景,并開展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基于繪本融合的小學英語閱讀素養提升路徑的深入探究,揭示繪本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獨特價值與重要作用,并提出一系列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教學原則和策略,如利用繪本創設閱讀情境、利用教材語言知識續編繪本、借助繪本文化元素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的文化背景。這些策略不僅有助于小學英語教育者更有效地利用繪本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同時也為小學英語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教育人員應繼續探索繪本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